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6月本院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28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研究患者手术前后患椎后凸Cobb角、红细胞沉降率(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C 反应蛋白( C-reaction protein, CRP)、植骨融合及美国脊髓损伤协会( 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ASIA)分级变化情况。结果28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2年,术后Cobb角无明显丢失,后凸畸形平均纠正4.12°,平均矫正率24.5%。末次随访ESR、CRP恢复正常,植骨大部分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为7.8个月,原有症状大部分消失,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可有效完成病灶清除、减压、矫正后凸畸形、恢复生理曲度和重建脊柱稳定性,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跳跃型胸腰椎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09年7月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539例,其中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跳跃型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共13例(男9例,女4例)。术前平均后凸角21.5;°Frankel分级为B级1例,C级4例,D级6例,E级2例。入院后经个体化抗结核治疗后手术。记录术前、术后血沉、后凸角、神经功能评估和植骨融合情况。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4.3个月,全部患者术后后凸角、神经功能改善,血沉正常。术后6~12个月均获得植骨融合。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于胸腰椎跳跃型脊柱结核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一期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并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31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先经后路行病变节段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再经前路行病灶清除整块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除4例失访外,27例获得1~4年随访,平均2.1年。除复发病例2例外,其余病例椎体间植骨全部达到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6个月,治愈率达92.6%(25/27)。脊柱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1.3°,随访期内无明显丢失。7例有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均有一定程度恢复,平均恢复1.3级。结论本术式是目前治疗胸腰椎结核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具有如下优势:内固定物不在病灶内,安全性更高,大大降低了复发的可能性;后路内固定可使病变节段获得即刻稳定,还可以有效纠正后凸畸形和防止后凸畸形加重;满足了脊柱的生物力学要求,可提高植骨融合率;同时具备前路手术病灶显露良好易于处理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一期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1月手术治疗脊柱结核患者54例,男38例,女16例;年龄23 ~63岁,平均46.2岁.病变位于胸椎12例,胸腰段20例,腰椎18例,腰骶椎4例.病变累及2个椎体36例,3个椎体12例,4个椎体5例,5个椎体1例.手术采用病灶清除一期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2~7年,平均38个月,切口一期愈合,8例Pott截瘫患者全部恢复,椎间植骨全部融合,脊柱结核治愈.后突畸形术前平均Cobb角16°,术后平均4.8°,末次随访时平均丢失2°.[结论]病灶清除椎体间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有利于恢复脊柱的即刻稳定性,骨融合率高,可纠正及预防脊柱后凸畸形,减少晚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经验。方法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植骨、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19例。结果平均随访15个月,脊髓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地恢复,术后平均5.2个月达满意植骨融合,无内固定失败和脊柱结核病灶复发,后凸畸形矫正满意,Cobb角平均23.4°,平均矫正21.3°。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使病变节段在术后即刻重建稳定性,为脊柱融合和结核病灶的静止提供良好的力学环境,是外科治疗脊柱结核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肋骨椎间植骨融合前路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6月~2008年5月手术治疗胸椎脊柱结核42例,男25例,女17例,均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肋骨椎间植骨融合前路内固定术。根据术前、术后随访的X线片,分析植骨融合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效果;采用Frankel分级、红细胞沉降率(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C反应蛋白( C-reactionprotein, CRP )及视觉模拟量表( 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分评估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随访1~7年,平均50.8个月,42例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4.5个月,无内固定松动、脱出及断裂;术前Cobb角平均19.8°,术后1周为3.7°,末次随访时为4.6°;Frankel分级,术前B级为3例,C级9例,D级20例,E级10例,末次随访时为D级6例,E级36例;VAS评分术前平均为8.2,术后1周为1.8,末次随访时为1.2。除2例患者术后出现疼痛,持续2个月后自行缓解外,无其他并发症。无复发结核感染出现。结论一期行前路病灶清除、自体肋骨椎间融合前路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可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并后路椎弓根系统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例多节段胸腰椎结核患者行前路病灶清除并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全部患者随访0.5~4年,切口均Ⅰ期愈合。临床症状消失,血沉恢复正常。植骨融合良好,无钉棒松动、断裂。2例合并不全瘫患者术后12个月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结论对多节段胸腰椎结核行前路病灶清除并后路椎弓根系统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一期后路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2月至2007年7月治疗胸腰段及腰椎结核18例,男11例,女7例,平均年龄36.7岁,平均病程9个月,均为初治患者。T11-L2节段10例,L3-58例,病变位于1个节段者7例,2个节段11例,术前Cobb′S角23°69,°平均38.3°。均采用一期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前路经胸腹膜外入路病灶清除植骨,术前术后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拍片显示植骨及内固定物位置良好,Cobb′S角平均14.30。