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外泌体复合物7(LncRNA EXOC7)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于宣城市中心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行肝癌手术患者的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79对,采用real-time PCR分别检测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ncRNA EXOC7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术后患者的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使用Cox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LncRNA EXOC7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6. 211±0. 637 vs 2. 924±0. 415,t=4. 106,P 0. 01)。肿瘤大小(χ2=5. 157,P=0. 023)、有无门静脉癌栓(χ2=4. 049,P=0. 044)、有无脏器转移(χ2=4. 345,P=0. 037)和TNM分期(χ2=6. 479,P=0. 011)在LncRNA EXOC7高表达和低表达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ncRNA EXOC7高表达组的无瘤生存期(χ2=8. 215,P 0. 001)和总体生存期(χ2=6. 091,P=0. 001)较低表达组短。Cox回归分析显示LncRNA EXOC7表达、肿瘤大小、脏器转移和TNM分期是影响原发性肝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值均0. 05)。结论 LncRNA EXOC7参与调节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肝癌预后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动态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水平,分析血小板活化与伴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关系. 方法 动态监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血小板平均内含物浓度(MPC)和白细胞计数及发病早期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比较SIRS组与无SIRS组患者的各项参数,对发病早期MPC水平与SIRS评分以及当日白细胞计数、FIB和血小板聚集率等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MPC水平在发病第1天略有下降,从第2天至病程第45天一直保持较低水平,均值在229~242 g/L之间波动.SIRS组与无SIRS组比较发病早期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35,P=0.07),其余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发病前3 d MPC水平与SIR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92、-0.376、-0.341,t值分别为3.484、3.405、3.125,均为P<0.01),而与当日白细胞计数、FIB及血小板聚集率无相关性(P>0.05). 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整个病程期间血小板一直保持较活化的状态,伴发SIRS的患者发病早期血小板活化水平、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聚集率均高于未伴发SIRS的患者.早期的血小板活化水平提示SIRS的严重程度,血小板活化可能是SIR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与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以2013年4月至2017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行肝移植的晚期肝癌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典式原位肝移植术,监测术后肿瘤复发情况,同时进行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及细胞因子(IL-2、IL-10、IL-12和IFN-γ)水平的检测,并进行预后随访。结果9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肝移植,术后半年内肿瘤复发18例。复发组术后外周血CD39~+含量为(7.32±3.38)%,显著低于未复发组的(16.52±3.45)%(t=8.287,P0.001)。复发组患者血清IL-2、IL-12与IFN-γ含量显著低于未复发组,IL-10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外周血CD39~+含量、IFN-γ和IL-10是影响肿瘤复发的主要因素(OR值分别为2.216、2.062、1.022,P值分别为0.022、0.020、0.003)。复发组的病死率为16.7%(3/18),显著高于未复发组的2.5%(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4,P=0.003)。结论晚期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早期复发较常见,多伴有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及细胞因子水平表达异常,也是导致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不利于患者的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Toll样受体4(TLR4)基因多态性与HBV相关原发性肝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7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合作的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HBV相关肝癌患者106例作为肝癌组,同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作为乙型肝炎组以及健康对照受试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各组受试者的血液标本,检测3组受试者TLR4 D299G、T399I以及A896G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并分析不同基因型肝癌患者术后复发情况。