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错构瘤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腹腔镜技术对20例肾错构瘤患者行肿瘤剜除术。其中择期手术患者19例,因肾错构瘤破裂出血急诊手术1例。肿瘤直径1.8~8.7cm,平均4.8cm。采用单纯肾动脉阻断并以吸引器吸除肿瘤的手术方法,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20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19min,19例择期手术患者平均出血量85ml,急诊患者未行肾动脉阻断,术中出血约为1 000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9.9d。1例术后出现尿瘘,经保守治疗愈合出院。其他患者无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随访3~60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后腹腔镜肾错构瘤剜除术应用肾动脉热缺血阻断、介入超声、吸引器吸除肿瘤、术前放置输尿管导管、止血手段等新技术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巨大(≥8 cm)肾错构瘤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技巧。方法 2012年1月~2016年4月对14例≥8 cm肾错构瘤行完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术中将肾脏游离后,寻找凸出肾脏表面的肿物,沿肾脏表面分离并将肿物翻起至基底部,分离并阻断肾动脉,距肿瘤基底部0.5 cm用剪刀楔形切除肿物及部分肾组织,缝合肾实质。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13~312 min(平均176 min),肾动脉阻断时间7~44 min(平均26.7 min),出血量20~600 ml(平均155 ml),术后住院时间4~14 d(平均7 d)。术后病理均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术后1例出现肺部感染,对症治疗后好转。14例随访3~54个月(平均21.5月),无复发。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巨大肾错构瘤安全有效,手术中充分暴露术野,将肿物游离出基底部再阻断肾动脉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采用带倒刺的可吸收线缝合创面是有效的止血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阻断肾动脉的零缺血腹腔镜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angiomyolipoma,RAML)剜除术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3年12月~2015年6月,行14例不阻断肾动脉的腹腔镜下RAML切除术,2例为孤立肾。右侧8例,左侧6例。单发11例,多发3例。肿瘤直径3.5~8 cm,平均4.5 cm。肿瘤位于肾脏上极5例,下极6例,肾窦内3例。10例经后腹腔途径,4例经腹腔途径。术中先游离肾动脉以备阻断。充分暴露肿瘤后,于肿瘤边缘标记切除范围,超声刀沿肿瘤边缘边切边用吸引器吸引,逐步切除肿瘤,用吸引器彻底吸除基底部残留肿瘤组织。小的肿瘤创面用V-Loc免打结缝线全层缝合,大的创面先缝合基底部止血并缩小创面,再缝合创面;肾窦内小的肿瘤切除后用止血材料填塞。结果 14例手术均成功,均未阻断肾动脉,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54~87 min,平均67 min。术中出血30~350 ml,平均130 ml。术后无继发出血、漏尿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随访5~12个月,平均8.3月,未见肿瘤残留及复发。结论不阻断肾动脉的状态下可以完成腹腔镜RAML剜除术。术前应完善影像学检查,了解肿瘤与肾脏血管的位置关系,术中要游离肾动脉做好阻断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膜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巨大肾肿瘤的手术经验及技巧。方法:回顾分析为5例巨大肾肿瘤患者行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肾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期并发症、患肾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5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或行根治性切除术,中位手术时间105.0(90.0~115.0)min,中位肾动脉阻断时间29.0(25.0~31.0)min,术中出血量150.0(110.0~250.0)mL,术后引流量330(280~360)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3.0(3.0~4.0)d,术后住院时间8.0(7.0~9.0)d。术后3~6个月肾小球滤过率提示肾脏血供良好,无明显肾功能损害等异常。结论:腹膜后腹腔镜巨大肾肿瘤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术中沿包膜完整切除肿瘤、紧密缝合集合系统及应用分层免打结缝合、"2+1"缝合法是达到肿瘤切缘阴性、缩短热缺血时间、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肿瘤切除联合吸除法治疗中央型巨大肾错构瘤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年11月收治的1例中央型巨大肾错构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查阅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者顺利于后腹腔镜下行手术治疗,手术时间200 min,热缺血时间45 min,术中出血1 200 ml,术中输血600 ml。