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颅脑创伤患者的颅内压(ICP)相关参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50例闭合性颅脑创伤患者.患者均行有创颅内压、动脉压监测,采用Neumatic DCR数据采集系统监测ICP相关参数.根据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GOS Ⅰ、Ⅱ级)20例和预后相对良好组(GOSⅢ-Ⅴ级)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ICP相关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相关参数的预测能力.结果 (1)与预后相对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的ICP[(26.2±13.4)mmHg对比(14.0±5.6) mmHg]、压力反应指数(PRx,0.48±0.21对比0.12 ±0.08)及ICP波幅与动脉压波幅的相关系数(IAAC,中位数为0.14对比0.01)均升高,平均脑灌注压[CPP,(48.9±19.9) mmHg对比(81.1±6.9)mmHg]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ICP波幅与ICP的相关系数(R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CP(OR=2.187,95% CI:1.079-4.431,P=0.031)、PRx(OR=21.608,95% CI:3.012-155.014,P=0.002)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2)预后不良组在20 mmHg及22 mmHg阈值上的ICP“剂量”(DICP20、DICP22)均高于预后相对良好组(均P〈0.05).DICP20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DICP22为0.71.预后不良组在0.25及0.05阈值上的PRx“剂量”(D PRx0.25、DPRx0.05)均高于预后相对良好组;DPRx0.25的曲线下面积为0.97,DPRx0.05为0.96.结论 ICP和PRx为颅脑创伤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ICP“剂量”和PRx“剂量”均可作为判断患者死亡及植物状态预后的参数,且PRx“剂量”的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开颅手术治疗的9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发病≤7 h手术32例(超早期组),发病7~24 h手术43例(早期组),发病≥24 h手术19例(延期组)。结果 超早期组再出血率(28.13%,9/32)明显高于早期组(6.98%,3/43;P<0.05)和延期组(5.26%,1/19;P<0.05),而早期组和延期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延期组术后4、6周NIHSS评分均明显高于超早期组及早期组(P<0.05),而超早期组及早期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延期组(57.89%,11/19)明显高于超早期组(21.87%,7/32;P<0.05)和早期组(23.26%,10/43;P<0.05),而超早期组和早期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7~24 h手术,能有效降低术后再出血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并颅内压增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本院神经内科和老年科住院的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并颅内压(ICP)增高患者102例,随机分为FVEP无创颅内压监测组(实验组)和非监测组(对照组); 所有实验组病例经FVEP监测ICP和立即行腰穿检查测ICP,治疗上给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内压; 记录2组患者甘露醇使用量以及肾功能情况,评估FVEP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指导临床调整脱水剂的应用效果; 记录2组患者GOS评分,评价FVEP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在HICH并颅内压增高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参考价值。结果 实验组患者入院时FVEP无创颅内压测得值与腰椎穿刺颅内压测量值比较无明显差异[(195.76±13.24)mmH2O vs(197.04±11.98)mmH2O, P>0.05]; 实验组甘露醇使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 2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实验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χ2=3.889, P=0.048)。结论 FVEP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可以替代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应用FVEP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可以及时调整并减少HICH并颅内压增高患者脱水剂甘露醇的用量,改善HICH并颅内压增高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症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症状与预后的关系韩天相,徐忠平,王诗林,孙琳娜过去对高血压脑出血多采取非手术治疗,近年来外科手术治疗又重新被重视,但在手术时机选择方面,各地意见尚不一致。本文除对外科手术时机提出一些看法外;对非手术治疗中临床症状与预后进行初步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5.
6.