18例患者获平均25个月随访,植骨均在4-6个月达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Cobb′S角平均15.1,°无明显矫正角度丢失,脊髓功能恢复良好,按F rankel分级,术前C级3例,术后恢复到D级1例,E级2例,D级4例均恢复至E级。无结核复发。结论一期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在病变节段稳定的情况下实施病灶清除植骨,有利于前路手术的操作安全,避免植骨块的松动、脱出,植骨稳定,融合率高,能有效矫正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截骨矫形及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并后凸畸形的应用指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5例胸腰椎结核并后凸畸形的患者采取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截骨矫形及内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8~36个月,25例胸腰椎结核全部治愈,无复发病例,X线片显示椎间植骨全部融合,后凸矫正度无明显丢失。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截骨矫形及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并后凸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极外侧椎间融合(XLIF)联合病灶清除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例单节段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L1/2椎体结核、2例L2/3椎体结核、4例L3/4椎体结核,均在微创通道下行XLIF联合病灶清除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评估患者手术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手术时间(70±22)min,术中出血量(110±32)m L,植骨融合时间(7.0±1.3)个月。术后随访6~13个月(平均9.6个月)。末次随访VAS、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JOA评分改善率为56%。2例患者术后出现左大腿前内侧皮肤感觉障碍及髂腰肌肌力下降,对症处理后3个月内恢复;随访期间影像学检查显示内固定位置良好,未出现植骨块吸收和骨不连,无结核复发病例。结论应用XLIF联合病灶清除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可早期下床活动、明显缓解疼痛症状和改善腰椎功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耿晓林  贾金领 《骨科》2016,7(3):172-175
目的评价一期经椎间隙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2010年9月至2014年4月于我院诊治的33例脊柱结核患者,均为单间隙病变,累及2个椎体,采用经椎间隙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术前进行2~3周常规抗结核治疗,并行X线、CT重建、MRI等影像学检查,拟定病椎椎弓根钉的进钉角度。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血常规、生化检查结果、并发症、有无复发及腰部愈合情况;摄X线片了解植骨融合、脊椎生理曲度、内植物和植骨块位置;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评定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经病理或细菌检查确诊。平均手术时间为(3.01±0.43)h,平均出血量为(366.52±74.13)ml。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未见病灶残留及复发。平均植骨融合时间为(8.14±1.25)个月,红细胞沉降率恢复正常的时间为(6.02±1.57)个月。术后3个月VAS评分为(1.24±0.31)分,较术前的(7.23±1.45)分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07,P=0.000)。结论对于术前无明显腰大肌脓肿的腰椎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好转后,行一期后路经椎间隙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效果良好,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7月~2013年9月,对36例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均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后路内固定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病灶清除后采用结构性支撑,自体大块髂骨植骨9例,椎间融合器椎间植骨并自体髂骨骨粒植骨27例。结果平均随访22个月,所有病例植骨均骨性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3例有神经功能障碍者恢复良好。结论脊柱结核手术治疗中,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是安全有效的。后路植骨融合率高,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路经皮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7年1月收治的40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资料,其中15例接受后路经皮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A组),25例接受传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B组)。记录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后凸Cobb角矫正情况、植骨融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12~30(15.3±3.2)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A组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B组,术后早期VAS评分和ODI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例脊髓功能障碍患者术后ASIA分级获得改善。2组各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伤口感染(均为前路切口处)。2组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Cobb角丢失角度及矫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经皮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安全、有效,具有出血少、创伤小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椎结核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5月~2012年6月,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42例腰椎结核患者。其中L1椎体8例,L2椎体9例,L3椎体10例,L4椎体27例,L5椎体20例;累及单节段17例,双节段18例,3个节段7例。37例患者伴有椎旁脓肿,15例伴有不同程度的硬脊膜和/或神经根受压症状。按Frankel分级C级2例,D级13例,E级2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过≥2周抗结核治疗。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年,3例复发,其余病例术后6.5个月行X线片检查,显示椎间植骨融合,融合率为92.9%(39/42)。术后神经症状均获得明显恢复,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后路一期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有利于恢复脊柱稳定性,减小手术创伤,提高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15.
