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扩大翼点入路切除前中颅底病灶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的经颅底扩大翼点入路(包括经眶额入路、经颧弓入路和眶颧弓入路)切除前中颅底病灶的优越性和适应证.方法经标准翼点入路11例,眶额入路19例,颧弓入路4例,眶颧弓入路4例.结果病灶全切除33例,次全切除及大部分切除4例,无法处理病灶1例,无一例出现脑牵拉损伤.结论经颅底扩大翼点入路处理颅底病灶比标准的翼点入路显露更好,正常脑组织侵袭性更小.改良的经颅底扩大翼点入路不仅适于前中颅底肿瘤的切除,而且可应用于脑血管病和脑外伤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颅底中央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水平.方法根据脑膜瘤在颅底的位置和生长方式,分别采用额下、扩大改良翼点、颞下和颞下经颧弓或联合入路等几种手术入路.所有脑膜瘤的切除均采用显微手术囊内分块切除,术中仔细辩认和分离视神经、垂体柄、颈内动脉等重要结构,寻找其与肿瘤之间的蛛网膜间隙尤其重要,以防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果脑膜瘤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6例,死亡1例(8.33%,1/12).结论根据脑膜瘤生长的部位和大小,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应用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能够显著提高颅底中央区脑膜瘤的全切率和降低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经眶颧弓入路切除巨大颅底脑膜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眶颧弓入路开颅术在切除颅底脑膜瘤中应用价值。方法经眶颧纠正入路切除巨大颅底脑膜瘤20例,观察手术效果。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3例。无严重并发症,死亡1例。随访4个月~2年,17例恢复正常工作,2例在康复中,其中1例需人照顾。结论眶颧弓入路适用于切除颅眶沟通脑膜瘤、蝶骨嵴扁平型脑膜瘤、巨大蝶骨嵴内侧型脑膜瘤、海绵窦脑膜瘤及部分岩斜脑膜瘤。  相似文献   

4.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诊断及显微于术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2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12例患者均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8例经颧弓翼点入路,2例经颅眶颧入路,2例经翼点人路,从中颅底硬膜下暴露并切除病变.肿瘤拿切除5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视力进步者2例,4例有动眼神经麻痹,6例有面部麻木.结论 自中颅底硬膜下暴露并切除肿瘤是一种有效的全切肿瘤的方法.经硬膜下入路,切开海绵窦外侧壁可以近距离达到供血动脉,更有效地减少出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颅底新手术入路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方法 对49例颅底病变分别行一侧额下经眶入路、眶-翼点入路、额颞眶-颧弓入路和经全岩骨幕上幕下联合入路手术。结果 病变全切除28例,次全切除15例,大部切除6例。术后死亡2例,严重并发症2例,余恢复良好。随访3~24个月,无复发。结论 与传统手术入路相比较,新手术入路具有显露广泛,到达颅底病变距离短,操作空间大,脑组织牵拉轻,出血少、肿瘤全切除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颅中窝肿瘤多与重要神经血管关系密切,传统的翼点入路手术对颅底显露较为困难,颧弓-翼点入路在颧弓处理方面较为完善,但在临床操作中需要剥离颧弓范围较大,费时间、损伤大、出血多且易损伤面神经分支。我们采用经颧弓-翼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耳前颞下窝入路切除侧颅底占位性病变的可行性。方法对5例侧颅底占位性病变采用改良耳前颞下窝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占位性病变。结果5例侧颅底占位性病变,4例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存,无涎漏发生。结论改良耳前颞下窝入路对于侧颅底占位性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需要神经外科与口腔颌面外科密切协作。  相似文献   

8.
