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BEP方案治疗儿童阴道内胚窦瘤的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20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2例阴道内胚窦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经病理确诊。收集患者临床表现、发病年龄、肿瘤大小及有无远处转移等资料。随访内容包括超声检查、CT检查和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ctoprotein, AFP)水平。化疗方案采用国际标准BEP三联化疗方案:博莱霉素、依托泊苷和顺铂。预后评价采用世界卫生组织通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 C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 PR)、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 SD)和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 PD)4个等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例阴道内胚窦瘤,中位年龄14.5个月(9~21个月),平均肿瘤长径为4.1 cm。12例中有1例发生转移(髂窝淋巴结转移)。单纯化疗者在平均4个疗程后,7例(58.3%)获得CR,5例(41.7%)获得PR,无SD及PD患者。5例PR患者中,3例接受手术获得CR,术后病理证实为坏死肿瘤细胞;2例因拒绝手术继续采用BEP化疗方案,1例达到CR,其中淋巴结转移患者予化疗维持于PR。全部患者AFP水平于平均2.8个化疗周期后降至正常。平均随访101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阴道内胚窦瘤通过规范化疗可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BEP作为一线化疗方案,效果明显,多数患者可获得CR,长期随访无复发;对于获得PR的患者,手术治疗可有效去除残余结节,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2.
小儿骶尾部内胚窦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骶尾部内胚窦瘤的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12例骶尾部内胚窦瘤患儿。该组病例术前经B超、CT或MRI检查发现骶尾部肿瘤,经检测血清甲胎蛋白均升高,采用手术切除全部或大部分肿瘤,所有患儿均采用BEP(顺铂十足叶乙甙+博来霉素)方案化疗。结果该组病例术前经B超或CT检查发现骶尾部肿瘤,经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均升高,采用手术切除全部或大部分肿瘤,病理证实为内胚窦瘤。患儿均采用BEP(顺铂+足叶乙甙+博来霉素)方案化疗。随访6年,生存9例,死亡3例,复发5例。结论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可改善内胚窦瘤疗效,AFP检测及B超联合应用对小儿内胚窦瘤诊断及复发监测有重要意义,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并辅以联合化疗可提高患儿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儿童内胚窦瘤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儿童内胚窦瘤的特点 ,提高儿童内胚窦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诊断明确的 9例内胚窦瘤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例患儿发病年龄 3个月至 10岁 4个月 ,<3岁者 7例 ;男 5例 ,女 4例 ;Ⅰ期7例 ,Ⅱ期 1例 ,Ⅲ期 1例 ;原发于睾丸 4例 ,卵巢 2例 ,骶尾部 2例 ,中枢神经系统 1例。临床表现多为原发部位肿物及其压迫引起的相应症状 ,经B超可明确肿物存在。术前甲胎蛋白 (AFP) 7例升高 ,为 4 0 0~ 2 0 2 7mg/L ,无残留病变、转移者术后AFP均可降至正常。 4例睾丸内胚窦瘤Ⅰ期中 3例经根治性手术加术后PVB方案或VAC方案化疗 ,均获得大于 5年的生存期 ;原发卵巢、骶尾部内胚窦瘤 4例中 3例在Ⅱ期前手术、化疗获得至少 2年生存期。结论 小儿内胚窦瘤早期诊断、经手术加术后化疗是提高长期生存率的关键 ,AFP检测及B超联合应用对小儿内胚窦瘤诊断及复发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阴囊切口手术治疗儿童Ⅰ期睾丸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1例Ⅰ期睾丸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阴囊切口组(14例)和腹股沟切口组(27例)。收集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儿年龄、体重、肿瘤直径、病理类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囊切口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9.3±9.2)min和(3.6±1.5)d, 腹股沟切口组分别为(42.0±8.6)min和(4.3±2.2)d, 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囊切口组患儿术前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 AFP)值为(7 203.9±16 096.3)ng/mL, 术后1个月为(21.2±14.0)ng/mL, 术后2个月为(12.9±9.4)ng/mL。腹股沟切口组术前AFP值为(5 048.8±8 106.1)ng/mL, 术后1个月为(32.2±41.3)ng/mL...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小儿原发性腺外内胚窦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0月-2011年9月收治的3例性腺外内胚窦瘤患儿的病历资料。结果术前均行PEB或JEB方案新辅助化疗,根治性手术切除,术后病理均为完全缓解,术后继续化疗。随访3个月~8年,2例无病存活,1例原位复发,经术前化疗、再次手术切除及术后化疗后,现随访25个月,无病存活。结论甲胎蛋白水平对小儿性腺外内胚窦瘤诊断及术后复发监测灵敏度较高,化疗与手术结合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儿童盆腔卵黄囊瘤的临床、病理及64层螺旋CT(MSCT)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盆腔卵黄囊瘤儿童的临床、病理、MSCT及多平面重建资料。术前均行盆腔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本组34例中,女性21例,男性13例;患儿年龄3个月至7岁3个月,平均(18±15)个月龄。临床表现主要为腹部或骶尾部肿块以及腹痛。33例甲胎蛋白(AFP)明显升高,1例(占2.9%)AFP值为2.2 ng/mL。34例患儿中,18例来源于盆腔腹膜腔内,16例位于腹膜腔外向骶尾部生长,其中9例主体部分位于盆腔,7例主体部分位于骶尾部。MSCT均表现为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囊实性肿块,增强后肿瘤的实性部分明显强化,肿块最大径为2.8~10.7 cm。AFP值与肿块大小及部位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盆腔卵黄囊瘤的临床及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CT能较准确描述肿瘤内部结构与血供,结合血清AFP检查,有利于盆腔卵黄囊瘤的正确诊断、制订术前手术方案及判断术后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7.
