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与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5月咸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60例,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36例和死亡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YKL-40、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YKL-40与重症肺炎患者APACHEⅡ评分、CPI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呼吸频率、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降钙素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清蛋白、总胆红素、尿素氮、肌酐、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体温、脉搏、YKL-40、国际标准化比值、吸入氧浓度、APACHEⅡ评分及CPIS评分高于存活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长于存活组,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YKL-40[OR=2.125,95%CI(1.320,3.422)]、APACHEⅡ评分[OR=1.868,95%CI(1.195,2.921)]及CPIS评分[OR=1.988,95%CI(1.249,3.163)]是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YKL-40与重症肺炎患者APACHEⅡ评分、CPIS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13、0.303,P0.05)。结论 YKL-40与重症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可作为评估重症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0、IL-1β水平,并分析其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评分联合检测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重症监护室(ICU)治疗的112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治疗起随访1个月,记录患者在此期间生存情况,根据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n=68)与死亡组(n=44),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手术情况、APACHE评分、TNF-α、IL-10、IL-1β水平;记录入住ICU后第1、4、8天APACHE评分、TNF-α、IL-10、IL-1β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APACHE评分、TNF-α、IL-10、IL-1β与重症肺炎患者临床症状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短期死亡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比较APACHE评分、TNF-α、IL-10、IL-1β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评估价值。结果死亡组APACHEⅡ评分、TNF-α、IL-10、IL-1β、住ICU时间、机械通气、体内留置导管次数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两组年龄、性别、病程、体重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冠心病病史、呼吸频率(RR)、氧合指数(OI)、血尿素氮(BUN)、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体温(T)、收缩压、舒张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各时间段APACHEⅡ评分、TNF-α、IL-10、IL-1β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随着住院时间延长,存活组APACHEⅡ评分、TNF-α、IL-10、IL-1β逐渐下降,死亡组APACHEⅡ评分、TNF-α、IL-10、IL-1β逐渐上升;APACHEⅡ评分、TNF-α、IL-10、IL-1β水平增高与老年重症肺炎临床特征呈显著相关关系(均P<0.05),且为患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P<0.05);APACHE评分、TNF-α、IL-10、IL-1β联合检测对预测重症肺炎患者死亡敏感性高于单独检测(均P<0.05)。结论APACHE评分、TNF-α、IL-10、IL-1β与老年重症肺炎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估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敏感指标,且三者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短期预后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水平(NETs)联合肺功能指标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预测意义。 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89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疾病发病程度分为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56例为A组和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33例为B组。比较血清游离DNA/NETs(cf-DNA/NETs)水平、最大呼气量(PEF)、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随访2年,统计A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根据患者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以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定血清cf-DNA/NETs水平、PEF、FEV1预测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变化的价值。 结果对比血清cf-DNA/NETs水平、PEF、FEV1,A组血清cf-DNA/NETs水平比B组高,A组PEF、FEV1比B组低(P<0.05)。死亡组有创通气治疗、合并肺心病、合并COPD例数占比对存活组高(P<0.05),死亡组血清cf-DNA/NETs水平比存活组高(P<0.05),死亡组PEF、FEV1比存活组低(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f-DNA/NETs水平、PEF、FEV1、有创通气治疗均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cf-DNA/NETs水平、PEF、FEV1及三者联合预测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5、0.762、0.777、0.756(P<0.05)。 结论血清cf-DNA/NETs水平联合PEF、FEV1预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可溶型Fms样酪氨酸激酶1(sFLT-1)在重症肺炎中的预测价值及其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2019-01收治的76例重症肺炎患者(Ⅰ组),另选择同期65例普通肺炎患者(Ⅱ组),非肺炎住院患者52例(ⅡI组)。比较3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和入院后不同时间血浆sFLT-1含量的差异,并比较Ⅰ组入院后4周存活(存活组,64例)与死亡患者(死亡组,12例)入院1 d内APACHEⅡ评分、血浆sFLT-1含量的差异。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浆sFLT-1在评估重症肺炎诊断与预后中的预测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浆sFLT-1含量与Ⅰ组患者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3组患者入院1 d内APACHEⅡ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不同时间血浆sFLT-1含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死亡患者入院1 d内APACHEⅡ评分和血浆sFLT-1含量较存活患者均显著升高(P0.05)。