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膜肺母细胞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由1型胸膜肺母细胞瘤逐渐进展为3型患儿的诊治过程。结果患儿,男,生后18 d胸片未见明显异常;1岁时胸片示左肺近肺门处囊性占位,约5 cm×4 cm×4 cm,考虑为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家长拒绝手术;3岁2个月,胸片及胸部CT提示左肺囊性实性占位,体积较前明显增大,背侧为实性,上部位巨大含气空腔;2个月后患儿出现呼吸喘憋,复查胸部CT示肿瘤完全实变,考虑胸膜肺母细胞瘤3型。手术切除后常规化疗,随访1年尚未复发。结论1型胸膜肺母细胞瘤与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不宜鉴别,早期诊断及治疗可改善1型胸膜肺母细胞瘤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儿童胸膜肺母细胞瘤的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胸膜肺母细胞瘤的误诊原因.方法 将1979年1月至2007年1月临床病理证实的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32例,根据病理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按Dehner分型分为Ⅰ、Ⅱ、Ⅲ三型;根据不同分型的X线和CT特点,结合临床表现,分析初诊诊断,总结漏诊原因,并对其存活率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患儿平均年龄(4.0±2.7)岁(3个月~10岁),男女比例为3:2.32例患儿最早出现的症状均为咳嗽,28例伴发热,最终有18例伴呼吸困难.首诊肺囊性病6例,脓气胸、胸膜炎5例,肺炎18例,纵隔肿瘤2例.2例尸检,3例活检,27例手术,术后均化疗.术后随访至2007年7月,平均随访时间(36.5±40.1)个月(1~144个月).13例存活,18例死亡,1例失访.2年存活率35.5%,5年存活率29.0%.从诊断到死亡的时间为1d~26个月.结论 由于小儿肺母细胞瘤临床表现与成人肺母细胞瘤有明显不同,因此是一种极易漏诊的少见恶性肿瘤.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完整切除、综合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总结12例胸膜肺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及复习相关文献,提高对儿童胸膜肺母细胞瘤的认识。方法收集北京儿童医院2006—2012年收治的12例胸膜肺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特点、治疗和转归。结果 (1)12例患儿年龄最小1岁7个月,最大4岁,男∶女1∶2。(2)临床表现:咳嗽、气促(12/12),发热(4/12),气胸(3/12)。患儿病程最短10d,最长6个月。(3)误诊分析:7例诊断肺炎,2例诊断结核,1例诊断肺囊肿。(4)影像学表现胸腔巨大占位,伴气胸、胸腔积液、肺不张。病变左侧6例,右侧6例。(5)病理类型III型6例,II型4例,2例未分型。免疫组化Vimmentin 100%(+),Desmin100%(+),EMA(-),CK(-)。(6)治疗:9例患儿诊断明确后放弃治疗。3例患儿手术切除瘤灶后予国际胸膜肺母IVAdo方案化疗,目前全部存活。结论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以咳嗽、气促为主,诊断依靠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需与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及肺横纹肌肉瘤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1例儿童胸膜肺母细胞瘤(PPB)的诊治经过,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1例诊断为PPB I型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报道的19例儿童PPB I型进行分析。结果 患儿,女婴,9个月,首发表现为咳嗽伴喘息,胸部CT示右肺囊性占位病变,手术完整切除肿瘤,病理报告为胸膜肺母细胞瘤(Ⅰ型)。术后化疗4疗程后获得完全缓解,随访12个月,患儿无病生存。近10年国内文献报道PPB I型患儿19例,左右肺均有发病,临床症状基本为咳嗽、气促、气喘、发热、胸痛等,其中1例有家族史,4例手术切除后接受化疗。结论 PPB是儿童时期罕见的发生于肺部的恶性肿瘤,一般症状出现较晚,以呼吸道症状为主,预后与病理类型、肿瘤能否完全切除、是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胸膜肺母细胞瘤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病理分型及特点、治疗原则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2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38例胸膜肺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描述。结果38例中男18例,女20例;首诊诊断为非肿瘤性病变者占比47.4%(18/38),从出现症状到手术或化疗干预的时间范围为5~210 d;Ⅰ型4例(10.5%),中位诊断年龄22个月;Ⅱ型12例(31.6%),中位诊断年龄37个月;Ⅲ型22例(57.9%),中位诊断年龄39.5个月。