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甲胎蛋白(AFP)阴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血清鞘脂表达谱改变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与串联质谱法,对15例乙肝相关AFP阴性HCC患者和49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清中61种鞘脂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1种血清鞘脂中,有14种鞘脂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LSDA分析结果表明,Cer(d18∶1/8∶0)-1-P、Sphingosine(d17∶1)-1-P和Sphingosine(d18∶1)-1-P是区分乙肝相关AFP阴性HCC和乙肝肝硬化的潜在标志物,其在AFP阴性HCC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17.74pmol/0.1 ml、58.28 pmol/0.1 ml和62.99 pmol/0.1 ml,均显著高于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表达水平(P0.05)。将三种鞘脂纳入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er(d18∶1/8∶0)-1-P与乙肝相关AFP阴性HCC独立相关(OR=0.667,95%CI:0.481~0.923,P0.05),其预测诊断乙肝相关AFP阴性HCC的灵敏度为81.6%,特异度为86.7%。结论外周血清鞘脂Cer(d18∶1/8∶0)-1-P可能是乙肝相关AFP阴性HCC的潜在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肥胖患者在接受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治疗后1个月时血清神经酰胺(CER)及其亚型(CERs)的变化并评估其与糖脂代谢和炎症介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减重外科接受LSG的34例肥胖患者作为肥胖组[年龄(29.0±8.9)岁,女性30例(88.2%),男性4例(11.8%)],3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年龄(24.8±3.8)岁,女性18例(58.1%),男性13例(41.9%)]。分别在手术前、手术后1个月收集肥胖患者临床资料并做自身前后对照分析。使用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胰岛素抵抗程度。使用Exion UPLC-QTRAP 6500 PLUS(Sciex)液质联用仪,以电喷雾电离模式进行血清脂质组学分析。采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SNK-q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利用Pearson相关、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分析CER与血清学指标的关系。结果34例肥胖患者在接受LSG后1个月血清Cer d18∶1/22∶0[手术前后分别为0.99(0.83,1.25)、0.55(0.45,0.77)pmol/L,Z=4.59,P<0.01]、Cer d18∶1/24∶0[手术前后分别为2.66(2.22,3.45)、1.46(0.99,2.22)pmol/L,Z=5.10,P<0.01]均降低,且与体质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OMA-IR、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均呈显著正相关(r=0.26~0.59,均P<0.01)。结论Cer d18∶1/22∶0、Cer d18∶1/24∶0可能和肥胖患者接受LSG治疗后胰岛素抵抗、炎症因子减轻和心血管风险的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3.
<正>在基因敲除的小鼠模型中,长链磷脂(Cer)切除导致鞘氨醇水平持续升高,可引起严重肝病。最近研究者发现,在慢性肝病患者中血清鞘脂水平下调。然而,到目前为止,其在预测肝纤维化生化指标方面的作用还没有被研究。来自法兰克福歌德大学附属医院的Grammatikos G等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406例(203例为HCV基因1型感染者,203为HBV感染者)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各种鞘脂代谢物的水平。结果发现,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中,血清鞘脂(鞘氨醇、二羟鞘氨醇)的变化与HCV患者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有关[比值比(OR)=1.111,95%可信区间(95%CI):1.028~1.202,P=0.0007;OR=0.634,95%CI:0.435~0.925,P=0.018]。在丙型肝炎患者中应用体内平衡模式指数评估发现,血清鞘脂与甘油三酯、胆固醇及胰岛素抵抗有关。丙型肝炎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神经酰胺(Cer)、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TyG)指数、残余胆固醇(RC)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IS患者209例,根据颅内动脉狭窄情况分为狭窄组122例和非狭窄组87例,检测患者Cer,计算TyG指数和RC水平。