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病例资料病例1:男性,49岁,因“胸闷伴气急1年”于2017年7月3日收入我院心血管外科。患者1年前剧烈运动后出现胸闷伴气急,休息后症状可缓解。此后上述症状间断出现。当地医院就诊行心脏超声提示肺动脉干不完全栓塞,肺动脉中重度高压。肺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示肺动脉及右心室内片状低密度影,考虑血栓形成。下肢血管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进一步行心脏磁共振成像检查示右室流出道狭窄,  相似文献   

2.
肺栓塞患者华法林抵抗现象一例及文献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抗凝治疗而言,华法林是最常用的抗凝药物。一般认为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到20~25之间为理想目标。大多数患者均能达到该目标值,但亦有少数患者会出现华法林抵抗现象。既往报道该现象多发生在与其他可使该药的药物利用度下降的药物合并使用时,而我们所治疗的一例患者则并非如此,报道如下。患者女性,33岁,主因“活动后胸闷、气短2月余,加重1月”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个月余出现活动(如上二层楼)后胸闷、气短,无胸痛、咯血。1个月前症状加重,轻微活动即感胸闷。于当地医院行肺动脉造影示:双肺动脉多发性栓塞,以右肺为…  相似文献   

3.
李同斌 《心脏杂志》2018,30(3):338-339
正1对象与方法患者女性,44岁,因"活动后气短1年半"于2017年3月10日入院。1年半前患者上楼2~3层即出现明显气短,无晕厥、紫绀、双下肢水肿。就诊于我院呼吸科,经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即给予口服"波生坦125 mg,2次/d、华法林3.125 mg,1次/d",治疗8  相似文献   

4.
焦雪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062-3063
目的 观察阿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及华法林溶栓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经螺旋CT肺动脉增强扫描(CTPA)和心脏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的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54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28例及B组26例;A组采用阿替普酶50 mg+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泵入2h,然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并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B组予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抗凝治疗.2w后复查动脉血气分析、肌钙蛋白(cTnI)、脑钠肽(BNP);螺旋CT肺动脉增强扫描(CTPA)和超声心动图.比较两组疗效,观察肺动脉压力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临床情况、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变化及BNP水平改善情况均优于B组,疗效及肺动脉压力变化亦明显优于B组,均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阿替普酶溶栓用于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1病例资料 例1,男,79岁,因"呼吸困难1周,伴黑朦3次"于2019年2月10日入院.20年前行二、三尖瓣膜置换术,规范口服地高辛、呋塞米、美托洛尔、华法林及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等后疗效不佳.体表心电图(ECG)示:心房颤动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心室率33次/min,QRS 11O ms;超声心动图(UCG):...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42岁.因反复咳嗽3年,活动耐力下降11个月于2007年1 1月2日入院.患者2004年12月反复出现刺激性干咳,抗感染、止咳治疗尤效.2007年1月出现活动耐力下降,爬一层楼或快步行走后需休息,伴胸闷.2007年8月于当地医院行肺动脉断层扫描(CTPA):肺动脉多发狭窄、闭塞.胸MRI:肺动脉多发狭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右上胸膜局限性代谢增高,考虑良性病变.下肢静脉超声:双下肢股静脉血流缓慢.腹部血管MRI未见异常.2007年10月29日行右上肺病灶穿刺,病理:肺组织坏死伴大片机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基本正常,涂片抗酸染色(一),毛刷找瘤细胞(一).予华法林、低分子肝素抗凝,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自觉症状无变化.于2007年11月就诊我院门诊,查C反应蛋白10.2 mg/L;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心磷脂抗体(-),ESR 14 mm/1h,PPD试验(-).  相似文献   

7.
王晓  张晞  郑福玲 《山东医药》2014,(46):87-88
目的 探讨CT肺动脉成像(CTPA)兴趣区(ROI)位置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80例疑诊肺动脉栓塞、采用对比剂智能跟踪技术行CT肺动脉成像(CTPA)检查结果为阴性的患者。检查中兴趣区(ROI)置于右心房(心房组)、置于右心室(心室组)各40例,触发阈值80 HU。采用双盲法对两组CTPA影像质量进行评分,测量双肺上叶前段肺动脉与肺静脉、下肺动脉与肺静脉、右肺动脉主干与主动脉的密度差。结果 心房组图像质量评分高于心室组;心房组左肺上叶前段、左肺下叶肺动静脉、右肺动脉主干与主动脉密度差高于心室组,P均〈0.05;两组右肺上叶前段和下叶肺动静脉密度差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PA时ROI置于右心房时图像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42岁,因发热、咳嗽4 d于2006年10月6日入院.4 d前患者出现高热、咳嗽、咳黄痰、胸闷及胸痛伴气急.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15.6×109/L,中性粒细胞为0.85;X线胸片示左上肺大片炎性病变;胸部CT示左上大叶性肺炎伴双下肺部感染;抗生素治疗后热退,咳痰好转,但心脏超声显示肺动脉高压,遂至我院门诊,CT肺动脉造影示右肺主干未显影(图1,2),收入我院.  相似文献   

