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长春市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分析不同基因型与病毒复制水平、血清标志物及肝损伤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6年5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HBV感染者702例,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HBV基因型,并检测HBV DNA载量、血清标志物及肝功能,分析基因型与临床检测项目的相关性。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HBV基因型在不同疾病中的分布选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702例HBV感染者中成功分型664例,其中C基因型484例(72.9%),B基因型168例(25.3%),B+C基因型12例(1.8%)。HBV基因型分布无性别、年龄差异。C基因型感染者HBV DNA载量为(6.68±1.20)log10拷贝/ml,显著高于B基因型(5.15±1.37)log10拷贝/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714,P0.001);C基因型HBsAg(+)+HBeAg(+)+抗-HBc(+)高于B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687,P0.001);但HBsAg(+)+抗-HBe(+)+抗-HBc(+)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24,P=0.145);B基因型HBsAg和抗-HBc双阳性率显著高于C基因型(χ2=28.780,P0.001)。C基因型感染者ALT、AST水平显著高于B基因型[(307.6±113.4)U/L vs(285.8±96.2)U/L,(211.1±96.4)U/L vs(192.7±89.2)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29、2.172,P值分别为0.026、0.030)。C基因型感染者Alb水平(37.6±9.1)g/L低于B基因型(39.9±10.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1,P=0.007)。C基因型感染者发展为慢性肝炎264例,肝硬化202例,肝癌18例,B基因型感染者发展为慢性肝炎142例,肝硬化20例,肝癌6例,前者对肝脏的损伤程度强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8 894.000,P0.001)。结论长春市HBV感染者以C基因型为主,B基因型次之。HBV基因型与性别、年龄差异无关。C基因型感染者的HBV DNA复制较为活跃,与肝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高于B基因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目前我国部分地区慢性HBV感染者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流行情况。方法 2021年3月—2022年6月从全国10个省市自治区收集3 131例慢性HBV感染者血清,用抗-HDV IgG酶联免疫试剂检测全部血清标本。对抗-HDV IgG阳性标本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nRT-PCR)法检测HDV RNA。对HDV RNA阳性标本的nRT-PCR扩增产物测序后进行序列分析,确定HDV基因型。分析抗-HDV IgG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3 131例慢性HBV感染者的抗-HDV IgG阳性率为0.70%(22/3 131),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京市和湖南省慢性HBV感染者的抗-HDV IgG阳性率分别为1.81%(16/886)、0.88%(2/226)、0.28%(2/708)和1.00%(2/200),其中内蒙古自治区慢性HBV感染者抗-HDV IgG阳性率显著高于北京市(P=0.004),其余地区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蒋自卫  赵红 《肝脏》2013,(8):544-546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抗病毒治疗前后患者血清HBVDNA载量、肝功能和HBeAg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杂交法对6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进行基因分型,分别用快速自动验证法、荧光定量PCR法和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6、12个月后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VDNA载量和HBV血清标志物。结果8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为B型48例,占66.7%,C型14例,占27.6%,B、C混合型3例,占3.4%,未分型2例,占2.3%;抗病毒治疗前,B基因型患者的ALT[(141.3±4.6)U/L]低于C基因型患者[(222.5±6.3)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基因型患者HBVDNA载量分别为(6.3±1.0)和(6.6±1.1)log10拷贝/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病毒治疗后,B、C基因型患者ALT和HBVDNA载量均比治疗前降低,且B基因型患者HBVDNA载量显著低于C基因型患者(P<0.05);B基因型患者的HBeAg阴转率(74.9%)和HBVDNA阴转率(41.7%)显著高于C基因型,分别为21.4%和28.6%(P<0.05)。结论江苏地区HBV基因型以B型占显著优势,其次是C型,B基因型的临床表现轻于C基因型,对抗病毒治疗的应答更好,且较C基因型有更高的HBeAg阴转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西藏地区HBV基因型分型及分布特点.方法 选择2000年1月至2004年3月西藏地区HBsAg阳性的藏族HBV感染者60例.采用S基因序列分析法检测HBV基因型,并分析相应的前C/C区基因序列特点.结果 60例HBV样本基因型中,59例为Dc混合型,1例为Dbc混合型,其前C/C基因与B、C基因型均发生重组.结论 本次调查HBV基因型为Dc混合型和Dbc混合型,无纯D型及其他基因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本地区慢性肝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03例HBV.DNA阳性的慢性肝病患者,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HBV基因型,采用ELISA法检测HBeAg,PCR-荧光探针法检测HBV—DNA,HITACHI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AST、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五种肝功指标。结果303例慢性肝病患者中B基因型249例(82.2%),C基因型39例(12.9%),B/C混合型10例,D基因型3例,未分型2例,B基因型所占比例显著高于C基因型(P〈0.0001);HBeAg阳性141例,其中C基因型HBeAg阳性率高于B基因型,但无统计学意义;C基因型患者HBV-DNA载量、ALT、AST、TBA、TBIL均明显高于B基因型(P〈0.01或P〈0.05)。结论赣州地区HBV感染以B、C基因型为主,尤以B基因型居高;C基因型更易发展为严重肝病,抗病毒治疗效果差;此为慢性肝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秦皇岛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与基因型的关系。方法慢性HBV感染者135例予以阿德福韦酯10 mg/d口服,疗程48周,用药前采用A-D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HBV)全长逆转录酶区(PCR)方法测定基因型,用药中检测HBV DNA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治疗有效率。结果秦皇岛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基因型以C型为主占75.56%,其次为B型占17.78%,B/C混合型占6.67%。在阿德福韦酯治疗中,B、C、B/C混合型在HBV DNA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治疗有效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与基因型无关。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影响全球的健康问题.HBV有8种基因型,呈地域性分布.研究表明HBV基因型对慢性HBV感染的自然病程、临床结局、抗病毒治疗等具有影响.A基因型与C基因型与严重的肝损害相关;A基因型与B基因型对干扰素的应答率分别较D基因型与C基因型均更高;有研究发现HBV的基因型可能影响HBV的传播途径.然而,目前大多数临床资料来自亚洲及对B、C基因型的相关研究,基于基因型的地域性分布,对HBV基因型的全面认识,还有待进一步的国际化合作.  相似文献   