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与非狭窄组比较,狭窄组脂蛋白(a)、糖化血红蛋白(HbAlc)、TyG指数、RC、Cer16:0、Cer18:0、Cer24:1、Cer16:0/Cer24:0、Cer24:1/24:0、Cer18:0/24:0升高,Cer24:0降低(P<0.05,P<0.01)。Cer16:0、Cer18:0、Cer24:1、Cer16:0/24:0、Cer18:0/24:0、Cer24:1/24:0、脂蛋白(a)、HbAlc、TyG指数、RC与ICAS呈正相关(r=0.290、r=0.343、r=0.383、r=0.436、r=0.434、r=0.481、r=0.166、r=0.248、r...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苦参素对乙型肝炎病毒肝硬化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92例,使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使用胸腺肽注射液10mg,1次/d皮下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苦参素胶囊20mg/次,3次/d,3个月为1个疗程。TGF-β1表达的检测使用ELISA法。[结果]治疗前2组TGF-β1、透明质酸酶(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Ⅲ-PC)、Ⅳ型胶原(Ⅳ-C)肝纤维四项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上诉指标在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Child-Pugh评分和HBV-DNA病毒载量为(5.48±0.83)log10copies/ml和(3.27±0.53)log10copies/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05±1.26)log10copies/ml和(5.22±1.16)log10copies/ml(P0.01)。[结论]苦参素可以减低乙型肝炎病毒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TGF-β1的表达,降低HBV-DNA病毒载量,发挥抗病毒和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补钠与限钠对肝硬化尿钠及腹水消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补钠与限钠对肝硬化腹水消退的影响。 9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补钠组 4 5例低盐饮食 ,静脉补氯化钠 (3~ 5 )g/d ,限钠组 4 5例低盐饮食。治后 10d补钠组尿钠、尿量分别为 (2 6 5 4 6± 6 3 6 8)mmol/L和(2 36 2 11± 6 13)ml/d ,均显著高于限钠组分别为 (181 2 3± 6 1 31)mmol/L和 (16 5 7 13± 4 75 6 0 )ml/d(t=4 83、5 4 1,P<0 0 1)。腹水消失 ,补钠组 32例 (71 11% )多于限钠组 (19例 ,占 4 2 2 2 % ) ,(x2 =7 6 5 ,P <0 0 1) ;腹水消失时间 ,补钠组 (2 8 0 1± 18 12 )d短于限钠组 (4 2 0 1± 12 11)d ,(t=2 18,P <0 0 5 )。肝硬化腹水在用利尿剂同时应适当补钠 ,有利于腹水消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应用干扰素α-2b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联合利巴韦林方案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18例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干扰素α-2b(IFNα-2b)治疗。初始剂量为200万U/次,皮下注射,每周3次,加利巴韦林600mg/d,分3次口服,治疗1~3个月后,根据病情逐步将IFNα-2b剂量增加至300~500万U/次肌注及利巴韦林800~1000mg/d,分3次口服,治疗48周,观察疗效。结果:18例患者有17例耐受较好并完成IFN疗程,而1例无法耐受利巴韦林治疗提前终止。与治疗前比较,17例患者治疗后的ALT、AST、TBil、Alb、CHE、PTA、HCVRNA,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C-Ⅳ)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小剂量IFNα-2b开始逐渐加量联合利巴韦林方案可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但治疗的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并发细菌性腹膜炎1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院近 2年间收治的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的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 ,并将其临床特点、细菌学发现、抗菌治疗及临床转归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110例患者均为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0月因肝硬化腹水住院的 2 74例患者中合并SBP的病例 ,其中男性 78例 ,女性 3 2例 ,年龄 2 0岁~ 73岁 ,平均年龄 5 0岁。按病因分类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82例 ,丙型肝炎后肝硬化 8例 ,乙型合并丙型肝炎肝硬化 5例 ,酒精性肝硬化 8例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酒精性肝硬化 5例 ,胆汁性肝硬化 2例。