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缺血性脑梗塞占临床脑中风病人总数的85%以上,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欧洲急性中风合作研究协会(ECASS)和国家中风研究院(NIDNS)在总结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推荐使用复合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声称这一治疗方法给缺血性脑中风的治疗带来革命性的进展.缺血性脑中风治疗效果的好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诊断的及时和正确,现代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已经能理想地满足这一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2.
3.
金尔伦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 198 1年 Baskin等报道 2例术后脑缺血患者在给予钠络酮 0 .4m g后症状改善以后 ,近年来常有报道静脉注射钠络酮对某些脑梗死或脑缺血患者有奇特的疗效 ,即用药数分钟后瘫痪肢体的肌力可明显改善 ,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我们从 1998年 6月至 1998年 12月观察了 30例金尔伦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结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人为我院住院病人 ,入组均经临床头颅 CT或 MR扫描证实为脑梗死 ,然后按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的评分标准 ,经评分后按序贯设计最小方法 ,分为金尔伦治疗组和维脑路通对照组 ,金尔伦治疗组男 18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中成药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1992年出版的《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2002年出版的《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2010年出版的《外科与骨伤科中成药合理应用手册》、2015年出版的《中国药典(一部)》、2017年出版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及《国家医保目录》中的主治功能为"骨关节炎"、"膝关节炎"、"活血化瘀、补益肝肾、祛风除湿"、"痹症"的处方及中成药,并应用自拟临床专家调查问卷对膝关节炎治疗的处方及中成药进行补充,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对中成药处方进行归经、性味、用药频次、药材种类、药材组合做统计,整理分析组方规律。结果选取的195种中成药中药材用药频率最高的依次为当归、乳香、红花、没药、牛膝、羌活、独活、防风、白芷、川芎。中成药中药材四气频率依次为温58.85%、平18.98%、寒15.44%、热4.10%、凉2.62%。中成药中药材五味频率依次为辛37.35%、苦30.95%、甘23.09%、咸3.90%、酸3.34%、涩1.37%。中成药中药材归经频率依次为肝24.83%、脾16.92%、心13.95%、肾13.21%、胃9.20%、肺9.12%、膀胱6.60%、大肠3.53%、胆2.64%。常用药材组合出现频次最高的前5名依次排序为没药-乳香、乳香-当归、当归-羌活、牛膝-当归、川芎-当归。药材间的关联规则置信度最高的前5名依次排序为没药-当归→乳香、乳香-羌活→没药、没药→乳香、没药-羌活→乳香、红花-没药→乳香。结论膝骨关节炎的中成药从数据上看,大部分可满足治疗所需,但也应结合实际分析。  相似文献   

5.
杨振威 《首都医药》2014,(16):32-33
目的:介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著名中西医结合脑病学专家,全国名老中医第五批师承导师高利教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合并失眠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用药经验。方法在跟师学习期间,通过治疗和辨证分析缺血性脑中风合并失眠的病例,将高老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合并失眠的学术思想及用药特点进行初步归纳和总结。结论中医治疗在缺血性脑中风合并失眠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西医治疗手段有机结合可提高疗效,最大程度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17,(35):4910-4914
目的:了解治疗气虚血瘀证中成药的组方规律,为气虚血瘀证候诊断标准规范的研究及相关证候类中药新药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版《中国药典》和1993年版《中药成方制剂》中用于治疗气虚血瘀证的中成药,并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进行组方规律与症状关联规律分析。结果:171个症状中,胸闷、气短、胸痛、乏力、心悸是常见症状,而聚类得到3类症状组合,即胸闷-气短-胸痛-心悸-怔忡-脉结代、口眼歪斜-手足麻木-半身不遂-舌强-拘挛、月经量少-月经不调-腹有癥块-经行腹痛。131首中成药包括304味中药,使用频率前5位的为黄芪、丹参、当归、川芎和人参;高频药物组合有黄芪-当归、川芎-当归、丹参-黄芪、川芎-黄芪和川芎-丹参,核心组合是黄芪-当归-川芎-丹参-人参-红花-三七;得到治疗气虚血瘀证的新方1个(人参-赤芍-冰片-天麻-人工麝香-肉豆蔻)。结论:气虚血瘀证既具有大多数疾病共有的症状,如胸闷、胸痛、气短等,又具有各类疾病独有的特征性症状。益气活血法是气虚血瘀证的基本治法,临床上应根据正邪盛衰不同,注重"以通为补,通补结合",并合理配以理气法、补血法或芳香温通法,对气虚血瘀证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9,(15):2096-2100
