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类风湿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以关节滑膜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治疗依据疾病活动度制定相关治疗方案,疾病活动度是评估药物疗效和病程的重要指标,目前评估疾病活动度最常使用的是DAS28评分,由于该评分资料收集繁琐,计算过程较为复杂且需要等待血液学检测结果,在日常工作尤其是门诊工作中其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近些年来,高频超声各项技术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高频超声各项技术在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方面的应用研究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App的疾病自我评估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风湿免疫科门诊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19例纳入本研究,采用中心化随机分组并剔除失访者后最终纳入110例患者,其中实验组56例,对照组54例。实验组使用智能疾病管理系统(SSDM)进行疾病评估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医疗随访。分别于基线期及24周后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比较2组患者病情活动度。结果经24周治疗后,2组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关节疼痛数量、健康评估问卷(HAQ)评分、血沉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App的疾病自我评估有利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情控制,有利于患者关节功能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患者疾病结局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后的疾病活动度及疼痛缓解程度,并与单独用药的患者作对比,评价临床护理的有效性。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研究组(n=35),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关节热敷、指导患者关节Rom操方式等临床护理,比较两组于治疗第1、2、4周的病情活动度及疼痛缓解度。结果:研究组在各个时间点的病情活动度及疼痛缓解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与单用药物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相比,加用临床护理对患者病情缓解、疼痛减轻及生活质量提高均有显著效果,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移动医疗APP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出院后进行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关节内科出院的21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健康教育及随访,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移动医疗APP进行健康管理。比较两组试验前和试验3个月后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及疾病活动度的差异。结果试验3个月后,试验组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和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疾病活动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移动医疗APP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健康管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降低疾病活动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Eotaxin-1)、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将淄博矿业集团中心医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就诊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8名,同时期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6名,健康人对照者53名纳入本研究。收集其肿胀关节计数、压痛关节计数和DAS28评分评价RA的活动度。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其血清RF水平,ELISA检测Eotaxin-1和抗CCP抗体的水平,不同组间因子水平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其水平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RA组Eotaxin-1、RF和抗CCP抗体的水平分别为(96.02±21.07)pg/m L、(183.42±87.45)U/m L、(119.09±62.30)RU/m L,较非RA组和健康人对照组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A患者血清Eotaxin-1水平与其肿胀关节计数、压痛关节计数和DAS28评分有显著相关性(P0.01);抗CCP抗体的水平与其压痛关节计数和DAS28评分有相关性;RF仅与DAS28评分有相关性。结论 RA患者血清Eotaxin-1和抗CCP抗体的水平与患者的疾病活动度相关,有望发展成为监测RA疾病活动度的新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簇集蛋白(Clusterin)对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度及治疗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0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甲氨蝶呤联合依那西普治疗,根据治疗半年后反应性,分为反应良好组(84例)和无反应组(2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HI3L1、Clusterin水平。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血清CHI3L1、Clusterin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CHI3L1、Clusterin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反应性的预测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反应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与无反应组比较,反应良好组关节压痛指数<14%、关节肿胀指数<6.4%的患者比例更高,治疗前后28处关节疾病活动度评估(DAS28)评分更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HI3L1、Clusterin水平均降低,且与无反应组比较,反应良好组血清CHI3L1、Cl...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进行性、侵袭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肌骨超声在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随访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在关节炎症的早期阶段就发现滑膜炎、软骨的破坏和骨质侵蚀等,并可准确评估疾病活动度。本文就肌骨超声技术及其在RA诊治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7关节超声评分在类风湿关节炎达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活动期4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遵循临床达标治疗原则,分析治疗前后28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滑膜炎、肌腱腱鞘炎及7关节超声评分的变化,并对滑膜炎、腱鞘炎及7关节超声评分变化量与DAS28变化量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后DAS28、滑膜炎、肌腱腱鞘炎及7关节超声评分均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治疗前后骨侵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7)。治疗前后滑膜炎、肌腱腱鞘炎及7关节超声评分变化量与DAS28变化量均呈弱正相关(rs=0.363、0.318、0.317,P=0.021、0.045、0.047)。结论 7关节超声评分可为评价类风湿关节炎达标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但不推荐仅以超声缓解作为达标治疗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肌骨超声评分系统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50例,根据有无关节疼痛现象,分为甲/乙两组各25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别对患者关节的关节积液、滑膜增生、骨侵蚀、腱鞘炎进行半定量评分,检测患者血清RF、CCP、ESR、CRP含量,采用DAS28量表评估患者病情,运用简单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超声评分与DAS28评分、血液学指标间相关性。结果 50例患者共有645个关节受累,腕关节受累频率最高为587个(91. 01%),关节积液为最多的受累类型445个(68. 99%),骨质侵蚀为最少的受累类型70个(10. 85%);甲组的RF、CCP、ESR、CRP、DAS28以及超声评分均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甲组的超声评分与RF、CCP、ESR、CRP、DAS28呈正相关关系(P 0. 05)。结论在RA检查评估中,肌骨超声评分系统与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可以作为临床疾病诊断与治疗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肌肉骨骼超声对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评估价值。方法以2018年2月14日至2020年2月21日收治的172例疑似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类风湿关节炎组(阳性组,86例)和非类风湿关节炎组(阴性组,86例),均进行肌肉骨骼超声检查。分析肌肉骨骼超声的诊断效能。结果阳性组的血流信号分级总异常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高度活动障碍组的血流信号分级高于轻度活动障碍组、中度活动障碍组,滑膜厚度厚于轻度活动障碍组、中度活动障碍组(P<0.05)。