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寻找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潜在治疗靶点和开发新型且有效的药物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核受体是一组调节复杂基因网络活性的细胞内转录因子,其超家族可分为3个亚家族,包括类固醇激素受体、甲状腺素/视黄醇受体以及孤儿核受体等.很多孤儿核受体和一些其他核受体活跃地参与糖、脂和能量代谢过程,称为代谢性核受体. 相似文献
2.
寻找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潜在治疗靶点和开发新型且有效的药物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核受体是一组调节复杂基因网络活性的细胞内转录因子,其超家族可分为3个亚家族,包括类固醇激素受体、甲状腺素/视黄醇受体以及孤儿核受体等.很多孤儿核受体和一些其他核受体活跃地参与糖、脂和能量代谢过程,称为代谢性核受体.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发病率逐年增加,但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发病机制复杂。Kupffer细胞作为调节免疫的关键细胞,在PBC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肝细胞受损时,Kupffer细胞被激活,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参与PBC的发生发展。从Kupffer细胞在PBC中的作用进行简要阐述和分析,为Kupffer细胞作为PBC治疗的可能靶点提供部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以胆汁淤积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肝病,其具体发病机制不明确,其中肝巨噬细胞是PBC免疫和炎症反应及胆管上皮细胞损伤的关键之一;肝巨噬细胞根据来源不同可分为常驻Kupffer细胞和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这些细胞在PB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综述了肝巨噬细胞在PB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中西医病因病机、中西医治疗的方法和效果,以及笔者在PBC研究中的经验心得。发现PBC发生的风险与环境、遗传、自身免疫、胆管上皮细胞损伤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医病因病机分析表明与"虚""瘀""郁""湿""毒"有关,病因病机关键词是湿热、瘀血、肝郁、气滞、脾气虚、肝气虚、肝肾阴虚,中医证型以湿热蕴结证、肝郁脾虚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多见。熊去氧胆酸是治疗PBC的首选药物,但仍有多达40%的患者应答不良,中医中药的联合使用对于改善PBC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提高疗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虽然PBC具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征,但是免疫抑制剂对其疗效不佳,而熊去氧胆酸等参与调节胆汁酸代谢的药物却具有良好疗效。研究显示PBC患者胆管上皮细胞的碳酸氢根(HCO3-)分泌功能受损,失去HCO3-伞阻挡的胆汁酸进入胆管上皮细胞并介导细胞损伤与凋亡,引发凋亡细胞表达自身抗原并造成免疫损伤。为探究胆管上皮细胞所分泌的HCO3-伞在PB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简述了HCO3-伞的生理功能与产生机制,以及HCO3-分泌的影响因素等,并指出HCO3-分泌减少可能是PBC发病机制的关键环节和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初步探索Toll样受体3(TLR3)介导的信号通路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发病中的作用以及趋化因子受体3(CXCR3)对其影响.方法 6~8周雌性C57BL/6野生鼠和CXCR3基因敲除(CXCR3-/-)鼠,腹腔注射5 mg/kg的聚肌胞(poly I:C),每周2次,第8、16、24周收集小鼠肝脏标本,...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熊去氧胆酸(UDCA)是唯一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治疗PBC安全有效的药物。对UDCA应答不佳的患者应如何处理,目前尚无统一的方案。贝特类降脂药是一类人工合成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的配体,目前研究认为其具有抗胆汁淤积、抗炎及抗纤维化的作用。综述了贝特类药物在PBC治疗中的应用及可能存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进行性肝内胆汁淤积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瘙痒可见于60%~70%的PBC患者,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PBC患者的瘙痒症状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主要总结了PBC的发病机制、PBC相关瘙痒症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4.
15.
16.
患者 ,女性 ,69岁。间断乏力 12年 ,皮肤瘙痒 4年 ,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 3天于 2 0 0 2年 1月 14日入院。 1990年始出现乏力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轻度升高 ,胆红素 (BIL)正常 ,自服保肝降酶药物治疗 ,后多次复查ALT波动于 5 0~ 12 0U/L之间。 1993年曾检查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病原学标志均阴性 ,B超检查未提示肝硬化。 1998年始出现皮肤瘙痒 ,乏力明显 ,伴尿黄、眼干和口干 ,总蛋白 (TP) 73g/L ,白蛋白 (ALB) 3 3g/L ,球蛋白 (GLO) 40 g/L ,总胆红素 (T BIL) 3 2 μmol/L ,直接胆红素 (D BI…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目的探讨生育因素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10月-2015年8月就诊于西京医院并明确诊断的273名PBC女性患者。排除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重叠综合征、肝性脑病及经电话回访后资料不全的患者,共纳入有女性亲属配比的54名女性PBC患者(PBC组)加入本次调查研究。同一时间段收集与PBC患者在10岁年龄段内的女性亲属,排除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及经电话回访资料不全者,共纳入88名参与者(亲属组)。对所有入选者采用PBC女性生育因素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剂量-反应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PBC组平均生育次数显著大于亲属组(2.55±1.84 vs 1.84±0.95;t=2.708,P=0.009)。对2组生育次数进行剂量-反应关系连续变量统计分析提示,生育次数与PBC发病呈剂量-反应关系(P=0.002)。结论生育次数可能是PBC发病的相关因素,通过剂量-反应关系参与PBC发病。对于PBC易感性的女性,减少生育次数可能会降低其发生PBC的概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