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下胫腓联合损伤复位固定后修复与不修复下胫腓前韧带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 38例下胫腓联合损伤随机分为2组,修复组17例采用皮质骨螺钉固定并修复下胫腓韧带;不修复组21例单纯采用皮质骨螺钉固定后不修复下胫腓前韧带。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疗效、术后下胫腓联合重叠距离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38例均获随访11~20个月,平均15.4个月。修复组手术时间较不修复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下胫腓联合重叠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按AOFAS评定标准,修复组和不修复组的优良率分别为94.1%、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胫腓联合损伤采用皮质骨螺钉内固定后下胫腓前韧带可不予以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扫描在下胫腓联合损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3例踝关节骨折脱位术前行CT扫描明确下胫腓联合的损伤情况及胫腓骨的相对关系,指导术中复位、固定;术后行CT扫描评估骨折对位、对线及下胫腓联合复位及内固定情况。结果 103例手术前后均行CT扫描,100例恢复了下胫腓联合正常形态,仅3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分离。术后均获平均23(14~41)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平均93.7分。结论 CT扫描在下胫腓联合损伤明确诊断及指导复位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0):1907-1909
[目的]探讨下胫腓联合融合术治疗陈旧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7年12月治疗的47例陈旧性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7例,女性20例;年龄29~65岁,平均(59.72±9.24)岁;初次受伤至手术前病程为3~9个月,平均(5.95±1.14)个月。术前AOFAS评分平均(34.21±4.22)分,均采用下胫腓联合融合术进行治疗。[结果]随访时间9~60个月,平均(37.70±9.68)个月,经过治疗后踝关节活动度跖屈、背伸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AOFAS评分平均(83.52±3.53)分,其优良率为82.98%。[结论]采用下胫腓联合融合术治疗陈旧性下胫腓联合损伤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采用钢丝捆扎带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方法 通过钢丝捆扎带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7例,应用改良的Baird和Jackson评分系统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本组获随访平均7.3个月,疗效评定结果:优6例,良1例.结论 采用钢丝捆扎带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是一项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踝关节CT在下胫腓联合损伤诊断中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李凯  赵铁山  张中伟 《中国骨伤》2007,20(8):546-547
下胫腓联合对踝关节的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踝部损伤(包括骨折、脱位及无骨折脱位的损伤)中常累及下胫腓联合。通常情况下医生会采用X线摄片对其进行检查和诊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如拍摄角度、生理差异、患者的配合程度等,漏诊与误诊率均较高。选择我院1999年1月-2005年12月诊断并治疗的踝关节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踝关节CT检查对下胫腓联合损伤诊断并确定损伤程度以指导治疗效果满意。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2例踝关节损伤患者行X线摄片踝关节正侧位、CT扫描并最终手术治疗并在术中探查下胫腓联合处。其中男40例,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并总结采用自行研制的新型内固定器——下胫腓钩板固定器(Hook—plate fixation,HPF)治疗16例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1年10月~2003年3月采用下胫腓钩板固定器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16例,根据应用改良Mazur评价标准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随访时间3~30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愈合的时间为12~18周,16例中优良15例,可1例,优良率93%。结论 下胫腓钩板固定器生物力学性能最佳,也是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下段骨折的最好内固定方式之一,但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下胫腓联合损伤诊治作一综述。方法查阅近年有关下胫腓联合损伤诊断和治疗的文献,总结进展。结果病史(损伤机制)、临床体检、影像学检查(X线片、CT、MRI)等可辅助诊断下胫腓联合损伤。对于不稳定下胫腓联合损伤需积极手术治疗,原则为解剖复位和固定,避免踝关节不稳定、长期慢性疼痛和创伤性关节炎发生。但对于内固定方法仍存在争议。结论下胫腓联合损伤诊断仍缺乏特异性量化参数,疗效评价仍需大样本临床研究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8.
下胫腓联合又称下胫腓关节,是维持踝关节稳定性的重要结构,有下胫腓前韧带、下胫腓后韧带和骨间韧带组成.临床上下胫腓联合损伤多合并踝部的骨折,其占踝部损伤的1% ~11%,有时也可单发生.在受伤早期,如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就会造成踝关节的不稳定、疼痛以及创伤性关节炎.对下胫腓联合损伤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  相似文献   

