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通过实验室血样进行评估系统性炎症的临床意义已在多种癌症中被证实。肝细胞癌(HCC)是一种炎症驱动型癌症,炎症已被证实与分化不良、微血管侵犯和微转移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对HCC患者术后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行根治性肝切除术的88例HCC患者的资料。通过ROC曲线分析LMR评估HCC预后的性能,并将其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进行比较。分析LMR与H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及与无病生存率(DFS)、总生存率(OS)的关系。用Cox回归模型分析DFS和OS的危险因素。结果:ROC曲线确定LMR最佳诊断界值为2.87,曲线下面积(AUC)为0.757,其评估HCC预后的性能大于NLR(AUC=0.687)和PLR(AUC=0.583)。根据LMR界值将患者分为高LMR组(LMR2.87)与低LMR组(LMR≤2.87)。高LMR组中肿瘤数3的例数明显少于低LMR组(P=0.048);高LMR组的DFS与OS均明显优于低LMR组(均P0.05);在分期分层(BCLCA/B、BCLCC/D;CNLCⅠ/Ⅱ、CNLCⅢ/Ⅳ)比较结果显示,除了在CNLCⅠ/Ⅱ期组患者中,高LMR组与低LMR组的DFS无统计学差异(P=0.132),在其他分期组患者中,高LMR组患者的DFS与OS均明显优于低LMR组(均P0.05)。LMR为D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而BCLC分期(P=0.000)和LMR(P=0.000)为OS的独立影响因素,此外,对LMR、PLR与NLR以连续性变量形式进行校正后,仅LMR具有预后价值(P=0.001)。结论:LMR是HCC患者术后DFS和OS的独立预后因素,且评估价值可能优于NLR和PLR。用LMR结合HCC分期对患者进行危险分级,可能做出更为精准的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LR)在阴茎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13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手术治疗的37例阴茎癌患者的资料。分析NLR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比较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率(PFS)和总生存率(OS)的差异。应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高、低NLR组在年龄和淋巴结转移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P=0.008)。淋巴结转移(P0.001,P0.001)、远处转移(P=0.002,P=0.002)、病理分期(P0.001,P0.001)、NLR(P0.001,P=0.022)分别与PFS和OS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证实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和NLR是影响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P=0.021,P=0.033)。结论:NLR是影响阴茎癌患者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NLR≥2.3的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以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预测可手术肾透明细胞癌肿瘤特异性生存期(cancer-specific survival,CSS)的价值。方法肾透明细胞癌病人118例,均行手术治疗,检测术前血常规,计算NLR及PLR,并对病人进行随访,分析NLR、PLR与CSS相关性以及CSS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NLR及PLR对CSS预测价值。结果平均随访时间(46.8±6.9)个月,死亡43例。ROC分析显示,NLR及PLR均对CSS具有预测价值(P0.05)。NLR联合PLR预测CSS的AUC大于NLR、CSS。NLR、PLR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Kaplan-Meier并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NLR、PLR升高病人CSS短于NLR降低病人(P0.05)。多因素Cox分析显示,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PLR、NLR是经手术治疗肾透明细胞癌CS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NLR及PLR升高的肾透明细胞癌CSS缩短,NLR联合PLR对肾透明细胞癌CSS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透明细胞肾癌(non-ccR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影响其生存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40例术后病理诊断为乳头状肾癌和嫌色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探究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终点为肿瘤进展,生存分析数据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计算,并用Log-rank法进行检验。结果 在随访期内有22例(15.7%)患者出现肿瘤进展,3年无进展生存率(PFS)为84.2%,5年PFS为79.8%。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Fbg)、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non-ccRCC患者预后有关(P0.05);Cox多因素回归模型显示Fbg降低、LMR升高是患者术后肿瘤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伴有Fbg升高(Fbg3.76g/L)或LMR降低(LMR≤3.23)的乳头状肾癌和嫌色细胞肾癌患者术后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作为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预后评估方法的价值。方法对2011年9月至2017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且新诊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27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NLR和LMR是通过在TURBT前确定且完整的血常规检测结果计算而来,患者据此分为低NLR组(2.4,172例)和高NLR组(≥2.4,98例)以及低LMR组(4,98例)和高LMR组(≥4,172例)。用Kaplan-Meier法绘制各临床因素无复发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内的生存曲线;用Cox多因素分析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NLR与肿瘤数量、病理分级、肿瘤T分期、复发、进展有关(P0.05);LMR与性别、年龄有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NLR、肿瘤数量、肿瘤大小、病理分级、肿瘤T分期与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时间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NLR、肿瘤数量、病理分级、肿瘤T分期是影响肿瘤复发的因素。结论术前NLR是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一项指标。高NLR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复发率较低NLR的更高。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术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变化在预测肝细胞肝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外科根治性肝癌切除术1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1周内及术后1月外周血血常规结果计算NLR变化,将患者分为NLR升高组和NLR降低组。