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及相对危险度近似估计值比值比(OR)估计各研究因素与HBV相关原发性肝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生存分析绘制Kaplan-Meier曲线,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3组受试者TLR4 D299G位点以及TLR4 A896G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 436、1. 949、1. 851、2. 599,P值均 0. 05);而3组受试者TLR4 T399I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 654、14. 995,P值均0. 001),其中肝癌组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乙型肝炎组及对照组(P 0. 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TLR4 T399I CC基因型OR[95%可信区间(95%CI)]为1. 682(1. 109~2. 243),P=0. 027、TLR4 T399I TT基因型OR(95%CI)为2. 103(1. 347~2. 896),P 0. 001; TLR4 T399I T等位基因OR(95%CI)为1. 872(1. 192~2. 374),P=0. 002。TLR4 D299G位点以及TLR4 A896G位点不同基因型肝癌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情况无明显差异(χ2=0. 022、0. 471,P值均 0. 05)。TLR4 T399I位点CC基因型肝癌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情况明显优于CT+TT基因型(χ2=6. 781,P 0. 05)。结论 TLR4 T399I位点基因多态性与HBV相关原发性肝癌易感性密切相关,该位点T基因携带可能是肿瘤发生以及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iRNA-146a rs2910164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肝癌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东风医疗集团茅箭医院行肝癌根治性切除术的8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术后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应用Taq Man探针法对miRNA-146a rs2910164 G/C位点的基因分型,比较两组各基因型的频率及miRNA-146a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肝癌术后复发风险的关系。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肝癌复发的因素。结果非复发组miRNA-146a G/C三种基因型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肝癌术后复发组和非复发组miRNA-146a G/C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15,P=0.010),其中复发组miRNA146a(rs2910164)C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非复发组(χ2=4.013,P=0.039),GG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非复发组(χ2=9.046,P=0.003)。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肿瘤直径、miRNA146a(rs2910164)CG基因型是肝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OR=1.075,P=0.003 9;OR=6.215,P=0.001 4),miRNA146a(rs2910164)GG基因型是肝癌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OR=0.382,P=0.002 5)。结论 miRNA-146a rs2910164 C/G位点的多态性与肝癌根治术后复发相关,rs2910164位点的CG基因型可能是引起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19年8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AP患者398例,其中包括轻症急性胰腺炎(MAP)197例,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15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50例。根据是否合并NAFLD将AP患者分为NAFLD组(206例)和非NAFLD组(192例)。分析及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包括基础资料、血清学指标、病原学、并发症、AP严重程度评分、住院日及病死率等。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以发生中-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为终点,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间年龄、男性占比、BMI、TC、TG、Na~+、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糖、血清肌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NAFLD组更容易合并糖代谢异常及脂代谢异常(P值均0. 05)。两组病原学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1),NAFLD组以高脂血症为主(48. 1%),非NAFLD组以胆源性为主(57. 8%)。NAFLD组M-SAP比例、RANSON评分及Balthazar CTS1评分较非NAFLD组更高(P值均0. 05);NAFLD组更容易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P0. 001);NAFLD组更易发生胰周液体聚集(χ~2=15. 820,P0. 001)与胰周坏死物聚集(χ~2=7.012,P=0. 008)。