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概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1]。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作为糖尿病眼病的终末期是糖尿病患者视功能严重受损甚至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2],在1970年以前属于"不治之症",自从Machemer首开玻璃体手术治疗PDR并发玻璃体出血的先河后,目前此手术已成为其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3]。  相似文献   

2.
目的 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眼轴长度与玻璃体积血并探讨两者间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诊的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一般资料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检查患者视力、眼轴长度;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玻璃体积血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分析眼轴长度与玻璃体积血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180例患者中共有82例发生玻璃体积血,根据DR患者眼轴长度分为三组,A组发生率为63.16%;B组发生率为35.09%;C组发生率为7.14%。A组DR患者玻璃体积血发生率显著高于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54、10.596,P<0.05);DR发生玻璃体积血患者与未发生患者年龄、眼轴长度、收缩压、舒张压、肌酐、血脂及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964、-12.034、3.069、7.946、6.794、4.537、5.621、-6.895、4.532、8.045、5.631,P<0.05)。眼轴长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晚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125只眼)晚期PDR患者施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术后1~3个月间接眼底镜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复查。分析手术后视力改进效果和并发症。【结果】术后视力提高93只眼占74.4%,术后主要并发症有玻璃体再出血,视网膜脱离,高眼压.葡萄膜炎症。并发性白内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神经萎缩。【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目前治疗晚期PDR的有效方法.精确的手术操作和术后及时辅以激光治疗,是保证术后远期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8例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护理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8例患者经过精心护理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术前充分准备、术后精心、科学护理,尤其术后体位护理,有利于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王志涛  宋琳  孙坚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1):1744-1745
【目的】观察玻璃体积血时不同阶段视网膜的病理变化【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40只。右眼玻璃体内注入0.2ml自体血作为实验组,左眼玻璃体内注入0.2ml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分别于也、d7、d14、d21、d28随机处死,取视网膜于10%中性甲醛内固定,制成病理切片。【结果】玻璃体积血视网膜d14、d21、d28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厦内核层细胞出现水样变性。【结论】玻璃体积血可引起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和内核层细胞的水样变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手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50例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术后再出血并及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手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13.8%,再出血的时间为手术后1~210 d,在出血的主要原因中,依次为视网膜表面新生血管膜剥除不彻底,视盘表面残存新生血管膜处理不当,视网膜激光光凝不足等.结论 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手术后再出血的主要是视网膜残留新生血管增生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84例(86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按玻璃体切除术后常规护理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内容包括术前体位练习、饮食护理、心理护理,术后体位护理、并发症观察及预防、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改善率达65%;同时并发症明显减少,眼内压、出血、感染三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患者采取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眼科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临床确诊为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并行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86例患者90只眼纳入研究。联合药物治疗组42眼在玻璃体切除术前5~7 d行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药0.05 ml。单纯手术治疗组48眼单纯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医源性裂孔、术中出血、电凝止血、填充物类型、术后玻璃体再出血以及末次随访时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情况。结果联合药物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医源性裂孔发生率、术中及术后出血发生率、应用电凝止血频率及术中硅油填充率均低于单纯手术治疗组[(71.38±22.01)min vs(98.48±27.35)min,11.90%vs 50.0%,4.76%vs 18.75%,19.05%vs 64.58%,16.67%vs 43.75%,33.33%vs 64.58%,均P<0.05]。术后联合药物治疗组患者玻璃体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单纯手术治疗组(4.76%vs 18.75%,P<0.05)。术后联合药物治疗组患者视力较单纯手术治疗组更好(0.361±0.203 vs 0.264±0.162,P<0.05)。结论 PDR患者23G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电凝及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的发生率;降低硅油填充率以及手术后玻璃体再积血发生率,最终提高患眼视力。  相似文献   

9.