目的:分析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中成药的组方规律,为其临床规范使用及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2017年版《国家医保目录》、2017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1992年版《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2002年版《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2010年版《外科与骨伤科中成药合理应用手册》中功能主治出现"膝骨关节炎""骨关节炎""痹症""活血化瘀、祛风除湿、补益肝肾"的中成药品种及处方,并采用临床专家问卷调查的方法补充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中成药品种及处方,然后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软件对中成药处方中使用的药材种类、性味、归经、用药频次及药材组合进行统计,并使用关联规则与熵聚类的方法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共收集190种中成药,涉及中药289味。用药频次排名前10的依次为当归(75次)、乳香(55次)、红花(53次)、没药(51次)、牛膝(49次)、羌活(47次)、独活(45次)、防风(45次)、白芷(39次)、川芎(39),药材性味以辛温为主,主归肝脾两经;常用药材组合出现频率排名前5的依次为没药-乳香、乳香-当归、当归-羌活、牛膝-当归、川芎-当归;共挖掘出核心药材组合14个及新方组合7首。结论:本研究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软件对治疗膝骨关节炎中成药的组方规律进行分析,可为临床辨证用药以及相关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刺治疗缺血性脑中风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运用针刺方法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并观察疗效.方法 采用头针与体针相配合,同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积分评定[(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有效率:86.7%.结论 针刺对缺血性脑中风效果明显,能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约20%~30%的脑梗塞是由颈动脉狭窄所造成,如果能早期发现颈动脉 狭窄,并及时给予手术疏通,等血管畅通后,因脑缺血而造成的中风自然就 离人们越来越远了!  相似文献   

10.
什么叫“脑中风” 脑中风又称为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是指由于供应大脑血液的血管发生病变所导致的颅内疾病。包括:1.脑出血:因血管破裂所致。2.脑缺血:因血管狭窄或闭塞所致。据统计,我国每年脑中风新发患者150万,累计幸存者约有千万人。中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人群呈年轻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莪术对缺血性脑中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尼莫地平(20 mg.kg-1)组、莪术(16,8,4 g.kg-1)组,每组10只。除去假手术对照组,其余组大鼠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梗阻模型。造模前预防给药7次,造模后给药3次,每天一次。检测大鼠脑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改变以及脑组织匀浆中MDA、NO的含量和SOD的活力。结果:莪术(16,8,4 g.kg-1)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和脑含水量为(13.7±1.6)%,(17.4±2.3)%,(24.9±2.9)%和(24.3±4.6)%,(32.2±6.8)%,(33.1±5.6)%,与模型组相比较,莪术(16,8 g.kg-1)组能明显降低大脑中动脉梗阻大鼠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和脑含水量;MDA、NO的含量为(5.08±0.15),(5.53±0.17),(6.03±0.37)nmol/mgprot和(2.64±0.19),(2.64±0.19),(3.31±0.15)μmol/gprot,与模型组相比较,莪术(16,8 g.kg-1)组能明显降MDA、NO的含量;SOD的活性为(124.14±7.51),(107.07±8.58),(105.42±9.39)U/mgprot,与模型组比较,莪术能明显升高SOD的活性。结论:莪术对大鼠缺血性脑中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脑水肿、抗自由基及保护缺血区脑组织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活血化痰通络法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辛伐他汀及缬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活血化痰通络法治疗,针刺取穴: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委中及三阴交,服用活血化痰通络汤。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LT、6-酮-PGF1α、DD及TXB2表达水平显著改善(P<0.05);但观察组PLT、6-酮-PGF1α、DD及TXB2表达水平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痰通络法可显著改善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临床疗效显著,治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是脑血管病的最常见类型。由于其发生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学者们一直在探讨其最佳治疗方法。笔者试用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并设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何春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7):121-12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中风中医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68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68例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应用中医综合治疗,对照组采取西医综合治疗方案,28d为1个疗程。观察1个疗程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生活质量指数(QLI)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生活质量指数(QLI)的变化都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综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疗效确切,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张小俊 《首都医药》2015,(3):344-345