NAFLD组复发风险更高(306%vs 193%,χ~2=6759,P=0009)。NAFLD组更容易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12. 6%vs 8. 9%),且病死率更高(34%vs 1. 2%),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 05)。NAFLD、糖代谢异常及淋巴细胞计数为M-SAP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 05)。结论合并NAFLD的AP患者,更容易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胰腺局部并发症,有更高的疾病分级,预后更差,且复发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血清5-羟色胺(5-HT)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的130例NAFLD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60名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BMI、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转氨酶(ALT、AST)和5-HT数据资料,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两组各指标间的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相关因素对5-HT水平的影响。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5-HT水平与NAFL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NAFLD组患者血清5-HT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χ2=35.650,P0.000);NAFLD组患者血清5-HT水平在年龄、BMI、是否存在血脂异常及高血压病、糖尿病、高尿酸血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5-HT与BMI、血脂及血糖有关。血清5-HT水平与NAFLD呈正相关(r=1.235,P=0.001)。结论 NAFLD患者血清5-HT水平较高,5-HT与BMI、血脂及血糖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AFP联合AFP-L3%检测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2017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就诊的1208例慢性肝炎患者、1967例肝硬化患者和1569例肝细胞癌患者的血清学指标及临床资料。分析各组患者血清AFP及AFP-L3%的分布情况,比较AFP、AFP-L3%单独及两者联合诊断肝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并分析AFP和AFP-L3、AFP-L3%的相关性。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AUC之间的比较采用Delong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建立AFP-L3%及AFP联合诊断肝癌的模型。结果肝癌组AFP和AFP-L3水平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和慢性肝炎组(H值分别为1107. 3、1076. 9,P值均0. 01)。肝癌组AFP-L3%阳性率为30. 9%,显著高于肝硬化(3. 0%)及慢性肝炎组(2. 8%)(χ~2=768. 5,P 0. 01)。肝癌组AFP-L3%水平为3. 3(0~13. 4)%,显著高于肝硬化(0)及慢性肝炎组(0)(H=1034. 1,P 0. 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FP与AFP-L3水平显著相关(r=0. 91,P 0. 01),但AFP-L3%与AFP则无相关性(r=0. 04,P 0. 05)。在特异度相同的情况下,AFP联合AFP-L3%诊断肝癌的灵敏度显著高于AFP(26. 6%vs 18. 4%,P 0. 01)或AFPL3%单用(36. 6%vs 30. 9%,P 0. 01)。亚组分析显示,对于AFP≥10μg/L的样本,联合诊断肝癌的AUC显著高于AFP单用(0. 745vs 0. 701,P 0. 01);在肿瘤直径 2 cm或乙型肝炎相关肝癌中,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显著高于AFP单用(27. 6%vs 18. 0%,27. 7%vs19. 1%,P值均0. 01)或AFP-L3%单用(37. 0%vs 30. 3%,36. 9%vs 31. 8%,P值均0. 01)。但在肿瘤直径≤2 cm以及非乙型肝炎相关肝癌亚组中,联合检测诊断肝癌的灵敏度与单用AFP或AFP-L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 05)。结论 AFP联合AFP-L3%能显著提高肝癌诊断的灵敏度,对乙型肝炎相关肝癌和肿瘤直径 2 cm肝癌的辅助诊断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患者超高倍多媒体显微镜活血分析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云美玲  覃西 《高血压杂志》2000,8(2):151-15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超高倍多媒体显微镜活血分析的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清华同方公司生产的超高倍显微镜诊断仪 ,取手指末梢一滴血制成活血片 ,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流变性 ,观察红细胞聚集、血小板聚集。结果 :病人组红细胞聚集 ,有非常显著差异 (χ2 =6 5 .72 P<0 .0 1)病人组血小板聚集 ,有非常显著差异 (χ2 =99.0 2 P<0 .0 1)。结论 :冠心病患者超高倍多媒体显微镜活血分析 ,红细胞聚集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多媒体显微镜活血检查是一种准确、快速测定冠心病血小板凝集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乙非丙型肝癌(NBNC-HCC)与HBV/HCV相关肝癌(BC-HCC)患者的临床特点的不同及二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999年1月1日-2014年7月1日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肝部分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31例,排除失访和不愿配合者,最终入组146例。