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及化疗。术中见肿瘤最大直径为2~18 cm,手术时间25~210 min,术中出血量2~500 mL(1例出血500 mL病例于术中行胸膜剥脱术);化疗方案多采用IVADo(异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和IVA(异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放线菌素)方案,5年无瘤生存率为69.2%。结论胸膜肺母细胞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儿童恶性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预后较差,需要手术与化疗联合进行治疗。儿科医生应该充分认识到PPB的严重性,对于出现气胸、多发部位肺囊性病变、肺囊肿家族史、PPB家族史、DICER1家族性综合征的胸腔占位性病变患儿应警惕本病的可能,并做到严密监测及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儿童先天性肺囊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探讨肺囊性疾病的手术治疗时机与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13年7月我们收治的69例先天性肺囊性疾病患儿临床资料,男39例,女30例,年龄2d至15岁,平均年龄(1.2±0.6)岁。其中先天性肺囊肿48例,先天性肺叶气肿15例,先天性肺囊性瘤样畸形6例。肺囊肿中行囊肿摘除术8例,40例行肺叶切除术;先天性肺叶气肿15例,均行肺叶切除术;先天性肺囊性瘤样畸形6例,均行肺叶切除术。结果患儿均治愈出院,无一例死亡。术后近期并发症包括气胸5例,胸腔积液4例,乳糜胸1例,肺炎4例。随访2个月至9年,均恢复良好。结论儿童先天性肺囊性疾病表现多样,易产生压迫症状或急性呼吸窘迫,应早诊断,早治疗,手术切除是治疗的根本方法,对于有急性呼吸窘迫症状者,应急诊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儿童先天性肺囊性疾病的诊断、手术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住院手术治疗的先天性肺囊性疾病儿童52例.对患儿临床表现、病变部位、影像学、病理学、漏诊误诊、手术治疗方法和短期肺功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2例先天性肺囊性疾病患儿中,男33例,女19例;年龄1 d~159个月,中位数为3.67个月;新生儿5例.病种:支气管源性肺囊肿42例,肺隔离症6例,大叶性肺气肿3例,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1例.临床表现以肺部感染为主,其中61.5%的患儿首次肺部感染后确诊,21.1%的患儿在反复呼吸道感染后确诊,约17.3%的患儿无症状.病变部位以右下肺最多见,约占36.5%.影像学以多发气囊肿最多见,约占42.3%.病理结果均提示支气管源性.漏诊率为17.3%,误诊率为24.9%,其中支气管源性肺囊肿误诊率为19.2%.治疗以肺叶切除术为主,无死亡病例.结论 小儿先天性肺囊性疾病的术前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临床表现有助于早期识别,术前易漏诊误诊,术后病理有助于确诊,手术疗效肯定,预后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小儿先天性肺腺瘤样畸形(CPAM)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2006年11月至2009年11月手术的13例CPAM临床资料,男6例,女7例,手术年龄50d至13岁.多数患儿有临床症状,经胸部X线和CT检查确诊.3例小于2个月者急诊手术,其余患儿择期手术.术式有单肺叶切除10例,肺叶+不规则肺段切除2例,囊肿剥离术1例.病理示Ⅰ型8例,Ⅱ型和Ⅲ型各2例,Ⅳ型1例.结果 无手术死亡.2例术后早期出现支气管胸膜瘘,1例经保守治疗,1例在胸腔镜下瘘口缝合后治愈.术后平均住院9.7 d,平均随访12.3个月,2例肺叶+不规则肺段切除者活动量轻度受限,其余患儿恢复良好.结论 胎儿超声是CPAM产前诊断的主要手段,胸部CT检查对产后诊断有高度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小儿先天性肺囊肿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总结小儿先天性肺囊肿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本组患儿均在全麻下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占据一侧胸腔的巨大张力性囊肿6例,2例术前放管引流减压。单纯囊肿摘除9例,肺段及肺楔形切除各2例,肺叶切除36例,全肺切除1例。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支气管胸膜瘘1例。11例肺叶切除患儿随访1~10年,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正常。结论先天性肿囊肿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巨大张力性肺囊尖急诊手术,必要时术前放管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小儿先天性肺腺瘤样畸形(CPAM)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2006年11月至2009年11月手术的13例CPAM临床资料,男6例,女7例,手术年龄50d至13岁.