阴道内胚窦瘤一例李春根,刘尚义,薛仰群患儿:女,1岁7个月。因阴道流恶臭水样液7个月,流血2个月入院。患儿于11个月时阴道流水样液,恶臭,对症治疗无效。约半年后阴道流血,排尿困难。B超:盆腔肿物,用更生霉素800μg后曾一度好转,两月后病情加重。体检...  相似文献   

8.
恶性生殖细胞肿瘤(EST)占小儿肿瘤3%, 以内胚窦瘤最常见, 预后较差. 近年来使用新的化疗方案和血清AFP监测肿瘤复发, 改变了内胚窦瘤的处理方法, 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伴有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升高和性早熟的肝母细胞瘤病例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8例伴有hCG升高的肝母细胞瘤和性早熟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8例患儿AFP平均322600 ng/mL,hCG平均633.425 mIU/mL。临床分期Ⅱ~Ⅳ期。均行术前化疗、手术切除、术后化疗,术后随访40个月,全部存活。结论伴有hCG升高的儿童肝母细胞瘤可伴有性早熟,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两种腹腔镜手术路径治疗儿童肾上腺区神经母细胞瘤的可靠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8月江西省儿童医院9例腹腔镜下行手术治疗的肾上腺区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1个月至5岁5个月,平均年龄22个月。6例为右侧肾上腺区神经母细胞瘤,3例为左侧肾上腺区神经母细胞瘤。临床表现:2例为腹痛,1例为血尿,1例为腹泻,1例为腹胀,4例为体检发现。结果9例术前经增强CT及彩超检查诊断为肾上腺区肿瘤,与周围脏器无浸润,下腔静脉无瘤栓;8例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1例肝脏转移;内分泌检查均为无功能性肿瘤。9例中7例经腹腔途径手术,2例经腹膜后途径手术;9例均顺利、完整切除肿瘤,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腹腔镜操作)时间137 min,平均出血16.3 mL(5~40 mL),1例输血100 mL,肿瘤平均直径4.3 cm(2.5~5.4 cm)。术后病理检查结果:5例神经母细胞瘤,3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1例节细胞神经瘤。术后均恢复良好,Ⅰ期病例未行化疗,Ⅳ期肝脏转移病例术后予化疗,平均随访时间8.6个月(2~35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两种腹腔镜手术路径切除儿童肾上腺区神经母细胞瘤均安全、有效,腹膜后途径在显露及血管处理上更具优势,腹腔途径在操作空间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两种腹腔镜手术路径治疗儿童肾上腺区神经母细胞瘤的可靠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8月江西省儿童医院9例腹腔镜下行手术治疗的肾上腺区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1个月至5岁5个月,平均年龄22个月。6例为右侧肾上腺区神经母细胞瘤,3例为左侧肾上腺区神经母细胞瘤。临床表现:2例为腹痛,1例为血尿,1例为腹泻,1例为腹胀,4例为体检发现。结果9例术前经增强CT及彩超检查诊断为肾上腺区肿瘤,与周围脏器无浸润,下腔静脉无瘤栓;8例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1例肝脏转移;内分泌检查均为无功能性肿瘤。9例中7例经腹腔途径手术,2例经腹膜后途径手术;9例均顺利、完整切除肿瘤,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腹腔镜操作)时间137 min,平均出血16.3 mL(5~40 mL),1例输血100 mL,肿瘤平均直径4.3 cm(2.5~5.4 cm)。术后病理检查结果:5例神经母细胞瘤,3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1例节细胞神经瘤。