应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生存曲线,Cox回归模型评估影响总体生存率的预后因素。结果〓NLR降低组(108例)和NLR升高组(47例)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1.2%、80.4%、49.5%和80.2%、71.6%、42.5%(P<0.05)。肿瘤复发时间(TTR)中位数:NLR降低组为19.9月,升高组为15.2月(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NLR变化、肿瘤大小、肿瘤分期是影响总体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术后NLR变化是影响肝细胞肝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NLR升高的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在肾透明细胞癌诊断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初诊并术后病理证实的233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应用ROC曲线获得肾脏良性病变与肾透明细胞癌的最佳判别值,并以肾透明细胞癌的NLR平均值为界值将患者分为低、高两组,分别应用Kaplan-Meier、Log-rank法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肾脏良性病变组与肾透明细胞癌组的NLR值分别为(1.72±0.61)和(3.06±1.90),判别肾脏良性病变与肾透明细胞癌的NLR最佳判别值为1.92。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中,NLR3.1组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和生存率均明显低于NLR3.1组,两组5年无进展生存率(P0.05)和生存率(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Fuhrman分级、病理T分期、远处转移和NLR是以5年内死亡为终点事件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Fuhrman分级、病理T分期、远处转移和NLR是以5年内死亡为终点事件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术前外周血NLR有助于鉴别肾脏良性病变与肾透明细胞癌,NLR较高是肾透明细胞癌预后不良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8.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21,36(5):357-361
目的:探究不同分期的肾盂癌及输尿管癌患者预后是否存在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8年我院诊断为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的1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肿瘤发生部位分为肾盂癌组及输尿管癌组。Cox比例危险模式分析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RFS)、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SS)和总体生存率(OS)与预后相关的病理特点。Kaplan-Meier生存回归曲线分析上述特点对预后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在Cox分析中肿瘤的病理分级分期可以作为肿瘤复发及死亡的预测因素。原发肿瘤部位在RFS、CSS或OS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74、0.69、0.75)。Kaplan-Meier生存回归曲线分析中肿瘤位置不会对预后产生影响(RFS:P=0.148,CSS:P=0.332),而输尿管镜检降低输尿管癌CSS(P=0.021)。将肾盂癌组及输尿管癌组按照T_a+T_(is)+T_1、T_2及T_3+T_4期分成3个亚组进行生存回归分析,各个亚组中肾盂癌与输尿管癌不存在预后差异性。结论:术前输尿管镜活检更易造成输尿管癌患者肿瘤特异性死亡,但UTUC不存在肿瘤原发位置的预后性差异。因此不应将UTUC的肿瘤部位作为临床决策的考虑因素,而对疑似输尿管癌患者是否行输尿管镜活检需谨慎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早期阴茎癌患者阴茎保留术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阴茎保留术的早期阴茎癌患者45例,年龄23~65岁,平均45.6岁。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计算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对随访数据进行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因素包括患者年龄、婚姻状况、肿瘤原发部位、肿瘤大小、术后吸烟及性生活情况、组织学分级、TNM分期。结果:所有患者1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为95.5%,3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为52.2%。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肿瘤组织学分级(P=0.039)及术后性生活变化(P=0.049)对阴茎保留术的预后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年龄对于组织学分级有显著影响(P=0.014)。结论:组织学分级和术后性生活情况的改变是阴茎保留术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而年龄通过影响组织学分级与患者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术后早期复发是影响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本研究探讨影响肝细胞癌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构建评估模型,为预测复发风险、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6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225例肝细胞癌患者,分析患者术后早期复发(2年内复发)情况,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变量的预测早期复发的效能,用Cox回归方程建立早期复发的风险评分模型。结果:225例患者中,术后早期复发130例(57.8%)。肿瘤数目、γ-谷氨酰转肽酶(γ-G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为肝细胞癌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γ-GT、NLR以及γ-GT与NLR联合预测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AUC分别为67.6%、59.1%、70.4%。将肿瘤个数、γ-GT、NLR纳入回归方程,建立风险评分模型后,根据HR值,将γ-GT108 U/L赋值为1,NLR2.11赋值为2,肿瘤个数1赋值为3,否则赋值为0,可得危险评分界值为0~6分。根据此模型,低危组(3分)与高危组(≥3分)患者1、3、5年的累积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6.9%、44.5%、32.8%与33.4%、20.1%、6.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肿瘤个数、γ-GT、TNLR是肝细胞癌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可用来对肝癌患者早期复发进行危险分层,从而有助于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是否可以作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患者术后的预后评价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膀胱癌根治术的214例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外周血NLR大小分为低NLR组(NLR<3,92例)和高NLR组(NLR≥3,1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并进行预后危险因素分析。