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侧倒L形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双钢板或3块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01—2012-12在取漂浮体位下采用后侧倒L形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双钢板或3块钢板内固定治疗16例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结果 16例均获得平均16.5(8~30)个月随访。所有患者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6.4个月。所有患肢下肢力线均得到矫正。1例未达到解剖复位,并出现切口感染、皮瓣坏死、内固定物外露,经伤口换药并二期皮瓣转移覆盖创面后治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按照Rasmussen评分标准评定:优8例,良5例,可2例,差1例。结论后侧倒L形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双钢板或3块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有利于骨折充分显露并解剖复位关节面,可降低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结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内侧倒L形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内侧倒L形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3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对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和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3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15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13~22周。术后1例出现切口感染,经清创换药后痊愈。患者术后12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均恢复良好,膝关节HSS评分为74~96分,优良率为93. 3%。结论联合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可以精确复位和足量植骨以及坚强内固定,有利于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方式选择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月本院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5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参照Firoozabadi标准分为过伸型组19例,非过伸组34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过伸组在合并伤的总发生率(63.1%vs 23.4%, P<0.05)、手术时间[(141.3±19.7) min vs(107.6±15.4) min, P<0.05]、切口长度[(19.6±4.1) cm vs (15.4±3.4) cm, P<0.05]及术中失血量[(228.3±33.9) ml vs (163.4±24.1) ml, P<0.05]显著大于非过伸组;两组术中透视次数、下地行走时间、切口愈合及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平均(14.3±1.1)个月,两组术后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2个月过伸型组KSS功能评分显著低于非过伸组[(50...  相似文献   

4.
前后联合入路治疗累及后外侧平台劈裂C型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累及后外侧平台劈裂C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7例患者术前均经CT扫描及三维重建,均采用后路和前外侧联合入路后侧和前外侧支撑钢板固定.采用DeCoster评定标准评定骨折复位情况、测定胫骨平台内翻角和采用HSS法行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 术后X线片检查示达到解剖复位5例,复位良好1例,差1例.1例发生膝内翻.7例均获随访,时间6~18(12±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4~16(15±1)周.胫骨平台内翻角术后1年和术后初次摄片无变化;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为78~90(80±4)分.结论 前后联合入路并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是治疗累及后外侧孤立劈裂C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联合手术入路进行内固定治疗的25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男15例,女10例;年龄31~62岁。Schatzker分型,Ⅴ型18例,Ⅵ型7例。所有病例术前行CT检查了解胫骨平台三柱损伤情况。结果 25例患者术后接受为期12~24个月的随访,发生术后感染1例,关节僵硬2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无一例发生皮肤坏死。Rasmussen功能评定按照疼痛、行走能力、伸膝、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5个项目综合评分。其中优14例,良7例,一般4例,优良率为84%。结论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便于骨折显露与复位,提高了骨折内固定的稳定性,为早期功能锻炼提供了保证,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1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MFB3d-bc型),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21~55岁,平均39.3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后侧倒"L"入路、前外侧斜行入路),逐层分离并显露骨折断端,翘拔骨折塌陷处并植入自体髂骨,然后用钢板予以坚强固定。术后采用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数字分级法(NRS)疼痛分级来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3个月(12~18个月),结果显示骨折均愈合良好,患肢膝关节活动尚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解剖复位7例,功能复位3例。所有骨折均一期愈合,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术后12个月,所有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为100°~120°,HSS膝关节评分为(85.8±4.8)分,其中优7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0.0%,Lysholm膝关节评分为(86.0±5.8)分,NRS疼痛分级为0级。结论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短期疗效满意,内固定位置可靠,骨折愈合良好,术后膝关节伸屈活动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数字化三维重建模拟辅助手术治疗过伸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应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模拟辅助手术治疗16例过伸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8膝)。术前将胫骨平台CT扫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在数字化三维重建模型上模拟手术,术中根据术前规划行手术治疗并记录手术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9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11~17周。胫骨平台后倾角及内翻角术后第2天、6个月、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改善(P 0. 05),术后各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个月,膝关节Rasmussen评分12~18分,HSS评分69~95分;采用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优14膝,良3膝,可1膝,优良率为17/18。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伸直-5°~5°,屈曲120°~140°。结论 数字化三维重建模拟辅助手术治疗过伸性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复位精准性高、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前后联合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前后联合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 应用前后联合入路、前外侧和后内侧钢板联合固定治疗24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结果 24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13.6±3.04)个月.骨折均获愈合,时间为3~4.5(3.3±0.6)个月.术后即刻X线片示23例解剖复位,1例复位不完全.术后1.5、3、6、12个月X线片与术后即刻X线片对比无变化.术后3个月开始负重,完全负重时间4~5(4.4±0.3)个月.术后12个月膝关节屈曲85~135(124±10.9)°,伸膝为-3~5(1.8±2.1)°.术后12个月膝关节Aks评分为64~94(87.5±6.9)分.切口无感染和裂开,内固定无松动及断裂.结论 前后联合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三柱理论指导下选择手术入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2年11月,在三柱分型理论指导下进行手术入路设计,采用钢板固定植骨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4例。结果 2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患者术后伤口一期愈合,无骨折延迟、畸形愈合。X线片显示胫骨平台均未发生二期塌陷及关节不稳。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t评分标准评定,优10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为83.3%。结论在三柱理论指导下选择合适手术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能同时达到骨折良好复位及内固定、软组织损伤小和功能恢复良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4):2297-2299