玻璃体手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50岁以上人群的重要致盲眼病之一,在西方国家是致盲的主要原因。据报道:每90min就有一患者因糖尿病致盲,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方法。由于该手术复杂,术后并发症多且与临床护理密切相关,因此,实施全面、系统、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手术后护理方法,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观察并总结对3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施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术后护理。结果 体位、心理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结论 规范而得当的护理是保证糖尿病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与HLA-DR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探讨PDR形成的保护因素.方法 随机收集于门诊就诊和住院治疗的156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病程>10年但未发展为PDR的T2DM患者纳入DR组,病程<5年但发展为PDR的T2DM患者纳入PDR组.通过基因芯片检测所有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对糖尿病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68例(107只眼)糖尿病患者和60例(60只眼)健康对照组,分析其眼声像图特点。结果107只患眼,检出玻璃体出血32只眼,玻璃体机化膜61只眼,玻璃体下出血14只眼,玻璃体后脱离22只眼,视网膜脱离13只眼;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较对照组降低(P〈0.05),超声诊断符合99只眼,误诊7只眼,漏诊1只眼。结论超声在糖尿病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与视网膜病变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360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和149例健康对照者(NC组),2型糖尿病患者中不伴视网膜病变(NDR组)190例、伴视网膜病变(DR组)170例,检测各组腰臀比、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 c)、Cys C等指标,分析Cys C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组FBG、TC、TG、LDL-C、HbA1 c、Cys C高于NC组(P<0.05);DR组血清Cys C水平明显高于NDR组(P<0.05);同时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 表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除了与年龄和糖尿病病程等呈正相关外,还与血清Cys C水平呈正相关(β=0.791,P<0.05).结论 高血清胱抑素C水平是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48例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诱发DR的危险因素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β2-微球蛋白进行分析。结果148例糖尿病患者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1例,占41.1%。发生率与性别无关;其中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压、三酰甘油、胆固醇等与DR发生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病程有关,病程少于5年和5年以上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DR发生率与不伴高血压者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BUN、Cr含量升高DR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者。结论病程长、高血糖和高血脂、高血压、肥胖是DR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可能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观察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与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DR)各期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对113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进行检测,其中2型糖尿病无DR患者30例(DM组)、2型糖尿病合并DR背景型患者45例(BDR组)、2型糖尿病合并DR增殖型患者38例(PDR组)和健康对照30例(NC组).结果 (1)DM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与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R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与DM组、N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DR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与BDR组、DM组、N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相关分析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TG、TC、LDL-C成显著负相关,而与HDL-C成显著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 2型糖尿病合并DR后血清脂联素水平更低.脂联素可作为判断2型糖尿病合并DR损害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余旭耀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509-1510,1514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该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1例,根据患者视网膜病变并发情况,分为病变组(合并视网膜病变)42例和无病变组(未合并视网膜病变)59例,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病变组与无病变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分别为(2.11±0.81)mg/L和(2.98±0.93)mg/L,病变组显著高于无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随着患者视网膜病变分级的升高,C反应蛋白水平依次升高。结论 糖尿病患者合并视网膜病变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并随着视网膜病变分期的升高而逐渐增强,提示C反应蛋白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比较血糖波动在2型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与2型糖尿病不伴视网膜病变(non diabetic retinopathy, NDR)人群中的差异,探讨血糖波动与DR的关系。方法 全面检索数据库,纳入比较DR患者与NDR患者血糖波动的文献17篇,采用RevMan5.3软件和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在纳入的17项研究中, DR组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 MAGE)明显高于NDR组[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 WMD)及95%CI为2.12(1.66,2.58),P<0.01]。在纳入的9项研究中,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NPDR)组的MAGE明显低于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组[WMD及95%CI为-1.09(-1.42,-0.77),P<0.01]。NPDR组的MAGE明显高于NDR组[WMD及95%CI为1.52(1.25,1.79),P<0.01]。结论 从NDR组到NPDR组再到PDR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呈逐步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栓前状态标志物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眼底病变程度将17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DR组(NDR组)、背景型DR组(BDR组)、增殖型DR组(PDR组).以66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NC组).检测并比较各组受试对象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DR组D-D、FIB、vWF及hs-CRP水平高于NDR组和NC组(P<0.05或P<0.001);DR组t-PA水平低于NDR组和NC组(P<0.001).与BDR组比较,PDR组D-D、FIB、vWF及hs-CRP水平升高,而t-PA水平降低(P<0.05或P<0.001).结论 血栓前状态标志物D-D、FIB、t-PA、vWF及hs-CRP检测有助于DR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以周为单元定量热卡消耗运动处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75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定量热卡消耗运动处方在内的生活方式干预技术,对照组常规门诊治疗,随访6个月后观察热卡摄人及消耗、身体测量指标、糖脂代谢指标及医药费用。结果:6个月后,干预组运动热卡消耗较对照组显著增加;热卡摄入、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以及医药费用等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包括定量热卡消耗运动处方在内的生活方式干预技术可以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降低医药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