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男科学杂志》2017,(5)
目的:观察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系带识别定位法手术防止术后系带错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212例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系带识别定位法手术(观察组)103例,常规手术(对照组)109例。观察两组术后系带和阴茎缝的位置,计算系带偏离角度,并比较分析两组系带偏离角度数值。结果:观察组系带偏离角度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0(3.56),对照组系带偏离角度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12.41(19.59),观察组系带偏离角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P=0.000)。观察组系带偏离率为8.74%(9/103),对照组系带偏离率为66.06%(72/109),观察组系带偏离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系带识别定位法手术能有效防止术后系带错位,且操作简单,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华男科学杂志》2015,(4)
目的:观察使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治疗包茎和包皮过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80例包茎和包皮过长患者随机分为缝合器组(包皮环切缝合器组,n=120)和传统组(背侧切开包皮环切手术组,n=60),观察两种包皮环切手术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水肿、切口美观度及术后并发症(瘀斑、血肿、感染及再手术率等)等指标。结果:缝合器组和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3±1.3)ml和(15.6±2.9)ml;手术时间分别为(7.1±1.4)min和(22.6±4.6)min;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12.0±2.9)d和(16.3±3.1)d;术后24 h疼痛评分分别为(1.9±1.3)分和(5.2±1.7)分;水肿程度及切口美观度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缝合器组不存在拆线疼痛,传统组需要拆线存在拆线疼痛。结论:使用包皮环切缝合器完成包皮环切手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快捷、切口美观、并发症少及痛苦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4.
5.
《中华男科学杂志》2016,(6)
目的:比较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与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自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320例包茎和包皮过长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用两种手术方法,其中采用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158例,采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162例,对其安全性、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吻合器组和缝合器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6±1.3)min和(5.4±1.2)min,失血量(1.2±0.8)ml和(1.3±0.9)ml,迟发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16%(5/158)和4.32%(7/162),花费(1 121.2±15.6)元和(2 142.6±10.8)元,伤口愈合天数(16.1±7.2)d和(7.5±2.3)d,术后伤口感染率15.82%(25/158)和7.41%(12/162),术后1个月水肿率9.26%(15/162)和29.11%(46/158)及患者随访满意度63.92%(101/158)和90.12%(146/162),两组比较前3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5项差异有显著性,缝合器组疗效均显著优于吻合器组(P0.05),但缝合器组花费贵于吻合器组。结论: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进行包皮环切术,除费用较贵外,其疗效更好、并发症更少、患者恢复更快、满意度更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分析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与袖套包皮环切术的临床疗效和手术并发症。方法:106例包皮过长(或包茎)患者按手术日期单双号分为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组(50例)与袖套式包皮环切术组(5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疼痛程度、术后疼痛程度、切口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组与袖套式包皮环切术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1.38±2.93)min和(11.82±1.96)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4±0.94)ml和(7.89±2.31)ml;术中疼痛评分分别为(0.80±0.70)分和(3.02±1.22)分;术后24小时疼痛评分分别为(1.90±0.80)分和(4.45±1.03)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2/50)和17.87%(10/56);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14.06±1.15)d和(14.39±1.57)d;外观满意率分别为98%(49/50)和83.93%(47/56)。