sFLT-1诊断重症肺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53%、77.50%,sFLT-1预测重症肺炎预后评估(入院后4周死亡)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0%、82.8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95%CI:0.75~0.95,P0.05)、0.79(95%CI:0.68~0.91,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Ⅰ组患者血浆sFLT-1含量与APACHEⅡ评分存在正相关关系(r=0.72,P0.05)。结论:血浆sFLT-1含量与APACHEⅡ评分密切相关,通过监测血浆sFLT-1含量可用于诊断重症肺炎和评估患者的预后状况,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可溶型Fractalkine(s FKN)水平对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评估意义。方法选择重症肺炎患者76例(重症肺炎组),根据患者28 d内的临床转归分为存活组(42例)和死亡组(34例)。选择同期普通肺炎患者80例(普通肺炎组)和健康体检者80例(对照组)作为对照。检测所有重症肺炎患者入住监护室后24 h内的血浆s FKN水平,计算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评分;分析血浆s FKN与APACHEⅡ评分和MODS评分的相关性以及s FKN水平与重症肺炎患者28 d病死率的关系。结果重症肺炎组的血浆s FKN水平明显高于普通肺炎组和对照组(均P0.05)。重症肺炎患者28 d内死亡组的血浆s FKN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5.03±1.34)ng/m L vs(2.72±1.02)ng/m L,P0.01]。s FKN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和MOD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_1=0.612、r_2=0.581,均P0.01)。s FKN水平预测重症肺炎患者28 d病死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870,预测28 d病死率的最佳界值为4.17 ng/m L,该值具有较高的灵敏度(75.9%)和特异度(89.0%)。结论血浆s FKN水平有助于判断重症肺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具有良好的预后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血皮质醇浓度、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的变化与老年重症创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老年重症创伤患者共90例为老年组,选取同期入院的非老年重症创伤患者85例作为非老年组。将老年患者按照死亡与否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比两组血皮质醇浓度、APACHEⅡ评分、血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分析老年患者的血皮质醇水平与APACHEⅡ评分、血糖相关性及老年重症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组血皮质醇浓度、APACHEⅡ评分、血糖水平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1);老年组和非老年组血ACTH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存活组的血皮质醇浓度、APACHEⅡ评分和血糖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血ACTH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血皮质醇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364,P0.05);血皮质醇水平和血糖水平呈正相关(r=0.512,P0.05)。血皮质醇水平和APACHEⅡ评分与老年重症创伤患者预后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血皮质醇浓度和APACHEⅡ评分可作为评价老年重症创伤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重症肺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68例COPD并发重症肺炎,分为预后不良组23例和预后良好组45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COPD并发重症肺炎预后的因素,对影响COPD并发重症肺炎预后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APACHEⅡ评分,血清降钙素原(PCT)预测COPD并发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价值。 结果两组患者吸烟史、饮酒史构成比及呼吸频率、FeNO、LDH、TNF-α、CRP、APACHEⅡ评分、PCT比较(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病变累及多个肺叶、休克的构成比及WBC、PCT、APACHEⅡ评分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休克、WBC、PCT、APACHEⅡ评分均是COPD并发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血清PCT预测COPD并发重症肺炎预后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11.46 ng/m,11.92分,灵敏度分别为82.61%和86.96%,特异度分别为68.89%和71.11%,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8和0.801,二者联合的特异度和AUC分别为97.78%和0.941。 结论休克、WBC、PCT、APACHEⅡ评分均是COPD并发重症肺炎预后的危险因素,PCT联合APACHEⅡ评分可作为预测COPD并发重症肺炎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AB、CRP、Apo A1及CHE的检测对评估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125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于患者入住ICU内第1个24 h,记录APACHEⅡ参数值,计算APACHEⅡ评分;于患者入住ICU的24 h内,检测患者的前清蛋白(prealbumin,PAB)、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 A1)和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水平。通过ROC曲线下的面积(AUC)评估各指标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存活组的PAB、CHE和Apo A1水平均显著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存活组的CRP水平、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AB、CHE、Apo A1、APACHEⅡ和CRP的AUC分别为0.911、0.900、0.894、0.922和0.892,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除APACHEⅡ评分系统外,PAB、CHE、Apo A1、APACHEⅡ和CRP可以有效评估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乳酸和乳酸清除率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乳酸和乳酸清除率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62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测定入院时和治疗6h后动脉血乳酸水平,计算6h乳酸清除率,根据预后患者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其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存活组、死亡组患者治疗前动脉血乳酸水平分别为2.2±1.5mmol/L和2.7±1.8mmol/L,(P〉0.05);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9.4±6.9及23.9±7.1(P〈0.05)。