分为NBNC-HCC组(n=35)和BC-HCC组(n=111)。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随访患者生存情况、复发时间和死亡时间。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单因素及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检验,多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模型。结果 NBNC-HCC组患者年龄、TNM分期中Ⅰ~Ⅱ期比例比BC-HCC组高(t=3.878,P0.05;χ2=4.357,P0.05),术前甲胎蛋白(AFP)水平低于BC-HCC组(t=7.848,P0.05);NBNC-HCC组和BC-HCC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35.5±27.9)个月和(26.8±21.7)个月,NBNC-HCC组与BC-HCC组3年生存率(61.6%vs 26.6%)和5年生存率(39.2%vs 14.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影响NBNC-HCC组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是Alb水平[RR=0.919,95%可信区间(95%CI):0.851~0.994,P=0.036;影响BC-HCC组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肿瘤直径(RR=1.082,95%CI:1.027~1.141,P=0.003)。结论 NBNC-HCC与BC-HCC在年龄、AFP值和TNM分期上存在差异。NBNC-HCC患者3、5年生存率高于BC-HCC患者。Alb水平是影响NBNC-H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直径是影响BC-H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人蛋白酶体β亚基4型(PSMB4)在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临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2017年1月-10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例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PSMB4蛋白的表达情况。另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0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留存的105例肝癌组织和25例正常肝组织的石蜡包埋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进一步检测PSMB4的表达情况。根据PSMB4免疫组化结果差异将105例肝癌患者分为PSMB4高表达组(n=57)和PSMB4低表达组(n=48)。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2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PSMB4水平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2组间HBV感染、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2.482、8.219、14.964、6.587,P值均<0.05)。105例肝癌患者中57例(54.29%)为PSMB4 高表达,48例(45.71%)为PSMB4低表达;而25例正常肝组织中8例(32%)为PSMB4高表达,17例(68%)为PSMB4低表达或不表达,2组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1, P<0.05)。PSMB4染色主要分布于细胞浆和细胞核内,染色呈棕色及棕黄色颗粒样。8例新鲜肝癌及癌旁组织样本中有7例肝癌组织的PSMB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5年生存状态与肿瘤大小(P=0.01)、转移情况(P<0.001)、分化程度(P=0.01)、TNM分期(P=0.003)以及PSMB4表达水平(P<0.001)有关;多因素结果显示肿瘤转移[风险比(HR)=11.375,95%可信区间(95%CI):4.911~26.348)]和PSMB4高表达(HR=6.834,95%CI: 2.939~15.889)是肝癌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01)。PSMB4高表达组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PSMB4低表达组(27.6% vs 79.2%, χ^2=22.96,P<0.05)。结论 PSMB4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增高,并且其高表达是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SMB4有可能作为肝癌预后的潜在标志及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射频消融术后生存期超过5年的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12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且生存期超过5年的肝细胞癌患者135例。收集所有患者基线实验室及影像检查资料,根据血常规结果计算NLR与PLR。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NLR、PLR临界值,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将log-rank检验分析中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根据ROC曲线,确定NLR临界值为2. 08,PLR临界值为96. 82。按照治疗前NLR、PLR临界值分为:低NLR组(NLR 2. 08,n=60)与高NLR组(NLR≥2. 08,n=75),低PLR组(PLR 96. 82,n=78)与高PLR组(PLR≥96. 82,n=57),结果显示低NLR组与高NLR组患者AFP、巴塞罗那分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5. 125、9. 649,P值均0. 05);低PLR组与高PLR组患者AFP、ChE、巴塞罗那分期、肿瘤大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5. 