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会霞  王涵 《吉林中医药》2020,40(9):1128-1130
仝小林教授认为,风湿热蕴结于皮肤是糖尿病合并皮肤瘙痒的主要病机,治以清热利湿、祛风止痒,苦参、白鲜皮、地肤子是临床治疗糖尿病热的阶段合并皮肤瘙痒症时常用的的三味小方。方中苦参清热燥湿,常用量为6~15 g,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常用量9~30 g,地肤子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用量为15~30 g。湿热重时可加黄芩、黄连,湿邪偏胜可加生苡仁、茯苓、陈皮等。  相似文献   

2.
茯苓、生白术、泽泻是仝小林院士临床常用的利脾湿三味小方.仝小林认为,现今多种疾病以脾虚湿困为基本病机.茯苓可利水渗湿,常用剂量为9~120 g;生白术可健脾燥湿,常用剂量为9~90 g;泽泻渗湿化浊,常用剂量为15~30g.利脾湿三味小方用于代谢性疾病、内分泌、消化系统疾病等有脾湿之证.  相似文献   

3.
仝小林院士认为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在辨证上,需在以下3个要点上与疾病后期进入虚寒阶段者进行鉴别:辨尿之寒热,辨痛之虚实,辨阳痿之身心.仝小林认为下焦湿热,瘀阻经络,气机不畅为核心病机,宜清热燥湿解毒,行气化瘀,选用黄柏、生蒲黄、橘核组成三味小方,黄柏常用剂量为9~30 g,生蒲黄9~15 g,橘核15~30 g,...  相似文献   

4.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黄柏具有以下特点:1)临床用量范围3~45 g。2)结合疾病、证型、症状选择黄柏最佳剂量,如黄柏发挥清热泻火解毒功效时,治疗高血压病、病毒性肝炎、急性肾炎、尿路感染等代谢性、传染性、泌尿系统疾病,为6~30 g;发挥滋肾降火功效时,治疗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内分泌疾病,少精、阳痿、月经不调等生殖系统疾病,为3~45 g;发挥清热燥湿功效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泄泻等消化系统疾病,银屑病、疱疹、尖锐湿疣等皮肤黏膜疾病,口服剂量为3~20 g,外用剂量为9~30 g。3)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清热泻火解毒常配伍大黄、黄连、栀子;滋肾降火常配伍芍药、仙灵脾、知母、五味子;清热燥湿常配伍枳壳、苍术、萆薢等。  相似文献   

5.
通过搜集古医书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出白鲜皮具有以下特点:临床汤剂用量多为5~30 g,常用量为5~10 g,丸、散剂用量为0.508~7.080 g,外用剂量为15~100 g.结合病种、证型、症状选择其最佳剂量,如清热燥湿止痒治疗皮肤科疾病(湿疹、荨麻疹等),汤剂为10~30 g,散剂为0.508~7.080 g...  相似文献   

6.
整理古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临床应用苍术具有以下特点。1)苍术用量多为3~50 g。2)根据疾病、证型、症状的不同寻求最佳用量:如苍术发挥燥湿健脾、滋阴助阳功效,治疗妇科疾病(如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原发性痛经等),多为5~25 g;发挥蠲痹通络、清热利湿功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多为12~15 g。3)根据所治疗的疾病不同,苍术有不同的配伍药物,如清热燥湿常配伍黄柏、黄连、半夏等,健脾祛湿常配伍厚朴、陈皮等。  相似文献   

7.
二妙散 ,见于《丹溪心法》。药用 :黄柏、苍术 2味为末 ,沸汤 ,入姜汁调服。现代临床多改用汤剂 ,黄柏、苍术各 6~ 9g。主治湿热痹阻 ,肌肉关节、筋骨疼痛 ,舌质红 ,苔黄滑 ,脉弦滑数。方中黄柏苦寒 ,清热祛湿 ;苍术辛苦性温 ,芳香燥烈 ,内可燥湿健脾 ,外能疏散风湿。《医方发  相似文献   