[目的]评价改良外侧入路在治疗胫骨外侧平台双柱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骨科中心2009年3月~2012年3月收治并符合诊断标准的13例患者纳入观察对象,所有病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分别统计皮瓣坏死、伤口感染情况以及骨折愈合时间,依据Rasmussen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病例随访时间为(11~25)个月,平均18个月;愈合时间(115.4±13.2)d,平均121.8 d;未出现关节感染病例;膝关节功能总体优良率达84.6%,无继发膝关节内外翻或后侧平台塌陷、内固定失效病例。[结论]改良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外后侧双柱骨折有暴露充分、固定可靠、复位再丢失率低的特点,能较好的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前、后侧联合入路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经膝关节前、后侧联合入路暴露骨折后直视下复位并植骨,前、后侧支持钢板固定。对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功能恢复程度和手术效果满意度定期随访。结果 25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术后1年时行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优13例,良8例,中4例。手术效果满意度评分:非常满意9例,满意13例,一般3例。结论前、后侧联合入路能够充分暴露胫骨平台的各骨折块,骨折容易达到解剖复位,支持钢板固定稳定可靠,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膝关节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外侧平台骨折的可行性及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9月~2004年3月采用膝关节外侧入路手术治疗43例Schatzker分型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观察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功能结果。结果41例患者获12~42个月(平均23.5个月)随访。手术时间平均为75min,出血量平均为300mL。2例患者术后2周拆线时出现局部皮缘浅层坏死,3例出现深静脉血栓,1例出现肺栓塞。术后膝关节外侧稳定,未见松弛。按Rasmussen疗效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2例,良13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85.4%。结论膝关节外侧入路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术后功能恢复快,是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外侧平台骨折手术治疗比较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内侧入路治疗SchatzkerV、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2006年5月至2013年5月,采用外侧经皮插入锁定钢板固定联合后内侧入路小切口螺钉或支撑钢板固定治疗SchatzkerV、VI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8例。结果28例患者均获得16-27个月(平均19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根据Ghazavi改良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疗效优11例,良12例,可5例,优良率达到82.14%。结论外侧经皮插入锁定钢板固定联合后内侧小切口螺钉或支撑钢板固定治疗SchatzkerV、VI型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相对简单、骨愈合率高的特点,降低了手术并发症,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前侧联合后侧入路治疗累及后侧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侧联合后侧入路对17例累及后侧胫骨平台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测量术后即刻、6个月、12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末次随访时采用Rasmussen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 17例均获随访13~28个月,平均19.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19周,平均14.7周。术后即刻、6个月、12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25.3±3.1)分。结论采用前后联合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后侧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为累及平台内髁的骨折,形态特殊,骨折线从内髁斜向外侧延伸,并常从后外侧平台关节面穿出。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入路包括后正中入路、后内侧倒L形入路、前内侧长直入路、前外侧弧形入路、后内侧联合后外侧双直入路、后内侧联合后外侧双S形入路等。该文就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及手术入路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特点与前后联合小切口手术入路方法和效果。方法对76例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均获得随访12~24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8个月。依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82.89%(63/76)。结论对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软组织剥离少,手术野暴露清晰,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9.
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光华  郑啸  陈康 《中国骨伤》2017,30(1):89-92
目的:探讨后内侧倒"L"形辅助前外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3月至2014年6月,采用后内侧倒"L"形辅助前外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SchatzkerⅣ、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34例,其中男23例,女11例;年龄18~67岁,平均34.9岁;左侧19例,右侧15例。按Schatzker分型:Ⅳ型11例,Ⅴ型15例,Ⅵ型8例。按三柱分型:双柱骨折23例,三柱骨折11例。记录X线愈合时间、膝关节活动度,测量并记录患者术后即刻、6、12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及后倾角(PA),术后3、6、12个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系统(HSS)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28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39个月,平均(21.6±8.7)个月。骨折全部愈合,X线愈合时间12~24周,平均(14.5±3.6)周;膝关节活动度105°~135°,平均(121.5±5.5)°。术后即刻、6、12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分别为(84.3±1.8)°,(85.1±1.3)°和(85.6±1.6)°;后倾角分别为(7.8±1.6)°,(7.8±1.3)°和(7.7±2.3)°;术后即刻、6、12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6、12个月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为71.4±1.4,76.7±1.7和81.6±1.2;术后3、6、12个月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例早期膝关节僵硬,经积极功能锻炼,术后1年膝关节伸直受限范围6°;1例术后前外侧伤口裂开,经换药后愈合,未发生深部感染;4例天气变化时出现疼痛。末次随访,无膝关节不稳、膝关节外翻、内固定松动及断裂发生。结论:后内侧倒"L"形辅助前外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能够充分显露手术区域,直视下精准复位骨折,同时对塌陷平台进行足量植骨,从而恢复了关节面的平整性,固定牢靠,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过伸内翻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63例过伸内翻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行手术治疗。统计患者围术期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对比术前、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SS)、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变化。结果 手术时间(103.51±14.26) h、术中失血量(209.47±45.51) mL、骨折愈合时间(16.74±3.24)周、住院时间(19.67±3.45) d;术后6个月HSS评分(68.24±6.32)分较术前(38.67±5.29)分高(P <0.05);术后6个月VAS评分(2.57±0.74)分较术前(4.64±1.20)分低(P <0.05)。结论 过伸内翻型胫骨平台骨折多伴有后外侧结构损伤,故除常规固定治疗外,还需对受损组织进行修复,用以改善膝关节功能,促进临床症状恢复,缓解疼痛等不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