9.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75岁。2011-12-28曾因"反复胸闷,胸痛2年余,再发心悸气促7d"入院,CT发现双侧肺动脉干及其分支内多发低密度充盈缺损,考虑双侧肺动脉栓塞,予以依诺肝素联合华法林抗凝治疗9d,症状改善出院。2013-9-22因反复胸闷、胸痛伴右下肢浮肿疼痛10d再次入院,D-二聚体为7 590μg/L,下肢血管多普勒发现,右股深静脉血栓形成并不完全性闭塞。右腘静脉、右胫前、胫后静脉血栓形成并完全  相似文献   

10.
利伐沙班治疗急性肺栓塞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在急性肺栓塞抗凝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的急性非大面积肺栓塞患者46例,根据病情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和华法林组。其中利伐沙班组19例,华法林组27例。利伐沙班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华法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状况,临床指标变化,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指标变化明显(P0.05),两组疗效无明显区别(P0.05);其中利伐沙班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华法林组(P0.05)。结论利伐沙班对于急性肺栓塞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1.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36岁,主诉因"左下肢局部肿痛10 d,伴活动后胸闷、气短5 d"于2015年6月22日21时入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0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局部条索状硬结伴疼痛感,未给予重视及诊疗,5 d前出现间断性胸闷、气短,伴咳嗽、心悸,休息后可缓解,无胸痛、发热、咳血、出汗、黑矇及晕厥等,上述症状间断发作并逐渐加重。至当地医院行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A)示左、右肺动脉主干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华法林和肝素在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72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华法林和肝素治疗,对华法林组和肝素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氧分压、平均肺动脉压、呼吸困难出现改善的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观察。结果华法林组的血氧饱和度和氧分压高于肝素组,而平均肺动脉压低于平均动脉压(P0.05);华法林组患者的呼吸困难出现改善的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肝素组的患者(P0.05);华法林组和肝素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的出现,肝素组出现1例出血过多患者,经保守治疗后治愈。结论华法林能够较肝素更为有效地治疗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13.
吴亚文  杨震 《心脏杂志》2019,30(1):122-123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9岁,退休人员,主因"发作性心悸3年余"于2017年3月9日在我院住院治疗,2017-03-10静息心电图示:心房颤动(房颤)。反复多次复查静息心电图仍示心颤。患者自诉确诊房颤3年余,院外规律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最高血压150/80mm Hg(1 mm Hg=0. 133 k Pa),口服坎地沙坦酯片(每晚8 mg),平时血压控制在140/80 mm Hg,否认冠心病及糖尿病  相似文献   

14.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2岁.因活动后呼吸困难8小时人院.既往左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病史3个月.入院时查体:体温36.4℃,血压90/60 mmHg(1 mmHg=0.133 kPa),憋喘貌,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率120次/分,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可闻及第二心音分裂,左下肢略肿胀.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电轴右偏( 180°)、呈SI QⅢTⅢ波形;超声心动图检查示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实验室检查示:血胆固醇6.5 mmol/L.诊断为"急性肺动脉栓塞、左下肢血栓性静脉炎".人院后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肝素静脉滴注,并予氟伐他汀(Fluvastatin,商品名来适可,40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8天后予下腔静脉滤器置人手术.术后因双侧腘静脉、双足背静脉静脉炎并血栓,多次予静脉溶栓治疗,其间肝素抗凝,症状渐减轻.术后10天改用华法林抗凝,初为每日3 mg,4天后改为每日6 mg.自服用华法林后8日(此时氟伐他汀已用26天)始患者出现双下肢腓肠肌痛、肌触痛、肌无力症状,予血清酶学检查示肌酸激酶(CK)1 650 IU/L,超过正常上限10倍.考虑原因为合用华法林影响氟伐他汀代谢导致疾病发生,停用氟伐他汀后症状缓解消失.停药后1周及停药后1个月,两次复查血CK正常范围、国际化标准比值(INR)分别为1.8、2.0.  相似文献   