术后均恢复良好,Ⅰ期病例未行化疗,Ⅳ期肝脏转移病例术后予化疗,平均随访时间8.6个月(2~35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两种腹腔镜手术路径切除儿童肾上腺区神经母细胞瘤均安全、有效,腹膜后途径在显露及血管处理上更具优势,腹腔途径在操作空间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分析儿童未成熟畸胎瘤的临床诊疗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3月-2014年9月收治的32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为未成熟畸胎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22例,年龄9 h~103个月。肿瘤发生于卵巢9例,睾丸6例,腹膜后9例,骶尾部5例,纵膈1例,胃部2例。全部患儿均行肿瘤完全切除,术后接受化疗14例(Ⅱ级、Ⅲ级各7例),随访患儿生存情况。结果(1)32例患儿,男女比例为1:2.2,发病中位年龄5个月,平均年龄24.8个月,1岁以下占65.6%。肿瘤发生部位以性腺最常见(卵巢多于睾丸)16例(50.0%),其次为腹膜后9例(28.1%)、骶尾部5例(15.6%),其他部位仅2例(6.3%)。(2)血清甲胎蛋白(AFP)比值大于83.17者3例(Ⅱ级1例,Ⅲ级2例)。(3)影响血清AFP阳性率的因素:病理分级Ⅰ级和Ⅲ级间血清AFP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265),而不同性别、年龄及不同部位的未成熟畸胎瘤患儿血清AFP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4)所有患儿均经手术完全切除肿瘤,病理检查确诊未成熟畸胎瘤,Ⅰ级11例,Ⅱ级14例,Ⅲ级7例,术后接受化疗14例(Ⅱ级7例、Ⅲ级7例)。(5)随访时间3个月~4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0.6个月,仅2例(2/32)出现复发,1例为卵巢畸胎瘤术前有破溃者,1例为纵膈畸胎瘤术后未予化疗者,其余均获得完全缓解(30/32,93.8%)。结论(1)未成熟畸胎瘤诊断后应及早行肿瘤完整切除手术,Ⅰ级伴AFP正常者,通常仅需要手术完整切除肿瘤;Ⅱ级伴AFP阳性、术中见肿瘤包膜不完整、侵袭周围组织或肿瘤破溃、瘤体未完整切除者,术后建议进一步联合化疗;Ⅲ级的患儿在术后都应及时辅以化疗。规范的综合治疗下多能获得良好的临床预后。(2)未成熟畸胎瘤患儿血清AFP测定对于术前鉴别肿瘤的良恶性、指导手术时机及制定综合治疗方案、术后动态随访监测肿瘤有无复发、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及疗效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肿瘤切除术治疗POST-TEXT(post-treatment extent of disease)Ⅲ期和Ⅳ期肝母细胞瘤的中长期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POST-TEXTⅢ期和Ⅳ期肝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PRETEXT分期、甲胎蛋白、CT或MRI影像学资料、肿瘤切除术式及预后结果)。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中的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POST-TEXTⅢ期和Ⅳ期肝母细胞瘤患儿37例,其中男25例,女12例,发病年龄2~91个月,平均发病年龄(23.92±22.45)个月。POST-TEXTⅢ期和Ⅳ期分别为34例和3例,其中1例PRETEXTⅡ期病例治疗过程中升级为POST-TEXTⅣ期,3例PRETEXTⅣ期病例治疗过程中降级为POST-TEXTⅢ期。新辅助化疗2个、4个和6个疗程内手术人数分别为8例(21.6%)、22例(59.4%)和7例(18.9%)。除2例被建议行肝移植手术后放弃治疗外,其余35例均进行肝肿瘤切除术,其中肝三叶切除术7例,扩大半肝切除术8例,不规则肝切除术4例,肝中叶切除术12例,ALPPS(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术4例。