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瑜  刘改芳 《临床荟萃》2009,24(14):1286-1288
全球半数人口存在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我国H.pylori感染率为40%~90%,平均为59%,最低地区是广东省42%,最高是西藏达90%。H.pylori感染是引起慢性胃炎以及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生和复发的重要原因,且与低度恶性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H.pylori列为I类致癌因子。H.pylori的发现是对人类多种上消化道疾病重新认识的里程碑,使我们意识到这些H.pylori感染相关性疾病可以应用抗生素治疗。因此,H.pylori感染的根除治疗一直是H.pylori研究领域中的重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目前中国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感染率高,为40%~50%,其感染与胃部及全身多系统胃外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尽管一般情况下根除H. pylori具有较高的成本经济效益优势,但在临床工作中,依旧发现有部分人群从未听说过H. pylori,很多人对H. pylori的认知水平低,有些人发现H. pylori感染依旧选择不根除。因此,本研究调查影响普通人群H. pylori认知度和治疗意愿的因素,为临床医生在工作中甄别重点对象进行H. pylori知识宣教及提高他们的治疗积极性和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H. pylori相关知识问卷及治疗意愿量表,于2022年9月至10月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就诊的患者或患者家属进行线下调查,以“滚雪球”方式进行线上问卷收集。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H. pylori认知水平和治疗意愿的因素。结果:共纳入518份有效问卷,H. pylori低认知水平127人(24.5%),中等认知水平143人(27.6%),高认知水平248人(47.9%);女性、年龄≤40岁、较高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针灸并用治疗慢性胃炎6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讨论了针灸并用选用胃肠经特定穴对慢性肾炎的影响。方法:将65例慢性胃炎患者全部经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出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率为90.77%(59例阳性),观察临床疗效及H.pylori感染情况。结果:经一疗程(15天)针灸治疗65例首诊患者中痊愈61例,痊愈率为93.85%,好转4例,总有效率为100%;其中59例H.pylori感染阳性患者经一疗程治疗后复查H.pylori感染转阴52例,转阴率为88.14%。且未发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副反应。结论:提示针灸并用可迅速、有效治疗慢性胃炎并可抑制H.pylori。  相似文献   

4.
长春地区慢性胃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本地区慢性胃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状况调查,了解本地区流行病学特点,为进一步阐明其与慢性胃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H.pyloriIgG抗体及CagA抗体;采取胃粘膜活检组织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调查H.pylori感染情况,分析其与各种疾病的关系。结果1180例慢性胃病患者H.pylori感染率为67.11%,复合性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及慢性萎缩性胃炎感染率分别为90.9%、84.57%、83.96%和80.24%。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消化性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和胃息肉患者血清Hp-CagA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P〈0.05)。结论本地区慢性胃病患者H.pylori感染率高与多数地区的普通人群,H.pylori感染者尤其是CagA阳性者,更易发生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的关系。方法:比较RE组与正常对照组、慢性胃炎组、十二指肠溃疡组的H.pylori感染率。选取40例内镜分级B或C级的RE患者,H.pylori阳性及阴性各20例,用兰索拉唑(30mg,每天1次,口服)治疗4周后内镜复查,比较H.pylori阳性组、阴性组的治疗效果。结果:RE组与正常组、慢性胃炎组、十二指肠溃疡组的H.pylori感染率分别为30.4%、28.8%、59.0%、91.5%,RE组明显低于胃炎组、溃疡组,与正常人群无明显差异。用兰索拉唑治疗RE患者4周后,H.pylori阳性组与阴性组的病变愈合和症状改善无明显差异。结论:H.pylori感染可能与RE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感染和Fas配体(FasL)蛋白表达在胃癌(GC)发生发展中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在上海浦东新区南汇中心医院诊断的胃部病变169例患者,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2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28例、肠化生(IM)37例、异型增生(Dy)38例和胃癌(GC)41例.分别检测胃黏膜组织中H.pylori感染和FasL的蛋白表达,分析H.pylori感染和FasL的蛋白在GC发生发展中的相关性.结果 H.pylori感染率和FasL蛋白阳性表达率随着病情的加重而逐渐增高,Dy组及GC组H.pylori感染率比CSG组明显升高(65.8%和75.6% vs 16.0%)(P<0.05);IM组、Dy组及GC组FasL蛋白阳性表达率比CSG组明显升高(64.9%、78.9%和92.7% vs 28.0%)(P<0.05) ;GC组FasL蛋白阳性表达率比CAG组及IM组明显升高(92.7%vs 60.7%;92.7% vs 64.9%)(P<0.05).除CSG外,H.pylori感染与CAG、IM、Dy和GC胃黏膜组织中的FasL蛋白表达具有一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asL蛋白表达和H.pylori感染对评估胃黏膜癌前病变发展趋势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GC.  相似文献   

7.
