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颈性眩晕是指椎动脉颅外段受颈部病变的影响导致血流障碍导致以眩晕为主的临床综合征,以眩晕、头痛、耳鸣等为主要表现,其特点是眩晕主要发生于头颈部活动时,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共识.根据"脑心同治"理论,临床应用冠心Ⅱ号治疗颈性眩晕.本文对作者临床应用冠心Ⅱ号加减治疗颈性眩晕的观察结果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2.
德国神经学家Brandt和Dieterich (1986)在临床上发现了一组以非眩晕性的头晕为主要表现,且不能被已知的神经前庭性病变所解释的病例,基于对这些病例的研究,提出了恐惧性姿势性眩晕(PPV)的概念。美国学者Staab和Ruckenstein (2007)确定了这一组综合征的核心症状与概念,将其称为慢性主观性头晕(CSD)。之后国际Barang协会经过长达4年的讨论,通过综合关于PPV、CSD的相关研究结果,将其正式重新命名为持续性姿势性知觉性头晕(PPPD),并为其制定了详实的诊断标准。本研究检索了关于PPPD的研究的相关文献,阐述关于PPPD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患者复位治疗后残余症状(residual dizziness, RD)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及其向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 PPPD)转化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陕西省人民医院眩晕门诊确诊为BPPV且复位成功的患者575例,存在RD的患者有273例。根据RD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RD≤1周组116例、1周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偏头痛性眩晕的临床特点,观察偏头痛性眩晕对偏头痛预防性药物治疗的反应.方法 前瞻性登记偏头痛性眩晕的患者,分析其人口学及临床特点,随访患者对偏头痛预防性药物治疗的反应.结果 偏头痛性眩晕患者以女性为主,眩晕起病与头痛起病平均相差12.72年,眩晕的持续时间及与头痛发作的关系各异,仅27.58%患者的眩晕满足ICHD-Ⅱ对偏头痛先兆的诊断标准.接受氟桂利嗪或多塞平治疗后,偏头痛性眩晕患者的眩晕发作频率及眩晕发作日明显下降.结论 眩晕与偏头痛发作之间的关系是主要的诊断依据.偏头痛预防性药物可能对偏头痛性眩晕的预防有效,其临床效用仍须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5.
眩晕是临床常见的主诉之一,分为中枢性眩晕以及周围性眩晕,其中前庭周围性眩晕占71%,是主要病因。周围性眩晕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内科治疗、康复治疗和外科治疗,其中,外科治疗是眩晕疾病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本文就较为常见的周围性眩晕梅尼埃病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外科治疗进展做一综述,以期增进对眩晕疾病外科治疗的认识,促进眩晕疾病外科治疗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眩晕宁对颈性眩晕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眩晕宁对颈性眩晕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3例颈性眩晕患者分为眩晕宁治疗组52例和非眩晕宁治疗组(对照组)41例,分别检测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值,并对其眩晕症状改善程度进行评价。结果眩晕宁治疗组治疗后血浆内皮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眩晕宁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4%,高于对照组的73.2%(P<0.05)。结论眩晕宁可明显降低颈性眩晕患者的血浆内皮素水平,改善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眩晕症病人的临床症状及发病原因,以提高眩晕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在我院2015-02—2016-04接受治疗的眩晕症病人中选取4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对病人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眩晕症病因依次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21例(43.75%),前庭神经炎11例(22.92%),后循环缺血6例(12.5%),梅尼埃病6例(12.5%),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例(6.25%),其他1例(2.08%).结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神经内科眩晕症最常见的发病原因,医护人员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提高其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理重塑等前瞻性心理护理在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患者(PPPD)前庭康复训练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52例诊断为PP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2组年龄及性别无明显差异。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前庭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前瞻性心理护理,采用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Berg平衡量表(BBS)跟踪分析。结果 PPPD患者有不同的心理状态,前瞻性心理护理及相应的健康教育,分别对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1周后、2周后、1个月后进行量表评分,2组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DHI总分(54.57±1.37)分;HAMA分析为(27.21±2.78)分;Berg分析(41.29±2.26)分。观察组DHI总分(21.93±1.97)分;HAMA分析为(21.71±2.52)分;Berg分析(52.85±2.47)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瞻性心理护理应用于PPPD患者前庭康复训练过程中,对其行心理重塑可更有效改善焦虑情绪,更快缓解眩晕...  相似文献   

