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获取移植心脏左室收缩同步性参数,探讨临床状态稳定的心脏移植患者术后左室收缩同步性的变化。方法 随访20例心脏移植后无并发症临床状态稳定的患者于移植术后3天、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另收集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采用斑点追踪技术获取左室各节段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及圆周应变达峰时间(Tls、Trs、Tcs),计算左室整体收缩期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及环向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Tls- SD,Trs- SD,Tcs- SD)及达峰时间最大差值(Tls-dif,Trs-dif,Tcs-dif),并计算纵向应变延迟指数(LSDI),同时运用改良Simpson双平面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心脏移植术后3天组各组应变参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1月组Tls-SD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术后各组间比较,LSDI,Tls-SD,Tls-dif在术后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且移植后3天组较3月、6月及1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s-SD在移植后1月组较1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术后各组 LSDI、Tls-SD和Tls-dif与LVEF 呈显著负相关(P<0.01),其中LSDI相关系数最高。结论 临床状态稳定的心脏移植术后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存在不同步性,且以移植后3天组最为显著,在移植术后3月左室收缩同步性得以恢复,并趋向正常,较对照组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D-STI同步性参数中LSDI、Tls-SD、Tls-dif可以客观评价移植心脏左室收缩同步性且与LVEF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评价无排异心脏移植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方法选取在我院行心脏移植手术后长期临床随访未发现明显排异反应的患者50例(心脏移植组)和同期健康志愿者30例(对照组),应用2D-STI检查获取两组左室心肌内膜、心肌外膜、整体纵向应变(endoGLS、epiGLS、GLS)、环向应变(endoGCS、epiGCS、GCS)及左室整体径向应变(GRS),并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心脏移植组纵向应变参数GLS、endoGLS、epiGLS分别为(-16.02±2.95%)、(-18.75±3.44)%、(-15.41±2.46)%,环向应变参数endoGCS、GCS、epiGCS分别为(-25.74±4.59)%、(-15.22±3.79)%、(-10.66±3.73)%,径向应变参数GRS为(26.62±6.11)%,均较对照组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心脏移植患者即使未发生排异反应,其左室收缩功能仍较正常成人低。2D-STI是评价心脏移植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E)检测右室心尖部起搏(RVAP)对左室(LV)收缩同步性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行DDDR模式起搏器植入的病窦综合征(SSS)患者64例,均为RVAP,在术前及术后(19±6)个月采用STE检测左室短轴乳头肌水平心肌节段收缩期达峰值径向应变的时间(TRS),并将前间壁/间壁和后壁/侧壁TRS的差值(TAS-POST)≥130 ms定义为左室收缩不同步.结果 根据术后STE结果,分为同步组(42例)和不同步组(22例),RVAP导致左室收缩不同步的发生率为34%.同步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无明显变化,不同步组LVEF则显著减低,且TAS-POST和LVEF呈负相关(r=-0.81).结论 长期RVAP可导致左室收缩不同步和收缩功能减低,STE是准确评价左室收缩同步性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正常成人左室收缩末期区域旋转的不同步性.方法 采集30例正常成人左室心底水平、乳头肌水平和心尖水平短轴动态原始图像,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分析左室3个圆周水平,每个水平6个节段的区域旋转运动特征.结果 在心底水平,收缩末期前壁逆时针旋转,前间隔和侧壁旋转方向不定,其余的大部分节段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两种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软件评价健康年轻人左心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LPS)及峰值应变离散度(PSD)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10~24岁正常年轻人155例,按年龄分为3组:1组40例(10~14岁),2组79例(15~19岁),3组36例(20~24岁);使用2DStrain和AFI软件分别测量左...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评价静息状态下不同部位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左室扭转运动的特点。方法 4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纯左前降支病变组(LAD组)25例和单纯右冠状动脉病变组(RCA组)20例,同期心脏无异常者35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集左室心尖和心底短轴二维图像,记录收缩期心内膜旋转角度峰值(Rendo)、心外膜旋转角度峰值(Repi)、切面整体旋转角度峰值(Rbulk)、跨壁扭转角度梯度(Tmural)及达峰时间。计算各切面整体旋转解旋率(Untw R)。将基底水平和心尖水平数据录入表格,计算左室整体扭转角度峰值(Ptw-bulk)和达峰时间。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LAD组心尖水平Rendo、Repi、Rbulk及Tmural均明显减低(均P0.01),达峰时间延迟(P0.05),Untw R减低(P0.05);2与对照组比较,RCA组基底水平Rendo、Repi、Rbulk及Tmural均明显减低(均P0.01),达峰时间延迟(P0.05),Untw R减低(P0.05);3LAD组与RCA组比较,Ptw-bulk和达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Rendo、Repi、Rbulk及Ptw-bulk均与LVEF呈正相关,Ptw-bulk与LVEF相关性最佳(r=0.68,P0.01),其次为心尖水平Rbulk(r=0.43,P0.01),Tmural与LVEF不相关。