511、4. 220、9. 265、16. 403,P 0. 05)。低NLR组、低PLR组患者生存率分别高于高NLR组、高PLR组(χ~2值分别为31. 302、92. 905,P值均0. 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PLR[比值比(OR)=9. 634,95%可信区间(95%CI):5. 167~17. 964,P 0. 001]、ChE(OR=0. 404,95%CI:0. 236~0. 692,P=0. 001)、肿瘤大小(OR=3. 861,95%CI:1. 760~8. 472,P=0. 001)、巴塞罗那分期(OR=9. 607,95%CI:1. 228~75. 151,P=0. 031)是HCC射频消融术后患者长期存活(生存期超过5年)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PLR是影响HCC射频消融术后长期存活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PLR升高,患者预后越差,可结合肿瘤相关情况作为评价HCC射频消融术后长期存活的重要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血小板5-羟色胺(5-HT)与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应用磷光-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59例2型糖尿病的患者、57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和35名正常对照组的血小板5-HT和血浆5-羟吲哚类物质(5-HIS)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组血小板5-HT(514.9±153.7)ng/109p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618.4±194.1)ng/109pt(P<0.05),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组血小板5-HT(323.1±180.4)ng/109pt明显低于2型糖尿病组(P<0.001)及正常对照组(P<0.001).糖尿病患者中有心脑血管并发症者5-HT水平比无心脑血管并发症患者降低更为明显.结论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血小板5-HT的释放使血压升高并加重心血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和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叉头样转录因子3(Foxp3)的表达及相关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门诊及住院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5例,同期选择健康自愿者35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PBMC中TIPE2 mRNA和Foxp3mRNA的表达水平,并与肝脏血清生化指标、AFP、血白细胞及肿瘤大小、数量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 2组患者ALT、AST、AST/ALT、TBil、WBC、AF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原发性肝癌组患者TIPE2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0. 396±0. 174 vs 1. 045±0. 330,t=12. 187,P 0. 01);而Foxp3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4. 498±1. 672 vs 1. 922±1. 297,t=7. 746,P 0. 01)。TIPE2 mRNA表达与血清ALT、AST、AST/ALT及AFP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 752、-0. 833、-0. 992、-0. 848,P值均0. 05),而Foxp3 mRNA表达与ALT、AST、AST/ALT及AFP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 449、0. 536、0. 843、0. 640,P值均0. 05)。TIPE2 mRNA表达与Foxp3 mRNA呈负相关(r=-0. 821,P 0. 01)。结论肝癌患者的TIPE2 mRNA表达下调,而Foxp3 mRNA表达上调,并与肝细胞损伤程度和AFP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TIPE2基因可能通过负性调控Treg介导的免疫反应参与肝癌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肝癌患者白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等临床特征与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建立原发性肝癌中医辨证分型的临床判断模型。方法选取2016年11月1日-2018年10月31日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经病理或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初治患者289例,并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显示存在显著差异的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ROC曲线评价这些临床特征对肝癌中医辨证分型的判断效能。结果 ALBI(F=5. 487,P 0. 001)、NLR(χ~2=30. 146,P 0. 001)、BCLC分期(χ~2=71. 973,P 0. 001)、Alb (χ~2=18. 887,P 0. 001)、TBil (χ~2=12. 138,P=0. 007)、ALT(χ~2=18. 001,P 0. 001)、AST(χ~2=12. 067,P=0. 007)、中性粒细胞绝对值(F=6. 262,P 0. 001)、淋巴细胞绝对值(F=2. 934,P=0. 034)、肝内原发肿瘤直径(F=4. 905,P=0. 002)、腹水(χ~2=9. 034,P=0. 021)、门静脉癌栓(χ~2=13. 434,P=0. 004)、肝外转移灶(χ~2=2. 529,P=0. 002)在肝癌各中医证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LT和BCLC分期是湿热蕴结型的独立判断因素[比值比(OR)=1. 002、0. 591,95%可信区间(95%CI):1. 003~1. 021、0. 413~0. 845,P值均0. 