9.
偏头痛相关性眩晕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包括前庭性偏头痛和良性阵发性眩晕,但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本研究基于偏头痛发病机制所涉及的三叉神经血管系统的反复激活可能引起前庭功能损伤,以及前庭性偏头痛头痛与眩晕发作顺序不同的临床特点,探讨偏头痛相关性眩晕的发生机制并综述其治疗进展,以为临床预防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正>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 PPPD)是一种慢性前庭综合征,以持续性非旋转性头晕和/或不稳感为主要表现,持续时间>3个月,不能用现有的临床证据解释症状持续存在的一种功能性疾病[1]。PPPD是恐惧性姿势性眩晕(phobic postural vertigo, PPV)、空间运动不适综合征(space motion discomfort, SMD)、  相似文献   

11.
分别采用三种不同改良式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治愈率达89.58%(43/48),有效率100%,随访1年复发率6.25%(3/48).改良式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无明显禁忌证.操作方法 简单.无特殊不良反应,具有缓解症状迅速、治疗费用低、复发率低等优点,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经验。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8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3个月。结果 88例患者中,单侧后半规管性BPPV 53例,单侧水平半规管性BPPV 22例,单侧上半规管BPPV 3例,混合型BPPV 6例,主观性BPPV 4例。结论良性阵发性眩晕患者具有其不同的临床特征,应针对性选择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良性位置性阵发性眩晕误诊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良性位置性阵发性眩晕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提高神经内科医生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分别在外院及本院误诊,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在改变头位时出现阵发性头晕、恶心、呕吐及变位性眼震试验阳性;主要经耳石复位治疗后痊愈率达91.3%。结论对收住神经内科的眩晕患者,按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后眩晕无缓解者,要想到此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前庭康复训练法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PPD)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连续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脑病科门诊及病房确诊的60例中重度PPPD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的研究对象均接受口服倍他司汀治疗。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用药物组(30例,倍他司汀)和联合干预组(30例,倍他司汀与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治疗)。盲法评估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后的眩晕障碍量表(DHI)、前庭症状指数(VSI)评分结果。结果 干预2周时,单用药物组与联合干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联合干预组DHI评分显著低于单用药物组,且联合干预组VSI评分明显低于单用药物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8周后,联合干预组DHI评分显著低于单用药物组,且联合干预组VSI评分显著低于单用药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中重度PPPD患者口服倍他司汀与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治疗较单用倍他司汀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眩晕及平衡障碍,有利于患者重新获得日常生活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5.
头晕是神经科常见的临床症状,临床诊断的常见病因包括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元炎、梅尼埃氏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而其他一些头晕或眩晕的病因,包括慢性主观性头晕、周围前庭阵发症、特发性双侧前庭功能减退症、偏头痛性眩晕、及雌激素相关性头晕等,由于临床重视不够或相对少见,因此较少诊断。  相似文献   

16.
颈性眩晕——神经科医师的旧识新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眩晕是一种临床症状,它不仅涉及神经内科,而且更多地涉及到神经耳科。眩晕最常见的病因是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与颈椎疾病有关的眩晕,我们称之为颈性眩晕。在这里,我们对颈性眩晕的定义、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路路通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近期疗效。方法对46例VBI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4例,对照组(低分子右旋糖酐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22例,对比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近期疗效比较基本痊愈与显效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路路通治疗VBI性眩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眩晕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也是急诊科常见的病种之一。可由多个系统疾病引起,大多数发病突然,视物旋转,眼前晃动,不能睁眼,并且以眩晕为首发症状。我们采用丁咯地尔(赛莱乐)治疗该病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2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的临床发病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21例非头痛性SIH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统一使用补液、氨茶碱、参芪扶正液等治疗.结果 21例患者急性起病12例,缓慢性发病9例.多数(14例)有持续紧张工作史.其主要症状为体位性头晕;神经体征少见,部分有轻度颈项抵抗;影像学和脑脊液可有轻度异常.使用推荐方法治疗的疗效肯定、迅速.结论 SIH可以表现为体位性眩晕,与持续快节奏、高压力工作有关,经积极治疗后预后好.  相似文献   

20.
赛莱乐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观察赛莱乐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性眩晕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 46例VBI眩晕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赛莱乐治疗了 2 4例与对照组 (低分子右旋糖酐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 ) 2 2例 ,对比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近期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基本痊愈与显效率有明显差异 (P <0 .0 1)。结论 赛莱乐治疗VBI性眩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