我科对2008-01—2011-05收治的80例老年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加强综合护理对策,有效提高生存质量,效果肯定,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0例患者中男51例,女29例;年龄60~73岁,平均64.2岁。均有高血压史3~15a。经头颅CT或MR影像学和检体诊断,均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性脑出血CT影像学与预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高血压性脑出血CT表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30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于入院当天行颅脑CT检查,并随访至发病后6个月,观察其预后与CT表现的关联.结果 出血量、出血部位及血肿是否破入脑室是估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有效参数.将以上3个参数综合起来组建方程1与方程2来估测预后.另收集12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对方程进行复核.结论 通过方程1与方程2可以将出血量、出血部位及血肿是否破人脑室3个参数综合起来更确切地估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无创颅内压(ICP)监测在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符合标准的高血压性脑出血10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FVEP无创ICP监测指导治疗。结果 出院时,观察组死亡4例,植物生存1例,重残1例,中残14例,恢复良好30例;对照组死亡10例,植物生存3例,重残3例,中残15例,恢复良好19例。观察组恢复良好率(60.0%)明显高于对照组(38.0%,P<0.05),死亡率(8.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P<0.05)。结论 对高血压性脑出血,FVEP无创ICP监测指导下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脑出血(ICP)合并颅内压升高的病例特点及其与脑出血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持续纳入自发性脑出血行ICP监护的患者,自护理记录收集每小时的ICP值。多元回归分析检测与颅内压升高有关的危险因素。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检测颅内高压与发病12个月后的mRS相关性。结果纳入186例患者,47例(25%)进行了ICP监护,其中30例(70%;95%CI 47%~80%)合并ICP20 mmHg。年纪更大(OR每10a0.6,95%CI 0.25~0.85)、幕下出血(OR0.1,95%CI 0~0.7)的患者往往更少出现颅内压升高。颅内高压定义为ICP25 mmHg时,高龄(OR每10a0.6,95%CI0.25~0.85)及幕下出血(OR0.1,95%CI 0~0.75)均显示预测颅内高压差异有统计意义。颅内高压与随访12个月mRS评分无显著相关(OR0.8,95%CI 0.3~2.5)。把颅内高压定义为ICP25mmHg、ICP升高数或ICP升高曲线下面积进行敏感性分析时,结果仍旧同上。3例颅内高压患者(16%)ICH 12个月后显示可恢复至功能独立(mRS 0~2)。结论 ICH颅内高压较常见,特别是年纪较轻及幕上出血患者。在对合并高颅内压的患者给予积极治疗后,显示高颅内压不一定与长期预后相关,提示高颅内压并非一定是预后差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计分法与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预后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一种有助于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预后判定及治疗方案选择的评估方法。方法 根据HICH出血量、出血部位及血肿破入脑室情况三之间与预后的关系,提出一种用计分反映疾病严重程度的方法。结果 依本计分法,对260例HICH病人的计分进行分组,并将各组病人计分的均数与病死率行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r1=0.9757,r2=0.9973),经相关系数显性检验(P<0.0005),相关关系非常显。在非手术组与手术组病死情况比较中,计分61~100组,手术组疗效优于非手术组,两组间在统计学上有显性差异(y^2=5.67,P<0.05)。结论 计分法能较客观地反映HICH病人的预后,并在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上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脑室内颅内压监测,予以阶梯式降颅内压治疗。结果颅内压监测3~14 d,平均5.2 d。无探头置入引起的颅内大出血。术后发生感染3例,对症治疗后好转。伤后6个月,根据GOS评分:良好(包括良好和轻残)65例,占54.17%;恢复不良(包括重残和植物状态)25例,占20.83%;死亡30例,占25.00%。结论在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手术后,行持续颅内压监测可指导降低颅内压措施的实施,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13.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影响手术治疗预后的因素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影响手术治疗预后的因素崔尧元,卞留贯,张晓彪,李仲冕,赵竹青我们从1982~1993年施行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38例,死亡10例,本文就如何提高外科治疗成功率、降低死亡率进行探讨。临床资料和结果1.一般资料:本组男20例、女18例...  相似文献   

14.