05]; ALT和BCLC分期也是肝郁脾虚型的独立判断因素(OR=0. 985、3. 191,95%CI:0. 974~0. 997、2. 042~4. 986,P值均0. 05); TBil、Alb、ALBI是气滞血瘀型的独立判断因素(OR=0. 966、1. 259、0. 088,95%CI:0. 937~0. 995、1. 064~1. 490、0. 013~0. 607,P值均0. 05)。ROC曲线分析结果:ALT和BCLC分期判断湿热蕴结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 662(95%CI:0. 605~0. 717,敏感度69. 4%,特异度58%),ALT截断值为36 U/L,BCLC分期截断值为C期; ALT和BCLC分期判断肝郁脾虚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 753(95%CI:0. 699~0. 801,敏感度72. 7%,特异度68. 2%),ALT截断值为64 U/L,BCLC分期截断值为B期; TBil、Alb和ALBI判断气滞血瘀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 634(95%CI:0. 576~0. 690,敏感度56. 7%,特异度65. 3%),TBil截断值为28. 4μmol/L,Alb截断值为37. 8 g/L,ALBI截断值为1. 95。结论基于ALT、BCLC分期、TBil、Alb和ALBI构建的临床判断模型可区分肝癌中医证型的湿热蕴结型、肝郁脾虚型和气滞血瘀型,该判断模型简便、客观,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局部热消融治疗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肿瘤微创介入中心接受TACE联合局部热消融治疗的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34例患者中行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75例,行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共59例。评价患者的消融效果(分为完全消融和部分消融),随访获得完全消融的患者肝内肿瘤复发状况。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消融效果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统计其中位无复发生存期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在全部患者中,有88例获得完全消融,46例为部分消融,完全消融率为65. 7%,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显示,合并门静脉癌栓[比值比(OR)=5. 051,P=0. 017],肿瘤包膜不完整(OR=4.199,P=0. 007)及肿瘤位于危险部位(OR=4. 967,P=0. 001)是影响消融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获得完全消融的患者其中位无复发生存期是(17. 41±2. 73)个月,1、3、5年的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1. 4%、23. 3%和17. 7%,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多发(OR=1. 708,P=0. 041)是其独立危险因素。TACE联合微波消融和TACE联合射频消融2种治疗方式对消融效果(χ2=2. 431,P=0. 119)和肿瘤复发(χ2=3. 292,P=0. 070)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合并门静脉癌栓、肿瘤包膜的完整性和肿瘤部位是大肝癌患者消融效果的影响因素,对于获得完全消融的患者,肿瘤数目可用于评估肿瘤复发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T淋巴细胞(NKT细胞)数量及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3(TIM-3)表达水平与患者肝损伤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9月-2018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接受治疗的43例HBV-ACLF患者和2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患者外周血CD3+CD56+NKT细胞数量及其TIM-3表达水平。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 HBV-ACLF组ALT、AST、TBil、Cr、INR、HBV DNA、TBil/ALT比值及MELD评分等指标明显高于CHB组,Alb、PTA指标明显低于CHB组(P值均0. 05)。HBV-ACLF患者外周血CD3+CD56+NKT细胞数量为明显低于CHB组[(19. 13±13. 82)%vs (26. 75±11. 84)%,t=2. 401,P=0. 019],HBV-ACLF组CD3+CD56+NKT细胞TIM-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HB组[5. 53%(2. 95%~10. 20%) vs 1. 59%(0. 91%~2. 70%),Z=-5. 260,P 0. 001]。CD3+CD56+NKT细胞TIM-3表达水平与ALT、AST、MELD评分、INR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 637、0. 414、0. 355、0. 335,P值分别为0. 000 1、0. 006、0. 021、0. 031),与PTA%呈负相关(r=-0. 313,P=0. 043)。43例HBV-ACLF患者中,早期患者为12例、中期患者为21例、晚期患者为10例,3组间CD3+CD56+NKT细胞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 05),但呈增高趋势。中、晚期HBV-ACLF患者CD3+CD56+NKT细胞TIM-3表达水平分别为6. 50%(3. 16%~11. 45%)、8. 56%(4. 00%~10. 93%),均明显高于早期2. 58%(1. 92%~6. 02%)(Z值分别为-2. 284、-2. 641,P值均0. 05)。43例患者28 d存活组CD3+CD56+NKT细胞TIM-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28 d肝移植/死亡组[2. 98%(1. 94%~6. 88%) vs 8. 56%(4. 27%~11. 43%),Z=-2. 831,P=0. 005]。