吴婧  刘改芳  赵丽伟  孟霞 《临床荟萃》2012,27(19):1709-1711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我国属感染率较高的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自然人群检出率40%~90%,平均59%。H.pylori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密切相关[1-2],近年来一些研究显示H.pylori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幽门螺杆菌(H.Pylori)在肿瘤高发区贲门癌及癌前病变惠者中的感染情况及位点分布,分析其与贲门各级病变的相关性.方法:496例研究对象选自2005年3月~2008年12月该院在河北省上消化道癌高发区的内镜筛查人群,组织病理学分组为正常对照195例,贲门活动性炎170例,萎缩性炎35例、肠上皮化生62例、不典型增生23例、早期贲门癌11例.HE染色和14C-尿素呼气试验判断有无H.pylori感染.统计分析贲门各级病变中H.pylori感染及住点分布情况.结果:(①496例中H.pylori阳性者341人,阳性率68.8%.其中正常对照组H.pylori感染率为55.4%,活动性贲门炎为81.8%,萎缩性炎为74.3%,肠上皮化生为75.8%,不典型增生为60.9%,早期贲门癌为63.6%.贲门癌及癌前病变与H.pylori感染密切相关(X<'2>=32.35,P<0.05).②H.pylori感染在贲门时钟12点位和6点位均为阳性者210人,单独12点位阳性者119人,单独6点住阳性者12人.12点阳性在全部阳性中所占比率为96.5%,6点阳性比率为65.1%;两位点分布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108.18,P<0.05).结论:①贲门病变与H.pylori关系密切,以活动性贲门炎的H.pylori感染率最高,提示H.pvlori感染可能是贲门病变的相关致病因子.②各级贲门病变中12点位H.pylori感染阳性率高于6点位,两位点分布差异有显著性,印证了高发住点H.pylori高感染情况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计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对患者胃黏膜局部IL-2及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 联合胃镜检测以及病理检查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胃炎组、溃疡组和胃癌组,胃炎、胃癌或溃疡的诊断依据胃镜下所见和病理检测结果,H.pylori感染以镜下组织学观察找到H.pylori为依据,IL-2和IL-10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果 胃炎组和胃癌组与对照组相比,IL-2表达降低(P<0.05),IL-10在各组患者中表达也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H.pylori总的感染率为49.57%(57/115),H.pylori感染的胃癌组IL-2表达率仅为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胃炎、溃疡和胃癌患者胃黏膜中普遍存在IL-2表达降低,H.pylori感染可能进一步加重IL-2表达降低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ylori)不同毒力亚株感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印记法检测64例ITP患者和59例对照者的血清H.pylori抗体: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A)、空泡毒素蛋白A(VacA)、尿素酶A(UreA)、尿素酶B(UreB),并对CagA+和/或VacA+阳性患者随机分组,一组抗H.pylori治疗,另一组、CagA-和VacA-以及H.pylori阴性患者组未作抗H.pylori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结果ITP组患者H.pylori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组H.pylori阳性患者CagA+和/或VacA+型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agA+和/或VacA+阳性患者经H.pylori根治后血小板计数较CagA+和/或VacA+阳性未根治组升高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TP患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高,而且不同毒力亚株感染与其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抗幽门螺杆菌(H.pylori)HP1188 蛋黄抗体(HP1188-IgY)在小鼠体内抗感染作用.方法 用Western blot法分析HP1188-IgY抗原特异性.建立H.pylori感染Balb/c小鼠的动物模型,预防组在小鼠灌喂H.pylori菌液前灌喂不同剂量(1、3、5 mg/mL)的HP1188-IgY,同时设PBS对照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通过小鼠胃组织H.pylori培养、快速尿素酶实验和组织学检查观察H.pylori定植情况.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相对分子质量30 000附近出现反应条带.阳性对照组8周后H.pylori的感染率为100%.HP1188-IgY剂量为3 mg/mL和5 mg/mL时,小鼠胃黏膜的H.pylori定植量减少,炎性反应减轻(P〈0.05).随HP1188-IgY剂量的增加,感染率降低.结论 该实验成功制备了HP1188-IgY,在小鼠体内能阻止H.pylori的定植,为进一步制备预防H.pylori感染的口服制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上消化道疾病患儿的临床症状及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情况.方法:选择有上消化道症状的325例患儿行胃镜检查,分析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胃镜检查结果及H.pylori感染的相关情况.结果:(1)325例患儿上消化道疾病的检出率为96.3%,常见疾病依次为慢性浅表性胃炎59.1%,胆汁返流性胃炎12.9%,十二指肠球炎12.6%,十二指肠球溃疡11.7%.(2)腹痛在上消化道疾病中占比例最高为88.3%.上消化道出血36例,以十二指肠球溃疡为主占61.1%.呕吐主要以胆汁返流性胃炎为主占47.6%.(3)各种上消化道疾病中H.pylori检出率以十二指肠球溃疡为最高(71.1%),上消化道出血H.pylori检出率66.7% (24/36),慢性浅表性胃炎H.pylori检出率40.1%(77/192).(4)325例患儿中H.pylori平均感染率为42.8%,男性感染率为44.8%,女性感染率为40.4%,男女性别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0.65,P>0.05).各年龄组H.pylori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3~6岁组30.4%(24/79),7~11岁组42.1%(48/114),12~ 16岁组50.8%(67/132),差异有显著性(x2=8.13,P< 0.05).结论:上消化道症状患儿的上消化道疾病检出率较高,腹痛、呕吐以胃炎为多见.H.pylori感染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原因,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幽门螺旋杆菌(H. pylori)感染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79例,根据13C呼气试验检测H. pylori结果分为两组,H. pylori阳性(H. pylori+)组108例,H. pylori阴性(H. pylori-)组7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糖尿病相关指标。结果 T2DM患者中H. pylori感染率为60.3%。