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动脉粥样硬化(AS)是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主要病因之一.糖尿病状态下固有免疫异常激活,中性粒细胞活化生成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其通过多种机制促进糖尿病相关AS的发生与发展,部分机制有望为未来药物治疗提供新方向.本文对NETs在糖尿病相关AS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traps,NETs)在感染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中性粒细胞捕获和杀死病原体。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不受控制或过量的NETs与炎症的加剧和自身免疫的发展、癌症转移以及不适当的血栓形成有关。并进一步阐述NETs在胃肠系统中的作用,概述它们的保护机制和病理作用,讨论NETs形成的最新机制,微生物和NETs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中性粒细胞亚型与它们功能之间的关系。此外,NETs相关分子,包括游离DNA和超瓜氨酸化组蛋白等,可作为生物标志物和胃肠道疾病治疗干预的靶点。  相似文献   

3.
正中性粒细胞在机体对抗病原的先天免疫中起着关键作用。在感染早期,中性粒细胞在蛋白水解酶、抗菌蛋白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ROS)帮助下迁移到感染部位,吞噬并杀死细菌。Brinkmann[1]于2004年发现,中性粒细胞在细胞外产生一种由组蛋白、DNA和蛋白酶(Elastinase,NE)组成  相似文献   

4.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是中性粒细胞活化或凋亡时释放的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网状结构。随着NETs生成和作用机制的阐明,已发现其具有抗炎、促凝、抗凝及加重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等作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炎症反应、血液高凝状态等有关。早期检测NETs可能对某些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就NETs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是活化的炎性中性粒细胞在感染或炎症应答期主动释放的一种串珠样纤维网状物质,由染色质DNA和多种胞内蛋白成分组成,可通过缠绕致病菌限制其扩散,同时通过各种抗菌蛋白杀伤致病菌,被认为是中性粒细胞除吞噬和脱颗粒作用外的第三种杀菌机制。近年研究显示,NETs也参与抗寄生虫免疫过程。本文就NETs在抗寄生虫免疫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寄生虫病发病机制研究以及相关治疗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炎症免疫应答是VMC的主要发病病因。中性粒细胞作为先天免疫应答的一部分在VMC中发挥的作用过去很少被研究。然而多个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可通过一种新的防御机制即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的形成参与多种疾病。并且,最近在活动性心肌炎患者和VMC模型心肌病理活检中都发现有NETs形成,因此NETs被推测在VMC发病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本文就NETs在VMC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血栓栓塞性疾病是全球性重大健康问题。多项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活化的中性粒细胞可以响应各种刺激释放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激活凝血级联、补体系统和血小板等促进血栓形成,参与动脉血栓、静脉血栓和癌症相关血栓等各种血栓性疾病。本文就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机制进行总结,以期为抗栓治疗提供新靶点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一直以来,血栓的防治都是心血管疾病诊疗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充分了解心血管疾病血栓形成的机制十分重要,有助于为临床提供更好的血栓防治措施。研究发现,炎症不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更与心血管疾病血栓形成密切相关。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最丰富的成分同时也是固有免疫中抵抗病原体感染的核心成分,中性粒细胞可以通过细胞的活化,如细胞膜表明磷脂酰丝氨酸的外翻以及微粒释放等促进血栓形成,在炎症-血栓中建立重要桥梁,并已在心房颤动(房颤)、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炎症性肠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等疾病中得以证实~([1-4])。2004年,Brinkmann发现中性粒细胞在受刺激条件下可释放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  相似文献   