肌肉骨骼超声对关节积液诊断准确率为95.24%,对滑膜肥厚/增生诊断准确率为96.15%。肌肉骨骼超声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6.51%、97.67%、3.49%、2.33%。结论在评估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时,应用肌肉骨骼超声检查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类以关节滑膜病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肌骨超声在RA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超声定性、定量和半定量评分系统可评估RA患者关节病变的范围和程度,超声整体评分系统可从患者整体水平对RA的疾病活动性和病变程度进行评价。本文对肌骨超声评分系统及其在RA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功能锻炼及个性化运动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风湿免疫科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28例,将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应用功能锻炼及个性化运动指导恢复受累关节功能,对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受累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3,6个月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总体健康、心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健康精神、情感职能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锻炼及个性化运动能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疼痛感,促进患者受累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芍甘附子汤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炎症反应及关节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620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0例和观察组3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芍甘附子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血沉)、关节活动度、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所缓解,观察组缓解效果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指标水平均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程度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关节活动度、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提高,观察组各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芍甘附子汤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促进关节活动,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7):1131-1133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肌骨超声改变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7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用28处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评估其活动度,根据DAS28分数不同分为A组(低疾病活动,20例)、B组(中度疾病活动,22例)、C组(高度疾病活动组,28例),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肌骨超声改变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结果 C组半定量评分总分(滑膜增生、滑膜内血流信号、骨侵蚀、关节积液)高于A组、B组,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膝关节活动度高于B组、C组,且B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分析,肌骨超声半定量评分和膝关节活动程度呈负相关(r<0,P<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肌骨超声改变的半定量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呈负相关,故能利用超声检测的方式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5.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超声检查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诊疗中,灰阶二维超声在检测滑膜增厚、关节积液及骨侵袭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造影可用于评估滑膜炎活动性。该文介绍了超声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诊疗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泥灸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疾病活动度和疼痛的影响效果,为临床有效护理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提供借鉴方法。方法 选择2022年6月—2023年4月在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原则分为对照组、穴位贴敷组和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泥灸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穴位贴敷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泥灸组在穴位贴敷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泥灸。比较3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晨僵时间和中医疗效评分。结果 护理干预前,3组患者DAS28评分、VAS评分、晨僵时间以及中医疗效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泥灸组DAS28评分、VAS评分、晨僵时间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和穴位贴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中医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泥灸可有效缓解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疾病活动度,缩短晨僵时间,提高中医疗效,延缓关节畸...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寻找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相关的新的自身抗原。方法从已知的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组织中高表达的蛋白分子中,通过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及细胞因子检测,筛选出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自身抗原,并分析血清中抗原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磷酸丙糖异构酶能特异性刺激RA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并分泌INF-γ、TNF-α及IL-17等细胞因子;RA血清中磷酸丙糖异构酶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且血清磷酸丙糖异构酶水平与疾病活动度评分呈明显正相关。结论磷酸丙糖异构酶是类风湿关节炎新的疾病相关性自身抗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RED模式应用在类风湿关节炎延续护理中的可行性,为临床类风湿关节炎延续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2月本院112例类风湿关节炎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7例。观察组出院后接受"虚拟出院指导",对照组出院后接受普通出院指导。比较两种患者出院6个月后的疾病状态、再入院率和健康行为。结果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关节压痛指数、生活质量得分、再入院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后关节炎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遵医嘱服药依从性及关节疾病活动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类风湿关节炎延续护理中应用RED模式,可降低患者疼痛指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患者遵医行为,降低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19.
近年有关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和脊柱关节病(spondyloarthropathies,SpA)等炎症性疾病的治疗策略发生巨大变化。我们希望能即刻抑制炎症且临床和放射学检查显示缓解。为此,急切需要能帮助临床早期诊断、评估疾病活动度和关节破坏程度、预后的高敏感度、特异度手段。在监测RA的疾病活动和关节破坏方面,MRI显示出较临床体检和放射影像学更高的敏感度。这些特质使MRI有希望成为评价关节炎时关节情况的辅助方法和测定RA及其他炎症性关节病结局的有用手段。各种影像和评判方法对炎症性疾病的诊断在以下几种临床情况下,关…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4):2699-2700
将本院94例重度疾病活动度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7),观察组予以沙利度胺联合来氟米特及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则予以来氟米特及甲氨蝶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DAS28评分、VEGF水平、疼痛关节、肿胀及晨僵情况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可以迅速缓解临床症状,降低疾病活动度,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