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风险人群在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的复发情况, 为以后是否早期停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提供有用信息。方法根据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防治指南分为高、低风险人群及特殊人群[尤其原发性肝细胞癌(HCC)], 观察这部分人群乙型肝炎复发情况及复发的危险因素。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最终纳入532例乙型肝炎相关肝移植患者。肝移植术后共35例出现HBV复发, 其中HBsAg阳性34例, HBsAg阴性1例, 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阳性10例。乙型肝炎总的复发率为6.6%。术前HBV DNA阳性的高风险人群乙型肝炎的复发率为9.2%, HBV DNA阴性低风险人群的复发率为4.8% (P = 0.057)。肝移植术前诊断为HCC的293例患者中术后30例出现乙型肝炎复发, 复发率为10.2%。HCC患者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的独立相关因素为HCC复发(HR = 181.92, 95%CI 15.99~2 069.96,P < 0.001)、术后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MMF)剂量高(HR = 5.190, 95%CI 1.28...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甲胎蛋白(AFP)应答对进展期肝细胞癌(HCC)患者行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TACE)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符合巴塞罗那分期B期的165例进展期HCC患者,根据TACE术后AFP是否下降50%分为两组:AFP应答组(n=80)和AFP未应答组(n=85)。采用Kaplan-Meier计算总体生存时间,Log-rank检验评估不同组别患者的生存差异,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一般临床资料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FP应答组的1,3,5年总体生存率为68.9%,46.6%和40.8%,AFP未应答组为45.9%,20%和17.5%,经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多因素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现,AFP400ng/ml(HR:2.12,P=0.001)、肿瘤直径5cm(HR:3.33,P0.001)、肿瘤数目3(HR:2.06,P=0.001)、以及Child-Pugh B级(HR:1.93,P=0.004)是影响TACE预后独立的危险因素,AFP应答(HR:0.45,P0.001)是TACE术后生存的保护因素。结论连续AFP测量是TACE术后监测治疗反应的有效方法,AFP应答可提高进展期HCC行TACE后的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与肝切除术治疗小肝癌患者的疗效及分析影响生存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1年1月~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7例肝细胞癌(HCC)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58例,接受肝叶切除术治疗49例。术后随访3年,采用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HCC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治疗后,射频消融患者血清ALT水平显著低于肝切除术组(P0.05),而血清ALB水平显著高于肝切除术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3%对1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治疗患者1 a、2 a和3 a总生存率分别为84.5%(49/58)、65.5%(38/58)和44.8%(26/58),而肝切除术组则分别为85.7%(42/49)、67.3%(33/49)和46.9%(23/49),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0.032,P=0.859;x~2=0.040,P=0.842;x~2=0.048,P=0.827);Cox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HR=0.372,95%CI:0.105~0.876,P=0.033)与HCC患者无瘤生存时间有关,而血清AFP水平(HR=3.043,95%CI:1.007~5.248,P=0.035)、肿瘤数目(HR=0.871,95%CI:0.344~0.902,P=0.401)和肿瘤直径(HR=1.631,95%CI:1.273~3.045,P=0.005)与HCC患者总生存时间有关;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多(HR=0.087,95%CI:0.045~0.498,P=0.009)是影响HCC患者无瘤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肿瘤分化低(HR=2.974,95%CI:1.865~4.097,P=0.046)、肿瘤数目多(HR=0.062,95%CI:0.033~0.378,P=0.002)和肿瘤直径大(HR=2.216,95%CI:1.778~5.026,P=0.007)是影响HCC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与肝切除术治疗小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射频消融治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肝功能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叉头框蛋白Q1(FOXQ1)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手术切除后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预后的影响,分析FOXQ1在评估肝癌疗效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7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HCC患者120例。采用免疫组化分析FOXQ1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特征进行比较。