前中颅底沟通瘤的解剖学分类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中颅底沟通瘤的临床分类方法 及手术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方法 根据肿瘤主体位置和生长方向将29例前中颅底沟通瘤患者划分为额鼻眶区(16例)、中颅窝一侧颅底区(8例)、颅底中央区-中间颅底区(4例)及岩骨颈静脉孔区(1例)4类,据此并结合病理资料等分别选择扩大经额下人路(13例)、眶上-翼点入路(9例)、额颞眶颧入路(3例)、额颞人路(3例)及岩骨切除入路(1例)进行肿瘤切除和颅底缺损重建,其中采用经鼻内镜等颅内外联合入路11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24例.次全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发生;术后早期出现动眼神经麻痹2例,余未有新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脑脊液漏、颅内感染、脑膜脑膨出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该分类方法 具有界限清楚、部位和范围明确的优点,有利于选择合理手术人路进行肿瘤切除和颅底缺损修复及临床手术治疗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报告经扩大前颅底入路切除前颅底鼻窦沟通瘤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前颅底鼻窦沟通瘤的临床特征、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26例肿瘤全切,9例次全切。术后15例行放射治疗。随访0.5~9年,5例恶性肿瘤患者死亡,30例健在。结论扩大前颅底手术入路的优点是肿瘤全切率高,显露广,不易损伤周围正常组织,不影响面容,便于颅底重建。  相似文献   

10.
颧颞入路切除颅底病变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颧颞入路切除颅底病变10例哈立德丁美修自1992年3月起,我们采用了颧弓颞下低位入路与颧弓颞下入路两种入路方法成功切除了10例颅底病变,其中神经鞘膜瘤3例,脑膜瘤3例,复发性脊索瘤、复发性神经纤维瘤、动脉瘤、腮腺癌各1例。我们认为两种切除颧弓形成骨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可行性及其显微解部学关系.方法 (1)应用显微外科解剖技术,对经甲醛固定、动静脉血管内分别灌注红、蓝乳胶的10具(20侧)尸头标本,模拟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手术径路中颢下窝、翼腭窝、蝶筛区、海绵窦等区域的显露情况及重要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2)经该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6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翼突、中鼻甲、上颌神经是经上颌骨翻转手术入路的三个重要解剖标志,此入路对前、中颅底、斜坡区显露满意,有充足的手术操作空间,从颅外暴露颅底,对脑组织的牵拉损伤小.临床应用中,6例肿瘤均得到全切,术后反应小,恢复快.结论 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手术可行,熟悉此入路的显微解剖学关系,对开展此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可行性及其显微解部学关系.方法 (1)应用显微外科解剖技术,对经甲醛固定、动静脉血管内分别灌注红、蓝乳胶的10具(20侧)尸头标本,模拟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手术径路中颢下窝、翼腭窝、蝶筛区、海绵窦等区域的显露情况及重要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2)经该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6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翼突、中鼻甲、上颌神经是经上颌骨翻转手术入路的三个重要解剖标志,此入路对前、中颅底、斜坡区显露满意,有充足的手术操作空间,从颅外暴露颅底,对脑组织的牵拉损伤小.临床应用中,6例肿瘤均得到全切,术后反应小,恢复快.结论 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手术可行,熟悉此入路的显微解剖学关系,对开展此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可行性及其显微解部学关系.方法 (1)应用显微外科解剖技术,对经甲醛固定、动静脉血管内分别灌注红、蓝乳胶的10具(20侧)尸头标本,模拟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手术径路中颢下窝、翼腭窝、蝶筛区、海绵窦等区域的显露情况及重要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2)经该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6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翼突、中鼻甲、上颌神经是经上颌骨翻转手术入路的三个重要解剖标志,此入路对前、中颅底、斜坡区显露满意,有充足的手术操作空间,从颅外暴露颅底,对脑组织的牵拉损伤小.临床应用中,6例肿瘤均得到全切,术后反应小,恢复快.结论 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手术可行,熟悉此入路的显微解剖学关系,对开展此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可行性及其显微解部学关系.方法 (1)应用显微外科解剖技术,对经甲醛固定、动静脉血管内分别灌注红、蓝乳胶的10具(20侧)尸头标本,模拟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手术径路中颢下窝、翼腭窝、蝶筛区、海绵窦等区域的显露情况及重要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2)经该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6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翼突、中鼻甲、上颌神经是经上颌骨翻转手术入路的三个重要解剖标志,此入路对前、中颅底、斜坡区显露满意,有充足的手术操作空间,从颅外暴露颅底,对脑组织的牵拉损伤小.临床应用中,6例肿瘤均得到全切,术后反应小,恢复快.结论 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手术可行,熟悉此入路的显微解剖学关系,对开展此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可行性及其显微解部学关系.