与袖套式包皮环切组相比,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组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术中及术后患者痛苦小、外观满意率高且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术后伤口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是对袖套式包皮环切术的改进及创新,具有患者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及易于接受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在包皮环切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到门诊就诊的包茎和包皮过长要求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采用两种手术方法,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组129例,传统组120例,对其安全性及疗效性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包皮环切缝合器组和传统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02±0.69)min和(30.8±4.05)min;出血量分别为(1.07±1.29)ml和(8.72±2.15)ml,手术时疼痛评分分别为(0.81±0.81)分、(2.42±1.15)分;术后24 h疼痛评分分别为(1.84±1.02)分、(4.99±1.36)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95%(18/129)、9.17%(11/120);创口愈合时间分别为(13.99±9.06)d、(17.48±3.49)d;术后外观满意率分别为98.4%(127/129)、95.0%(109/120);治疗费用分别为(2215.62±17.67)元、(576.47±15.58)元;与传统手术组相比,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组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患者痛苦小,创口愈合时间短,外观满意率高(P均0.05),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0.05),且治疗费用较高(P0.05)。结论:采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术时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运用内板切除系带延长法改良包皮环切术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患者提供一个更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将240例被诊断为包皮过长及包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内板切除系带延长改良包皮环切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包皮环切术,术后随访2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100.0%,而对照组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1.7%,治疗组效果明显的优于对对照组的情况,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的患者在术后无一例继发出血、血肿和水肿以及感染的情况发生.并且在术后的2个月随访中,其切口整齐,并达到Ⅰ期的愈合,外形美观.对照组术后出血及血肿形成11例,系带处水肿9例,包皮过短2例,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内板切除系带延长改良包皮环切术治疗包茎及包皮过长疗效良好,术后并发症少以及手术切缘整齐美观,优于传统手术,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自 1998年 6月以来 ,我们对 12 0例单纯包皮过长患者进行改良式包皮环切术 ,术后观察切口愈合良好 ,疗效满意 ,无明显并发症及功能障碍。临床资料单纯包皮过长患者 12 0例 ,年龄 2 2~ 35岁 ,平均年龄 2 6 .5岁。采用改良式包皮环切术 [1 ] ,术后红霉素油纱覆盖切口 ,3d后换药 1次 ,5 d后拆线。结果 :在 12 0例包皮环切术患者中 ,手术切口均 期愈合 ,无明显炎症反应。部分患者存在切口内异物感 ,但无明显疼痛及不适 ,多数患者在触摸时才感觉。术后随访中 ,有 5例患者存在性交时切口内疼痛 ,并在性交时 ,切口内有明显的结节样异物感 ,但能够… 相似文献
10.
1995年以来对 5 6例包皮环切术改进缝合方法 ,经临床观察 ,效果良好。1 临床资料本组 5 6例 ,过去并发感染 13例、包皮嵌顿 3例 ,激光治疗失败 3例。术后无 1例发生阴茎皮肤水肿、伤口出血、渗血及感染 ,切口均一期愈合。经 5年随访观察 ,效果良好。2 手术方法常规消毒皮肤 ,行包皮环形切除 ,内板创缘距冠状沟约 0 .5cm左右 ,创面彻底止血 ,结扎。用 1 0号丝线先在系带侧与相对应的背侧各缝 1针 ,在两点中间左右侧各缝 1针 ,为 4等分 ,在 1/ 4等分间加缝 2~ 3针至一周间断缝合 ,缝线暂不打结 (图1) ,将一圈间断缝线内外侧两端交叉暂不… 相似文献
11.
12.
王克琳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0,4(4):271-271
自1998年以来,我院采用小儿包皮环切器行包皮环切术60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 小儿包皮环切器分为13号、15号、17号三种规格,为塑料合成制品,分为体及柄部,体与柄相连,体部有环口。本组病例中,包皮过长25例,包茎35例,适用于3~10岁儿童。 [收稿日期]2000-01-21,[修回日期]2000-08-28 [作者简介]王克琳,男,37岁,汉族,广东南海人,广东南海市小塘医院外科医师,研究方向:普通外科、创伤外科。南海 528222。2 方 法 患儿手术当天应禁食,在氯胺酮麻醉下,用两把止血钳钳夹包皮两侧,剪开腹背部,翻转包皮,分离包皮与龟头… 相似文献
13.