结论不同部位冠状动脉病变能够引起左室心肌相应节段旋转及扭转减低,左室整体扭转与左室收缩功能密切相关,应用2D-STI技术可以评价不同部位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左室心肌扭转运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评价代谢综合征(MS)患者亚临床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异常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选取符合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建议的诊断标准的MS患者30例为MS组,测量其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并采用2D-STI技术检测和计算左室整体的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圆周应变、左室心底部及心尖部旋转角度、左室峰值扭转速度及解旋速度,计算左室扭转角度及等容舒张期解旋率。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MS组的左房前后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及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质量指数及E/e比值均明显增大(P均<0.01),而E/A比值明显减小(P<0.01)。两组间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MS组的左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明显减低(P<0.01)、左室峰值扭转角度增大(P<0.01)、左室峰值扭转速度及左室峰值解旋速度均明显加快(P均<0.05),而解旋率明显减低(P=0.01)。两组间左室整体圆周峰值应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患者早期即存在左室结构和收缩、舒张功能的改变,2D-STI技术较传统超声心动图更能准确、全面反映左室心肌早期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与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分别评价左室收缩同步性,分析2种方法的相关性.方法 人组31例冠心病,采集患者左室二维及三维图像,使用Q-lab 8.0软件测量三维及二维数据,分析左室容积参数与同步性参数之间、三维与二维同步性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左室EF-3D与RT-3D同步性参数T-sd16%,T-sd12%,T-dif16%,T-dif12%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69,-0.382,-0.442,-0.362,EDV与T-dif 16 %,T-dif 12%呈正相关,r=0.379,0.353,P值均小于0.05; (2) EF-3D与EDV均与STI参数GIs(左室16节段纵向总体应变)相关,EF-3 D与STI同步性参数Rs-sd12%及Rs-sd6%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一0.388,一0.396,P值均小于0.05;(3)2种方法相对应的同步性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RT-3D收缩同步性参数能较好地预测左室收缩功能和左室重构;仅有少量STI同步性参数与左室功能及左室重构相关;2种方法在评价左室收缩同步性方面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技术评价痛风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 选取60例痛风患者,根据病程分为Ⅰ组(病程<10年,30例)和Ⅱ组(病程≥10年,30例),另选健康对照组30例。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常规参数,应用2D-STI获取左室整体纵向应变值(Left ventricular 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LVGLS)和四腔、两腔、三腔切面纵向应变值(LVLS-AP4、AP2、AP3),比较各组间上述数据的差异。使用Pearson和Spearson相关性分析LVGLS与血清尿酸、肌酐及病程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痛风组血清尿酸及肌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痛风I组和II组IVS、LVEDD、LVPW、LVESD、LVEDV、LVES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I组和II组间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性;痛风I组和II组左室整体及各切面纵向峰值应变均小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痛风患者的LV GLS与血清尿酸、肌酐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与病程时间呈中度负相关(r=-0.477,P<0.05)。结论 痛风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已经受损,随着疾病时间的延长,左室收缩功能受损程度加重, 2D-STI技术可以用于评估痛风患者早期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定量评价实验性大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的左心室心肌径向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手术组(n=25)和假手术组(n=15),分别于术前、术后2、4、8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于左心室腱索水平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Ds),舒张末期室间隔(IVST),后壁厚度(PWT),计算短轴缩短率(FS)及射血分数(EF).采集并储存清晰的高帧频左心室乳头肌短轴动态图像.应用二维应变软件脱机分析左心室6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PRS)及整体径向应变(GPRS).比较各指标在手术组不同观察时点、手术组与假手术组同一观察时点的差异.结果 与术前及假手术组同一观察时点比较,术后2周手术组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4周,手术组IVST、PWT增厚(P均<0.05),各节段PRS及GPRS减低(P均<0.05);术后8周,手术组LVEDd、LVEDs测值较之前各观察时点增大,FS、EF值较前明显减低,各节段PRS及GPRS减低(P均<0.05),IVST、PWT较术前、术后2周及同一观察时点假手术组增厚(P均<0.05),但与手术组术后4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复性测量显示PRS组间及组内测值比较均有较高一致性.