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肠系膜上动脉途径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及合并血管切除的可行性及优劣。 方法:2012年9月—2014年2月采用肠系膜上动脉旁路径的方法实施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及壶腹周围癌16例,其中实施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手术5例。患者均首先显露、游离肠系膜上动、静脉并清除其周围的神经淋巴组织,再打通胰后隧道并切断胰腺颈部,最后切除胰腺钩突或被侵犯的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 结果:15例术后顺利恢复后出院,1例术后出现肾功能衰竭、肺部感染,放弃治疗自动出院。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70 mL,平均手术时间4.5 h,无手术中及术后死亡。5例术后出现胰瘘等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切缘病理检查均阴性,淋巴结及后腹膜神经、淋巴组织阳性检出率较高。 结论:经肠系膜上动脉途径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及壶腹周围癌安全可行,并可增加R0切除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利用动脉优先入路(artery first approach)早期探查肠系膜上动脉(SMA)和腹腔干以判断肿瘤可切除性,并完成以SMA及腹腔干为轴的右侧神经及淋巴组织的完全切除的技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胰腺外科中心2010年9月至2013年12月期间27例实施动脉优先入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患者术前均疑诊为“胰头癌”,且术前CT判断均为交界性可切除者。8例行内引流手术,2例行全胰切除术,1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5例行联合门静脉(PV)/肠系膜上静脉(SMV)切除,1例行肝总动脉切除,2例行扩大右侧胰腺切除术。手术时间(281.28±78.53) min (133~354 min),术中出血(352±537) mL (189~1 352 mL)。无术后死亡,无因并发症再次手术者。结论 动脉优先入路适合于术前判断为交界可切除病例,具体的入路方式需根据肿瘤位置以及侵犯情况灵活采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脉优先"入路在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范围和技巧。方法先探查肠系膜上动脉(SMA)判断可切除性后,完成以SMA、腹腔干为轴的右侧神经、淋巴组织的完全切除。结果 6例患者中,2例从右侧入路、3例从左后方入路、1例从前方入路完成SMA探查,其中2例行内引流术,另4例完成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术后除2例患者胃排空障碍外,无出血、胰瘘、腹泻等并发症。结论 "动脉优先"入路具有上述理论优势,同时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但其在切缘、预后方面的优势则还需进一步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提高累及肠系膜根部的胰头钩突癌手术切除的安全性和术后生存率的方法 .方法 2004年1月至2008年3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疾院普外科采用全程游离肠系膜上动脉(SMA)的方法 ,连续为26例胰头钩突导管腺癌患者施行以肠系膜根部切除为重点的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30~75岁,中位年龄(55.0±13.0)岁.11例施行部分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联合切除.对所有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并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所有术后标本手术切缘均为阴性.患者接受7~45个月随访,26例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了完全缓解,1年和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2.2%和48.1%.结论 在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钩突癌中采用全程游离SMA的方法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彻底性,并有益于术后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血管的解剖特点,为钩突入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实施提出可供参考的解剖学标志。方法:对4具成人尸体标本作解剖学观察,并分析96例上腹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资料与13例钩突入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视频资料。结果: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可分为3个部分,包括胰腺上段,左侧可有胃冠状静脉汇入(22.1%);胰腺段,有较多的属支汇入,主要有胃结肠干、胰十二指肠上后静脉、胰十二指肠下静脉等,并可有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该段左侧(7.5%);十二指肠水平段,未见血管分支,且左侧与肠系膜上动脉紧密相邻。肠系膜上动脉在胰头十二指肠区域内走行于肠系膜上静脉的左后侧,胰十二指肠下动脉为其主要分支,另见有与第一空肠动脉共干起源者(33.0%)。肠系膜上动脉起源的替代肝右动脉2例(1.8%)。结论:充分认识肠系膜上血管及其相关血管的分布及走行对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肠系膜上静脉的十二指肠段可作为钩突入路的重要解剖标志。  相似文献   

6.