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利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分析患者术后的无瘤生存率(DFS);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FOXQ1在癌组织中呈深褐色,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后5年的DFS受肝脏TNM分期[风险比(HR)=0.347,95%可信区间(95%CI):0.210~0.573,P0.001]、肝内肿瘤个数(HR=0.294,95%CI:0.176~0.490,P0.001)、HBV感染情况(HR=0.395,95%CI:0.222~0.704,P=0.002)、AFP表达水平(HR=0.348,95%CI:0.207~0.586,P0.001)、是否肝硬化(HR=0.414,95%CI:0.244~0.702,P=0.001)、FOXQ1高表达(HR=1.968,95%CI:1.171~3.308,P=0.011)等因素影响;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肝癌患者术后5年的DFS与TNM分期(HR=0.466,95%CI:0.248~0.874,P=0.017)、肝内肿瘤个数(HR=0.427,95%CI:0.216~0.844,P=0.014)、FOXQ1高表达(HR=2.896,95%CI:1.628~5.152,P0.001)有关,FOXQ1高表达的患者治疗后无瘤生存时间小于FOXQ1低表达患者(18个月vs 26个月,χ2=5.006,P=0.025)。结论 FOXQ1可作为判断肝癌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评价肝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中国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出院后随访24个月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期间登记于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登记研究中的NSTEMI患者共5 509例。主要终点指标是出院后随访24个月期间的全因死亡,依据患者随访期内的生存状态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构建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探讨影响NSTEMI患者出院后随访24个月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计584例(10.6%)患者在出院后24个月随访期间死亡。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提示,年龄(HR=1.051,95%CI:1.042~1.060,P0.001)、体重指数(HR=0.956,95%CI:0.930~0.984,P=0.002)、既往心肌梗死史(HR=1.414,95%CI:1.140~1.755,P=0.002)、脑卒中史(HR=1.334,95%CI:1.071~1.661,P=0.010)、住院期间未接受再灌注治疗(HR=2.375,95%CI:1.890~2.983,P0.001)、Killip心功能分级(HR=1.265,95%CI:1.158~1.381,P0.001)、ST段压低(HR=1.193,95%CI:1.007~1.414,P0.042)、左心室射血分数(HR=0.979,95%CI:0.972~0.985,P0.001)、心率(HR=1.007,95%CI:1.004~1.011,P0.001)、血红蛋白(HR=0.994,95%CI:0.990~0.997,P0.001)、白细胞计数(HR=1.034,95%CI:1.014~1.055,P=0.001)、血清肌酐(HR=1.002,95%CI:1.001~1.003,P0.001)、血清钾(HR=1.187,95%CI:1.026~1.374,P=0.021)是患者出院后24个月随访期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发现NSTEMI患者出院后随访24个月期间死亡的13个独立危险因素,有助于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并选择最佳诊疗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AFP应答进行最佳定义并探讨AFP应答与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BCLC-B期肝细胞癌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西京消化病医院消化介入科行TACE治疗连续的中期肝细胞癌患者116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AFP变化率的最佳临界值,将术后AFP降低程度大于临界值的定义为AFP应答(AFP-R)组,其余为AFP不应答(AFP-NR)组。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生存时间的比较采log-rank检验,利用Cox回归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中位肿瘤大小为7.5 cm,112例(96.6%)患者的肝功能为Child-Pugh A级。术后1个月AFP较基线降低16%为最佳临界值。AFP-R组的生存明显高于AFP-NR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6.6(20.9~32.3)个月和7.0(5.2~8.8)个月[风险比(HR)=3.56,95%可信区间(95%CI):2.12~5.95,P0.001],在亚组分析中同样能证实AFP-R组的预后明显优于AFPNR组(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HR=0.97,95%CI:0.95~0.99,P=0.003)、肿瘤大小(HR=1.14,95%CI:1.06~1.22,P0.001)、ECOG体能评分(HR=2.15,95%CI:1.24~3.73,P=0.006,)、AFP应答(HR=1.56,95%CI:2.12~5.95,P0.001)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AFP应答可预测经TACE治疗的中期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米兰标准施行微波消融术(MWA)治疗肝细胞癌(HCC)患者影响生存的因素。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的94例直径≤5 cm的HCC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MWA治疗,随访5年。分析不同HCC结节个数和不同肿瘤直径对总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的影响。