8.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泽泻具有以下特点:临床汤剂用量为4~90 g,常用剂量为15~30 g,散剂常用量为2.8~6.2 g,丸剂的用量范围为1.8~10.4 g,常用量为6.2~10.4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渗湿利水,化痰祛饮治疗眩晕、痛风、水肿等,为9~70 g、6.2 g(散剂)、1.8~10.4 g(丸剂);补肾养阴、利水泄热治疗耳鸣、高血压合并水肿,为30~90 g;利水渗湿泄热治疗泌尿系感染、咳嗽、带状疱疹等,为4~30 g;利水渗湿化浊治疗冠心病、黄褐斑、老年糖尿病等,为10~30 g;清热利湿泄浊治疗高脂血症、关节炎、脂肪肝等,为15~50 g、1.8 g(丸剂).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渗湿利水,化痰袪饮常配伍茯苓、白术、半夏等;补肾养阴,利水泄热常配伍白术、白芍、熟地黄;利水渗湿泄热常配伍板蓝根、柴胡、紫花地丁、泽兰等;利水渗湿化浊常配伍菟丝子、半夏、牡丹皮等;清热利湿泄浊常配伍大黄、柴胡、茯苓等.  相似文献   

9.
大剂量茯苓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茯苓是利水渗湿药中的常用药。主要含多聚糖类、β—茯苓聚糖、羧甲基茯苓多糖、茯苓多糖、茯苓素、茯苓酸、三萜类、卵磷脂、蛋白质及多种微量元素等成分。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常用量10~15g。许多中药的药理作用与剂量密切相关,本文试述30g以上大剂量茯苓的药理作用及临床作用研究概况。1 利水消肿作用  相似文献   

10.
唐程  王涵  赵锡艳 《吉林中医药》2021,41(11):1432-1434
肥胖、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异常等一系列早期代谢紊乱状态促进了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饮食不节,多食肥甘厚味导致中满,日久可生湿,湿邪进一步影响脾之健运功能.仝小林院士认为,此类疾病的辨治要点在于紧抓疾病起始阶段的"壅、滞、郁"等主要矛盾,同时兼顾燥湿、行气、健脾三大治疗原则.以苍术、厚朴、陈皮为基础方,在合三药之力共同燥湿的同时,苍术功在健脾,厚朴力在行气除满,陈皮长于理气化痰,三药合用,共燥脾湿,行脾运.方中苍术的临床常用剂量为9~30 g,厚朴为15~30 g,陈皮为9~15 g.  相似文献   

11.
历松  刘虹 《新中医》2016,48(11):163-164
正陈宝义教授是津沽名老中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对心肌炎、高热和儿科疑难杂症有着独特的见解,其自拟藿连保和汤在临床应用甚广,且疗效颇佳,处方:藿香、连翘、荆芥穗、薄荷各6 g,茯苓、半夏、陈皮、厚朴、莱菔子各10 g,焦三仙30 g,黄连3 g,生姜1片。本方具有健脾燥湿、和中清热、兼以解表之功。方中藿香芳香化湿,醒脾和中;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二者配伍具有清胃热、止呕吐、健脾胃、泻心火之效。连翘透热达表,清心解毒;荆芥穗、薄荷解表疏风;生姜性辛微温,解表散寒,温中止呕;茯苓甘淡,健脾利湿和中;半夏、陈皮燥湿健脾,理气和中;厚朴调畅气机,消积导滞;莱菔子消食导滞,长于利气;焦三仙健脾和中。陈宝义教授运用此方化裁治疗小儿功能  相似文献   

12.
1白血汤组成:白头翁15 g,黄连3 g,黄柏10 g,秦皮15 g,血见愁15 g,煨木香10 g,炒当归10 g,炒白芍15 g,炒薏苡仁30 g,地榆炭15 g,仙鹤草30 g,荆芥炭15 g。功效:清肠化湿,凉血活血。主治: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方解:方中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黄连、黄柏、秦皮清热燥湿、厚肠止泻;血见愁清热解毒、燥湿止血;煨木香、炒白芍、炒当归调气和血;仙鹤草、地榆炭、荆芥炭清热祛风、收敛止血;炒薏苡仁健脾渗湿、清热止泻。全方共奏清肠化湿、凉血活血之功。  相似文献   