血肿清除时机对大量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肿清除时机与大量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的关系。方法接受微创血肿清除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92例,按接受手术早晚分为2组,7h内44例(研究组),〉7h 48例(对熙组);对病兄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预后分别为:研究组(对照组)兄亡15例(27例),神经功能缺损轻型12例(5例),中型12例(6例),重型5例(10例),病死率相比x^2=4.54,P〈0.05,重残x^2=5.35,P〈0.05,病兄+重残x^2=9.74,P〈0.01。结论超早期血肿清除可降低大量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死率及重残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收缩压(SBP)与预后、血肿扩张及心肾不良事件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5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入院24 h内静脉注射盐酸乌拉地尔进行降血压治疗,采用无创24 h动态心电监护仪监测SBP,根据平均每小时SBP值为分5组(<125、125~135、135~145、145~155、≥155 mmHg),根据平均每小时最低SBP分为5组(<120、120~130、130~140、140~150、≥150 mmHg);采用CT评估血肿扩张;心肾不良事件为治疗后7 d内发生心脏和肾脏并发症;采用电话随访方式收集出院90 d生存状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SBP与不良事件的关系。结果 平均每小时SBP>155 mmHg与发病90 d内死亡(OR=1.38;95% CI 1.07~3.04)和血肿扩张(OR=1.13;95% 1.02~1.28)风险呈正相关。平均每小时最低SBP≥150 mmHg病人发病90 d内死亡风险升高(P<0.05);平均每小时最低SBP≥140 mmHg时血肿扩张风险较高(P<0.05)。平均每小时最低SBP降低幅度越大,血肿扩张风险、发病90 d内死亡风险越低(P<0.05),但心肾严重不良事件呈明显增高(P<0.05)。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发病24 h平均每小时最低SBP降低幅度越大,血肿扩张和发病90 d内死亡风险越低,但心肾不良事件风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性脑出血复发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首次出血后复发出血的相关因素和复发出血部位的变化以及临床预后。方法:以6年间计276例入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复发出血进行分组别、分部位、分因素研究。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复发出血与高血压的有效控制与否密切相关,并与糖尿病、高血脂及既往有缺血性卒中史有关。复发出血部位多在原出血病灶的对侧。复发出血预后差。结论:有效控制血压和其它因素的影响,可以预防出血复发,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CT评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脑CT在评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时的作用。方法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6例行颅脑CT检查,观察第三脑室、基底池(鞍上池、环池和四叠体池)和纵裂池的形态变化,评估颅内压的高低,并观察与病情演变的关系。结果 86例患者中颅内压正常10例。无l例死亡;轻中度增高34例,死亡9例(26.5%);重度增高42例,死亡33例(78.6%)。颅内压增高往往首先表现为第三脑室受压变形,而纵裂池也是CT片上能够较早观察到的指标之一。结论 通过颅脑CT检查可较客现地评估高血压脑出血惠者的颅内压状况,对临床治疗及估计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4种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23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死亡与否作为应变量,以其并发症(中枢性高热、上消化道出血、继发感染和器官功能障碍)的有无作为自变量。用Logistic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并发症中,中枢性高热、继发感染和器官功能障碍3种并发症的Exp(B)值具有统计学意义。虽然上消化道出血的P值接近显著水准,但Exp(B)值远小于另外3种并发症。控制出血部位、出血量后进行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了类似的结果。结论中枢性高热、继发感染和器官功能障碍3种并发症是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颅内血肿体积在临床上可作为高血压性脑出血(ICH)急性期治疗方法选择和预后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探讨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对ICH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91例幕上和幕下小脑出血患者的病史、临床指标和CT影像学资料。根据公式1/2ABC测量血肿的出血量,收集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IH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国际颅内出血外科治疗试验应用的预后评估(STICH预后评估)评分结果,评价患者术后的早期预后。2P1例ICH患者中220例未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组),71例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组)。应用STICH预后评估评分将所有病例分为预后良好(评分≥27.672分)和预后不良(评分27.672分)。结果预后良好的ICH患者行早期手术治疗后的效果并不明显,与非手术治疗组相似(P=0.726);但预后不良中,早期进行手术治疗比非手术治疗患者或有一定的获益(P=0.004)。结论 STICH预后评估评分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评估工具,根据评分有可能提示对预后不良的ICH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方案可更好地挽救患者生命,有利于早期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使用颅内压监测仪持续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变化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4-04—2015-04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2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入院后2组均行常规基础治疗,包括营养神经、预防感染、维持水盐代谢平衡等。对照组常规使用甘露醇,实验组依据颅内压监测仪观察数值变化及时调整甘露醇用量及治疗方案。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甘露醇使用量、电解质紊乱发生率、肾功能损害率、肺部感染及脑出血复发率以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实验组甘露醇使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电解质紊乱发生率、肾功能损害率、肺部感染及脑出血复发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能较好控制血压。结论持续颅内压监测能够指导临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脱水降压剂的使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对生化指标的稳定有较为肯定的意义,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