结果 随访5年,本组HCC患者OS为64.9%,1 a和2 a 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2.8%和53.2%;HCC直径> 3 cm患者的PFS显著短于直径≤3 cm的患者(P=0.005),PFS≤2年的HCC患者OS显著低于PFS> 2年的患者(48.0%对 84.1%,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CC直径> 3 cm (HR=0.42,95%CI:0.21~0.83,P=0.01)是MWA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白细胞计数< 4.0×109 /L (HR=0.38, 95%CI:0.18~0.84,P=0.017)和PFS≤2 年(HR=0.24, 95%CI:0.10~0.56,P=0.001)是影响HC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直径> 3 cm的HCC患者PFS较短,但似乎不影响OS,因为大多数肝内复发的HCC患者仍然可进行重复MWA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Glasgow预后评分(Glasgow prognostic score,GPS)在评估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肝切除术后远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317例HCC患者在延安市人民医院接受肝切除术,根据患者术前血GPS评分将患者分为GPS-0、GPS-1和GPS-2组,回顾性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术后远期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期的差异,并分析GPS评分与HC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GPS-0组患者167例(52.7%),GPS-1组患者128例(40.4%),GPS-2组患者22例(6.9%),3组患者的AFP水平、肿瘤直径及手术切口感染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08,P0.001;t=11.092,P0.001;χ2=28.659,P0.001)。HCC患者的术后五年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期随GPS评分的增加而降低,门静脉浸润(HR=3.721,95%CI:3.232~4.411,P0.001)和GPS评分(HR=6.433,95%CI:4.347~9.284,P0.001)是影响HCC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GPS是HCC患者肝切除术后远期预后评估的独立指标,基于GPS评分的分层评估体系在预测HCC患者的远期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评估表(NRS-2002)与肝细胞癌(HCC)肝切除术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在武汉中心医院首次行肝切除术治疗的HCC患者。采用NRS-2002评分评估HCC患者术前的营养状态。所有患者均随访,根据随访结果记录无复发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检验对无复发生存时间及总体生存时间进行分析。复发及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根据NRS-2002评分筛查结果显示,230例HCC患者术前存在营养风险72例,营养正常158例,营养风险发生率31. 3%。随访时间7~80个月,平均随访(46. 14±10. 52)个月。所有患者中,复发91例(39. 6%),死亡43例(18. 7%),1年复发率10%(23/230)、3年复发率28. 3%(65/230)、5年复发率35. 2%(81/230); 1年病死率1. 7%(4/230)、3年病死率12. 2%(28/230)、5年病死率16. 1%(37/230)。其中营养风险患者复发37例(51. 4%),死亡20例(27. 8%);营养正常患者复发54例(34. 2%),死亡23例(14. 6%)。营养正常患者总生存时间及无复发生存时间均高于营养风险患者(P值均0. 05)。肿瘤个数[风险比(HR)=1. 682,95%可信区间(95%CI):1. 161~2. 438]、血管侵犯(HR=1. 996,95%CI:1. 372~2. 904)、营养风险(HR=2. 186,95%CI:1. 517~3. 150)是HCC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 05);血管侵犯(HR=1. 823,95%CI:1. 265~2. 627)、营养风险(HR=2. 068,95%CI:1. 431~2. 990)是HCC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 05)。结论根据NRS-2002评分的营养筛查结果,HCC患者术前营养风险比例较高且与术后复发及死亡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病史特点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因STEMI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并行PPCI的高龄(年龄≥75岁)患者共292例。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及住院期间的相关信息。一级研究终点为PPCI术后1年内的全因死亡;二级研究终点为PPCI术后1年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再次血运重建、因心力衰竭再次入院治疗及新发卒中;安全终点为PPCI术后1年内开通闭塞冠状动脉策略的全球性研究(GUSTO)出血事件(包括轻微出血、中度出血及重度出血)。结果高龄STEMI患者PPCI术后1年内死亡37例(12.7%),发生MACE 125例(42.8%),发生GUSTO出血事件55例(18.8%)。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一级研究终点Killip心功能分级(HR 2.074,95%CI 1.377~3.125,P0.001)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HR 0.978,95%CI 0.957~0.999,P=0.040)、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ACEI/ARB)(HR 0.333,95%CI 0.113~0.981,P=0.046)是独立保护因素;二级研究终点Killip心功能分级(HR 1.638,95%CI 1.339~2.004,P0.001)是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HR 0.943,95%CI 0.923~0.963,P0.001)、β阻滞药(HR0.610,95%CI 0.390~0.953,P=0.030)是独立保护因素。安全终点Killip心功能分级(HR 1.866,95%CI1.511~2.305,P0.001)是患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LVEF(HR 0.991,95%CI 0.983~0.999,P=0.022)、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HR 0.610,95%CI 0.390~0.953,P=0.030)是独立保护因素。