一期手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及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段和腰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探讨一期重建脊柱稳定性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方法自1999-2004年6月共收治24例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及后路内固定治疗,其中胸腰椎18例,腰椎6例,受累椎体5个椎体1例,3个椎体8例,2个椎体15例。结果经平均2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临床治愈,无伤口感染或窦道形成,植骨完全融合,融合时间平均4.2个月。术前后凸畸形角度43°±10.6°,术后11.5°±8.3°。后凸畸形矫正角度为28.6°±9.3°。后期矫正度丢失为2.2°±3.3°。结论一期后路手术GSS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能有效清除病灶,矫正后凸畸形,早期重建脊柱稳定性及促进椎体间植骨的融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经胸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对28例胸椎结核患者[10例伴有后凸畸形,Cobb角为13~30(22±3)°;16例伴有神经功能障碍]采用经胸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Cobb角为2~10(5±3)°,后凸矫正角度无明显丢失,无手术并发症。28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患者均临床治愈无复发。术后3~8(4.2±1)个月植骨全部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16例脊髓损害者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级1例恢复至C级;B级3例恢复至D级1例、E级2例;C级4例、D级8例均恢复至E级。结论经胸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暴露充分,有利于病灶清除、前方脊髓减压、重建脊柱稳定性,植骨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17.
微创侧路病灶清除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创侧方入路病灶清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6月15例腰椎结核患者的资料,男6例,女9例,年龄25~72岁,平均48.5岁。受累节段均为单间隙2个椎体,发病部位L2/36例,L3/45例,L4/54例。采用微创通道下病灶清除、植骨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术后应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抗结核治疗1年。结果随访8~12个月,平均10.3月,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2.3±1.4)分,与术前(8.2±1.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配对t检验,t=25.23,P=0.00)。2例一侧大腿一过性前方麻木。植骨均获融合,融合时间6~12个月,平均9.2月。结论微创侧方入路病灶清除椎间融合术是治疗活动期腰椎结核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疗效及其适应证。方法采用一个切口一期完成病灶清除、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16例,观察手术前后Cobb角变化、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植骨融合时间及近期脊柱序列保持情况。结果15例获得随访,时间13~36个月。术前Cobb角10°~40.3°(25.6°±14.2°),术后Cobb角0°~27.2°(10.4°±5.3°),末次随访Cobb角0°~27.5°(10.5°±3.8°)。8例神经功能障碍者Frankel分级:C级2例恢复到D级1例、E级1例;D级6例恢复到E级5例,1例无恢复。脊柱畸形均有不同程度矫正。随访期间植骨块无移位,椎体序列及高度保持良好。术后2~3个月可见植骨融合。结论采用一个切口一期完成病灶清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创伤小,效果好,但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9.
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应用钛网前路重建技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9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前路结核病灶清除、钛网重建植骨融合及前路或后路节段内固定手术,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融合节段后凸角度和椎间平均高度、钛网沉降率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本组无术中并发症,术后伤口感染2例、腰椎结核复发合并窦道形成1例,并发症发生率4.3%,融合节段后凸角术前21.5°±2.5°,术后6.5°±2.4°(与术前比较P<0.05)。融合节段椎体间高度术前109.4±4.2mm,术后121.2±3.6mm(与术前比较P<0.05)。随访12个月~3年,平均24个月,无内固定失败,钛网在头侧和尾侧终板平均沉降率分别为27%和31%。66例钛网椎间植骨融合,3例无明显融合征象。结论:胸腰椎结核前路彻底病灶清除后应用钛网进行重建结合节段性内固定可以避免取骨区并发症和有效维持脊柱矢状位排列,但骨融合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治疗58例脊柱结核患者,其中单节段胸椎结核22例,多节段胸椎结核6例,单节段腰椎结核24例,多节段腰椎结核6例。分析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JOA评分,随访评估结核活动度、植骨融合和畸形矫正情况。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90±15.2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80±19.88)ml。术中无主要血管、神经损伤,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JOA评分:优39例,良11例,可7例,差1例,优良率为86.2%。后凸Cobb角矫正满意。1例术后结核脓肿复发,经再次清创、持续负压引流后治愈。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48(25.14±6.40)个月。无结核病变复发、内固定松动、断裂及明显矫正度丢失等严重并发症发生,58例植骨全部确定融合。结论对脊柱结核的患者采取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可同时完成病灶清除、重建脊柱稳定,是治愈结核病灶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