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人心力衰竭临床特点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通过对不同年龄心力衰竭 (HF)常见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老年HF提供帮助。方法 :70 4例 45岁以上HF患者按年龄分为 3组 ,45~ 5 9岁为老年前期组 ,6 0~ 74岁为老年组 ,75岁以上为高龄组。采用回顾调查法对其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组HF各有特点 ,且随着增龄 ,出现多方面的变化 :①舒张性HF比例逐渐增加 ,左HF的比例尤其是急性左HF和慢性左HF急性发作显著增加 ,重度HF、血压下降以及心源性休克的比例亦显著增加 ;②年龄越大 ,症状越不典型 ,各种呼吸困难及HF时典型的阵发性呼吸困难的比例显著减少 ,而非典型性咳嗽、咳痰、精神障碍的比例明显增加 ;③心脏增大的比例逐渐降低 ,单纯心率增快的比例显著增加 ;肺部阳性体征明显增加 ,哮鸣音和湿音的比例显著增多 ;④肺、肾、脑、消化道、各种栓塞等并发症显著增加。结论 :不同年龄HF临床表现各具特点 ,年龄越大 ,临床表现越不典型 ,病情也越重 ,易在短期内并发重要脏器严重并发症 ,预后不良 ;不同年龄HF治疗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
<正>心力衰竭(HF)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和终末阶段,发病率和病死率高,远期预后差。目前临床常规抗HF治疗方案仅对一部分射血分数下降的HF(HFrEF)患者有效。而中药真武汤治疗HF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心功能。本研究就其治疗HF作用机制展开综述,并分析不足之处,以期为临床真武汤治疗HF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心力衰竭(HF)患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B型钠尿肽(BNP)、可溶性人基质裂解素(sST2)的临床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153例HF患者(HF组)分别测定血NT-proBNP、BNP与sST2水平。参照NYHA心功能分级将HF患者分Ⅱ级(73例)、Ⅲ级(56例)、Ⅳ级(24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共75例作为对照组。综合统计分析HF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组间NT-proBNP、BNP与sST2水平变化;比较NT-proBNP、BNP、sST2及3指标联合对HF患者死亡状况的预测价值。应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NT-proB-NP、BNP、sST2水平与HF患者死亡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F组NT-proBNP、BNP和sST2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随着NYHA分级增加,HF患者血中NT-proBNP、BNP和sST2水平也相应升高(均P0.05)。ROC结果表明,sST2诊断HF的ROC曲线下面积略高于NT-proBNP、BNP,分别为0.921、0.908、0.890(均P0.05)。随访死亡患者11例(7.19%);1年内死亡患者血NT-proBNP、BNP、sST2水平明显高于未死亡患者(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发现,患者基线NT-proBNP、BNP、sST2水平与死亡明显相关(OR=1.86);sST2对预后判断的ROC曲线下面积(0.792)与BNP(0.778)、NT-proBNP(0.801)差异不大,而三者联合应用预测效果(0.859)明显提高。结论:HF患者血NT-proBNP、BNP、sST2水平与临床及生化变量密切相关,三者联合应用能够增强对HF患者死亡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心力衰竭(HF)患者常常伴有电解质异常,低钠血症是公认的HF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1])。尽管血氯水平是HF患者常规检测项目,但其重视程度远不如其他阳离子,如钾离子、钠离子等~([2])。最近几项研究发现,低氯血症不仅是HF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并且将氯离子纳入HF患者预后模型,钠离子的预后作用消失~([3-9])。也许在HF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中年(45~64岁)患者因心力衰竭(HF)住院的原发病及发病诱因,为预防、治疗中年HF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06例首次入院的HF(NYHA心功能Ⅱ~Ⅳ级)中年患者的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的病种和发病诱因情况.结果 引起A组患者HF原发病最主要为风湿性心脏病(47.14%),B组患者HF原发病主要为冠心病(28.92%)、高心病(27.11%)、风心病(15.66%);心功能Ⅲ级最常见,共146例(47.71%);诱因以呼吸道感染(46.73%)最常见,其次是劳累(20.59%).结论 中年患者HF随年龄增加冠心病、高心病成为最主要病因,感染和劳累中年HF患者的最常见诱因.  相似文献   