8.
弓瑾  陈莉  虞静  张凯  吕晨阳 《肝脏》2024,(3):285-288+299
目的 调查分析南京地区268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天然耐药突变情况,并分析影响天然耐药突变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2年10月南京地区268例慢性HBV感染者的资料,统计天然耐药发生情况及耐药突变类型,比较发生突变和未发生突变患者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分析影响天然耐药突变发生的因素。结果 268例慢性HBV感染患者经基因测序检测,共有9例天然耐药突变,检出率为3.36%(9/268);9例天然耐药突变患者耐药位点分别为rt180M、rt204V、rt204I、rt250V、rt180M、rt204V+rt180M、rt213T、rt236T和rt204I+rt180M,发生突变患者年龄、HBV DNA水平、病程均高于未发生突变患者(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BV DNA水平、病程均是影响慢性HBV感染者发生天然耐药突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4.162,4.411,5.766,P<0.05)。结论 该地区慢性HBV感染者存在天然耐药突变,年龄、HBV DNA水平、病程均是影响慢性HBV感染者发...  相似文献   

9.
海南地区HBV基因分型与YMDD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平  肖芙蓉  贾杰  侯金林  王战会  邓立群 《肝脏》2007,12(4):319-320
本研究旨在探讨海南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发生YMDD变异与基因型之间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 一、病例选择  相似文献   

10.
兰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与干扰素治疗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兰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干扰素治疗的关系.方法用套式PCR方法扩增69例经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S基因,利用限制性内切酶Sty Ⅰ和Bsr Ⅰ平行酶切鉴别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并追踪其治疗效果.结果B型19例(27.5%),C型35例(50.7%),D型12例(17.3%).对于干扰素治疗的应答率,B型与C、D型有显著性差异(P<0.05),C型与D型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型病人对干扰素治疗有较好的应答,HBV基因型可能是预测干扰素治疗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HBV不同基因型对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影响.方法: 对30名HBV患者进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 PCR-RFLP检测HBV基因型, 观察不同基因型HBV对干扰素的应答水平.结果: 30例患者HBV基因型以B型(40.0%)和C型(56.67%)为主, C型患者HBV DNA水平显著高于B型患者(6.03±1.35 vs 5.45±1.21,P<0.05), B型患者对干扰素应答率显著高于C型患者, 在无应答患者中分别有1名B型和C型转变为D型.结论: HBV基因型与HBV DNA复制水平、抗病毒疗效均有一定的相关性, 在治疗过程中可发生基因型改变.  相似文献   

