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估呼和浩特6~12岁的屈光发育特点,并评估父母的不同屈光状态对儿童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筛查呼和浩特地区659名6~12岁的小学生进行眼球生物学参数测定.通过仪器测量后,记录儿童屈光发育状态数据.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儿童父母屈光状态信息.结果 呼和浩特...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3~6岁儿童弱视的患病状况,从而对弱视儿童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对珠海市10所幼儿园的2800名3~6岁儿童,在自然光线下以5m距离进行视力检查,并用角膜映光法,遮盖去遮盖法查眼位,将远视力低于1.0列为视力低常,对视力低常和斜视者给予0.5%阿托品眼药水/膏,3次/d,连用3d,于第4天行验光检查,并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查矫正视力,同时做眼科常规检查。结果受检儿童患弱视69例(2.46%),以屈光不正性弱视(52.17%)居首位。其次是斜视性弱视(24.64%)和屈光参差性弱视(15.94%)。结论儿童弱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屈光不正。儿童弱视的漏诊、漏治率较高,需加强儿童眼保健工作,早查早治及有效的护理干预是促进视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3-6岁儿童弱视的患病状况,从而对弱视儿童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对珠海市10所幼儿园的2800名3-6岁儿童,在自然光线下以5m距离进行视力检查,并用角膜映光法,遮盖去遮盖法查眼位,将远视力低于1.0列为视力低常,对视力低常和斜视者给予0.5%阿托品眼药水/膏,3次/d,连用3d,于第4天行验光检查,并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查矫正视力,同时做眼科常规检查.结果 受检儿童患弱视69例(2.46%),以屈光不正性弱视(52.17%)居首位.其次是斜视性弱视(24.64%)和屈光参差性弱视(15.94%).结论 儿童弱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屈光不正.儿童弱视的漏诊、漏治率较高,需加强儿童眼保健工作,早查早治及有效的护理干预是促进视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屈光不正与各调节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合理制定屈光矫正处方和学龄儿童近视防控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3月141例6~14岁在本院视光门诊就诊的屈光不正儿童,经过散瞳验光后分为近视组(80例)、远视组(10例)、散光组(16例)和屈光参差组(35例),在综合验光仪上进行近隐斜,正负相对调节、调节性辐辏与调节比(AC/A)、调节反应的检测,用±2.00DD的翻转拍进行调节灵敏度的检测,对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屈光不正与各调节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近视组的正相对调节(PRA)低于负相对调节(NRA),PRA值明显低于其他组,融合性交叉柱镜法(FCC)测得调节滞后明显高于其他组别,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12=13.577,P<0.05;χ22=13.19,P<0.05;χ32=9.51,P<0.05);散光组的调节超前明显高于其他组,PRA值明显高于NRA值,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12=9.61,P<0.05;χ22=16.21,P<0.05);近距离的水平隐斜、AC/A值、调节灵敏度均值在四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近视眼正相对调节低,调节滞后高;远视眼及散光眼多伴有调节超前.通过调节因素的检测可以使屈光不正的矫正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为近视的防控提供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视知觉感知训练配合护理干预对3~6岁近视性弱视儿童视力和屈光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14例3~6岁近视性弱视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疗法,观察组采用视知觉感知训练联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的视力、屈光度变化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最小分辨角对数(log MAR)视力为(0. 32±0. 09),显著优于对照组的(0. 37±0. 11)(P 0. 05);观察组治疗后的屈光度变化值为(0. 59±0. 17) 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 70±0. 23) D (P 0. 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 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 19%(P 0. 05)。结论对3~6岁近视性弱视儿童实施视知觉感知训练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患儿视力,降低屈光度变化值,有效抑制近视度数加深。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深圳市儿童乳牙龋病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开展儿童龋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深圳市6所幼儿园1 610名2~6岁儿童乳牙龋病情况,并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幼儿饮食嗜好,幼儿及家长的卫生生活、行为习惯等相关因素,将调查数据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6岁儿童总患龋率为51.68%,5岁组儿童患龋率最高,为70.19%,患龋率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女患龋率分别为52.81%和50.40%,男、女儿童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牙龋齿以上中切牙最常见,占32.63%;儿童龋病的发生与其不良饮食习惯、不良口腔卫生习惯、父母口腔卫生习惯和口腔保健意识有关。结论要针对儿童各个生长时期的年龄特点,结合主要家庭影响因素,做好儿童龋齿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我国11城市3~6岁儿童单纯肥胖症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我国城市3 ~6 岁儿童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与肥胖的关系,为制订儿童肥胖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分别从成都、济南、深圳、沈阳、上海、重庆、郑州、西安、长沙、青岛和海口11 个城市中随机抽取3 个城区,每个城区随机抽取幼儿园6 所,所有在园儿童进行体格测量,以WHO 的身高标准体重加2 个标准差作为肥胖判断标准.