按肝硬化Child P…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血脂代谢、主动脉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0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5组:A组喂普通饲料,B组喂高脂饲料,C、D、E组喂高脂饲料的同时分别给予白藜芦醇4mg/kg.d、8mg/kg.d、16mg/kg.d进行干预。于12周末取血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MMP-9、TIMP-1水平。取完整胸主动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主动脉PPARγ、MMP-9、TIMP-1mRNA的表达。结果:病理对照组(B组)TG[(2.46±0.32)mmol/L∶(0.42±0.23)mmol/L]、TC[(30.19±3.98)mmol/L∶(1.07±0.22)mmol/L]、HDL-C[(1.74±0.50)mmol/L∶(0.63±0.30)mmol/L]、LDL-C[(16.82±1.95)mmol/L∶(0.53±0.15)mmol/L]、PPARγ[(0.78±0.07)∶(0.59±0.05)]、TIMP-1[(91.80±9.23)ng/ml∶(68.49±9.04)ng/ml]、MMP-9[(341.96±9.94)ng/ml∶(164.04±7.08)ng/ml]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A组)(P均0.01);随着白藜芦醇剂量的增大,血清TG、TC、LDL-C水平,MMP-9及其mRNA表达,和MMP-9/TIMP-1比值显著降低,HDL-C、TIMP-1及其mRNA表达显著升高,在中、高剂量组(D、E组)更为明显(P0.05~0.01),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白藜芦醇可改善兔动脉粥样硬化血脂代谢紊乱,通过降低MMP-9/TIMP-1比值稳定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目前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治疗方案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真实世界病毒应答情况及对肝硬度值和天门冬氨酸/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的影响。方法连续性纳入2018年4月1日-2018年11月30日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接受DAA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无干扰素方案的DAA治疗12~24周,评估治疗结束后第12周病毒学应答情况,对比基线及治疗结束后12周肝硬度值和APRI的变化。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共纳入21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其中肝硬化患者占35. 4%,基因1b、2a、3a、6a型分别占75. 0%、18. 4%、4. 2%及2. 4%。174例患者完成了DAA治疗疗程及治疗后12周随访。在DAA治疗结束和治疗结束后12周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比例分别为98. 3%及95. 4%。基因1b型、2a型、3a型及6a型患者的SVR12分别为96. 3%、93. 1%、80. 0%及100%。治疗结束后12周肝硬度值较基线[9. 8(6. 9~16. 3) kPa vs 11. 4(7. 7~19. 1) kPa,Z=-2. 5,P=0. 012]及APRI[0. 34(0. 25~0. 64) vs 0. 76(0. 56~2. 25),Z=-6. 6,P 0. 001]均明显下降。根据基线是否存在肝硬化进行分组,结果显示治疗结束12周非肝硬化组患者肝硬度值较基线显著降低[7. 6(6. 6~10. 7) k Pa vs 8. 8(7. 2~13. 0) kPa,Z=-2. 7,P=0. 007];而肝硬化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硬度值无明显差异[17. 4(12. 7~22. 1) k Pa vs 19. 8(12. 8~24. 9) kPa,Z=-1. 4,P=0. 152]。肝硬化组和非肝硬化组患者APRI在治疗后12周较基线均明显下降[0. 73 (0. 52~1. 34) vs1. 37(0. 80~2. 11),Z=-3. 4,P 0. 001; 0. 29(0. 21~0. 36) vs 0. 54(0. 31~0. 95),Z=-6. 8,P 0. 001]。结论在该真实世界研究中,应用DAA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总体病毒学应答率较高,治疗结束后12周肝硬度及APRI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贺普丁治疗失代偿性肝硬化1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 9月~ 2 0 0 0年 1 1月 ,我们试用贺普丁(拉米夫定 )治疗乙型肝炎后失代偿性肝硬化 1 3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3例患者均为我院就诊的乙型病毒性肝炎后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 ,诊断均符合1 995年北京《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 34~ 58岁 ,平均 44.6岁。病程 3~ 1 2年 ,平均5.7年。Child分级 A级 4例 ,B级 5例 ,C级 4例。HBe Ag阳性 1 0例 ,抗 - HBe阳性 1例 ,HBe Ag和抗HBe Ag阴性 2例 ;HBVDNA均阳性 ,定量值为 51 .2~ 1 4786.0 fg/L,平均 7859.2± 2 4 …  相似文献   

12.
