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临床肺科杂志》2021,26(8)
目的探讨保留自主呼吸不插管全麻在单孔胸腔镜肺大泡缝扎术近期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68例单孔胸腔镜肺大泡缝扎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2例采用保留自主呼吸,不插管喉罩给氧麻醉(NIVATS组)和36例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健侧肺通气(OLVATS组),比较两组麻醉准备时间,复苏时间,手术视野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小时VAS评分,术后6小时SaO_2,术后6小时PaCO_2,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保留胸管时间,进食时间,术后第一天WBC,住院总费用,术后并发症及气胸复发等情况。结果两组在麻醉准备时间,复苏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保留胸管时间,进食时间,术后第一天WBC,术后并发症,术后对侧气胸发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手术视野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6小时VAS评分,术后6小时SaO_2,术后6小时PaCO_2,术侧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保留自主呼吸不插管喉罩全麻,在单孔胸腔镜肺大泡缝扎术安全可行,损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选择性肺叶隔离技术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拟行VATS右中下肺楔形切除或肺活检术成年患者38例,随机分为肺叶隔离组和单肺通气组各19例。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诱导后,肺叶隔离组插入单腔气管导管,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将9 Fr Coopdech支气管堵塞管置入右中间支气管。单肺通气组插入左双腔支气管导管。两组均行双肺正压通气,20 min后摆放左侧卧位,肺叶隔离组对堵塞管套囊充气行左肺和右上肺叶通气;单肺通气组行左单肺通气。于双肺通气后20 min(T1)、左单肺通气或左肺和右上肺叶通气后20 min(T2)、胸腔镜下见右肺或右中下肺叶完全萎陷后(T3)、术毕拔出气管导管前(T4)及术后第1天(T5)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T1~T4的吸气峰压(Ppeak)、肺顺应性(Cdyn)。结果肺叶隔离组T2、T3、T5时点PaO2、氧合指数均明显高于单肺通气组;T2、T3时点Ppeak均明显低于单肺通气组,Cdyn明显高于单肺通气组(P〈0.05或0.01)。结论选择性右中下肺叶隔离技术用于右侧VATS,可提供清晰术野,改善术中低氧血症,复合短时间单肺通气可使气道控制更精确合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麻醉方式在中老年患者肺大疱切除术中的临床应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浙江医院行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的30例中老年患者,其中17例采用保留自主呼吸气管插管麻醉方式(气管插管麻醉组),13例采用保留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麻醉(非气管插管麻醉组)。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取第1、3天均值)、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拔管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等情况。两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非气管插管组无中转插管情况,无中转开胸、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等情况。非气管插管麻醉组仅手术时间较气管插管麻醉组略长(t=-1.751,P<0.05),进食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均较气管插管麻醉组明显缩短(t=9.995、7.256,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3天疼痛评分、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3.009、2.314、2.992,P>0.05)。