结论心功能与高龄STEMI患者行PPCI预后关系密切。Killip心功能分级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LVEF、ACEI/ARB、β阻滞药是患者术后1年内发生死亡、MACE或出血事件的独立保护因素。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是高龄STEMI患者PPCI术后1年内死亡的保护因素,也是死亡及出血事件的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心房颤动(AF)射频消融(RFCA)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AF患者129例,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校正影响RFCA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评估NLR对AF术后复发的影响,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NLR对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经过平均15个月的随访后,共40例(31.0%)复发,其中阵发性AF复发25例(24.8%),持续性AF复发15例(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以NLR的四分位数进行分组,从低到高的复发率分别为5(15.6%)、8(24.2%)、9(28.1%)、18(56.3%),存在显著差异(P=0.00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示,女性、左房内径(LAD)、持续性AF和NLR是AF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将NLR以四分位数纳入Cox回归分析进一步证实,高水平NLR会增加术后复发的可能(HR=3.917,95%CI:1.363~11.257,P=0.011)。ROC曲线评估NLR对AF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所有AF患者中AUC为0.701(95%CI:0.597~0.805,P0.001),阵发性AF患者中AUC为0.675(95%CI:0.543~0.806,P=0.009),持续性AF患者中AUC为0.80(95%CI:0.625~0.975,P=0.007)。结论高水平NLR与AF行RFCA术后复发相关,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收集临床指标及相关炎性细胞因子数据,构建肝细胞癌(HCC)术后复发的Nomogram模型。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武汉中心医院行首次行肝切除术治疗的314例HCC患者,根据随访结果分为无复发组与复发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检测肝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获得计量资料的最佳截断值。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根据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的结果构建Nomogram模型,进行内部数据验证并计算一致性指数(C-index)。结果术后随访1~40个月,中位随访期13个月,无复发患者140例,复发患者174例,中位无复发生存期为19个月,半年无复发生存率68. 2%,1年无复发生存率57. 3%,2年无复发生存率45. 9%。复发组患者的年龄、肿瘤最大直径、BMI、IL-2、IL-6、IL-8、IL-17、NLR、TNFα、CRP、ALT、AST、TBil与无复发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Cox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63岁[风险比(HR)=2. 391]、肿瘤最大直径 6 cm(HR=1. 851)、BMI 27. 17 kg/m~2(HR=1. 546)、IL-17 10. 8 pg/m1(HR=1. 556)、TNFα 11. 8 ng/L(HR=1.562)、ALT42 U/L(HR=1.624)、TBil15.6μmol/L(HR=1. 534)是HCC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 05)。采用内部数据进行验证,C-index为0. 724(95%CI:0. 668~0. 824)。结论本研究构建的Nomogram模型能较为准确的预测首次肝切除术的HCC患者复发情况,其临床价值有待更多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75岁以上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长期随访中发生死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1年9月至2014年1月阜外医院共完成PCI 27 397例,完成急诊PCI 1644例,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连续收集其中老年(年龄≥75岁)STEMI并行直接PCI的患者108例,并持续进行随访,分析患者资料,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死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行直接PCI,平均随访(51.17±17.75)个月。院内死亡5例(4.6%),术后30 d死亡7例(6.5%),随访期间死亡17例(15.7%)。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女性(HR 5.482,95%CI 1.099~27.333,P=0.038)、心源性休克(HR 11.283,95%CI 2.841~44.805,P=0.001),而支架置入术(HR 0.173,95%CI 0.032~0.943,P=0.043)是死亡事件的保护性因素。长期随访显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HR 1.146,95%CI 1.010~1.300,P=0.034)、心源性休克(HR 4.928,95%CI 1.718~14.130,P=0.003)。结论高龄、女性、心源性休克、未行支架置入术是75岁以上老年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C)比值与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08年1月—2016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入院血小板参数、生化数据、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等资料。