结论 2D-STI能观察后负荷增加导致左心室心肌纤维径向重构与收缩功能变化的进展过程,是评价实验性大鼠慢性心力衰竭左心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心脏移植患者左心室收缩及扭转功能的价值.方法 应用GE Vivid 7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及M3S探头,对9例心脏移植患者和10例正常人采集标准心尖四腔观、心尖二腔观、心尖长轴观以及二尖瓣水平短轴观、乳头肌水平短轴观、心尖水平短轴观图像,应用EchoPAC多参数工作站分析各节段心肌应变、位移及扭转角度.结果 9例心脏移植患者在未出现急性或慢性排异反应时,其整体收缩功能正常,但部分节段心肌收缩功能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节段的扭转角度较正常对照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能够无创、简单而迅速地评价心脏移植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及扭转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技术检测移植心脏左室壁峰值收缩应变,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移植心脏左室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23例接受心脏移植患者于移植术后1月、2月、3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共57次.23例正常人作为对照.采集左室的三维全容积图像,应用EchoPAC软件进行分析,获取左室壁各节段及左室壁整体的应变曲线及应变值,记录左室壁整体峰值纵向应变、圆周向应变、面积应变及径向应变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心脏移植患者术后与正常对照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及心输出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室壁整体峰值纵向应变在术后1月较正常组显著减低,术后2月及3月与正常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室壁整体峰值圆周向应变、面积应变、径向应变在术后1月、2月、3月均较正常组显著减低.结论 移植心脏虽然左室射血分数值表现“正常”,但左室整体峰值应变仍较正常人减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技术可较准确地评价移植心脏左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显像(STE)评价收缩性心力衰竭(SHF)兔模型的左心室纵向、径向、圆周应变(LS、RS、CS)及扭转运动,探讨左心室扭转相关参数与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21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两组:SHF组(n=11)及对照组(n=10).采用膈下腹腔动脉上方腹主动脉缩窄的方法建立兔SHF模型,2周后应用STE技术测量左心室LS、RS、CS及左心室扭转相关参数,并行左心室导管及心肌病理学检查.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SHF组LS、RS、CS、左心室扭转角度峰值(Ptw)、等容解旋率(IUR)减低,扭转角度达峰时间(tPtw)延迟.SHF组Ptw与左心室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呈负相关(r=-0.776,P=0.027;r=-0.842,P=0.009),Ptw与射血分数(EF)、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呈正相关(r=0.727,P=0.041;r=0.780,P=0.022).结论 STE可有效评价SHF兔的左心室功能,其中Ptw是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杭州市招募的业余马拉松运动员59例,根据参加马拉松运动时限分为A组(参加马拉松运动时间>2~5年)和B组(参加马拉松运动时间>5年);另选取同期在医院体检健康志愿者31例为对照组。使用常规超声心动图结合二维斑点追踪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技术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机械运动同步性.方法 3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依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两组:A组,LVEF≤35%;B组,35%<LVEF<50%.35例正常人为对照组(C组).采集受试者心尖两腔观、三腔观、四腔观及胸骨旁左室短轴观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的清晰图像,用Qlab软件测量各切面二尖瓣水平和乳头肌水平各节段自QRS起点至收缩期峰值应变、应变率的时间,推算左室12节段纵向、径向及圆周应变、应变率不同步参数:达收缩期峰值时间标准差(Tsb12SD、Ts1r-12SD、Tsr-12SD、Tsrr-12SD、Tsc-12SD、Tscr-12SD)和最大时间差(Ts1-12Dif、Ts1r-12 Dif、Tsr-12Dif、Tsrr-12Dif、Tsc-12 Dif、Tscr-12 Dif),比较三组参数.分析LVEF与各参数的相关关系.根据统计学原理,推算C组各参数的不同步界限,计算A、B组各参数的不同步检出率,组内比较各个率值.结果 与C组比较,A组各项不同步参数均显著增大(P<0.05),B组TsI-12SD、Ts1-12Dif、Ts1r-12SD、Ts1r-12 Dif及Tsr-12SD显著增大(P<0.05).病例组各项不同步参数均与LVEF呈显著线性负相关(P<0.05).A、B两组内各项参数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均以TsI-12SD的检出率最高.结论 2D-STI技术能定量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纵向参数较径向、圆周参数检出不同步的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三维斑点追踪(3D-STI)技术评价高尿酸血症(HU)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功能.方法 选取25例高尿酸血症患者(HU组)和30例与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收缩末前后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Simpson双平面法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peckle tissue imaging,STI)评价射血分数正常的舒张性心功能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患者的左心室心肌局部收缩功能.