结论对于在胸腔镜下行肺大疱切除的中老年患者,保留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麻醉方式具有术后恢复快、患者满意度高且痛苦小的优点,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和规范操作的前提下,该麻醉方式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腔气管导管与支气管封堵器在单肺通气中对老年患者呼吸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4月于我院择期行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分为A、B组,两组分别使用DLT和支气管封堵器进行单肺通气,记录并分析两组的呼吸力学参数、肺内分流率。结果单肺通气后,两组的吸气阻力、呼气阻力、气道峰压和吸气平台压均上升明显,肺动态顺应性显著下降(P0.05);单肺通气时B组的吸气阻力、呼气阻力、气道峰压和吸气平台压均较A组下降更显著(P0.05或0.01);麻醉后,两组的Pa O2、Pv O2和Qs/Qt较麻醉前均显著上升(P0.05);双肺和单肺通气时相比,两组的Pa O2和Qs/Qt变化显著(P0.05);在单肺通气时B组的Qs/Qt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支气管封堵器的使用对老年患者呼吸力学参数的影响较DLT更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32例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时患者呼吸管理及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时患者呼吸的管理及麻醉处理。方法:回顾性总结32例电视胸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麻醉诱导时采用双腔气管插管,术中行单肺通气。结果:32例中有3例在单肺通气1 h后SpO2明显下降,通过调整呼吸参数,改吸入纯氧等措施,SpO2逐渐回升至正常;另1例经以上方法处理无效,改行手法人工控制呼吸,交替施行单肺及双肺通气后低氧情况得到改善。全部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麻醉并发症。结论:正确应用双腔支气管插管通气,术中加强呼吸管理、可改善单肺通气时的低氧血症,为胸腔镜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纤维支气管镜(FOB)辅助下左右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的应用。方法择期胸科手术患者64例分为右DLT组和左DLT组,应用听诊和FOB分别在平卧位和侧卧位进行定位,比较两组导管深度、导管错位率,气道压(Paw)、低氧血症、术肺膨胀、心律失常、升压药、升心率药应用情况及其处理方法。结果平卧位听诊满意,而FOB检查发现错位率分别为右DLT组37.5%(9/24),左DLT组25.7%(9/31),改变体位后FOB检查仍有7例导管移位。左DLT组侧卧位后导管深度明显退出,与平卧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左DLT组单肺通气时Paw明显高于右DLT组(P<0.05)。两组术中心律失常率较高,右DLT组为50.0%,左DLT组为30.6%,无显著差异。术中低氧血症12例,术肺膨胀16例。结论 FOB可明显提高DLT插管到位率,同时容易发现术中低氧血症的原因。由于左肺通气Paw高于右肺,左单肺通气时应减少潮气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腔气管导管与支气管阻塞导管两种技术在胸科手术单肺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双腔导管组(使用双腔支气管导管)与阻塞导管组(使用支气管阻塞导管)各40例,记录并分析两组的呼吸参数比较两组插管定位时间、插管时间、术中肺最大程度萎陷所需时间及术后声嘶咽痛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插管定位时间、术中肺最大程度萎陷所需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塞导管组插管时间显著短于双腔导管组(P<0.05);两组患者单肺通气时的吸气阻力、呼气阻力、吸气平台压较双肺通气时有了显著升高,肺动态顺应性则显著下降(P<0.05),且阻塞导管组单肺通气时的吸气阻力、呼气阻力、吸气平台压均显著低于双腔导管组(P<0.05);阻塞导管组声嘶咽痛的发生率为27.5%,显著低于双腔导管组的(70.0%,P<0.05)。结论支气管阻塞导管在胸科手术中相比双腔支气管导管单肺通气效果更好,插管时间更短,患者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0.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12)
目的对比单腔气管插管CO_2人工气胸法与双腔气管插管法在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对病人呼吸、循环的影响,并进行术中安全可行性评估及术后并发症对比。方法选择行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20例,年龄39~70岁,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Ⅲ级,男女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单腔气管导管组(S组)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组),每组60例。收集心率(HR)、平均动脉压力(MAP)、血氧分压(SpO_2)、气道峰压(Ppeak)、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血气分析等呼吸、循环指标,采集麻醉诱导前(T1)、插管定位成功后20 min(T2)、右肺萎陷20 min(T3)、60 min(T4)、鼓肺双肺通气后30 min(T5)的数据,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 S组T3、T4点p H值显著降低(P0.05),PaCO_2、PETCO_2、PaO_2均显著高于D组(P0.05),而Qs/Qt升高均明显低于D组(P0.05);S组插管成功率高,导管定位时间、咽喉及气管黏膜损伤、术后声嘶、喉痛的发生率低于D组(P0.05)。结论单腔气管插管CO_2人工气胸法可用于大多数食管癌根治术患者。 相似文献
11.