结果低NLR组和高NLR组MIBC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70.9%和55.8%(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NLR、吸烟史、病理T分期、肿瘤分级、围手术期输血、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密度及切缘阳性与MIBC患者预后有关(P<0.05);Cox回归分析证实,NLR是影响MIB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2.142,95%CI:1.212~3.786,P<0.01)。结论术前NLR是影响MIBC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MIBC患者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根治术后的患者中,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对其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10-2015-12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的UTUC患者14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截至查找器选取最佳截止点。采用卡普兰-梅尔法和对数秩检验绘制生存曲线。使用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在146例患者中,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的最佳截止点为2.195。以此将患者分为低水平组和高水平组。LMR水平与病理肿瘤分期显著相关(P0.05)。高水平组及低水平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8±7.8%)和(27.7±26.9%),5年肿瘤特异生存率分别为(83.5±7.6%)和(28.6±2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低LMR水平与OS和CSS率下降显著相关(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多灶、病理T分期、LMR水平是UTUC预后OS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 LMR可作为UTUC患者生存结局的一个独立预测因子。可能成为一种有用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收集96例行肝部分切除的IC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前外周血NLR,将患者分为低NLR组(NLR<2.5)和高NLR(NLR≥2.5)组,比较两组总生存率与无复发生存时间;对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 结果:全组术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8%、35%、30%,其中高NLR组分别为37%、26%、22%;低NLR组分别为63%、49%、4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全组术后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为10.2个月,其中高NLR组为8.9个月,低NLR组为14.6个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总生存率与术前NLR以及术前CA19-9及CEA水平、淋巴结转移、肿瘤数目、肿瘤最大径、邻近器官侵犯、远处转移、TNM分期、手术类型等因素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NLR以及淋巴结转移、肿瘤数目、肿瘤最大径是影响患者术后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与术前NLR以及术前CA19-9及CEA水平、淋巴结转移、肿瘤数目、肿瘤最大径、远处转移、TNM分期、手术类型等因素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肿瘤数目、远处转移是影响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术前外周血NLR可作为ICC患者术后预后指标,NLR高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术前D-二聚体(D-dimer,DD)水平与中国食管癌患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数据库,纳入涉及研究术前DD水平与中国食管癌患者预后关系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3月20日。运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合并效应量为风险比(hazard ratio,HR)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最终纳入5项回顾性研究,涉及1 277例患者。文献质量评分均为6分及以上。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较高的DD水平与中国食管癌患者术后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HR=1.49,95%CI 1.05~2.10,P=0.025)、肿瘤相关生存率(cancer-specific survival,CSS)(HR=1.83,95%CI 1.39~2.42,P0.001)较差明显相关,但与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无明显联系(HR=1.55,95%CI 0.89~2.70,P=0.125)。结论术前较高的DD水平可能是中国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尚待更多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根治性切除术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26例行肝癌根治性切除的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术前1周内外周血NLR大小分为低NLR组(NLR 2. 560)和高NLR组(NLR≥2. 560)。应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患者的生存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差异,利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风险因素。结果低NLR组和高NLR组的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1. 8%、66. 1%、42. 6%和62. 6%、35. 7%、25. 4%,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0. 7%、81. 3%、61. 2%和83. 5%、72. 6%、46. 9%。两组的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 973,19. 750; P 0. 05)。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AFP≥400ug/L,肿瘤直径≥5cm,肿瘤数目≥2个,血管侵犯,巴塞罗那分期B或C期,ALT≥80u/L,NLR≥2. 560是影响HCC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危险因素(P 0. 05); 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NLR≥2. 560是影响HCC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期(P 0. 05)与总生存期(P 0. 