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2岁,上海籍贯。因"口干、乏力、下肢浮肿5年,腹胀2年,加重1周"于2011年5月25号入院。患者近5年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口干、乏力、下肢浮肿,天气转冷时出现手掌至肘关节皮肤颜色变深发黑,时有下肢皮肤麻木感,于2009年3月上海六院就诊,诊断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予"优甲乐"治疗,症状有所改善,但仍反复。患者2年来反复出现腹胀、尿量减少、双下肢浮肿,于2009年9月14日入  相似文献   

2.
我们报告1例肝硬化合并脑出血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复习了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3.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1岁,主诉为"9个月间断呕血4次,腹部胀痛10 d"。该患者曾因反复消化道出血入院,此次因腹胀明显就诊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肝胆胰内科。曾行胃镜检查提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高压,腹部彩超提示"肝硬化、脾大、门静脉高压",2013年2月行脾栓塞治疗(栓塞40%)。既往:儿童时期曾诊断为"肠病性肢端皮炎";颈、躯干部皮肤黑变14年余,渐加重,2012年8月行颈部皮肤活组织检查,病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肝硬化并发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62例肝硬化并发糖尿病患者与同期住院56例肝硬化无糖尿病患者从临床及实验室表现、治疗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肝硬化并发糖尿病者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糖尿病症状不典型.肝功能越差,糖尿病发生率越高,并发症越多,病死率高.结论 肝硬化并发糖尿病时糖尿病临床表现不明显,应常规检查尿糖和血糖,及时诊断和控制糖代谢异常,可以有效地改善肝硬化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西农村地区男性青少年第二性征发育和遗精年龄的状况与规律。方法对广西农村地区男性青少年(12~16岁)首次遗精时间进行调查并测量睾丸容积、阴茎长度和直径,观察阴毛并分期及喉结发育情况。结果广西农村地区男性青少年首次遗精的平均年龄为(14.52±0.08)岁,12~16岁各年龄段睾丸容积、阴茎长度和直径及喉结发育的第二性征发育的相关数据与国内有关报道基本相近。结论广西农村地区男性青少年首次遗精的平均年龄与全国的平均年龄相近,青春期的启动年龄亦与其他报道相似。  相似文献   

6.
<正>布加综合征(BCS)是一种罕见病,全球范围内发病率不高。BCS是由肝静脉流出道或其开口以上的下腔静脉肝段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引起的血液回流障碍性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门静脉高压或下腔静脉高压[1,2]。临床表现有腹胀、右上腹疼痛、肝脾大、黄疸、消化道出血、顽固性腹腔积液等[3]。还可并发双下肢静脉曲张、足靴区色素沉着甚至出现皮肤溃疡等疾病。1845年英国内科医师George Budd和1899年奥地利病理医师Hans Chiari分别报道了这类由肝静脉阻塞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为了纪念这两位的杰出贡献,将此称为BuddChiari综合征。本文报道BCS合并肝硬化1例。  相似文献   

7.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2岁,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眩晕、恶心、呕吐,就诊于外院予以治疗后,恶心、呕吐缓解,但仍感眩晕,入院前4 d行头部核磁检查提示桥脑、双侧丘脑梗死,考虑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给予对症治疗后,患者出现意识模糊,反应差,后就诊于本院,门诊收入神经内科。病程中,患者无饮水呛咳、肢体功能障碍、抽搐,自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差,二便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 ,5 1岁 ,因右上腹疼痛 3天 ,呕血、黑便伴头晕 6小时急诊入院。平时健康 ,否认肝炎、结核等病史 ,无血吸虫病史及手术史。查体 :中年男性 ,发育、营养正常 ,神志清 ,中度贫血貌 ,皮肤粘膜苍白 ,未见肝掌、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巩膜无黄染 ,唇白 ,颈静脉无怒张 ,心、肺检查无异常。腹软 ,未见腹壁静脉怒张 ,无压痛 ,肝肋下未及 ,脾肋下约3 cm,移动性浊音 ( + ) ,双下肢浅表静脉曲张 ,轻度凹陷性浮肿。门诊化验检查 :WBC11.2× 10 9/ L,RBC2 .78× 10 9/ L,Hb91g/ L ,PL T13 7× 10 9/ L ,MCV94.6fl,MCHC3 4.6g/ L ;大…  相似文献   