9.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是中性粒细胞胞内染色质与颗粒蛋白结合后释放至胞外所形成的网状结构。研究表明,原虫和蠕虫等寄生虫感染可诱导NET形成,并在抗寄生虫的免疫防御与寄生虫感染引起的免疫病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NET在常见原虫和蠕虫感染中的形成机制及其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寄生虫病预防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中性粒细胞是哺乳动物中最丰富的白细胞类型,在正常情况下占循环白细胞的35%~75%。除了抗菌活性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性粒细胞在非感染性炎症、先天免疫和组织重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方面的作用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正早在2004年,Brinkmann等就发现当遭受白介素-8(IL-8)、佛波酯(PMA)或脂多糖刺激时,中性粒细胞可释放出一种名为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Ts)的细胞外杀菌结构。它是以DNA为骨架,上面附着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等抗菌蛋白和瓜氨酸化组蛋白的网状结构,且NETs中不含有肌动蛋白和微管蛋白等细胞质蛋白成分[1]。起初NETs主要功能是捕获并杀死细  相似文献   

12.
中性粒细胞在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组织损伤中有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是中性粒细胞对许多感染和非感染性刺激的响应,并与纤维蛋白一起阻止病原体的入侵。在血管损伤时,NETs形成了一个保守的环境,支持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和内皮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现...  相似文献   

13.
[摘要]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是中性粒细胞释放的一种纤维网状结构,其形成过程称为NETosis。近年研究发现,NETs能够促进结直肠癌的增殖、转移和复发,与结直肠癌的预后密切相关。该文对NETs与结直肠癌的关系作一综述,进一步了解NETs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痛风是嘌呤生成和代谢异常导致单钠尿酸盐(MSU)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周围组织引发的一组异质性疾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作为机体受到刺激时对抗细胞外病原体的免疫策略之一,MSU晶体诱导的NETs可激发促炎反应,而聚集的NETs(aggNETs)可以通过降解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进而缓解急性痛风性炎症,并且NETs...  相似文献   

15.
[摘要] 血管内皮是维持血管内外环境平衡的关键屏障,其损伤会导致血浆成分外渗并积聚于周围组织,构成多种疾病的病理基础。近年来,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在血管屏障损伤中的关键作用逐渐受到关注。该文对NETs参与血管内皮损伤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正>人类许多严重疾病,如脓毒症、创伤、缺血、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与血栓形成有关。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共同位于血管损伤、出血和血栓形成部位,在炎症、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目前认为,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或细胞外组蛋白与血小板的相互作用促进血栓形成,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7.
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成分之一,在抵御感染和炎症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除了其传统的作用外,还能通过释放胞外诱捕网的形式参与到冠心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中也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干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形成和释放可能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的新策略。目前,针对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干预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未来,针对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干预可能成为冠心病治疗的新方向之一。现就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中性粒细胞杀灭病原体的一种新的免疫机制。NETs的主要成分是DNA,上面附着大小不一的颗粒蛋白。NETs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肝病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阐述了NETs的形成机制、结构组成和其在肝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中性粒细胞参与病原体清除与早期炎症反应,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通过形成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介导炎症反应并促进纤维化的形成,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间质性肺病(ILD)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本文首先介绍NETs的结构、功能和形成过程,并结合NETs在其他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总结NETs参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相关ILD针对NETs的发病机制,最后提出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ILD针对NETs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水平(NETs)联合肺功能指标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预测意义。 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89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疾病发病程度分为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56例为A组和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33例为B组。比较血清游离DNA/NETs(cf-DNA/NETs)水平、最大呼气量(PEF)、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随访2年,统计A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根据患者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以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定血清cf-DNA/NETs水平、PEF、FEV1预测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变化的价值。 结果对比血清cf-DNA/NETs水平、PEF、FEV1,A组血清cf-DNA/NETs水平比B组高,A组PEF、FEV1比B组低(P<0.05)。死亡组有创通气治疗、合并肺心病、合并COPD例数占比对存活组高(P<0.05),死亡组血清cf-DNA/NETs水平比存活组高(P<0.05),死亡组PEF、FEV1比存活组低(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f-DNA/NETs水平、PEF、FEV1、有创通气治疗均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cf-DNA/NETs水平、PEF、FEV1及三者联合预测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5、0.762、0.777、0.756(P<0.05)。 结论血清cf-DNA/NETs水平联合PEF、FEV1预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