12.
采用PCR扩增技术,对河南省部分地区315例乙肝感染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进行分型,并分析其基因型与HBV相关肝病的相关性.结果 显示,本组HBV DNA阳性血清248份,其中HBV基因B型占28.6%,C型占70.2%,D型占1.2%.无症状携带者(ASC)、慢性肝炎(CHB)、重型肝炎(CSL)均以B型为主要基因型;C型在肝硬化中所占比例显著高于ASC和CSL;相关分析表明,肝细胞癌(HCC)与基因D型关系密切.提示河南省部分地区的HBV基因型多数为C型,少数为B型,极少数为D型;基因C型与较严重肝病有关,D型与HCC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MTT法分别检测52例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患者CD/CD值、NK和LAK细胞活性。结果表明,26例有乙肝病毒复制者(复制组)CD/CD值为1.36±0.34,26例无乙肝病毒复制者(非复制组)为2.99±0.6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复制组LAK细胞活性为44.20±11.51,非复制组为67.90±9.82,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复制组NK细胞活性为40.01±12.48,非复制组68.80±9.82,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表明复制组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低下,可为乙肝病毒复制者使用免疫促进剂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BVDNA水平对慢性HBV感染者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HBV核心抗原为刺激物,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测定法检测表面抗体阳性的HBV感染者(A组)、e抗原阳性的慢性HBV携带者(B组)、e抗原阴性的慢性HBV携带者(c组)3类研究对象的IFN吖分泌细胞数量。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对A、B、C3组分别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s,Treg)检测,并分别用荧光定量PCR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3组的血清HBVDNA水平及AST、ALT水平进行检测。结果A组与B、c组相比,斑点形成细胞(spot forming cells,SFCs)平均数/106外周血单核细胞明显减少(P=0.000、0.022),C组SFCs平均数显著多于B组(P=0.000)。FACS检测结果表明,A组CD4^+T细胞数量及CD4/CD8显著高于B、C组,而B组Treg数量显著高于A、C组。B组HBVDNA水平最高,A组AST/ALT比值显著低于B、C组。结论HBV感染者机体免疫状态的改善有利于清除病毒,降低血清HBVDNA水平,使疾病的转归较好,这也为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HBVDNA、HBV基因型与慢性胆囊炎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66例乙型肝炎患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清HBVDNA、HBV基因型及肝胆B超检查等。(检测HBVDNA及基因型应用的均为实时定量PCR方法,只是试剂盒不同)结果不同HBV基因型患者的慢性胆囊炎患病率存在统计学差异,HBV基因C型患者慢性胆囊炎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HBV基因C型(72.5%vs54.4%,x2=9.369,P〈0.01);血清HBVDNA定量水平与慢性胆囊炎的患病无统计学意义(x2=1.171,P〉0.05)。结论HBV基因C型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慢性胆囊炎的患病相关。  相似文献   

16.
HBV感染者HCV的重叠感染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HBV感染患者中HCV的重叠感染状况及其相互关系。 方法 采用ELISA法对767例HBV感染患者同步检测HBV和HCV血清标志物,对可疑HCV感染但抗HCV阴性和/或抗-HCV阳性患者血清,采用PCR法检测HCV-RNA。 结果 HCV重叠感染率为4.82%,且在各类乙肝患者中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HBV/HCV感染组重症肝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HCV感染组(P<0.01);HBV/HCV感染组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单纯HBV感染组(P<0.05);HBV/HCV感染组HCV-RNA阳性率显著低于单纯HCV感染组(P<0.05)。 结论 HCV重叠感染与乙肝患者的发病、病情加重及重症肝炎的发生相关;HCV可抑制或中止HBsAg携带状态,但这种作用远不如对病情的加重作用重要;同时HBV对HCV的复制亦存在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乌鲁木齐地区HCV感染的基因型,作者用引物特异性PCR法对采自该地区的83例HCVRNA阳性的丙肝患者血清进行检测。结果:59例(71%)为Ⅱ型(1b),16例(19%)为Ⅲ型(2a),8例(10%)为Ⅱ/Ⅲ型HCV混合感染,表明HCVⅢ型是本地区的HCV优势株。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蚌埠地区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毒(HBV)基因型分布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在我院就诊的乙型肝炎患者268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乙肝患者的病毒载量并进行基因分型,同时分析基因型与患者年龄及HBeAg的关系。结果 268份血清标本中有202株为C基因型,占75.37%(202/268),46株为B基因型,20株为B+C型;C基因型的病毒载量和HBeAg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基因型,B基因型感染者的年龄相对较轻。结论 蚌埠地区的乙型肝炎患者基因型以C型为主,B基因型次之,基因型与乙肝患者HBeAg阳性率、年龄等临床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慢性HBV感染者病毒量、细胞因子及T细胞亚群之间的关系。方法:共观察80例慢性HBV感染患者,其中HBeAg阳性ALT正常者20例,HBeAg阳性ALT异常者40例,HBeAg阴性ALT正常者20例,采用罗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FIBVDNA;ELISA技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HBeAg、HBcAg与PHA(植物血凝素)培养48小时后上清液中IL-10、IFN-7,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细胞中CD8^+、CD28^+T细胞的比例。结果:IFN-7在HBVDNA为10^7copy/ml及10^8copy/ml组中的含量较HBVDNA≤10^3copy/ml组显著降低。IL-10在HBVDNA为10^8copy/ml组中的含量较HBVDNA≤10^3copy/ml组明显偏高。CD8^+、CD28^+T细胞在HBVDNA为10^8copy/ml组中的含量较HBVDNA≤10^3copy/ml组及HBVDNA为10^4~6copy/ml组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PBMC体外培养后,IFN-7及CD8^+CD28^+T细胞与血清中HBVDNA水平呈负相关,IL-10与血清中HBVDNA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HBV基因型在荆州地区的流行病学状况;探讨HBV基因型和HBV核心启动子双点突变与肝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技术,对临床诊断为不同程度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BV DNA进行基因分型和核心启动子双点突变检测。结果本地区基因型以B型和D型为主,分别为31.4%和24.4%。其它为:A型3.5%,C型18.6%,B、C混合型11.6%,B、D混合型10.5%。结论 HBV基因型在本地区分布有其独特之处,HBV核心启动子双点突变在C型发生频率高于B型,有显著性差异,但与D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HBV基因型及HBV核心启动子双点突变与肝损伤彼此间无明显相关性。肝损作可能主要与机体免疫等相关,HBV变异仅起次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