将调查中确诊的单纯肥胖症儿童与同性别、同年龄、同班级的正常体重儿童进行1∶2配对后,对所有肥胖儿童和配对的正常体重儿童进行家长自填问卷调查,回收的完整调查问卷中2218 份肥胖问卷和5380 份正常体重问卷,分别作为本研究的肥胖组和对照组.结果 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出生体重(OR =1.48)、母亲受教育程度低(OR =1.20)、父母超重(OR =1.55、OR =1.81)、每周食用甜饮料≥3 次(OR =1.34)、食欲好(OR =4.07)、进食速度快(OR =2.77)、4 个月前非纯母乳喂养(OR =1.71)为儿童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分别有45.6%和84.9%的肥胖儿童家长对儿童体型和肥胖对健康危害的认识做出不正确的评价和存在错误认识;分别有53.4%、43.3%和51.2%的肥胖儿童家长有鼓励进食、食物奖励和不限制零食的行为.结论 3 ~6 岁儿童肥胖的发生与家庭养育环境密切相关,喂养方式、饮食习惯和错误的育儿观念是儿童肥胖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罗红裔  章岚  王劲  陈小燕 《华西医学》2009,24(3):626-628
目的:了解成都市3~6岁学龄前儿童超重、单纯性肥胖发展趋势和干预效果,以寻求更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自2000-2007年对成都市五城区所有一类托幼园所3~6岁儿童进行调查,对其超重、肥胖发生、发展动态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并设重点干预点进行连续干预监测。参照WHO标准,应用身高别体重法评价儿童超重和肥胖。结果:2000-2005年中,成都市学龄前儿童超重、单纯性肥胖发生率显著升高(2000年为6.50%、2.14%;2005年为9.57%,4.39%,P〈0.001);通过对托幼园所实施肥胖干预后,2005~2007年儿童超重、单纯性肥胖检出率处于稳定控制状态(2007年为9.13%,4.17%,P〉0.05)。2005~2007年对本市15所托幼机构实施重点干预后,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为8.51%,3.26%,明显降低(P〈0.05),而一般干预点,超重、肥胖发生率明显升高(10.42%,5.12%,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超重、单纯性肥胖呈上升趋势,有效的干预措施能控制超重和肥胖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东莞塘厦镇3~6岁儿童入园前及入园后贫血患病情况,分析贫血原因,为降低本地区儿童的贫血患病率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对本地区1980名入园前儿童及7413名入园儿童进行血常规分析及血清铁蛋白测定,并对相关因素进行问卷式调查分析。结果东莞塘厦镇缺铁性贫血(IDA)儿童占贫血儿童的52.0%,学龄前儿童(3~6岁)贫血患病率5.8%,入园后3岁组的贫血患病率8.8%及入园后4岁组的7.3%明显高于入园前年龄组(3~4岁)的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文化水平、家庭收入、饮食习惯、婴幼儿期的喂养方式、早产、环境适应能力、幼儿园的膳食管理是缺铁性贫血的相关因素。结论有效预防和控制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学龄前儿童的健康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肇庆市端州区社区3~6岁儿童及6~12岁小学生贫血状况。方法采集对象为2016年4-6月该院健康体检的8间幼儿园的3 525例3~6岁儿童及6间小学的2 129例6~12岁小学生的静脉血,检测相应的红细胞参数。结果通过检测及统计分析端州区社区3~6岁3 525例儿童贫血率平均为4.65%,其中4岁组的贫血率最高,为6.30%;5岁组的贫血率最低,为3.30%,不同年龄段的贫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性别的贫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性别儿童的红细胞(RBC)、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2岁2 129例小学生贫血率平均为3.62%,其中8岁组的贫血率最高,为6.67%;6岁组的贫血率最低,为0.78%,不同年龄段的贫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性别的贫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性别儿童的RBC,MCV,MCH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原因可能是机体免疫机制尚未完善,抵抗力差等因素有关。结论肇庆市端州区社区3~6岁3 525例儿童贫血率为4.65%,6~12岁2 129例小学生贫血率为3.62%,应定期做好儿童健康体检,采取防治措施以降低贫血患病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刘静 《全科护理》2012,(18):1719-1721
贫血是影响儿童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对儿童大脑发育、体格发育、社会认知能力、免疫力等方面有着长期、缓慢的损伤,并且部分损伤甚至是不可逆的。因此,政府对儿童贫血问题十分重视,各级医疗及预防保健机构对儿童贫血情况进行了大量的监测及研究工作,其发生率通常可作为评价某一地区儿童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了解上海市虹口区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儿童安全座椅推广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虹口区0~3岁儿童的构成比,按照年龄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抚养有0~3岁儿童的家庭,并选择常带儿童乘车的监护人作为调查对象,以问卷形式调查家庭人口学特征、出行习惯、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等,使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是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影响因素。结果 虹口区0~3岁儿童安全座椅拥有率为87.90%。72.56%的调查者总是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多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总是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影响因素包括上海户籍[OR=1.661,95%CI:(1.099,2.509)]、家长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高[OR=1.328,95%CI:(1.208,1.459)]、儿童出生时医生有相关建议[OR=1.676,95%CI:(1.222,2.300)]、安全座椅是新产品[OR=2.451,95%CI:(1.673,3.593)]、驾驶员佩戴安全带[OR=0.255,95%CI:(0.177,0.367)],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今后可利用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的保护性因素,有针对性地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