结论 HBV-ACLF患者外周血CD3+CD56+NKT细胞TIM-3表达水平增高,与患者肝损伤程度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OSSH-ACLFs评分模型预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90 d)预后的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9年10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及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HBVACLF患者573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根据确诊后90 d患者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339)和死亡组(n=234)。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不同评分模型对90 d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年龄(Z=-0. 304,P=0. 002)、TBil(Z=-5. 961,P 0. 001)、外周血WBC(Z=-6. 027,P 0. 001)、Cr(Z=-4. 638,P 0. 001)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Hb(Z=-2. 012,P=0. 044)、Alb(Z=-4. 007,P 0. 001)、Na(Z=-4. 558,P 0. 001)水平明显低于生存组,死亡组并发症肝性脑病(Z=-7. 859,P 0. 001)、腹膜炎(Z=-2. 310,P=0. 021)、上消化道出血(χ~2=11. 697,P=0. 001)发生率高于生存组,生存组凝血指标PT、INR、PTA优于死亡组(Z值分别为-7. 737、-7. 672、-7. 867,P值均0. 001)。各评分模型MELD、MELD-Na、CLIF-C OFs、CLIF-C ACLFs、COSSH-ACLFs的AUC分别为0. 726、0. 587、0. 712、0. 735、0. 750,COSSH-ACLFs模型的AUC均大于其他4个模型(Z值分别为7. 89、18. 83、12. 49、5. 05,P值均0. 001)。结论COSSH-ACLFs评分模型对HBV-ACLF患者短期生存预后的预测价值优于CLIF-C ACLFs、MELD、CLIF-C OFs、MELD-Na。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NOB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了解NOB1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5年5月于河北省保定市第一医院行肝癌手术的标本48例,收集肝硬化组织22例、正常肝组织22例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OB1在不同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肝癌组织中NOB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NOB1在肝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72.9%)明显高于肝硬化组织(36.4%)和正常肝组织(31.8%)(P值分别为0.004、0.001);在肝硬化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B1表达阳性率在肿瘤直径5 cm组明显高于肿瘤直径≤5 cm组(χ~2=4.355,P=0.037),Edmondson分级Ⅲ、Ⅳ级明显高于Ⅰ、Ⅱ级(χ~2=5.127,P=0.024)。与患者年龄、性别、有无微血管浸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TNM分期无关(P值均0.05)。结论 NOB1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肝癌的肿瘤大小、Edmondson分级密切相关,可作为肝癌重要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促血小板生成因子(TPO)和抗TPO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小板减少中的作用。方法于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纳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SLE伴血小板减少患者50例和SLE血小板正常患者43例,同期选择基线资料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7人。采用ELISA法测定受检者血清TPO水平和抗TPO抗体滴度,评估TPO在SLE患者血小板减少中的作用,同时评估受检者血清TPO水平和抗TPO抗体滴度与血小板计数变化的关系。采用MMT法测定抗TPO抗体对体外培养的巨核细胞增生的影响。结果正常对照组、SLE血小板正常组和SLE伴血小板减少组受检者血清TPO质量浓度分别为(63. 7±20. 6)、(98. 5±28. 7)和(80. 0±24. 8) pg/ml,SLE血小板正常组患者血清TPO水平明显高于SLE伴血小板减少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03、0. 002)。正常对照组、SLE血小板正常组和SLE伴血小板减少组血清抗TPO抗体滴度分别为0. 476±0. 165、0. 679±0. 300和0. 763±0. 348,SLE血小板正常组和SLE伴血小板减少组患者抗TPO抗体滴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0、0. 007)。SLE伴血小板减少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与血清抗TPO抗体滴度呈明显负相关(r=-0. 268,P=0. 048),与血清TPO水平无线性相关(r=0. 133,P=0. 393)。SLE伴血小板减少组和SLE血小板正常组受检者血清抗TPO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2. 0%(16/50)和25. 6%(11/43),SLE伴血小板减少组与SLE血小板正常组患者血清抗TPO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462,P=0. 497)。MTT试验结果显示,随着抗TPO抗体滴度增加,TPO诱导的巨核细胞的增生活力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1)。结论 SLE患者血清可检测出抗TPO抗体,在TPO分泌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抗TPO抗体通过抑制巨核细胞增生而在SLE伴发血小板减少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