肠系膜上动脉切除及重建的胰头癌扩大根治术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胰头癌侵犯肠系膜上动脉时行根治性切除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联合将受侵犯的肠系膜上动态一并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肠系膜上动态断端与腹主动脉端侧吻合方式重建。结果 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已随访14个月,仍存活。结论 肠系膜上动态侵犯的胰头癌仍可行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一项复杂并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一定手术死亡率的手术,故一般只用于胰、胆、十二指肠区恶性肿瘤的治愈性切除而不作为姑息性目的的手术。常见的手术指征包括:早期胰头癌、十二指肠癌、壶腹部癌及壶腹周围癌、胆管下端癌。目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胰头癌和壶腹周围癌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先行钩突切断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方法.方法 当肿瘤横跨在门静脉前方、肿瘤侵犯肠系膜上动脉的情况不明和有异常肝动脉起源的可能时,先行钩突切断可以避免手术中出现尴尬局面.在探查无远处和肝脏转移情况下,打开胃结肠韧带并作Kocher切口充分暴露胰腺后,先切断钩突系膜,如此时发现肿瘤累及肠系膜上动脉,则终止根治性手术.在有异位肝动脉起源时,本方法可避免意外肝动脉损伤;当肿瘤病灶横跨胰颈时,采用本方法可保证肿瘤的切除,并保护脾静脉不受损伤.结果 2004年6月到2006年5月,9例病人按上述方法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男性6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60.5±12.3)岁.9例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平均手术时间6.5 h,同期其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平均耗时5.2 h,差异有显著性(P<0.05).平均失血量350 ml,未较同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明显增加(322 ml,P>0.05).术后并发症发牛率(33.3%vs 26.9%,P>0.05)无明显增加.结论 先行钩突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有经验的胰腺外科医生足一个安全的手术.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61岁。全身皮肤黏膜黄染3周,以“胰头癌伴梗阻性黄疸”入院。入院查体:T36.8℃,P88次/分,BP120/80mm Hg。皮肤巩膜黄染,腹软,未及肿块,腹水征(-)。CT:胰头占位,约4cm×4cm大小。CA19—9253 U/ml,血糖7.21mmol/L。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见肿块位于胰头,未侵犯门静脉及肠系膜上动脉(SMA)等大血管。术中分离胰头后方时误切断SMA,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头部动脉优先离断在肠系膜上静脉或门静脉受侵犯的胰头部恶性肿瘤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完成的58例胰头部恶性肿瘤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58例患者术前薄层CT检查均显示肠系膜上静脉或门静脉受侵犯或受压,均行胰头部动脉优先离断的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即在处理胰头部静脉血管之前优先离断胰头部的所有动脉供血,即三大动脉血管的分支,主要步骤包括:在十二指肠水平部或横结肠系膜根部暴露和悬吊肠系膜上动、静脉;解剖肝总动脉从而离断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胃右动脉,同时沿肝总动脉根部解剖腹腔动脉干上方;离断胰腺和脾动脉的胰头分支;沿暴露的肠系膜上动脉前方、右侧和后方解剖,完全离断胰头钩突部与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动脉干间的神经结缔组织,与腹腔动脉干的上方贯通,此时可清楚地显示腹主动脉前方;最后通过预置的静脉血管阻断带安全剥离、切除或重建肠系膜上静脉或门静脉,完整切除肿瘤。结果术前影像学检查判断局部肿瘤可切除患者37例,可能切除患者21例。58例患者均顺利施行胰头部动脉优先离断的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时间为4.5~8.1h,术中出血量为200—900mL,术中及术后胰腺钩突部无出血。行肠系膜上静脉侧壁部分切除修补术21例,肠系膜上静脉受累段切除端端吻合术10例,血管受压迫成功将肿瘤从血管上剥离行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7例。术后患者出血、胰液漏和胆汁漏的发生率分别为5.2%(3/58)、6.9%(4/58)和1.7%(1/58)。围手术期无患者死亡。