两组之间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病程、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未使用胰岛素降糖者)、空腹C肽、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肌酐、是否使用胰岛素降糖治疗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 pylori-组比较,H. pylori+组患者中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比率较高(P<0.01),男性患者较多(P<0.01)以及较高水平的总胆固醇(P<0.05)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5);H. pylori+组患者的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H. pylori-组(P<0.01),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比率增加(P<0.05)。结论 H. pylori感染对T2DM患者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存在影响,应积极推荐在T2DM患者中筛查和根除H. pylori。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青岛地区儿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特点,为该地区儿童H.pylori感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对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青岛地区因"反复腹痛、恶心、呕吐、便血"等症状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490例患儿进行胃镜检查,根据组织病理结果和13 ...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H.pylori)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致病中的作用存在争议。流行病学研究发现H.pylori感染与GERD发病呈负相关;一些研究认为H.pylori感染与糜烂性食管炎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排除患者GERD患病倾向因素,大多数研究结果提示H.pylori感染与GERD发病和严重程度无关,GERD患者如存在H.pylori感染,应在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之前给予根除H.pylori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石家庄地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临床分离株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状况,为选择有效的H.pylori根除方案提供临床指导。方法收集200例H.pylori感染的患者,对其胃黏膜活检组织进行H.pylori分离培养,采用Kirby-Bauer法检测H.pylori临床分离株对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四环素等6种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从200例患者中分离出121株H.pylori,阳性率60.5%,不同性别、年龄的培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ylori对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5.0%(115/121)、26.4%(32/121)、2.5%(3/121)、5.8%(7/121)、0和3.3%(4/121)。不同性别、年龄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家庄地区H.pylori对甲硝唑、克拉霉素的耐药率较高,这些药物不宜作为治疗H.pylori的一线药物;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和四环素的耐药率较低,可作为治疗H.pylori感染的主要药物。  相似文献   

17.
5%NaHCO3溶液漱口对胃内幽门螺杆菌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一种较为理想的防治胃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方法;方法:将200例胃H.pylori阳性患者随机分成A,B,C,D四组后接受抗H.pylori治疗,而B,C,D组分别应用5%NaHCO3溶液,4%硼酸液、冷开水漱口,治疗后1,6,12月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H.pylori检测并比较检测结果;结果:四组胃内H.pylori阳性率分别为34%,0、44%,26%,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5%NaHCO3溶液漱口对胃内幽门螺杆菌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一种微需氧、螺旋状弯曲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易于在胃内定植,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空泡毒素和硫氧还原蛋白等多种毒力因子在H.pylori的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炎症早期可有粘膜固有层内中性粒细胞的显著聚集,而后绝大多数患者会进展为慢性胃炎,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在白光内镜下,H.pylori感染可有弥漫性发红、胃窦结节和胃皱襞增厚等表现;在精查内镜下,集合静脉的缺失、胃小凹的扩大及上皮下毛细血管网显示不清是H.pylori感染相关诊断指标。对于H.pylori阳性的萎缩性胃炎患者,强烈建议早期择优选择H.pylori治疗抗菌素方案进行根除,以预防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晋颖  汪湃  冯世兵 《临床荟萃》2021,36(3):233-23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与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与胃癌前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我院行胃镜检查的患者856例,其中471例病理检出癌前病变的患者为病例组,385例未检出癌前病变的患者为对照组。病例组按病理诊断结果分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组157例,肠化(IM)组153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组82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组79例。检测各组H.pylori感染分型及PG、G17水平。结果CAG组Ⅰ型感染率高于对照组(P<0.05);CAG组PGⅠ低于对照组(P<0.05);IM组、LGIN组、HGIN组PGⅡ高于对照组(P<0.05);CAG组、IM组、LGIN组、HGIN组PGⅠ/PGⅡ(PGR)均低于对照组(P<0.05);LGIN组、HGIN组G17均高于对照组(P<0.05);PGⅠ、PGⅡ、G17与H.pylori感染阳性存在正相关,PGR与H.pylori感染阳性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H.pylori感染分型、PG、G17水平与胃癌前病变密切相关,检测H.pylori感染分型、PG、G17对于早期筛查胃癌前病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梅州市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相关因素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了解梅州市儿童的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感染率、Hp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防治消化系统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226例儿童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Hp-IgG水平,采用问卷的方法对儿童的父母进行调查儿童Hp感染可能的相关因素。结果该地区儿童HP感染的总阳性率为31.0%;在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后显示年龄、多人口数家庭、父母有胃病史、文化程度低、养狗者等Hp阳性率较高。结论梅州市儿童的Hp感染率与上述系列因素相关,而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