平均手术时间(262.29±107.1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36.86±212.41)m L。采用Glisson蒂横断技术22例,平均出血量(147.73±137.46)m L,胆漏发生率27.3%,与未采用该技术的病例比较,出血量明显减少[(147.73±137.46)m L vs.(387.69±235.69)m L,P=0.001],胆漏发生率相似(27.3%vs.23.1%,P=0.784)。术中切缘>1 cm者7例(20.0%),切缘0.5~1 cm者15例(42.9%),切缘<0.5 cm者7例(18.9%),紧贴肿瘤边缘切除者6例(16.2%)。随访时间4~124个月,术后肿瘤复发7例,平均复发时间(6±3.96)个月。肿瘤复发率与手术方式及术中切缘距离均无相关性(P>0.05)。5年总体生存率为72.3%,5年无瘤生存率为67.4%。根据切缘距离分类,切缘>1 cm、切缘0.5~1 cm、切缘<0.5 cm及紧贴肿瘤者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5.7%、78.0%、83.3%和53.3%,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01)。结论对于POST-TEXTⅢ期和Ⅳ期的肝母细胞瘤,根据肿瘤累及的不同部位选择相应的术式,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熟练掌握Glisson鞘分离技术可以减少术中出血和胆道损伤的发生。手术中只需确保一定的切缘距离,就可以减少肿瘤复发,提高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阴道内胚窦瘤五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儿童阴道内胚窦瘤罕见 ,常因就诊太迟而疗效甚差。我科 1980年 10月~1994年 3月收治 5例 ,都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 5例分别为 8、10、11、12及15个月龄。临床表现为间歇性阴道出血 5例 ,阴道排出肿瘤组织块 3例。发热、尿潴留各 1例。病程 1~ 7个月 ,平均 3个月。 4例检查血清AFP为 72 0~170 0 0ng/L,平均 70 5 5ng/L。临床分期例 1、例 3、例 5分别为Ⅰa、Ⅰc、Ⅲ期 ,例 2、例 4属Ⅳ期。前 3例肿瘤分别来源于阴道后壁 ,左侧阴道后穹窿及阴道前壁 ,呈细蒂菜花状 ,后 2例肿瘤由阴道浸润宫颈、膀胱颈而填…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腹腔镜泌尿生殖窦(urogenital sinus,UGS)分离术辅助治疗复杂泄殖腔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9年3月1日至2021年8月6日收治的4例复杂泄殖腔畸形患儿的产前诊断、新生儿期处理以及根治手术过程中的相关临床资料。总结患儿基本特点、解剖特点、手术技巧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术期并发症及临床结局等情况。结果4例复杂泄殖腔畸形患儿均行腹腔镜UGS分离术。病例1、病例2、病例3为中高位泄殖腔畸形,病例4为泄殖腔畸形再手术。病例1、病例2均于产前诊断。4例患儿平均共同通道长度为2.90 cm(0.80~3.60 cm),平均尿道长度为0.68 cm(0.80~1.00 cm),平均阴道长度为2.40 cm(1.50~4.50 cm)。平均根治手术年龄为21.30个月(6.40~54.50个月),平均手术体重为10.20 kg(6.50~16.20 kg),平均手术时间为8.80 h(6.80~9.70 h)。无一例出现术中并发症。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1.80天(7.00~15.00天)。病例1、病例2随访36个月,病例3随访23个月,病例4随访9个月;病例2术后出现阴道狭窄,其余患儿未发现术后并发症。结论腹腔镜UGS分离术辅助治疗复杂泄殖腔畸形安全有效,可简化会阴操作,减少创伤,有助于改善传统尿生殖窦整体下移手术中膀胱颈下移导致的尿失禁,并避免阴道替代手术。  相似文献   

16.