13.
半夏白术天麻汤出自清代著名医家程国彭撰写的《医学心悟》,整方由半夏、天麻、白术、茯苓、橘红、甘草、生姜、大枣八味药物组成,功善化痰息风、健脾祛湿。本研究对近20年间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医案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应用该方提供新的思路。通过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46例医案,通过对数据分析,可知半夏白术天麻汤主治较眩晕、头痛进一步扩大。其主治舌苔以淡舌、白腻苔为主,脉象以弦、滑为主,发病男女无明显趋向性,发病年龄分组以中年居多。原方中半夏常用量9~15 g,白术常用量10~15 g,天麻常用量9~25 g,茯苓常用量10~30 g,橘红常用量9~15 g,甘草常用量6~10 g,姜常用量6 g及2~4片,大枣常用量6~10 g及3~6枚。其在临床应用时常加味川芎、泽泻、石菖蒲、丹参、葛根、竹茹等。在关联分析中,药对以天麻-白术出现频次最高,为146次,其次依次为天麻-茯苓、白术-茯苓等。在药物聚类分析中,可得5个聚类方,均在半夏白术天麻汤基础上加味,可适应不同兼证。  相似文献   

14.
四妙散出自《成方便读》,由《丹溪心法》中二妙散加味而成,由苍术、黄柏、牛膝、薏苡仁四味药组成。其功用为清热利湿,强筋壮骨。治疗湿热下注,两足麻木,下肢痿弱,筋骨疼痛。方中苍术燥湿清热健脾;黄柏清热燥湿;牛膝补肝肾、强筋骨;薏苡仁祛湿热、利筋络。四味合用,为清热利湿之妙剂。临床应用广泛,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5.
二妙丸由苍术、黄柏两味药组成,其中苍术苦寒,燥湿健脾,黄柏苦寒、能清湿热、两者相合,燥湿清热,主治湿热走注、筋骨疼痛、湿热下注、下部湿疮以及湿热成痿等证。痿是四肢痿弱无力,不能举动;痹是骨节四肢麻痹不仁兼有疼痛。凡痿、痹、脚气、疮疡等证,由于湿热而致者,临床常以此为  相似文献   

16.
湿疹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仝小林院士认为湿疹发作时多为湿热瘀毒所致,常用黄柏、生薏苡仁、白鲜皮三味小方态靶结合治疗湿疹,黄柏、生薏苡仁调湿热态,白鲜皮为治疗皮肤病之靶药。方中常用剂量黄柏为9~30 g,生薏苡仁为30~120 g,白鲜皮为9~30 g,若瘀重者,可加牡丹皮、赤芍,湿毒重者加土茯苓、苦参。  相似文献   

17.
药对是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或两味以上药物的配伍形式。黄柏苦寒,清热燥湿;苍术苦温燥湿,两味合用,清热燥湿之力较强,为治疗湿热诸症的常用药对。笔者通过查阅近几年来的相关文献,现对黄柏、苍术配伍后的物质基础变化、  相似文献   

18.
1 健脾清热汤 组 成:生黄芪30 g,党参15 g,生白术20 g,生地黄8 g,黄柏8 g,升麻6 g,当归6 g,陈皮6 g,青皮8 g,炙甘草5 g,六神曲8 g. 功 效:健脾养胃,清热行气. 用 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方 解:方中重用生黄芪为君药,重在补益中气;臣以党参、生白术健脾,黄柏清热降火;...  相似文献   

19.
苍术、砂仁、薏苡仁是仝小林教授临床常用的燥脾湿三味小方。仝小林教授认为,现今多种疾病以中满湿盛为基本病机。苍术可健脾燥湿,常用剂量为12~30 g;砂仁可芳香醒脾,常用剂量为3~6 g;薏苡仁健脾祛湿,常用剂量为30~60 g。燥脾湿三味小方用于代谢综合征、脂肪肝、消化性溃疡等有脾湿之证。  相似文献   

20.
正张怀亮教授是国家级名中医,临床擅治内科杂病,经验丰富,三调汤、四调汤是张怀亮教授的经验方。三调汤组成:柴胡10g,黄芩片9g,当归15g,生白芍15g,炒白术15g,茯苓15g,枸杞子15g,炒酸枣仁15g,龙眼肉15g,炙甘草6g。本方从心、肝、脾论治,具有疏肝清热、养心健脾的作用。再加熟地黄15g,黄柏10g为四调汤,即加入滋肾阴、清相火之品,以兼顾肾,故名四调汤。三调汤、四调汤是张怀亮教授的常用方,临床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