目的分析中医综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72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常规组36例。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治疗,常规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治疗4周为1个疗程。对2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生活质量指数(QLI)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治疗组NIHSS治疗前为(6.74±3.53)分,治疗后为(2.57±2.78)分;常规组患者在治疗前为(8.38±3.34)分,治疗后为(4.36±2.04)分,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QLI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中医综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可获得确切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俗称中风,亦称急性脑血管病,是指一种急性非外伤性脑局部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局灶性神经损害,其临床特点为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歪僻不遂为主证,且可见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中风为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因而引起普遍重视。现将近年来采用大剂量黄芪的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俗称中风,亦称急性脑血管病,是指一种急性非外伤性脑局部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局灶性神经损害,其临床特点为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歪僻不遂为主证,且可见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中风为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因而引起普遍重视.现将近年来采用大剂量黄芪的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王世民 《药品评价》2004,1(1):74-75
鉴于现代化学药物毒副作用和病原微生物抗药性的增加,人们寄中药于很大的希望。中成药是广义的中药之一,在临床常用。据统计,1995年5月至2002年9月,国家药监局共批准中药新药1163个,其中复方制剂占58.81%,改变剂型的占25.54%,即原4类和3类新药占绝对多数。因此提出中药新药(主要是指中成药,下同)开发要有新思路。近年来,对于中药新药的开发曾有不少探讨,我认为要发挥祖国中医中药和方剂学的优势,在保证安全、提高疗效的前提下,以中药为主,中西药配伍组方,不失为提高中成药水平和质量、开发中药新药的有效途径。同时中西复方新药研发应当是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分析《新编国家中成药》中治疗呕吐的中成药成方规律。方法 遴选并整理《新编国家中成药》所载的关于治疗呕吐的中成药处方,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中成药筛选后提取药物,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0进行频数统计、SPSS Clementine 12.0软件所提供的Apriori模版进行关联规则分析、SPSS 18.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以及因子分析,其中聚类分析采用系统聚类法中的二分类变量资料的Ochiai算法进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结果 对最终纳入166个中成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频次统计结果显示超过15次以上的使用频次的药物有40种,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共得到药对关联规则21条,3味中药药组关联规则19条,4味中药药组关联规则8条;通过聚类分析生成树状图后,从中提取出具有关联性的药组8组,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最终得到公因子13个,共包含11个药组。结论 通过频次排序,药物中以理气药、化湿药为主;药对关联规则中理气化湿药对(陈皮→厚朴、陈皮→半夏)体现理气化湿的特点,三味与四味中药药组多是在陈皮→厚朴药对的基础上进行加味所得。陈皮→半夏可作为具有代表性的理气化湿药对以参与组成治呕中成药。在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的结果中,针对呕吐的治法是以理气化湿为主,以消食导滞为辅。  相似文献   

20.
中药剂型的种类很多,目前常用的有:汤剂、丸剂(包括蜜丸、糊丸、水丸、蜡丸、浓缩丸)、散剂、膏剂(蜜膏、铅硬膏、软膏)、丹剂、胶剂、酒剂、锭剂、油剂、灸剂、熨剂、茶剂、曲剂等剂型。现把各种剂型的特性及采用成型基质的作用和目的简要介绍如下,供中药制剂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