术后病理确诊为右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术后住院时间6天,术后5天离床活动。随访9个月肾功正常,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腹腔镜肿瘤切除联合吸除法用于治疗复杂中央型肾错构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式,但对于巨大肾错构瘤,肿瘤吸除后创面大、易出血,有关并发症及肿瘤学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例肾肿瘤患者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其中T1期肾癌6例,肾错构瘤1例。术中阻断肾动脉主干4例,选择性阻断肾段动脉3例。距肿瘤约1.0cm处,整块剪除肿瘤和部分肾实质及其表面的脂肪组织,分层缝合集合系统和肾实质后,解除阻断。观察手术时间、肾动脉或肾段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围术期并发症。结果7例手术均成功完成,肿瘤包膜完整,术后切缘阴性。手术时间110~220min,平均155min;术中出血40-250mL,平均120mL。肾动脉阻断时间22~50min,平均35min,肾段动脉阻断时间16~28min,平均23min。术后随访1~9月,无继发出血,无漏尿,无肿瘤局部复发,总肾功能及分肾功能无异常。结论后腹腔镜肾脏部分切除术微创安全可行,控瘤效果好,保留的肾单位功能恢复好;选择性段动脉阻断的肾部分切除术,可期望得到最大限度的。肾功能保留。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7年11月在本院收治37例肾脏肿瘤患者施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其中肾透明细胞癌T1a期23例,T1b期4例,肾错构瘤9例,T1a期肾嫌色细胞癌1例。术中充分游离肾脏和肿块表面脂肪,血管夹阻断肾动脉主干动脉,距肿块边缘正常组织0.5 cm处切除肿块,缝合创面并用Hem-o-lock固定减张。结果 36例成功施行腹腔镜下切除术,其中1例因行肾段动脉阻断未完全,出血较多中转开放手术,2例未行肾动脉阻断。手术时间65~225 min,平均95 min,术中出血量20~1000 mL,平均125 mL,肾动脉阻断时间10~35 min,平均24 min。1例术后2周继发出血,行介入栓塞治疗后出血停止。住院时间11~27 d,平均14.6 d,随访3~27个月,无远期并发症,肿瘤未见复发。结论 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脏肿瘤创伤小,恢复快,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肿瘤悬吊法在"零缺血"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公利医院和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12例患者应用肾肿瘤悬吊法在完全无肾动脉阻断的"零缺血"条件下开展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基线资料,在后腹腔镜下采用肾肿瘤悬吊法行"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游离肾周脂肪暴露肾肿瘤,但保留肾肿瘤上方的脂肪。取肿瘤上方的脂肪向上提拉,用Hem-o-lock将肿瘤上方脂肪悬吊到上方筋膜、腹膜反折等组织(具体可根据术中情况评估选择)上,使肿瘤与肾脏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使用腹腔镜剪刀在肿瘤周围0.5 cm左右处分离肿瘤,另外一个操作孔置入腹腔镜下吸引器,将肾脏创面的出血充分吸走,保持视野清晰并帮助调整瘤体方向,保证完整切除肿瘤,对肾脏创面进行连续缝合。收集12例患者的手术时间、肿瘤切除并缝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天数、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记录术后6个月患肾肾小球滤过率(GFR)、血红蛋白及肌酐等相关实验室指标以及肿瘤学预后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例患者均成功实施肾肿瘤悬吊法腹腔镜下"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无改行肾动脉阻断或者中转开放手术病例,手术成功率达100%,中位手术时间为105(70~135) min,中位肿瘤切除并缝合时间为17(14~25)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185(70~350) mL,中位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为5(4~6) d,中位术后住院天数为6(5~7) d,术后无出血、尿漏、感染、切口裂开等相关并发症。12例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肾脏CT、胸部CT等未见肿瘤复发、转移,术前以及术后6个月血红蛋白指标、肌酐水平、患肾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完全无阻断的"零缺血"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术中应用肿瘤悬吊法能够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最大程度地保护肾功能,使患者在肾部分切除术中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获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浅在小肿瘤(3cm)剜除术中不阻断肾动脉的可行性。