9.
正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以血清存在具有高度特异性抗线粒体M2抗体(AMA-M2)及渐进性肝内胆管破坏为特征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1~3]。我院近期收治1例PBC患者,现报道如下。1病例摘要患者女,42岁,汉族。主因"反复乏力5年,发现贫血3年"于2015年10月17日入院。患者因乏力于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先后13次在多家医院住院治疗,第一次诊断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0岁,因"发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年,乏力3个月"于2014年6月11日入院。患者2年前确诊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后长期使用药物治疗,如熊去氧胆酸、安络化纤丸、多稀磷脂酰胆碱胶囊、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胶囊等,病情平稳。3个月前因停药出现乏力就诊,查肝功能明显异常,予保肝退黄对症治疗后乏力无明显缓解,并渐感口干、眼干、肌肉关节酸痛,洗头、穿衣、梳头、蹲起、站立困难,偶有心悸不适,平卧时无抬头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1例81岁女性患者出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肢端硬皮病(CREST)重叠综合征的病例,并回顾文献资料,复习PBC—CREST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遗传学特征。从而发现PBC—CREST重叠综合征患者相对于单发PBC或CREST综合征的患者在临床表现及遗传学特征上具有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2.
报道1例有肝硬化背景并以低血糖为主要表现的席汉氏综合征,该例患者反复以低血糖为起病症状,病程2年,外院多次误诊为肝硬化并低血糖。回顾该患者的诊治经过,对席汉氏综合征的病因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加以讨论,藉此对该病的诊治及与肝硬化低血糖的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22岁,因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3年,于2018年8月8日以"肝功能异常"收入本院。患者2015年于当地医院体检发现ALT增高,服用保肝药(不详)后好转。2018年8月7日于本院体检再次发现肝功能异常:ALT 173 U/L,AST 117U/L,ALP 374 U/L,GGT 1474 U/L,尿酸417μmol/L,TG 5. 11mmol/L(表1);甲、乙、丙、丁、戊型肝炎标志物均阴性;肝脏彩超示:非均匀性脂肪肝。入院症状:乏力,纳可,夜寐安,二便  相似文献   

14.
<正>西瓜胃,即胃窦血管扩张症(gastric antral vascular ectasia,GAVE),也称为GAVE综合征(gastric antral vascular ectasia syndrome,GAVS),临床表现为反复的上消化道出血及严重的缺铁性贫血,胃镜下表现为胃窦部红斑或红点状病变,呈线性或弥散分布。这种点状形式通常出现在合并肝硬化患者身上,占因非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行胃镜检查病例的4%(26/744)[1]。本  相似文献   

15.
<正>1病历资料男性患者,25岁,以腹胀1个月,发热半个月,加重2 d为主诉,于2011年10月14日至本科住院治疗。患者10余年前体检发现HBsAg阳性,自述当时肝功能正常,未予重视及系统诊治。1个月前自觉腹胀,体检发现少量腹水,仍未重视及进一步诊治,近半个月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7℃,无恶寒,无鼻塞流涕,无咳嗽咳痰,在当地诊所予对症治疗后体温下降,未行进一步诊治。2 d前自觉腹胀加重,遂至本院肝病门诊就  相似文献   

16.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62岁,农民。因反复腹胀、乏力7年,伴胸闷不适1周入院。患者于1993年9月因腹胀、乏力住院治疗,当时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经利尿、护肝、支持等综合治疗,症状缓解出院。此后数次反复。于1年前腹壁脐上出现一“小肿物”,且渐增大。1周前再次出现腹胀不适,并感胸闷,活动后气促,轻微咳嗽,咳少许白色泡沫样痰,尿量减少,遂  相似文献   

17.
发病机制及主要研究进展目前研究发现,肝脏及门脉系统是肺循环及体循环中调节血管反应及新生微血管形成的主要场所[1]。门脉性肺动脉高压(POPH)和肝肺综合征(HPS)都是在肝脏疾病或门脉高压基础上,肺部微循环中非正常微血管形成的结果。POPH主要发生于肺动脉段,其病理生理学基础与其他肺动脉高压相似,主要由于肺动脉段的血管内皮及平滑肌细胞的增生与纤维化导致的管腔阻塞,从而引起的血管阻力增高,肺  相似文献   

18.
布加综合征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静脉流出道梗阻,导致以肝充血和门静脉高压为特征的综合征。典型肝脏病理特征为肝窦明显扩张,慢性发展可出现肝硬化。临床诊断通常依赖影像学检查提示,并通过金标准下腔静脉造影确诊。但因该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容易误诊漏诊,延误治疗。现报道1例先因误诊漏诊而治疗无效的布加综合征引起的肝硬化病例,最终基于肝活检病理检查发现、门静脉CT检查和下腔静脉造影得以临床确诊与有效治疗的过程,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肝内脂肪沉积或在此基础上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进而引起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NAFLD的发生与遗传易感和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1-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NAFLC)在欧美的成人患病率在2%~3%[3-4],其是隐源性肝硬化的重要原因[5]。本病在我国的报道少见,本文报道1例NAFLC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  相似文献   

20.
<正>Abernethy畸形属先天性肝外门腔静脉分流,1793年John Abernethy在对1例10月女婴尸体解剖时首次发现,1997年该类疾病被命名为Abernethy畸形[1]。本病罕见,国内外报道不足百例,且主要见于儿童[2],成人病例更为少见,如合并其他肝病,则极易误诊。本文报道1例Abernethy畸形误诊为肝硬化的成年患者,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