6.
正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常见的老年心血管综合征。HF发病率和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显著增加,是老年人住院治疗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虽然HF的预后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善,但死亡率、住院率和再住院率仍在提高。本研究就老年人HF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及预后作一综述。1流行病学ACC/AHA指南将HF定义为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可由任何结构或功能性心脏病引起,损害心脏充盈和(或)排血功能。HF流行病学标准包括弗雷明翰标准、  相似文献   

7.
心力衰竭(HF)是老年人群中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老年人HF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均具有自身特点,在临床诊断和处理过程中需特别注意。一般来讲,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病是老年人HF的主要病因;由于老年HF患者常合并多系统、多器官疾病,因此HF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易被其他临床情况掩盖;借助于超声心动图和N端B型利钠肽前体的测定可以明确诊断。老年人HF的治疗原则依然是控制HF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预后;临床实践中,需根据老年人自身特点调整各种HF治疗药物,必须考虑到老年人HF的病因、是否同时合并的多种疾病以及整体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8.
正心力衰竭(HF)是2型糖尿病(T_2DM)的常见和严重并发症,但目前在日常临床实践中T_2DM人群中缺血性HF的预后及血运重建的影响尚未完全阐明。该研究于非选择性的合并及不合并T_2DM的患者队列中探讨了缺血性HF及非缺血性HF及既往血运重建对长期预后的影响。研究入选瑞典HF注册研究中2003~2011年间的35 163例患者,根据糖尿病状态、缺血或非缺血性HF以及有无血运重建史对其进行分层分析,评估其死亡率的预测  相似文献   

9.
心力衰竭(HF)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功能受损的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可通过不同机制影响到包括大脑在内的多种器官功能。近年来,在HF疾病的研究中"心-脑双向交互作用"逐渐受到重视,其中HF相关的认知障碍(CI)得到临床极大关注。尽管已有研究提示HF患者合并CI可明显增加再入院及死亡的风险,但在现有的临床实践中,并不常规对HF患者进行CI筛查,易出现漏诊,从而影响患者预后。因此,本文对近期HF相关CI病理生理机制的临床研究及筛选方法、治疗等方面的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工作者对该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老年心力衰竭(HF)患者一年中抑郁恶化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150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40%的老年HF患者,应用Beck抑郁量表(BDI)分别于基线、1年后评估患者抑郁症状,随访3年,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评估患者结局。结果确诊HF 1年后,患者BDI得分为(20±6)分,为中重度抑郁。控制基线抑郁及其他混杂因素后,BDI得分与死亡或住院显著相关(P0.05)。结论 HF患者抑郁症状恶化与预后结局关系密切,因此抑郁症评估有助于HF患者高风险性不良预后的医疗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可溶性基质裂解素2(sST2)对老年心力衰竭(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12月就诊于本院的98例老年HF患者,比较不同病情、预后老年HF患者sST2水平及临床资料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ST2判断老年HF病情与预后的价值。结果 98例老年HF患者中病情轻度56例,重度42例。重度组N末端钠尿肽前体(NT-proBNP)、肌酐、sST2水平均高于轻度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红蛋白水平低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8例老年HF患者中预后不良51例,预后良好47例。预后不良组NT-proBNP、肌酐、s ST2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LVEF、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sST2诊断老年HF病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0(95%CI:0.618-0.866),敏感度为0.575,特异度为0.888;诊断老年HF预后的0.857(95%CI:0.675-0.757),敏感度为0.689,特异度为0.775。结论 s ST2对老年...  相似文献   