方法 2005年4月~2009年4月对12例肾单发直径1.2~3.0cm的小肿瘤行后腹腔镜肿瘤剜除术。术中游离肾动脉,预置血管夹,以备肾动脉阻断;常规不阻断肾动脉情况下,距离肿瘤边缘1cm以上褥式外翻缝合1~2针,收紧缝线打结,预先缝线阻断肾肿瘤区血供;距离肿瘤边缘0.5~1cm,剜除肾肿瘤。结果 12例后腹腔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90~170min,平均130.3min;1例剜除肾肿瘤时出血较明显,需阻断肾动脉,时间约20min。术中出血量80~400ml,平均150.6ml,无大出血输血病例。3例术后出现肉眼血尿,均在术后3d内消失。住院时间5~7d,平均6.7d。术后病理:肾脏透明细胞癌10例,错构瘤2例,切缘均阴性。12例术后随访3个月~3年,平均15.5月,复查肾功能正常,B超、CT检查无肿瘤复发,无肾脏萎缩。结论后腹腔镜肾小肿瘤剜除术中预先缝线阻断肾局部肿瘤区血供,不阻断肾动脉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成功完成2例家猪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后,于2002年11月至2004年3月,行经腹途径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8例(肾肿瘤剜除术3例,肾部分切除术5例)。男女各4例,平均年龄43岁。肾细胞癌5例,肾错构瘤3例。肿瘤直径2.0~3.8cm,平均2.6cm。左侧3例,右侧5例。术中采用血管束带实行瘤区肾实质血流阻断结合肾动脉阻断。创面止血结合采用电凝、超声刀、止血纱布、生物蛋白胶及镜下直接缝合技术。结果 8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30~235min,平均165min。术中出血80~600ml,平均240ml。区域性肾实质血流阻断时间0~30min,平均18min。肾动脉阻断时间0~20min,平均14min。术后住院5~9d,平均7d。术中发生瘤体裂开1例,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1例。术后随访3~19个月,平均10个月,未见患肾功能损害和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对于严格选择的肾脏小肿瘤病例,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选择。区域性肾实质血流阻断法,能缩短肾动脉阻断时间,减少患肾功能热缺血损害。熟练掌握镜下直接缝合技术是保证本术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T_1期肾癌术前DSA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后行腹腔镜下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9月13例T_1N_0M_0期肾癌术前由同一介入科医师行肿瘤供血动脉DSA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栓塞后1~15 h由同一个泌尿外科医生行腹腔镜下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结果 13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2例因术中出血较多行肾动脉主干暂时性阻断,阻断时间分别为8、12.5 min,其余11例均按预期顺利完成手术,无输血。平均手术时间82 min(48~125 min),平均出血量130 ml(40~260 ml)。术后病理均为肾透明细胞癌。13例术后平均随访14.5月(12~18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和(或)转移。结论 T1期肾癌术前DSA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后行腹腔镜下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尤其对于孤立肾肿瘤、肾功能不全以及引起肾功能下降的慢性病患者是较好的选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新型双向倒钩免打结缝合线(QUILL SRS)在腹腔镜下肾门部肾肿瘤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门部肾肿瘤共10例,均采用QUILL SRS缝线缝合肾脏。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27~69岁,平均(47.5±19.3)岁。肿瘤直径1.5~4.7cm,平均(3.2±1.4)cm。其中腹侧7例,背侧3例,9例为单发肿瘤,1例为双侧肾肿瘤。术前按AJCC肾癌TNM肿瘤分期均为T1N0M0。结果:10例均顺利完成LPN术。手术时间57~107min,平均(87.2±20.4)min。术中失血量30~180ml,平均(55.0±42.8)ml,肾动脉阻断(热缺血)时间11~32min,平均(23.3±12.6)min。缝合时间8~21min,平均(14.3±9.7)min。术后住院5~8d,平均(6.5±1.3)d。无肾蒂血管损伤、继发性出血、尿漏等并发症,1例术后出现血尿,经保守治疗缓解。术后病理均为肾细胞癌,切缘均为阴性。随访1~6个月,无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缝合时间和热缺血时间明显短于普通缝线组,手术时间及继发性出血率均少于普通缝线组。