1 病历报告患者 ,男 ,36岁 ,因毛发脱落 13年于 2 0 0 3年 6月 17日入院。临床诊断 :脂溢性皮炎。体检 :BP12 0 / 6 0mmHg ,HR 5 4次 /min ,心界不大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住院期间行食管标测心电图检查 (图 1A、B)示 :窦性心律 ,P -P间期 0 .98~1.0 4s。图 1A示P -P间期分别为 0 .2 0 ,0 .2 0 ,0 .2 0 ,0 .5 6s;或者 0 .2 0 ,0 .2 0 ,0 .2 0 ,0 .32s ,最终以 1次QRS脱漏结束文氏周期 ,房室传导比例 5∶4。图1B示P1~P3下传的P -R间期均为 0 .4 8s ,最终形成快径路隐匿性结 -窦折返 ,此时所形成的P -P间期为短P -P间…  相似文献   

13.
1989~1994年,笔者用血管活性药物辅助治疗乙型病毒性脑炎31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①观察组:乙型病毒性脑炎患者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9个月~13岁;②对照组:乙型病毒性脑炎患者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8个月~12岁。两组常规治疗相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0.5~1mg/(kg·次),阿拉明0.25~0.5mg/(kg·次),加于10%葡萄糖液20~50ml中静滴,2~4次/d;有呼吸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浆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水平联合肝脏硬度测定(LSM)诊断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方法 2015年6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9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7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5例,另选择健康人56例,使用Fibrotouch检测LSM,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GP73水平。对肝病患者行肝活检。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GP73、LSM及两者联合诊断肝纤维化的效能。结果 在本组196例患者中,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S1期45例(23.0%),S2期50例(25.5%),S3期49例(25.0%)和S4期52例(26.5%),其中≥S2期者151例(77.0%),≥S3期者101例(51.5%); S1、S2、S3和S4期患者血浆GP73水平分别为(118.1±30.6) ng/ml、(135.8±39.7) ng/ml、(175.8±54.8) ng/ml和(228.7±74.6)ng/ml,LSM分别为(6.1±1.8) kpa、(10.1±2.2) kpa、(15.3±4.5) kpa和(23.0±9.4) kpa,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分别为为(94.0±19.4) ng/ml和(5.4±2.0 )kpa,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GP73诊断肝纤维化≥S2、≥S3和S4的截断点分别为127.7 ng/ml、142.5 ng/ml和155.6 ng/ml,LSM诊断的截断点分别为8.8 kPa、12.6 kPa和17.9 kPa,两者联合诊断的ROC下面积(AUC)分别为0.917(95% CI:0.875~0.948)、0.954(95% CI:0.920~0.977)和0.950(95% CI:0.914~0.973),其灵敏度分别为71.5%、86.1%和88.5%,其特异度分别为94.6%、95.1%和89.1%,准确性分别为96.8%、92.3%和90.7%。结论 应用血浆GP73联合LSM诊断乙型和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效能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3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及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血清中HMGB1、IL-6及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中HMGB1、IL-6及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健康体检者[(21.49±4.15)pg/ml∶(1.78±0.53)pg/ml,(152.1±37.6)ng/ml∶(31.5±10.2)ng/ml,(33.2±8.1)ng/ml∶(9.7±2.5)ng/ml,均P<0.01]。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中HMGB1的表达与IL-6、TNF-α的表达呈正相关(r分别为0.713、0.658,均P<0.05)。结论:HMGB1及其后续的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扩张型心肌病的病理生理进程。  相似文献   

16.
邵清  陈国凤  李梵 《肝脏》2007,12(5):366-367
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2型糖尿病的发病情况。方法对221例慢性丙型肝炎感染者(其中肝硬化72例)2型糖尿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并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660例(其中肝硬化220例)2型糖尿病发病情况进行对照。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感染者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为21.2%(47/221),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的10.9%(72/660)(P<0.02);丙型肝炎病毒致肝硬化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为30.6%(22/72),明显高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型糖尿病发病率23.4%(35/149),(P<0.05),并明显高于对照组乙型肝炎病毒致肝硬化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11.3%(25/220),(P<0.05)。结论肝硬化是慢性丙型肝炎感染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肝硬化和丙型肝炎病毒共同作用导致了2型糖尿病危险性的增加。丙型肝炎病毒致肝硬化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乙型肝炎病毒致肝硬化。  相似文献   

17.