9.
李丹  卡索  刘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22):1753-1755
[目的]探讨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按照一定分型标准的合理治疗方案及手术体会。[方法]从1997年10月.2003年10月收冶的126洲中,Ⅰ型、Ⅱ型损伤38例采用非手术治疗,Ⅱ型损伤88例采用手术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Ⅰ型、Ⅱ型损伤优良率100%,Ⅲ型损伤优良74例,呵11例,差3例。[结论]Ⅰ型、Ⅱ型损伤不必手术,保守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Ⅱ型损伤应用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手术操作简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涛  庞桂根 《中国骨伤》2006,19(4):253-256
下胫腓联合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踝部损伤,通常发生在旋前-外旋和旋前-外展型踝关节骨折脱位,少部分发生在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脱位,也可能单独发生不伴有骨折脱位。按其损伤程度分为3型:Ⅰ型为单纯扭伤无下胫腓分离,Ⅱ型为潜在性分离,Ⅲ型为明显的分离。对于不伴有骨折和内侧结构损伤,没有造成下胫腓分离的韧带扭伤,即下胫腓联合稳定可采用保守治疗。对于伴有骨折和内侧结构损伤,下胫腓联合不稳定的病例应积极手术治疗。下胫腓联合可采用螺钉、下胫腓钩、钩板或缝扣固定,以防踝关节不稳定造成疼痛和创伤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正常国人下胫腓联合及踝关节内侧间隙的数字化X线图像测量,探讨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对它们的影响,明确数字化X线检查在下胫腓联合损伤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选取492例正常踝关节,应用直接数字X线摄影术拍摄标准踝关节正、侧位片及踝穴位片,图像数据传送至影像工作站,在灰度显示器上对图像进行"软阅读",并利用PACS系统自带软件对下胫腓联合间隙、下胫腓联合重叠影、踝关节内侧间隙、腓骨宽度及腓前距进行模拟测量,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说明其与性别、年龄、身高及体质世的关系.结果正常成人下胫腓联合间隙参考值范围为(3.98±0.78)mm、 踝穴位为(3.67±0.68)mm, 下胫腓联合重叠影参考值范围为(7.06±1.98)mm、 踝穴位为(2.34±0.84)mm,踝关节内侧间隙参考值范围为(4.04±0.50)mm,腓骨宽度的参考值范围为(14.39±1.86)mm,腓前距参考值范围为(4.99±4.04)mm.下胫腓联合间隙、下胫腓联合重叠影、腓前距及内踝间隙与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间的决定系数及P值分别为R2a=0.229,P<0.01;R2a=0.066, P<0.01; R2a=0.032, P<0.01; R2a=0.059,P<0.01. 结论下胫腓联合间隙与身高、体质量、性别、年龄存在强相关性,不适合作为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评估指标;下胫腓重叠影、内踝间隙、腓前距与身高、体质量、性别、年龄存在弱相关性,可作为评估下胫腓联合早期损伤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背景:随着社会发展和交通工具应用增多,伴有下胫腓联合损失的踝关节损伤越来越多,对其治疗和功能康复的要求也更高.目的:探讨锁扣带袢钛板(TightRope)在下胫腓联合损伤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9月应用TightRope治疗伴有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骨折患者32例,其中男26例,女6例,年龄...  相似文献   

13.
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观察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相似文献   

14.
应用下胫腓钩板固定器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并总结采用自行研制的新型内固定器——下胫腓钩板固定器(Hook-plate fixation,HPF)治疗16例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1年10月~2003年3月采用下胫腓钩板固定器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16例,根据应用改良Mazur评价标准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随访时间3~30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愈合的时间为12~18周,16例中优良15例,可1例,优良率93%。结论 下胫腓钩板固定器生物力学性能最佳,也是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下段骨折的最好内固定方式之一,但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Suture Button装置修复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Suture Button装置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后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截止于2007年9月利用Suture Button装置固定的下胫腓联合急、慢性损伤的13例病人进行连续随访观察,通过术后X线片数字化测量和标准的踝足功能评分,评估其疗效并探讨临床应用前景.[结果] 除1例病人因术后短期再次创伤意外,行2次手术更换为传统螺钉内固定外,其余病人均在术后6周开始部分负重功能锻炼,术后第3个月功能平均评分达到满意,术后第6、12个月功能平均评分达到优良,X线片未发现内固定失效.[结论] Suture Button装置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具有技术简单、手术时间短、内固定器物理特性符合人体正常解剖生理、固定强度足够、无需2次手术取出等多项优势,可能成为下胫腓联合损伤新的治疗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综述了踝关节稳定的维持和下胫腓损伤的诊治进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4):2251-2255
慢性下胫腓联合损伤是急性损伤诊治不当而迁延不愈的结果。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通常合并踝关节骨折,当骨折开始愈合后,慢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症状逐渐表现出来,此时结合其体征、X线片,必要时拍摄外旋或外翻应力位X线片、踝关节CT或MRI,其诊断稍显复杂但并不困难。踝关节镜检查为诊断慢性下胫腓联合损伤提供直接证据。由于认识不足,其治疗手段五花八门,目前尚无金标准。下胫腓韧带重建术与下胫腓融合术是两大类理念不同的治疗方法,尽管从短期随访来看,二者都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结果,但后者仍颇具争议。本文将系统阐述慢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断方法,并通过文献综述,批判性地总结现有的治疗理念。  相似文献   

18.
下胫腓联合分离损伤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胫腓联合分离损伤的治疗方法和体会.[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9年7月配合治疗、资料完整的100例下胫腓联合分离损伤,其中,单纯损伤23例,合并踝部骨折和距骨骨折77例.保守治疗14例,手术治疗86例.手术采用螺钉固定79例,保守和手术治疗复位后稳定者未用螺钉固定共21例.6~8周改支具或行走石膏逐渐功能锻炼和负重,8~12周去除外固定.[结果]随访10~23个月,平均14个月,优46例,良38例,可11例,差5例(优良率84%),金属螺钉断裂5例.5例差者为合并严重踝关节骨折和距骨骨折发生创伤性踝关节炎.螺钉断裂均为螺钉贯穿四层皮质固定者,均为优良患者.21例未用螺钉固定者中,6例有轻微下胫腓联合分离,但功能仍然为优良.[结论]根据损伤和稳定情况采取保守或手术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复位后稳定者可以不用螺钉固定,即使患者有轻微下胫腓联合分离,总体上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下胫腓联合损伤(abmption of lower tibiofibular ligament union)占踝部损伤的1%~11%,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在踝关节骨折时并发,损伤程度和范围取决于挤压力和杠杆力大小。  相似文献   

20.
下胫腓联合钩的临床应用及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胫腓联合钩的临床应用及探讨陈元璋,霍志方,蔡礼德,石荣坚,胡辉东,弓剑波近年来国内外学者〔1~3〕认为下胫腓韧带断裂是踝关节远期不稳定的重要原因。因此,促使下胫腓韧带的连接及修复,对踝部损伤的预后是至关重要的。我院自1991年1月~1992年6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