双腔支气管导管(DLT)为一次性聚氯乙烯导管,其插入和定位一直采用盲法进行。此法虽简单易行,但其准确率和可靠性都不尽如人意。我们根据肺科患者术前大多需行纤支镜检查的特点,在检查同时测量患者的门齿到气管隆突的长度,以指导DLT的插管。这样,大大提高了一次插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1991年Nathanson和Lewis分别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thoracicsurgery,VATS)治疗肺大泡和恶性胸水,这标志着现代VATS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随着技术的发展、设备的改善、高清晰电视影像的应用以及医生经验的积累,VATS从早期单纯用于诊断胸部疾病迅速发展为较成熟的治疗性技术。VATS以痛苦轻、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安全可靠以及切口美观等诸多优点而深受患者和胸外科医生的欢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行肺癌手术时单肺通气的临床麻醉情况.方法 分析218例胸腔镜下行肺癌手术患者,均采用静脉快速诱导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运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定位后进行间歇性正压通气(IPPV),而单肺通气则采用IPPV或加呼气末正压呼吸和萎缩肺持续正压通气,对呼吸参数进行调整.结果 MAP、HR和SaO2在麻醉前、双肺IPPV和单肺的IPPV30 min、IPPV60 min、IPPV 90 min、IPPV 120 min和双肺IPPV15 min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而PaCO2和PETCO2则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其中双肺IPPV和单肺IPPV在FiO2和TV方面比较也有差异性(P〈0.05).结论 单肺通气可使胸腔镜下治疗肺癌手术时患侧肺萎缩满意,可顺利度过手术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双腔支气管导管在电视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112例择期电视胸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生命体征和血气分析的差异.结果 112例患者双腔支气管导管平均插管时间163.2±15.4 s,一次插管成功91例(81.3%);108例患者术中肺萎陷满意,术野显露良好,4例患者经患侧负压吸引后方达到满意效果;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的HR、SBP、DBP、MAP、pH、PaO2、PaCO2和SpO2无明显差异(P>0.05),术中的HR、SBP、DBP和MAP显著低于术前和术后(P<0.05),PaCO2显著高于术前和术后(P<0.05),而pH、PaO2和SpO2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过程中没有因麻醉原因而中断手术,术中无低氧血症发生,术后无患者因呼吸衰竭再次插管,术后并发症有声音嘶哑32例(28.6%),咽喉痛45例(40.2%).结论 双腔支气管导管可为电视胸腔镜手术提供良好手术视野,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肺隔离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收集胸外科手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102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传统开胸组48例和胸腔镜组54例(排除中转开胸8例,统计研究病例为46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 术后带管时间胸腔镜组为(5.3±2.7)d,传统开胸组为(7.7±3.4)d;术后住院时间胸腔镜组为(11.2±4.2)d,传统开胸组为(14.1±4.2)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及预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传统开胸手术与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无差别,但胸腔镜手术能显著缩短术后带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减少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连续气道正压(CPAP)通气对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择期行胸腔镜肺部手术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经剔除后,最终两组各有29例纳入分析。在单肺通气时,观察组术侧肺持续给予CPAP通气,压力为5 cmH2O,对照组术侧肺无特殊干预措施。于双肺通气20 min(T0)、单肺通气30 min(T1)、单肺通气1 h(T2)时间点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比较两组各时间点氧合指数(OI)水平。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24 h中性粒细胞比率、白细胞计数。比较两组术后72 h内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在T0~T2时间点,两组OI均呈下降趋势(P<0.05),且在T1、T2时间点,对照组的OI水平较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后,两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79% vs 37.93%; χ2=0.033=4.406,P=0.036)。结论 对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的术侧肺实施CPAP通气能有效提高患者单肺通气时的氧合,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肺手术(VATS)对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病理诊断的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间质性肺病(ILD)患者353例,经VATS取得53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的肺组织病理标本,进行病理诊断分类血清、血液动力学、影像学和肺功能检查,回顾性分析IIP患者的治疗、活检情况,术后并发症、肺组织取材和手术住院的费用。结果353例患者中进行VATS比例为18.1%(53/353)。53例中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23例,普通性间质性肺炎(UIP)9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OOP)5例,呼吸性细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炎(RBILD)3例,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LIP) 特发性脱屑型间质性肺炎(DIP)2例,UIP NSIP1例,NSIP RBILD1例,LIP1例,不能分类的IIP8例。术前平均PaCO235.3mmHg,PaO275.4mmHg。胸部CT检查中毛玻璃样见于各种类型的ILD,蜂窝样主要见于UIP和NSIP。手术后未见并发症。手术住院费用平均24253元。影响手术病理结果的因素有病灶的取材部位和数量。22例术前送检风湿科作相关检查,有4例不同指标低滴度的阳性。结论VATS具有安全、损伤小、病理诊断率高的特点。多叶取肺组织标本可以提高VATS对IIP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