结论:针对肾门部肾肿瘤,采用双向倒钩可吸收免打结线施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能够明显缩短缝合时间和热缺血时间,有利于肾功能的保护,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下选择性肾动脉栓塞与肾动脉阻断行肾错构瘤剜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腹腔镜下肾错构瘤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63例,其中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后肿瘤吸引及剜除33例,肾动脉阻断肿瘤切除130例,术中行冰冻检查27例,比较两种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出血、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所有病例一期在腹腔镜下完成肿瘤切除,介入后肿瘤剜除或吸出33例,术中出血(ml)、手术时间(min)、术后住院时间(d)和费用(万元)分别为:(41±13)、(47±15)、(3.50±0.24)、(1.63±0.29);动脉阻断组130例,相应指标分别为:(83±23)、(103±22)、(4.50±0.31)、(1.23±0.35),术后出血7例,栓塞止血3例,两组比较,介入组优势明显,差异显著(P<0.05)。术后病理诊断透明细胞癌5例(3.1%),术前、术后总肾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均无肿瘤复发。 结论肾错构瘤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后腹腔镜下切除,可以有效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风险,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评估选择性肾段动脉阻断的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后腹腔镜下结合术前血管三维成像及术中探查,分离并选择性临时阻断肾肿瘤的供血肾段动脉,对23例单发肾肿瘤患者行肾部分切除术。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肾段动脉阻断时间及围术期并发症。术后1、6个月随访行CT检查及血清肌酐,GRF测算,部分患者行SPECT复查。结果:23例手术均于腔镜下完成,其中2例行双支肾段动脉阻断,2例加行肾动脉主干阻断,15例行集合系统修复,5例缝合开放的可见血管。平均手术时间144min,平均肾段动脉阻断时间26min,平均出血量65ml。肾癌、错构瘤及肾脓肿分别为17、5、1例,均无切缘阳性。漏尿15天并伤口感染1例,23例均无术后继发出血,初步随访无肿瘤局部复发,无尿外渗,肾功能无显著变化。结论:选择性段动脉阻断的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术中出血较少,病灶切缘和集合系统辨认清晰;避免了患肾余留组织的热缺血及缺血后再灌注损伤,最大限度保留了肾功能。初步观察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改良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巨大囊性肾癌的操作体会。方法:共收治12例巨大囊性肾占位患者,肿瘤最大径56~78 mm,术前影像学检查考虑为囊性肾癌。术中先在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视野下操作,分离出肾动脉备用,并尽可能分离部分囊性占位;然后改为开放手术操作,进一步完整分离出肿瘤,在完全长时间阻断前,行肾脏缺血预适应操作。完全阻断肾动脉,行肾部分切除术。采用"n+1"缝合技术,缝合肾脏创面。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热缺血时间平均(29.1±7.2)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56.5±40.1) m L,术后病理结果均提示为透明细胞癌,Fuhrman核分级Ⅰ级10例、Ⅰ~Ⅱ级2例。术后随访,均未见肿瘤复发,肾小球滤过率表现为较术前轻中度下降,6例患者存在部分肾盏轻度积水。结论:采用改良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巨大囊性肾癌,同时达到了"保肾"、"去瘤"的两个目的,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侵袭性的、彻底的肾错构瘤治疗方式,评估无缺血状态下的后腹腔镜肿瘤剜除术治疗肾错构瘤的疗效。方法:从2013年11月~2014年9月,我们采用介入栓塞联合后腹腔镜技术,术中无需阻断肾动脉,使用超声刀、吸引器等设备对7例术前影像学明确诊断为肾错构瘤的患者行肿瘤剜除术。肿瘤平均直径(4.1±1.0)cm。有2例患者因错构瘤破裂出血急诊入院。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6例手术获得成功,1例肾错构瘤破裂出血患者,保守治疗时间较长,血肿机化,粘连较重,中转开放手术。6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70.0±27.2)min,平均出血量(55.0±34.3)ml。术后随访2~12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后腹腔镜联合介入栓塞行肾错构瘤剜除术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短时肾动脉阻断应用于经腹膜后腹腔镜巨大肾上腺肿瘤(≥10cm)切除术的疗效,并探讨该方法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7月~2018年7月采用短时肾动脉阻断行经腹膜后腹腔镜巨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9例巨大肾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其肾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估计失血量、肾周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引流量,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肿瘤复发及肾功能变化情况。