多数患儿有临床症状,经胸部X线和CT检查确诊.3例小于2个月者急诊手术,其余患儿择期手术.术式有单肺叶切除10例,肺叶+不规则肺段切除2例,囊肿剥离术1例.病理示Ⅰ型8例,Ⅱ型和Ⅲ型各2例,Ⅳ型1例.结果 无手术死亡.2例术后早期出现支气管胸膜瘘,1例经保守治疗,1例在胸腔镜下瘘口缝合后治愈.术后平均住院9.7 d,平均随访12.3个月,2例肺叶+不规则肺段切除者活动量轻度受限,其余患儿恢复良好.结论 胎儿超声是CPAM产前诊断的主要手段,胸部CT检查对产后诊断有高度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初步探讨采用产时子宫外处理技术(EXIT)治疗胎儿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的可行性.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2年6月我们对3例胎儿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采用产时子宫外处理技术切除.3例均经2次以上产前彩超诊断为先天性肺囊腺样畸形,且巨大畸形导致胎儿心脏、纵隔部分或全部移位,术前计算CVR值均大于1.6.结果 3例术后均存活,其中男1例,女2例,手术时胎龄36 ~37+周,平均(36.86±0.79)周,体重2 700~3 000 g,平均(2 866.67±152.75)g;麻醉时间130~134 min,平均(133.67 ±3.51)min;总手术时间92~98 min,平均(94.33 ±3.21) min;手术时间33~49 min,平均(42.67±8.50) min;术中出血量2~20 mL;平均(10.67±9.02) mL.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为肺囊性腺瘤样畸形,左肺2例,右肺1例.结论 产时子宫外处理可以作为治疗高风险先天性肺囊腺样畸形的方法之一,但因手术风险大,操作较复杂,需多学科团队进行合作,需严格把握该技术的适应证,结合各方面条件,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重度漏斗胸伴先天性肺囊性病变的同期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7年开展Nuss术至今所收治的漏斗胸病例资料,分析重度漏斗胸伴先天性肺囊性病变同期手术治疗情况。结果患儿5例,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分别为:4个月、8个月、3岁、1岁9个月、11岁,漏斗胸Hailer指数平均5.12(3.57~7.19),肺囊性病变的病理类型:先天性囊腺瘤样畸形3例,先天性囊腺瘤样畸形并支气管源性囊肿1例,大叶性肺气肿1例。手术方式:先行肺囊性变肺叶切除,再行胸腔镜辅助Nuss术,平均手术时间176(90~300)min,手术失血量80(30~120)mL,术后8.2(3~19)h撤离呼吸机。术后并发症:胸部皮下气肿1例,随访13(1~26)个月,疗效满意。结论重度漏斗胸伴先天性肺囊性病变肺叶切除同期手术治疗方案可行,胸壁畸形矫治近中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A case of a 4-year-old girl with pleuropulmonary blastoma is reported. Surgical resection of the tumor was performed and histologic examination revealed pleuropulmonary blastoma with rhabdomyosarcomatous differentiation. Postoperative chemotherapy was administered and 3 weeks after initiation of treatment protocol a second site of lesion in the retroperitoneum was revealed with extension to the mediastinum, which shared similar mesenchymal neoplastic characteristics to the previously diagnosed primary lesion. The girl died 4 1/2 months after initial evidence of disease because of brain metastasis, indicating a very aggressive neoplasm unresponsive to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外科2006—2018年收治的18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腹部IMT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诊断、外科治疗方法及随访情况等。18例患儿术前均行超声检查、CT或MRI检查。1例行穿刺及术前化疗,1例仅行开腹活检及术后化疗,其余均接受肉眼下肿瘤全切术,其中2例弥漫性腹部病变行多次手术并接受全身规律化疗。结果术后病理提示肿瘤细胞均呈梭形伴有炎症浸润,部分镜下可见玻璃样变或局灶出血。1例随访中失访,1例肿瘤位于腹膜后间隙者于术后3个月死亡,其余16例随访4~29个月,未见术后严重并发症或死亡发生,1例弥漫腹部IMT病灶患儿带瘤存活。结论IMT可来源于腹部各区域并引发不同症状。