结核分枝杆菌DNA三价苗的细胞与体液应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构建了含分枝杆菌抗原Ag85B(30kDa) ,MPT - 83(2 6kDa)和ESAT - 6 (6kDa)分泌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pJW 4 30 3,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 ,确定含有正确的读码框。重组表达质粒导入COS7细胞内并瞬时表达 ,证明上述三种重组质粒能在COS7细胞中表达出特异蛋白。三种重组表达质粒同时肌注免疫小鼠 ,首免 ,二免和三免小鼠后 2 1dAg85B抗体平均滴度分别为 1∶32 0 0 ,1∶5 12 0 0和 1∶10 2 4 0 0 ,MPT - 83抗体平均滴度二次免疫和三次免疫后 2 1d测得为 1∶2 5和 1∶5 0 ,三次免疫后均未检测到ESAT - 6特异性抗体。在三免后 2 1dAg85B和MPT - 83的特异性细胞因子γ -干扰素的浓度分别 2 75 pg/ml±16 5 ,2 2 0 pg/ml± 19 8;而ESAT - 6的γ -干扰素浓度为 2 2 0 pg/ml± 9 9。本研究表明 ,多价核酸疫苗能同时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 ,可能有利于增强疫苗对抗结核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8.
急性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总结我院1996 - 0 1~2 0 0 3- 0 1收治的2 0例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病例进行分析,旨在更好地认识本病,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我院1996 - 0 1~2 0 0 3- 0 1收治的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PVT)病例,共2 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男女比例为1 2∶1。患者年龄2 8~77岁,平均年龄4 8岁。在既往史中发病前有脾切除术史者7例,其中外伤性脾破裂2例、门静脉高压断流或分流术5例,发病时间为术后10~5 8d ,平均2 2d ;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4例;重症胰腺炎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1例;有肢体深静脉血栓史3例;既往体健3例…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患者检测血浆神经肽Y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浆神经肽Y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肝硬化患者 6 4例。男 40例 ,女 2 4例 ,平均年龄 45岁± 2 3岁。其中乙型肝炎性肝硬化 5 7例 ,丙型肝炎性肝硬化 2例 ,酒精性肝硬化 4例 ,心源性肝硬化 1例 ,伴消化道出血 2 0例 ,腹水 36例 ,肝性脑病 12例和肝肾综合症 4例。按肝功能分级Child分级 :A级 2 8例 ,B级 2 3例 ,C级 13例。采用RIA法检测空腹血浆NPY水平 ,并与 40例 (男 2 6例 ,女 14例 ,平均年龄 42岁± 2 0岁 )健康人作对照。肝硬化A级患者血浆NPY含量 (12 1 6± 2 8 9) pg/ml低于健康对照组 (142 3± 40 5 ) pg/ml(P <0 0 5 )。肝硬化B级 (6 3 4± 2 4 8) pg/ml,C级 (4 5 6± 2 1 7) pg/ml患者血清NPY含量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及肝硬化A级患者 (P <0 0 1)。肝硬化患者血浆NPY含量显著低下 ,并随肝功能损害程度加重而下降更多 ,提示NPY可能参与了肝损害的病理过程 ,并与肝功能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20.
葛维明 《实用老年医学》2013,(6):486-487,491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情况,探讨Hp在其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慢性乙肝患者215例,丙肝患者104例,健康对照14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抗体阳性为感染判断标准。对3组人群Hp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有113例感染了Hp(感染率为52.6%),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66例,感染率为44.9%);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p感染67例,感染率为64.4%,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种肝炎合并肝硬化组Hp感染率均高于无肝硬化组。结论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患者Hp感染率明显增加,Hp在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向肝硬化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与HBV/HCV发挥协同作用;对患者进行Hp根除治疗有益于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