15.
肺动脉干瘤性栓塞 ,临床上罕见。我院收治 2例均行手术治疗获得成功。例 1,男性 ,34岁 ,因反复胸闷气促 7月余 ,偶有痰中带血。于 1998年 11月 2 1日入院。查体 :颈静脉怒张 ,肝颈反流征阳性 ,胸骨左缘第二肋间 3 6级喷射性收缩期杂音 ,向腋下及心前区传导 ,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分裂。心电图示右室大 ,异常Q波 ,ST T改变。胸片示肺动脉段明显突出 ,右肺纹理稀疏。超声心动图 (UCG)示肺动脉上见 40× 2 0mm低中度团状回声 ,三尖瓣中~重度反流。磁共振成像 (MRI)示肺动脉瓣下开始至肺动脉分叉上方及右肺动脉血管铸形肿块。T1 呈等信号 ,…  相似文献   

16.
<正> 患者女,54岁。因反复心悸9年,间断晕厥2年,气短、水肿1年于2010年4月30日入院。2001年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心悸,伴胸闷,活动后加重,无胸痛、黑矇、晕厥,外院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诊为"心房颤动(房颤)、慢性心功能不全",给予毛花苷c、地高辛、呋塞米、华法林之后好转出院。2008年至2009年,无明显诱因出现3次晕厥伴尿便失禁,半小时后意识自行恢复,伴全身出汗,当时去外院就诊查心电图示房颤。2009年4月,外院行房颤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伴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效果与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就诊的非瓣膜性房颤伴肾功能不全患者29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华法林组(n = 148)和利伐沙班组(n = 149);华法林组患者给予华法林治疗,利伐沙班组患者给予利伐沙班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生存情况,疗效终点事件发生率及安全性终点事件发生率。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肌酐和肌酐清除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的血肌酐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华法林组的血肌酐高于利伐沙班组;肌酐清除率均低于治疗前,且华法林组的肌酐清除率低于利伐沙班组(均P<0.05);华法林组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20个月,利伐沙班组的中位OS为20个月,利伐沙班组的死亡风险与华法林组无显著差异(HR = 0.940,95%CI:0.714~1.237);华法林组和利伐沙班组在主要终点事件发生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650;95%CI:0.183~2.303;);华法林组和利伐沙班组在主要安全事件发生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922;CI:0.581~1.464)。 结论 非瓣膜性房颤伴肾功能不全患者抗凝治疗中,口服利伐沙班比华法林在延缓肾功能进展方面更为有效,但其在预后生存情况,预防脑卒中、全身性栓塞及出血事件发生方面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华法林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情况,增加华法林基层医院的应用。方法本文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51例,男27例、女24例,年龄60-91岁,平均71.4岁,75岁11例,华法林疗程3个月-5年。给予华法林2.5mg/日(1片),每晚6时口服,开始3-4天查INR一次,7-8天INR未达标者,华法林增加到3.75mg/日(1片半)。结果华法林维持用量0.125-5mg/日。达到INR目标值的时间6-15天。49例(96.1%)INR达到目标值。4例(7.8%)病人在用华法林的过程中3-6个月时出现不明原因的INR数值的波动,波动范围1.4-4.3,有36%的病人在2个月后不能按时来医院复查INR。3例轻微出血,1例停药,死亡2例。华法林用于预防心房颤动脑梗塞比例为2.0%。结论在充分的沟通后,定期复查INR,华法林能在基层医院的老年病人中安全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49岁,主诉"胸闷、心悸8个月余,加重伴双下肢水肿1个月余",患者于入院前8个月余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促、心悸,活动后腹部胀痛,偶有咳嗽、咳痰,患者未予重视,入院前1个月余以上症状加重伴双下肢水肿。专科检查: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肿瘤扑落音,心尖区闻及收缩期杂音。2017年6月6日心脏彩超示下腔静脉及右房内占位性病变(图1a、b)。2017年6月14日胸腹部增强CT检查示子宫多发肌瘤,右侧卵巢静脉-  相似文献   

20.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63岁,因"反复活动后胸闷、气急伴后背痛5个月"于2016年8月18日再次收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患者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胸闷、气急,伴右侧后背痛,休息后症状好转,无发热,无咳嗽、咳痰。于3月3日来我院门诊查胸部CT示右侧胸腔积液并右肺下叶膨胀不全,左肺下叶纤维增殖灶。于3月10日收入我中心。查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