设定随访终点:全因死亡(ACM)、心血管死亡(CM)、出血事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并进行电话随访。最终纳入6 046例患者,选取患者入院MPV/PC比值,利用ROC曲线评估患者MPV/PC值的最佳临床截点后进行分组,应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比较不同组别与远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基线资料分析表明,与MPV/PC低值组相比,MPV/PC高值组全因死亡率(6.4%比4.5%,P=0.001)、心源性死亡率(5.6%比3.4%,P0.001)、MACE事件发生率(15.8%比11.5%,P0.001)显著升高。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与MPV/PC低值组相比,MPV/PC高值组全因死亡风险增加46.6%(HR=1.466,95%CI:1.159~1.852,P=0.001),心源性死亡增加64.7%(HR=1.647,95%CI:1.271~2.137,P0.001),MACE发生率增加31.8%(HR=1.318,95%CI:1.138~1.527,P0.001)。结论 MPV/PC比值升高显著增加PCI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其水平的升高是全因死亡及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胆碱激酶α(choline kinase alpha,CHKα)的表达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HCC患者312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CHKα在HCC癌组织中的表达,并随访其生存状况。CHKα对HCC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进行评估。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并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结果截至2018年12月,312例HCC患者中,失访26例,随访率91.7%。在随访到的286例患者中,死亡177例。CHKα预测HCC死亡的最佳临界点为0.55,当CHKα为0.55时,CHKα预测HCC死亡的灵敏度为74.6%,特异度为83.5%;AUC曲线下面积为0.80。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表明,较大肿瘤(HR=1.08,95%CI:1.03~1.14)、Child-Pugh B级(HR=1.14,95%CI:1.11~1.18)、CHKα低表达(HR=2.26,95%CI:1.92~2.39)是HCC患者死亡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HKα表达是HCC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CHKα表达下调者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6.
《肝脏》2017,(11)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评估肝细胞肝癌(HCC)根治性切除术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记录所有患者术前其NLR值的大小及术后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分析探讨NLR对HCC预后预测价值。结果(1)NLR升高组和NLR降低组5年OS分别为47.37%和71.43%(χ~2=4.812,P=0.028),NLR升高组和NLR降低组5年RFS分别为36.84%和59.52%(χ~2=7.020,P=0.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年龄段、肿瘤浸润深度、肿瘤远处转移、肿瘤分期、肿瘤大小、肿瘤分级及肿瘤数目的HCC患者NLR升高比例存在显著差异(P0.05);(3)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可得,NLR大于3(HR=1.81,95%CI:1.03~3.17)、肿瘤远处转移(HR=1.70,95%CI:1.09~2.66)、Ⅲ~Ⅳ期(HR=1.66,95%CI:1.05~2.61)及2~3级肿瘤(HR=1.68,95%CI:1.04~2.69)均为影响HCC患者根治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LR是影响HCC患者根治性手术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NLR升高其预后越差,可结合年龄及相关肿瘤情况作为评价临床HCC患者根治术治疗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术前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水平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在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CBM、WanFang Data和CNKI数据库中检索关于术前AFP水平对HCC患者手术预后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或前瞻性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8年10月,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总计2345例患者,AFP阴性1046例,AFP阳性129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AFP阴性组总生存率显著高于AFP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1.58,95%CI:1.24~2.02,Ⅰ~2=72%,P=0.0002),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AFP阴性组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均高于AFP阳性组,且随着时间延长,两组的差异增大(RR=1.12,95%CI:1.0~1.25,Ⅰ~2=90%,P=0.05;RR=1.28,95%CI:1.13~1.45,Ⅰ~2=63%,P 0.00001;RR=1.31,95%CI:1.02~1.70,Ⅰ~2=83%,P=0.04)。共3篇文献提及无瘤生存率,采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AFP阴性组无瘤生存率显著高于AFP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1.62,95%CI:1.26~2.10,Ⅰ~2=64%,P=0.0002)。