方法 (1)应用显微外科解剖技术,对经甲醛固定、动静脉血管内分别灌注红、蓝乳胶的10具(20侧)尸头标本,模拟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手术径路中颢下窝、翼腭窝、蝶筛区、海绵窦等区域的显露情况及重要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2)经该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6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翼突、中鼻甲、上颌神经是经上颌骨翻转手术入路的三个重要解剖标志,此入路对前、中颅底、斜坡区显露满意,有充足的手术操作空间,从颅外暴露颅底,对脑组织的牵拉损伤小.临床应用中,6例肿瘤均得到全切,术后反应小,恢复快.结论 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手术可行,熟悉此入路的显微解剖学关系,对开展此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可行性及其显微解部学关系.方法 (1)应用显微外科解剖技术,对经甲醛固定、动静脉血管内分别灌注红、蓝乳胶的10具(20侧)尸头标本,模拟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手术径路中颢下窝、翼腭窝、蝶筛区、海绵窦等区域的显露情况及重要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2)经该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6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翼突、中鼻甲、上颌神经是经上颌骨翻转手术入路的三个重要解剖标志,此入路对前、中颅底、斜坡区显露满意,有充足的手术操作空间,从颅外暴露颅底,对脑组织的牵拉损伤小.临床应用中,6例肿瘤均得到全切,术后反应小,恢复快.结论 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手术可行,熟悉此入路的显微解剖学关系,对开展此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可行性及其显微解部学关系.方法 (1)应用显微外科解剖技术,对经甲醛固定、动静脉血管内分别灌注红、蓝乳胶的10具(20侧)尸头标本,模拟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手术径路中颢下窝、翼腭窝、蝶筛区、海绵窦等区域的显露情况及重要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2)经该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6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翼突、中鼻甲、上颌神经是经上颌骨翻转手术入路的三个重要解剖标志,此入路对前、中颅底、斜坡区显露满意,有充足的手术操作空间,从颅外暴露颅底,对脑组织的牵拉损伤小.临床应用中,6例肿瘤均得到全切,术后反应小,恢复快.结论 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手术可行,熟悉此入路的显微解剖学关系,对开展此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可行性及其显微解部学关系.方法 (1)应用显微外科解剖技术,对经甲醛固定、动静脉血管内分别灌注红、蓝乳胶的10具(20侧)尸头标本,模拟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手术径路中颢下窝、翼腭窝、蝶筛区、海绵窦等区域的显露情况及重要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2)经该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6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翼突、中鼻甲、上颌神经是经上颌骨翻转手术入路的三个重要解剖标志,此入路对前、中颅底、斜坡区显露满意,有充足的手术操作空间,从颅外暴露颅底,对脑组织的牵拉损伤小.临床应用中,6例肿瘤均得到全切,术后反应小,恢复快.结论 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手术可行,熟悉此入路的显微解剖学关系,对开展此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可行性及其显微解部学关系.方法 (1)应用显微外科解剖技术,对经甲醛固定、动静脉血管内分别灌注红、蓝乳胶的10具(20侧)尸头标本,模拟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手术径路中颢下窝、翼腭窝、蝶筛区、海绵窦等区域的显露情况及重要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2)经该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6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翼突、中鼻甲、上颌神经是经上颌骨翻转手术入路的三个重要解剖标志,此入路对前、中颅底、斜坡区显露满意,有充足的手术操作空间,从颅外暴露颅底,对脑组织的牵拉损伤小.临床应用中,6例肿瘤均得到全切,术后反应小,恢复快.结论 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手术可行,熟悉此入路的显微解剖学关系,对开展此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可行性及其显微解部学关系.方法 (1)应用显微外科解剖技术,对经甲醛固定、动静脉血管内分别灌注红、蓝乳胶的10具(20侧)尸头标本,模拟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手术径路中颢下窝、翼腭窝、蝶筛区、海绵窦等区域的显露情况及重要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2)经该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6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翼突、中鼻甲、上颌神经是经上颌骨翻转手术入路的三个重要解剖标志,此入路对前、中颅底、斜坡区显露满意,有充足的手术操作空间,从颅外暴露颅底,对脑组织的牵拉损伤小.临床应用中,6例肿瘤均得到全切,术后反应小,恢复快.结论 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手术可行,熟悉此入路的显微解剖学关系,对开展此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