12.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中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导致脑卒中、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风险明显增加。部分AF患者无特异临床症状,首诊表现即为卒中或HF。对无症状AF患者进行筛查,对于AF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预后改善尤为重要。目前常用的筛查手段有:脉搏触诊、手持式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仪、可穿戴设备、植入式电子设备等。多种筛查方式各具特点,亦存在一定局限性。针对AF发病高危人群筛查,合理选择筛查技术能够提高筛查效率、降低筛查成本。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伴心房颤动(AF)与不伴AF的老年心力衰竭(HF)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72例老年HF患者,根据其是否并发AF的临床特点,分为有AF组(I组)和无AF组(II组),随访观察(24±6)月,观察AF对老年HF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及预后的影响。结果左心房内径,I组大于II组[(48±6)mm vs(41±7)mm,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I组低于II组[(32±5)%vs(43±8)%,P<0.05];脑梗死发生率,I组高于II组(36%vs 8%,P<0.05);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I组因HF加重或脑梗死发生的再住院率高于II组(P<0.01);病死率,I组高于II组(33%vs 14%,P<0.01)。结论老年HF患者并发AF,预示着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增多,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缺血性心力衰竭(HF)患者住院期间肾功能变化的特点。[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0月—2017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的缺血性HF患者,采用描述统计方法描述患者基线临床特点,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缺血性HF患者发生肾功能恶化(WRF)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97名缺血性HF患者,平均年龄(70.5±11.1)岁,其中68.9%为男性;其中22.5%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的HF患者,57.6%为LVEF保留的HF患者。WRF的发生率为18.4%。导致WRF发生的相关因素包括高血肌酐(OR=1.953,P<0.001)、高血压史(OR=1.859,P=0.025)、低血红蛋白(OR=0.985,P=0.002)、高纤维蛋白原(OR=1.241,P=0.013)、高血氯(OR=1.042,P=0.049)、高血尿酸(OR=1.002,P=0.039)及使用呋塞米(OR=1.773,P=0.033)。[结论]缺血性HF患者WRF发生率较高,相关因素较多;临床上需要关注患者肾功能变化,及时控制相关因素,尤其是低血红蛋白、高...  相似文献   

15.
[BlackledgeHM ,TomlinsonJ ,SquireIB .Heart ,2 0 0 3 ,89:615 62 0 (英文) ]随人口的老龄化,心力衰竭(HF)已成为发达国家的一个主要公共健康话题。1980~1990年的临床试验证实各种治疗方案改善了慢性HF和AMI(急性心肌梗死)后HF的预后。由于HF的首次诊断主要在院内进行,因此  相似文献   

16.
正心力衰竭(HF)的患者往往预后较差,死亡率较高。既往多项研究证实HF患者的死亡率与多项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除了传统的危险因素外,HF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的医疗服务质量是否也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影响呢?Ambarish Pandey等人根据GWTG-HF注册研究的相关数据,以30天风险标准化死亡率(RSMR)为衡量指标,评价了不同医疗服  相似文献   

17.
心力衰竭(HF)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瘀血,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和体液潴留。心肌细胞作为一种不可重生细胞,临床发生结构变化时难以逆转,在其治疗上已有各种规范治疗指南,因此,本文另辟蹊径从HF患者的日常临床行为上研究其对心肌耗氧量、血压等常见心血管指标的影响,以了解其基本原理,并辅助临床用药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心力衰竭 (HF)为一临床综合征 ,是由各种病因的心脏病发展到终末阶段所致。心脏病患者 ,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 ,均可诱发或加重 HF,使病情急剧恶化。在医疗条件较好的发达国家 ,慢性 HF诊断确立之后其平均生存时间 ,男性为 1.7年 ,女性为 3.2年。男女性患者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2 5 %和38%。所以 ,HF日益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学问题 ,同时又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1 ,2 ] 。HF的不良预后 ,迫使人们考虑如何从根本上预防 HF的发生、发展与及早日康复。运动耐量下降 ,体力活动受限 ,生活质量下降是 HF的主要特征之一。以往观点 ,限制 HF患者…  相似文献   

19.
心力衰竭(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具有高患病率和病死率的流行病学特点.庞大的患者群体(我国约450万)和低生存率的预后特征给该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目前HF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主要有心脏移植、左心室辅助装置置入术及细胞治疗等.近年来,包括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在内的多种细胞疗法在修复受损...  相似文献   

20.
陈新  王智昊  王丽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2982-2984
脑利钠肽(BNP)可用于急性心衰的临床诊断,已成为诊断及鉴别诊断心衰(HF)的新标准。本文着重介绍BNP的发现、结构、生理及临床作用研究进展。1 BNP的发现和研究历史Sudoh等于1988年从猪脑分离出BNP,1989年成功克隆了BNP分子,随着进一步的研究,BNP试剂盒于2000年被Roch公司开发成功,用于急性HF的临床诊断,成为临床上床旁诊断和鉴别诊断HF的"金标准",也为判断HF患者的预后及H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