结论胰头部动脉优先离断方式能保障肠系膜上静脉或门静脉受侵犯或受压的胰头部恶性肿瘤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背动脉(DPA)的解剖规律、变异类型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53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1 mm薄层增强CT阅片及手术录像回放观察DPA的出现率、发出位置、根部直径、走行特点及术中处理方式。结果:1 mm薄层增强CT中DPA的检出率为77.4%(41/53),直径平均(0.26±0.07)cm,术中DPA或其分支发现率为88.7%(47/53)。发自肠系膜上动脉占48.9%(23/47),发自脾动脉占34.0%(16/47),发自腹腔干动脉占12.8%(6/47),其他发出点占4.3%(2/47),其中1例发自肝总动脉,1例发自结肠中动脉。其中来自腹腔干系统的DPA均走行于脾静脉后方,于脾静脉足侧分支进入胰腺;来自肠系膜上动脉的DPA有2例走行于脾静脉后方,于脾静脉头侧进入胰腺;余均于脾静脉足侧进入胰腺。DPA左支主要以单支进入胰腺,1例发现左支进入胰腺前已有明显分支。2例保留DPA左侧分支,离断右侧支,余均解剖出DPA后于根部离断。结论: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DPA出现率较高,主要发自肠系膜上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肠系膜上静脉为标识的中线入路法在右半结肠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采取以肠系膜上静脉为标识的中线人路法行肝曲结肠癌(T4b)右半结肠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肠系膜上静脉为标识向上延伸作为肿瘤切除的内侧界。结果本组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49±2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42±129)ml,平均清扫淋巴结(20±4)枚。术后发生胰漏2例,胃瘫1例,无吻合口狭窄、腹腔感染、肠梗阻、肠系膜损伤等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3.2±9.4)d。结论以肠系膜上静脉为标识中线人路法行右半结肠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符合无瘤原则和结肠系膜完整切除原则,并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迄今为止,手术仍是唯一可能根治胰腺癌的有效方法.但临床确诊时,多已达晚期,屡因肿瘤侵犯肠系膜上静脉和(或)门静脉(superior mesenteric vein/po-ral vein,SMV/PV)而放弃手术,其切除率仅在20%左右.  相似文献   

14.
Carrere  N  Sauvanet  A  Goere  D  李为民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7,13(5):360-360
胰腺癌侵犯门静脉被视为切除手术的禁忌证,一般认为门静脉系统孤立的肿瘤侵犯是根治性切除的最大障碍。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联合肠系膜门静脉切除的价值一直存有争议。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比较胰头癌病人接受单纯或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两组的死亡率、发病率、长期生存率以及术后预后参数。自1989年至2003年,共45例相连续的胰头癌病人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发现肠系膜上静脉或(和)门静脉被肿瘤侵犯而联合施行肠系膜门静脉切除(VR+组)。同期88例胰头部腺癌病人接受了胰十二指肠切除而未联合肠系膜门静脉联合切除术(VR-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15例运用动脉优先胰十二指肠切除的经验和结果.方法 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对15例壶腹周围癌或胰头癌行动脉优先胰十二指肠切除,采取优先离断胃十二指肠动脉及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再施行胰十二指肠的切除.总结围手术资料和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15例中,肿瘤直径为(3.8±1.2) cm.手术时间为(7.6±1.2)h.手术出血量为(400±120) ml.术中清扫淋巴结数(5.1±2.2)个.钩突均完整切除.2例肠系膜上静脉侧壁切除修补.其中12例行胰肠捆绑式吻合,3例行胰肠套入式吻合.术后上消化道出血2例,均再次手术止血.胰漏2例,肠漏1例,伤口感染3例,均保守治疗成功.15例术后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2.1个月,其中3例复发,分别于术后6个月、8个月、9个月复发,其中1例术后20个月死亡.结论 动脉优先胰十二指肠切除具有安全,出血少,完整切除钩突的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及腹腔镜全胰切除术(LTP)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PV-SMV)切除重建的技术要点,及其安全性、可行性和根治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3年9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接受LPD及LTP联合PV-SMV切除重建手术的13例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13例病人中,10例病人行LPD,3例病人行LTP。