05)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NLR可作为H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评估预后的指标,术前NLR较高者则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对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预后的评估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高危NMIBC患者,收集术前血常规检测结果中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计数,按照LMR中位值将120例患者分为高低两组,术后随访,比较高LMR组和低LMR组的临床特征及1~5年无复发生存率情况,并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评估两组LMR指标与高危NMIBC预后的关系。 结果根据LMR中位值将患者分为低LMR组(<3.14,52例)和高LMR组(≥3.14,68例),分析表明高LMR组和低LMR组的NLR、PLR、年龄、病理分级、肿瘤分期、肿瘤复发、分化程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LMR组患者3~5年无复发生存率均明显低于高LMR组(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LMR是影响肿瘤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 结论术前LMR与高危NMIBC患者的预后相关,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术后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以及5年无复发生存率(RFS)的影响。方法 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GIST病人170例,术前均未行靶向治疗并接受根治性切除术,回顾性分析术前NLR、FIB与GIST术后远期预后的关系。采用SPSS 18.0进行ROC曲线分析、χ~2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远期生存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共纳入GIST病人170例,随访期间有24例出现转移复发,复发死亡15例。建立诊断GIST的ROC曲线,NLR与FIB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8、0.758;当取NLR=1.864、FIB=3.24 g/L为分界点时,NLR、FIB诊断GIS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NLR、FIB均与GIST病人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小、危险度分级间存在相关关系,且NLR与FIB之间也存在相关性。本组病人术后5年RFS为75%。NLR1.864组及≥1.864组5年RFS分别为90%和62%(P=0.018);FIB3.24 g/L组及≥3.24 g/L组5年RFS分别为95%和50%(P0.01);联合FIB与NLR并将其分为4组:组1 FIB3.24 g/L与NLR1.864、组2 FIB≥3.24 g/L与NLR1.864、组3 FIB≥3.24 g/L与NLR≥1.864、组4 FIB3.24 g/L与NLR≥1.864,4组5年RFS率分别为100%、78%、38%和92%(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FIB(P0.01,HR=0.098,95%CI:0.029~0.333)、NIH危险度分级(P=0.001,HR=0.128,95%CI:0.037~0.443)是影响GIST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LR与FIB联合检测可预测GIST病人的术后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预测TACE后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分析95例接受TACE治疗的BCLC分期B期的HCC患者资料,根据NLR、PLR值预测患者预后ROC曲线的界值,将其分成高值组和低值组。观察TACE术前、术后3天、术后1个月NLR和PLR变化及NLR、PLR值与术后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术后3天NLR高于术前(P0.05),术后3天PLR低于术前(P0.05)。术后1个月,NLR回落至接近术前水平(P0.05),PLR上升至接近术前水平(P0.05)。术前NLR≥2.51组中位总生存期(OS)短于NLR2.51组(13.40个月vs 26.83个月;Z=5.24,P0.05);术前PLR≥96.84组中位OS短于PLR96.84组(17.27个月vs 28.83个月;Z=3.06,P0.05)。术后3天NRL≥5.17组中位OS短于NLR5.17组(15.20个月vs 25.07个月;Z=3.32,P0.05);术后3天PLR≥100.65组中位OS短于PLR100.65组(14.87个月vs 25.07个月;Z=3.54,P0.05)。术前NLR水平、肿瘤最大径、AFP水平、AST水平、ALB水平是影响HCC患者TACE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ACE治疗HCC前后NLR、PLR值与TACE后患者预后有关,可作为评估HCC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患者术前外周血免疫炎症细胞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的11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 PLR),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比例风险模型探索术前外周血炎症免疫细胞对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外周血淋巴细胞数与患者AFP相关(P=0.022),与余临床病理因素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中性粒细胞、血小板、NLR及PLR亦与各个临床病理因素之间均无明显相关(P0.05)。生存分析发现,淋巴细胞高值组和低值组之间总体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其中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患者AFP值、血管侵犯、肿瘤最大直径、肿瘤数目及巴塞罗那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将各临床病理因素纳入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函数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细胞(HR=0.576, 95%CI:0.343~0.967)是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7)。结论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值高值组肝细胞癌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较低值组高,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高龄(≥75岁)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3年1月间在辽河油田总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根治性手术的67例75岁以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前外周血NLR与临床病理因素及生存率的关系。结果:根据NLR的ROC曲线截点值(2.98)将患者分为低NLR组(NLR3)和高NLR组(NLR≥3),其中低NLR组44例,高NLR组23例。与低NLR组比较,高NLR组肿瘤分化程度低(P=0.040)、淋巴结转移率高(P=0.018)、TNM分期高(P=0.008)、CEA水平高(P=0.026);全组患者术后3年总生存率为62.7%,其中低NLR组和高NLR组术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72.7%和43.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NLR连同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和CEA水平与患者术后生存有关(均P0.05)。结论:术前NLR对高龄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的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高NLR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