结果: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患者肾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估计失血量、肾周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引流量分别为(6.22±2.04)min、(152.6±52.8)min、(127.0±117.55)ml、(4.33±1.41)d、(6.44±1.58)d、(71.66±43.95)ml,无术中并发症,术后病理检查显示嗜铬细胞瘤3例,肾上腺髓质脂肪瘤6例。随访1~35个月未观察到肿瘤复发或转移迹象,患者肾功能无异常。结论:短时肾动脉阻断行经腹膜后腹腔镜巨大肾上腺肿瘤(≥10cm)切除术是可行、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零阻断肾部分切除术的初步经验。方法 2014至2016年对35例肾癌患者施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其中零阻断肾血管组13例,年龄(48.8±23.4)岁,肿瘤直径(2.6±1.6)cm;常规阻断肾血管组22例,年龄(46.8±24.6)岁,肿瘤直径(2.4±1.7)cm。入选肿瘤均为外生性,临床分期均为T1N0M0,肾脏测量评分系统(R.E.N.A.L.)提示均为低度复杂组(4~6分)。手术采用后腹腔入路,阻断/不阻断肾蒂血管施行肾部分切除术,2-0倒刺线结合Hemolok结扎夹快速连续免打结缝合肾实质创面。结果 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零阻断组手术时间(82.3±33.1)min,出血量(205.9±68.9)mL,术后住院时间(5.6±3.2)d;常规组手术时间(85.4±24.9)min,出血量(138.2±68.4)mL,阻断时间(19.3±8.4)min,术后住院时间(5.4±3.9)d。切除标本切缘均阴性,无包膜等侵犯。两组在出血量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8),在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随访患肾肾小球滤过率(GFR)6个月,零阻断组术后GFR值高于常规阻断组,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后腹腔镜下零阻断肾部分切除术的效果确切,可最大限度保护肾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阻断肾动脉主干对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术后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因肾肿瘤行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肾动脉阻断时间、出血量、肿瘤分期、肿瘤病理、术后随访及肾小球滤过率变化,分析肾动脉阻断对保留肾单位手术后肾功能的影响.结果82例患者中,肾透明细胞癌75例,乳头状肾细胞癌3例,嫌色细胞癌4例;肾动脉阻断时间平均(24.5±8.6)min,术中失血量(249.4±66.9)ml.热缺血时间在25 min 以内的患者与26~30 min 患者比较,术后患肾肾功能受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热缺血时间为31~40 min 的患者与前两组比较,术后患肾肾功能受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均会使患侧肾功能下降,但阻断肾动脉主干热缺血时间控制在30 min 内对肾功能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0.
不阻断或短时间阻断肾动脉行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阻断或短时间阻断肾动脉行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4年9月~2006年11月,采用不阻断或短时间阻断肾动脉对29例肾肿瘤行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25例采用经后腹腔途径,4孔法操作,游离出肾动脉,血管束带绕过肾动脉后经套管引出体外,暂不阻断肾动脉,切除肿瘤表面及周围的肾脂肪囊,超声刀沿瘤体边缘外0.5 cm处分离,由浅入深,边切割边止血,直到完全切除肿瘤.若切除肿瘤过程中肾脏创面出血过多影响操作,可暂时阻断肾动脉并计时,迅速切除肿瘤,双极电凝止血后,即可开放肾动脉.止血纱布块填压肾脏创面,2-0可吸收线间断全层缝合肾实质创面,表面喷洒生物蛋白胶.4例采用经腹腔途径,肾下极找出输尿管,挑起后向肾门处游离,找出肾动脉,余步骤同腹膜外途径. 结果 29例均完成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术中20例未阻断肾动脉,9例阻断肾动脉,平均阻断时间14 min(5~20 min),平均手术时间165 min(105~240 min),平均出血量90 ml(20~800 ml),2例输血,无尿漏等其他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 d(7~17 d).18例肾癌平均随访9个月(1~26个月),肿瘤无复发. 结论 不阻断或短时间阻断肾动脉行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安全可靠,但应选择未侵及肾脏集尿系统的外周型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