影像学检查利于定位和诊断,但缺乏特异性。大部分单发病变可以单纯经手术治愈,对患有弥漫性腹部病变的难治性病例的治疗亟待经验积累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8月至2013年7月于本院就诊的70例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患儿临床资料,比较出生后X线检查、CT扫描检查及手术治疗结果,并进行随访。结果70例患儿中,男39例,女31例。入院时最小年龄为30 min,最大年龄为13岁。手术时期:新生儿期40例,1个月至1岁26例,1~13岁4例,平均手术年龄(4.3±0.6)个月。分型:Ⅰ型18例,Ⅱ型35例,Ⅲ型6例,混合型6例,存在大叶性肺气肿5例。4例合并其他畸形,其中2例合并纵隔囊肿;1例混合型合并骶尾部畸胎瘤;1例左侧Ⅲ型合并左侧膈疝。病变位置:1例为双侧,其余均为单侧。右侧21例,左侧18例。术前X线检查均无特异性。70例均采用开胸手术治疗,其中肺叶切除术59例,肺段切除术6例,肺叶+肺段切除术3例;2例行右肺两肺叶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包括气胸、咳嗽、伤口感染、胸腔粘连、膈肌膨升,经治疗后痊愈。随访2个月至5年,均存活,无一例死亡,且无术后复发现象。结论出生后增强CT检查对于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的确诊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极其重要,建议确诊后早期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传统开胸手术与胸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支气管囊肿的经验,分析两种手术的可行性及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3年1月至2叭5年11月收治的先天性支气管囊肿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均经产前超声检查获得初步诊断,经产前评估及出生后增强CT检查明确诊断,最后经手术确诊。手术方式分为传统开胸手术及胸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胸腔引流管留置情况,探讨小儿胸腔镜手术治疗支气管囊肿的可行性及风险。结果共13例确诊,12例手术,1例家属决定暂不手术。手术病例中,女性6例,男性6例,男:女=1:1。左右侧比为1:1,其中6例手术诊断为支气管囊肿,3例合并肺囊腺瘤,3例合并肺隔离症。5例术前准确诊断为支气管囊肿,7例诊断为肺囊腺瘤或肺隔离症。手术年龄最小5 d,最大1岁,平均手术年龄4.8个月。5例采取传统开胸手术;7例采取胸腔镜手术,其中1例2月龄患儿因术中须行肺叶切除而增加辅助切口。所有手术病例均治愈。结论先天性支气管囊肿属于少见疾病,由于存在感染以及占位的风险,建议早期手术。胸腔镜下操作,对于婴幼儿病例,不会增加手术风险,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胸腔镜手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肺囊性畸形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因先天性肺囊性畸形而采取胸腔镜手术治疗的10例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其产前检查、产后情况、手术过程及手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10例中,男性4例,女性6例;手术年龄10天至6个月(平均4.6个月)。其中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3例,肺隔离症6例,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合并肺隔离症1例。10例均为产前检查疑肺囊性畸形,产后经胸部CT确诊。7例术前有肺部感染症状,经抗感染治疗后于生后6个月手术治疗,其中2例于生后1个月内手术,2例无症状,于生后3~6个月手术,患儿均治愈,元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恢复顺利。患儿均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其中1例术后反复感染,2例术后并发肺炎,1例术后出现少许胸腔积液,均经治疗后痊愈。其余患儿恢复良好。平均手术时间175 min,术中平均出血约2 mL,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平均为4.5 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8 d。全部患儿均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2年,平均1年4个月。均存活,无肺部相关症状,生长发育、活动量均与正常同龄儿无异。结论所有产前诊断怀疑肺囊性畸形的患儿产后均应随访,并定期行CT检查。对于产前诊断的肺囊性畸形患者,在产后3~6个月行胸腔镜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对于有症状的患儿1个月内行胸腔镜手术是安全的。经胸腔镜手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肺囊性畸形患儿,术后恢复快,手术创伤小,临床疗效满意,是安全和可行的。但手术者需具备熟练的微创手术技术及掌握适当的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