《中华男科学杂志》2015,(4)
目的:比较使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缝合术、包皮环扎术、传统包皮环切术治疗包茎、包皮过长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手术(A组)、包皮环扎术(B组)、传统包皮环切术(C组)对276例(每组92例)包茎、包皮过长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24 h疼痛评分(VAS),术后感染、出血(血肿)、水肿、包皮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并作对比分析。结果:A组、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52±2.45)min、(7.24±1.86)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93±0.82)ml、(1.51±0.72)ml;术中疼痛评分分别为(1.37±0.68)、(1.20±0.79)均低于C组(28.36±4.22)min、(9.52±3.29)ml、(3.06±0.75),(P0.05);但B组术后24 h疼痛评分(3.18±0.82)明显高于A组(1.85±0.63)、C组(1.82±0.75),(P0.05);A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5.43%)低于B组(14.13%)(P0.05),A组与C组、B组与C组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使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缝合术操作简单、安全、微创、美观,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比较2种不同类型的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在行包皮环切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包茎及包皮过长的患者438例随机分成两组,采用2种不同类型的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术,其中试验组采用A型(钢钉联合硅胶垫片作为缝合介质)包皮环切吻合器226例,对照组采用B型(单纯使用钢钉作为缝合介质)包皮环切缝合器212例,对其安全性、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愈合时间、远期水肿及瘢痕形成发生率等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术中失血量分别为(0.7±0.6)mL和(1.3±0.5)mL,迟发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88%和6.13%,钉子完全脱落时间(17.1±3.9)d和(22.7±4.1)d,术后伤口感染率9.73%和5.19%,术后1个月水肿发生率22.6%和10.4%及换药时重度疼痛患者比率27.1%和76.9%,上述6项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验组在止血效果、换药疼痛感、钉子完全脱落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不足之处主要是:近期水肿及感染的发生率更高,但两组的远期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6.
17.
包皮环切术传统的单纯缝合方式因缝合组织太少常造成术后拆线困难和疼痛。受“8”字缝合法启发 ,我们将之用于包皮环切术可使被手术者免除拆线痛苦 ,临床应用 50例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本组 50例 ,年龄 3~ 75岁 ,包茎 2 7例 ,包皮过长 2 3例 ,在 1%普鲁卡因阴茎根部阻滞麻醉下包皮环切 ,逐一结扎内外板间出血点 ,将油纱条做成直径0 .5cm与阴茎周径等长之油纱条 ,与包皮切缘做如图所示“8”字缝合 ,将结打至油纱条上。拆线时剪刀直接将油纱条表面的缝线剪断即可顺利抽除缝线。所有病例均在术后第 6天顺利拆除缝线 ,患者均无痛苦包皮环… 相似文献
18.
我院应用作者自行设计的包皮环切圈行包皮环压术 32 8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文 32 8例 ,年龄 1~ 38岁 ,平均2 0 .2岁。其中包茎 12 7例 ,包皮过长 2 0 1例。1.2 包皮环切圈 即内外径均相同的 2个圆形板圈样结构 ,分别称为底圈和垫圈 ,对应有 3个等分对称的螺孔和圆孔 ,2mm的螺钉刚能通过圆孔旋入螺孔使两圈紧密嵌合 (见图 1)。 图 1 包皮环切圈行包皮环压术(a) :包皮背侧正中剪开后将包皮绕底圈翻转 ;(b) :用输精管固定钳 (或用磨尖钳嘴的皮钳 )穿入两圈的螺 (圆 )孔 ,夹住两孔的外缘固定 ;…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观察包皮环切缝合器手术与传统包皮环切术的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间采取2种不同方法进行的包皮环切术共203例,其中传统手术114例,包皮环切缝合器手术89例,比较2种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切口愈合时间及阴茎外形满意度。结果环切缝合器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疼痛VAS,术后伤口愈合时间均明显小于传统手术(P<0.05);阴茎外形满意度高于传统手术(P<0.05);环切缝合器手术的术后出血、伤口感染及切口裂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手术(P<0.05);包皮水肿发生率2组无差异。结论环切缝合器在包皮环切术的应用,具有简便、快捷、微创、美容及并发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1999年 7月以来 ,我们应用自行研制的HQ 1型包皮环切器施行包皮环切术 68例 ,效果满意。现就环切器的临床应用情况报告如下。1 仪器结构与用法1 1 仪器结构 本环切器为不锈钢材料制造 ,主要由定位杆、挤压套和环切套 3件相套构成 (见图 1、2 )。图 1 环切器结构图1 定位杆 ;2 .环切套 ;3 挤压套 ;4.手柄 ;5 锁紧螺母 ;6 弹簧 ;7 销 ;8 环切刀 ;9 刀垫Figure 1.Constructiondrawingofcircumcutter1.Localizer;2 .Collar;3.Extruder;4.Handlever ;5 .Lock…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