7例(53.8%)病人行PV-SMV侧壁切除缝合,4例(30.8%)病人行PV-SMV节段切除、对端吻合,2例(15.4%)病人行PV-SMV节段切除、人工血管搭桥。手术时间(314.2±70.5)min。术中出血量(442.3±247.4)mL。PV-SMV中位阻断时间22(8~80)min。术后1例病人发生胃排空延迟,未发生B级以上胰瘘、术后出血、腹腔感染、胆瘘、二次手术、急性血栓栓塞事件及30 d内围手术期死亡。术后住院时间(10.7±4.7)d。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1例为胰腺伴有破骨巨细胞的未分化癌,12例为胰腺导管腺癌。标本肿瘤大小(3.9±1.6)cm。术中淋巴结清扫(25.7±12.7)枚。淋巴结转移9例(69....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头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清扫肠系膜上动脉左后侧淋巴结[第14cd组淋巴结(14cd-LN)]对肿瘤淋巴结分期和TNM分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中心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连续103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 其中男性69例, 女性34例, 年龄[M(IQR)]63.0(14.0)岁(范围:48.0~86.0岁)。分类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定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03例患者均经左侧钩突和动脉入路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 组织学类型均为胰腺导管腺癌, 肿瘤部位为胰头部40例、胰头偏钩突部45例、胰头偏颈部18例, 肿瘤最大径为3.2(0.8)cm(范围:1.7~6.5 cm), 肿瘤分化程度为中分化38例、低分化65例, 淋巴结清扫数量为25(10)枚(范围:11~53枚), 阳性淋巴结数量为1(3)枚(范围:0~40枚), 淋巴结分期为N0期35例(34.0%)、N1期43例(41.7%)、N2期25例(...  相似文献   

18.
十二指肠血管前移位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报告7例十二指肠血管前移位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6例治愈,1例因术式选择不当而未愈,文中介绍了手术方法,讨论了手术适应证与禁忌症及其对术式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胰腺钩突部血供来源与走行,为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钩突部位动脉处理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择13具无腹部器官病变的成人尸体,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解剖教研室进行胰腺血管的解剖学研究。其中甲醛溶液防腐处理的12具尸体行大体解剖,另1具新鲜尸体行动静脉管道铸型研究。另选择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胆胰外科中心2014年1-12月收治的12例行LPD病人,术中观察钩突部动脉分布情况。结果 (1)胰背动脉分为左右两支,左支向左延续为胰横动脉,右支供应胰腺钩突部位。(2)从腹侧观察,胰背动脉右支在胰腺钩突部约4点钟方向分为上下两支,于8点钟处上下两条分支又汇合形成完整动脉闭合环路。该动脉环分别与肝总动脉及胰十二指肠动脉弓形成丰富吻合支。(3)12例LPD中,6例术中发现胰背动脉及其分支走行。4例(66.7%)来源于脾动脉,2例(33.3%)来源于肠系膜上动脉。结论 胰头钩突由胰十二指肠动脉弓与胰背动脉右支来源的钩突动脉环同时供血,并形成丰富的交通支;LPD术中处理钩突时,应注意胰背动脉右支及钩突动脉环发出的交通支以降低大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位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12月广东省中医院胰腺中心连续收治的接受原位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32例患者资料。男性16例, 女性16例, 年龄(64.8±9.5)岁(范围:44~84岁), 术前体重指数(21.7±3.5)kg/m2(范围:14.9~31.0 kg/m2)。所有患者术前均诊断为壶腹部或胰头占位, 术前评估均为可切除肿瘤。手术策略中, 先不进行Kocher游离, 不翻转、不牵拉胰头十二指肠区域, 通过中间和左后侧结合入路, 优先原位解剖、离断入胰和出胰血管, 离断淋巴管, 隔绝肿瘤, 最后才移动胰头十二指肠区域, 进行整体切除, 并采用Child法行消化道重建。采用门诊、电话或网络方式进行随访, 术后每2~3个月门诊随访1次, 了解患者术后生存情况及肿瘤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32例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 胰腺或壶腹部恶性肿瘤27例, 良性肿瘤5例。手术时间(357.3±64.3)min(范围:217~566 min), 胰管直径(3.0±1.0)mm(范围:1.5~5.0 mm)。胰腺质地软20例(62.5%)、质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