存活组6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结论早期乳酸和乳酸清除率可用于评估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时RDW是否高于入院,分成RDW非升高组和RDW升高组,比较2组的临床资料;运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RDW升高组和RDW非升高组90 d累积生存率;应用COX回归分析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死亡组患者RDW、RDW、血乳酸、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均P0.05),血红蛋白(Hb)、氧合指数低于存活组(均P0.05);RDW升高组的APACHEⅡ评分、入院RDW、乳酸显著高于RDW非升高组,氧合指数低于RDW非升高组(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RDW升高组90d病死率高于RDW非升高组(χ~2=15.89,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RDW升高、氧合指数及APACHEⅡ评分是重症肺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RDW的升高能较好显示重症肺炎的严重程度;尤其是RDW的动态上升可作为重症肺炎不良结局的预测指标,对重症肺炎的预后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128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n=59)和存活组(n=69)。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生命体征、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清CHE水平、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顾分析筛选出影响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指标对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中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史的发生率、体温(T)、心率(HR)、呼吸频率(R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APACHEⅡ评分及MODS评分等显著高于存活组,血细胞比容(HCT)、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碳酸氢根离子(HCO-3)、氧合指数(PaO_2/FiO2)、血清CHE等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DD、血清CHE、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是患者出现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表明,DD、血清CHE、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对重症肺炎有预测价值。结论血清CHE水平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生存状况有较好地预测价值,其检测简便,可联合APACHEⅡ评分或MODS评分来评估患者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时RDW是否高于入院,分成RDW非升高组和RDW升高组,比较2组的临床资料;运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RDW升高组和RDW非升高组90 d累积生存率;应用COX回归分析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死亡组患者RDW、RDW、血乳酸、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均P0.05),血红蛋白(Hb)、氧合指数低于存活组(均P0.05);RDW升高组的APACHEⅡ评分、入院RDW、乳酸显著高于RDW非升高组,氧合指数低于RDW非升高组(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RDW升高组90d病死率高于RDW非升高组(χ~2=15.89,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RDW升高、氧合指数及APACHEⅡ评分是重症肺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RDW的升高能较好显示重症肺炎的严重程度;尤其是RDW的动态上升可作为重症肺炎不良结局的预测指标,对重症肺炎的预后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内科》2015,(6)
目的分析动态检测血乳酸及D-二聚体水平在预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转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老年重症肺炎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转归分为存活组(63例)和死亡组(31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动脉血乳酸、6 h内乳酸清除率及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疾病评估预后系统(APACHEⅡ)评分。结果存活组患者血乳酸水平在入院治疗12~24 h后迅速降低到正常水平,而死亡组患者血乳酸呈持续高水平状态;死亡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治疗72 h内无明显下降,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APACHEⅡ评分与血乳酸浓度呈正相关(r=0.656,P0.05)。结论动态监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血乳酸及D-二聚体水平,可以评估疗效,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和肌钙蛋白Ⅰ(c TnⅠ)联合检测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0例脓毒症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一般脓毒症组和严重脓毒症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行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和不同预后患者血浆NT-pro BNP、c TnⅠ水平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Ⅱ(APACHEⅡ),并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脓毒症患者血浆NT-pro BNP及c TnⅠ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严重脓毒症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一般脓毒症组(均P0.05);死亡组患者血浆NT-pro BNP、c TnⅠ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脓毒症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与c TnⅠ水平呈正相关性(r=0.732,P0.05);血浆NT-pro BNP水平及c TnⅠ水平均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性(r=0.646,0.579,P0.05)。结论血浆NT-pro BNP及c TnⅠ水平可有效反映患者心肌受损程度,早期血浆NT-pro BNP及c TnⅠ水平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病原学特点,以及患者血清游离DNA/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cf-DNA/NETs)水平与痰培养结果的相关性。方法本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SAP患者78例,采集痰液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于抗生素治疗前采集患者血清标本,检测cf-DNA/NETs水平,分析其与病原学检查结果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78例SAP患者痰液标本共培养出9种病原菌,共15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8.85%,革兰阳性菌占19.23%,真菌占1.92%。SAP主要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占53.85%。78例患者中细菌感染75例,真菌感染3例。SAP患者血清cf-DNA/NET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AP细菌感染组显著高于真菌感染组(P0.05)。78例SAP患者中因感染控制不良死亡10例,死亡患者血清cf-DNA/NETs水平显著高于存活患者(P0.05)。