方法 临床确诊的DHF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各32例.分别存储胸骨旁左心室短轴基底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二维灰阶图像,使用Qlab7.0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记录上述三个短轴切面共18个节段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率;记录基底水平、心尖水平旋转角度峰值,计算左心室扭转峰值(Twist).结果 DHF组的各节段径向应变率曲线形态与正常对照组相似,两组内同一水平不同节段间的径向应变率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HF组左心室心尖水平前间隔、侧壁、后壁、下壁,乳头肌水平后壁、后间隔,基底水平后壁、下壁及后间壁的收缩期峰值应变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DHF组左心室心尖、基底水平旋转角度峰值及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峰值均较正常组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DHF患者早期存在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斑点追踪技术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移植患者心脏扭转及节段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Philips iE33超声显像仪,X3-1探头,及GE Vivid 7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M3S探头,对20例心脏移植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二维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正常对照组20例中有2例(10%)心尖部呈顺时针旋转,而心脏移植组20例中有8例(40%)心尖部呈顺时针旋转.将心脏移植组分为A组(心尖部呈逆时针旋转)和B组(心尖部呈顺时针旋转),心脏移植A组前间隔、后壁、下壁及后间隔心尖部旋转角度收缩期峰值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心脏移植B组心尖水平各节段的旋转角度收缩期峰值均较正常对照组低(P均<0.05),A组和B组心尖水平各节段的旋转率收缩期峰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心尖水平各节段的峰值旋转率舒张早期峰值及舒张晚期峰值均较正常对照组及A组明显增高(P<0.05),而A组与正常对照组心尖水平各节段的峰值旋转率舒张早期峰值及舒张晚期峰值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移植A组和B组的位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左室扭转角度较正常对照组及A组低(P<0.05);心脏移植A组和B组的17节段时间-容积曲线参数指标:16节段时间的标准差(Tmsv 16-SD)、12节段时间的标准差(Tmsv 12-SD)、6节段时间的标准差(Tmsv 6-SD)、16节段时间的最大差(Tmsv 16-Dif)、12节段时间的最大差(Tmsv 12-Dif)、6节段时间的最大差(Tmsv 6-Dif)以及经心率校正的Tmsv 16-SD(%)、Tmsv 12-SD(%)、Tmsv 6-SD(%)、Tmsv 16-Dif(%)、Tmsv 12-Dif(%)、Tmsv 6-Dif(%)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斑点追踪技术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快速评价心脏移植患者左室扭转及各节段收缩功能及收缩同步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IABP治疗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33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均采用IABP治疗。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检测治疗前、后左心室整体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peak strain,GLS),包括四腔观GLS、三腔观GLS、两腔观GLS、平均GLS和左心室峰值纵向应变离散度;比较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搏出量、左室射血分数。结果IABP治疗后,33例患者左室射血分数[(43.27±10.71)%]、四腔观GLS[(9.53±3.87)%]、三腔观GLS[(9.41±4.30)%]、两腔观GLS[(9.60±3.32)%]、平均GLS[(9.00±3.60)%]均高于治疗前[(37.03±12.95)%、(7.28±3.21)%、(6.81±2.99)%、(7.35±3.15)%、(7.15±2.77)%](P<0.05),左心室峰值纵向应变离散度[(58.12±19.89)s]低于治疗前[(75.27±26.85)s](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114.03±30.61)mL]、左心室搏出量[(48.48±16.33)mL]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65.42±25.15)mL]与治疗前[(113.76±31.77)、(40.94±17.68)、(72.88±29.67)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ABP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左心室整体收缩期GLS及峰值应变离散度可为临床评价IABP治疗效果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移植心脏左心室扭转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左室扭转评价移植心脏左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 30例心脏移植受者,17例正常人,应用二维应变软件测量左室基底部和心尖部旋转角度、整体扭转角度及达峰时间,计算解旋率,比较两组间差异,并分析其与舒张末期、收缩末期容积及射血分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移植组心尖部旋转角度及整体扭转角度均小于对照组.扭转角度与收缩末容积呈负相关,与射血分数呈正相关.两组间解旋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准确反映左室扭转运动,为移植心脏左室收缩功能的整体判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