结论 AFP阴性HCC患者手术预后较AFP阳性患者好,AFP可作为HCC患者术后复查和随访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iR-449a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根治切除治疗的HCC患者289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R-449a在HCC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并随访其生存状况。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并评价miR-449a对HCC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Kaplan-Meier并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将单因素有意义的因素引入Cox多因素回归模型。结果 289例患者中,男性231例,女性58例。平均年龄(53.1±10.3)岁(范围:32~74岁)。根据Chid-Pugh分级,肝功能A级者258例,肝功能B级者31例。感染肝炎病毒者256例,未感染肝炎病毒者33例。miR-449a表达水平为1.84±0.78。截至2018年10月,289例HCC患者中,失访21例,随访率92.7%。平均随访时间(38.5±17.9)个月。在随访到的268例患者中,死亡146人。miR-449a预测HCC死亡的最佳临界点为1.2。当miR-449a为1.2时, miR-449a预测HCC死亡的灵敏度为63.0%,特异度为60.7%;AUC曲线下面积为0.6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hild-Pugh B级[HR(95%CI):1.11(1.07~1.15)]、较高ALT水平[HR(95%CI):1.58(1.26~1.97)]、较高AST[HR(95%CI):1.73(1.31~2.28)]、ALP[HR(95%CI):1.36(1.05~1.76)]、AFP[HR(95%CI):2.09(1.85~2.12)]、较大肿瘤[HR(95%CI):1.14(1.06~1.18)]、较低ALB[HR(95%CI):1.38(1.37~1.52)]、miR-449a表达[HR(95%CI):2.17(1.68~2.28)]是HCC患者死亡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iR-449a表达是HCC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miR-449a表达下调者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iR-449b对老年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接受肝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老年HCC患者176例。应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R-449b在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随访患者的生存状况至2020年1月,评估miR-449b对HCC预后的预测值,分析影响老年HCC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176例患者年龄66~82岁,平均(70.3±2.7)岁,其中男性141例、女性35例。截至2020年1月,随访的168例患者中,死亡97例。MiR-449b预测老年HCC患者死亡的临界值为0.36。当miR-449b为0.36时,miR-449b预测老年HCC患者死亡的敏感度为72.23%,特异度为70.38%,曲线下面积为0.712(P=0.001)。Kaplan-Meier和Log-rank检验显示,蔡尔德-皮尤改良(CTP)评分B级(HR=1.17,P<0.001)、肿瘤直径>5 cm(HR=1.13,P<0.001)、淋巴结转移(HR=1.09,P<0.001)和miR-449b低表达(HR=2.54,P<0.001)会增加老年HCC患者的死亡风险。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CTP评分B级(HR=1.14,P<0.001)、肿瘤直径>5cm(HR=1.11,P<0.001)、淋巴结转移(HR=1.07,P<0.001)和miR-449b低表达(HR=2.48,P<0.001)是老年HCC患者死亡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iR-449b表达与老年HCC患者预后相关,miR-449b表达下调可能增加老年HCC患者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20.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7):1589-1593
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肝细胞癌(HCC)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6月北京地坛医院确诊的CHB且随访超过3年的患者,共1239例。其中非肝硬化患者1108例,肝硬化患者131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计算APRI、FIB-4及m FZB-4评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影响HC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Cox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3种评分对CHB患者发生HCC的预测能力,采用DeLong检验对各个评分的AUC进行比较。通过拟合优度检验分析m FIB-4评分校准能力。使用Kalplan-Merier法对HCC发生进行分析,log-rank法进行比较。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4.6年,37例(3.0%)患者发生HCC。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R=1.046,95%CI:1.018~1.074,P=0.001)、ALT (HR=0.995,95%CI:0.992~0.999,P=0.008)、AST (HR=0.994,95%CI:0.990~0.998,P=0.020)和PLT (HR=0.988,95%CI:0.981~0.994,P=0.001)是影响HC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m FIB-4、FIB-4、APRI评分的AUC分别为0.771、0.658、0.676,其中m FIB-4评分的AUC大于FIB-4评分(Z=5.629,P 0.000 1)及APRI评分(Z=4.243,P 0.000 1)。与m FIB-4 2.68的患者相比,m FIB-4≥2.68的患者HCC发生风险更高(Z=37.840,P 0.000 1)。结论年龄、ALT、AST和PLT是CHB患者发生HCC的独立危险因素。与FIB-4,APRI评分相比,m FIB-4评分对CHB患者发生HCC的预测价值更高。m FIB-4≥2.68的CHB患者是发生HCC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