结论 SAP主要为细菌性感染,少数为真菌性感染。血清cf-DNA/NETs对鉴别致病菌类型和患者预后评估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左心室-动脉耦联对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1月于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80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41)和死亡组(n=39),比较两组血液动力参数、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左心室-动脉耦联评估指标,即有效主动脉弹性/左心室收缩末期弹性(Ea/Ees)等。结果死亡组乳酸(Lac)为(5.58±1.12)mmol/L,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APACHEⅡ、SOFA评分分别为(27.37±4.10)分和(14.39±3.05)分,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Ea/Ees、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分别为(1.88±0.19)和(97.03±9.90)ml,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而每搏输出量(SV)和心指数(CI)分别为(43.30±9.90)ml和(2.40±0.90)L/(min·m2),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a/Ees、APACHEⅡ、SOFA评分、Lac是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OR=1.578、1.366、1.402和1.347,P0.05)。结论左心室-动脉耦联对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有一定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中血浆氨基末端B型钠利尿肽前体(NT-pro BNP)的变化意义。方法 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168例患者,按照治疗期间是否发生VAP分为Ⅰ组(出现VAP,n=62例)和Ⅱ组(无VAP,n=106例),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浆NT-pro BNP水平,并记录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确诊时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价指标Ⅱ(APACHEⅡ)评分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将Ⅰ组按照血浆NT-pro BNP分为正常组及增高组,比较两组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住院死亡率;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AP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因素。结果Ⅰ组血浆NT-pro BNP、APACHEⅡ评分、血糖及WBC计数明显高于Ⅱ组(P0.05),而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Ⅱ组(P0.05);NT-pro BNP增高组死亡率高于正常组(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浆NT-pro BNP与APACHEⅡ评分(r=0.502,P0.05)、CRP(r=0.513,P0.05),WBC计数(r=0.339,P0.05)及血糖水平(r=0.311,P0.05)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NT-pro BNP水平(OR=2.012,P0.05)是VAP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结论 VAP患者中血浆NT-pro BNP水平显著增高且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是C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血浆NT-pro BNP水平在评估CAP患者病情及近期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血小板计数(PC)、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对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56例脓毒症患者依据28 d转归分为存活组(43例)和死亡组(13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一般脓毒症组(19例)、严重脓毒症组(18例)和脓毒性休克组(19例);测定患者确诊脓毒症当日的PC、WBC和N%水平并分析其在各组的变化,同时分析各指标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脓毒症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PC和APACHEⅡ评分在不同转归的脓毒症患者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死亡组PC显著低于存活组,而APACHEⅡ评分在死亡组显著高于存活组;PC和APACHEⅡ在不同程度脓毒症患者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BC和N%在不同程度和不同转归脓毒症患者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PC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的负相关性(r=-0.33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PC水平降低是导致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PC水平可预测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患者的病情越重,PC水平越低,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白细胞介素6(IL-6)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急诊留观室及急诊监护室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共124例年龄≥60岁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资料。根据患者28天转归, 分为死亡组(n=39)和存活组(n=85), 比较两组患者基线人口学特征、超声心动图指标, 以及入院后24h实验室化验、APACHE Ⅱ评分结果的差异, 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入院24h的BNP、IL-6及APACHE Ⅱ评分对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基线年龄、谷丙转氨酶、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IL-6、BNP及APACHE Ⅱ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 收缩压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入院24h内BNP、IL-6、APACHEⅡ评分是老年重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危重患者血乳酸水平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对危重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对入住重症医学科106例危重患者在入院0.5 h、12 h、48 h后分别进行血乳酸水平的测定,进行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危重病患者的死亡危险性与血乳酸浓度有着高度相关性。乳酸高度升高组患者病死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病死组患者血乳酸浓度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随着血乳酸浓度增高,病死率从11.11%增加至45.95%(P0.05),而死亡组患者的血乳酸浓度、APACHEⅡ评分分值较存活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与血乳酸浓度呈正相关(r=0.714,P0.001)。结论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血乳酸水平可作为判断危重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