儿童原发性恶性非肾母细胞瘤性肾脏肿瘤诊治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原发性恶性非肾母细胞瘤性肾脏肿瘤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4月至2008年1月问收治的11例儿童原发性恶性非肾母细胞瘤性肾脏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及术前影像学检查并于术前行穿刺活检,治疗方法主要为术前介入和/或全身化疗、手术切除、术中热灌注化疗和术后化疗.结果 肾细胞癌6例,无瘤长期(平均32个月)生存率66.7%.中胚性肾瘤3例,均获3年以上无瘤生存.肾透明细胞肉瘤1例,术后复发死亡.肾横纹肌样瘤1例,术后化疗2个月复发,结论儿童原发性恶性非肾母细胞瘤性肾脏肿瘤发病率低,临床表现与肾母细胞瘤相似,术前诊断较为困难,其中肾细胞癌发病年龄多为年长儿,而肾透明细胞肉瘤、中胚层肾瘤和肾横纹肌样瘤则多见于小婴儿.经过多项系统性治疗,中胚层肾瘤预后较佳,肾细胞癌次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在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999年7月至2006年6月以96例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成功接受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患儿为试验组,分别在术前、术后第2天和术后6个月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BNP水平.对照组为87例健康儿童.结果对照组和动脉导管未闭组术前测定的血浆BNP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82±3.26)vs(38.50±30.27)ng/L,P<0.05];术前和术后第2天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50±30.27)vs(33.47±19.26)ng/L,P0.05];术后第2天和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47±19.26)vs(6.36±3.43)ng/L,P<0.05].对照组和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2±3.26)vs(6.36±3.43)ng/L,P0.05].结论 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存在BNP分泌的增加,可能为左心室容量负荷增加和功能异常所致,术后恢复正常通常需6个月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儿童Ⅰ期睾丸生殖细胞肿瘤(TGCT)的临床特点和远期随访效果,并对肿瘤根治术后的治疗方案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03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1例Ⅰ期TGCT患儿的临床资料,讨论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 (1)41例TGCT患儿诊断时的中位年龄为18个月(3~43个月),其中3岁者38例(92.7%)。病理亚型为卵黄囊瘤35例(85.4%),未成熟畸胎瘤4例(9.7%),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瘤者2例(4.9%)。(2)术前血清甲胎蛋白(AFP)升高者38例(92.7%)。术后4周及术后2个疗程化疗后AFP降至正常者分别为27例(71.1%)及35例(92.1%),2例出现复发,均伴有AFP再次升高。(3)41例患儿中40例术后接受3~4个疗程的长春新碱+更生霉素+环磷酰胺(VAC)方案化疗。1例术后仅予定期随访。按期随访者33例,中位随访时间64个月。术后接受化疗并按期随访的32例患儿中1例出现复发,家长拒绝治疗后失访。复发率为3.1%,5年总生存率为100%。随访期内无化疗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未予化疗的1例患儿随访过程中出现肺部转移性复发,给予化疗后随访至今99个月完全缓解。结论 (1)血清AFP的下降情况与预后之间的关系尚不确定,有待进一步研究。(2)术后低强度短程化疗后复发率低且毒副反应小,可作为高复发风险患者的必要治疗,亦可作为低复发风险患者的选择性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儿童内胚窦瘤临床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儿童内胚窦瘤的治疗与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 年4 月至2013 年7 月收治的12 例内胚窦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 例,女5 例;11 例年龄在1~3.3 岁之间,1 例11 岁。Ⅰ期2 例,Ⅱ期4 例,Ⅲ期2 例,Ⅳ期4 例。1 例采用单纯手术,1 例采用手术联合VAC(长春新碱+ 放线菌素D+ 环磷酰胺)方案化疗,10 例采用手术联合以PEB(顺铂+依托泊苷+博来霉素)方案为主的化疗。结果 成功随访11 例,目前存活10 例,生存期为4.5~66 个月。10 例接受了PEB 方案化疗的患儿,8 例达到完全缓解,1 例达到部分缓解,1 例失访。PEB 方案治疗并发症主要包括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未发现远期并发症。结论 手术联合PEB 化疗方案是有效、安全的治疗儿童内胚窦瘤的方法,但需积累更多病例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儿睾丸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儿童医院2005 ~ 2009年收治的23例睾丸肿瘤患儿临床资料,年龄2个月至9岁.多以无痛性阴囊肿块就诊.术前常规进行血清AFP、胸部CT、睾丸及腹膜后超声检查,睾丸MRI检查.采用高位精索离断式睾丸切除、睾丸瘤体剔除、腹膜后淋巴结清扫等术式,术中均行冰冻病理切片,术后根据瘤体性质进行相应化疗.随访6个月至5年,监测血清AFP动态变化,以及阴囊、腹股沟、腹膜后超声和胸片检查.结果 23例中,病理检查结果提示卵黄囊瘤11例,畸胎瘤8例,横纹肌肉瘤1例,精原细胞瘤1例,皮样囊肿2例.高位精索离断式睾丸切除术13例,睾丸肿瘤剔除术10例.获随访21例,平均随访时间19个月,卵黄囊瘤Ⅰ期9例,术后化疗1个疗程;Ⅱ期2例,术后1个月复查AFP阳性,PET检查提示阴囊残留复发1例,腹膜后转移1例.畸胎瘤8例,皮样囊肿2例,行保留睾丸的瘤体剔除术,均无瘤存活.结论 睾丸恶性肿瘤应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卵黄囊瘤Ⅱ、Ⅳ期应采取手术加化疗.良性睾丸肿瘤可行肿瘤剔除术而保留睾丸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