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病理标本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9-07—2021-07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切缘阳性组和切缘阴性组。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新辅助治疗、初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术前PSA、穿刺Gleason评分、临床T分期,MRI前列腺体积、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前列腺体积、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术后Gleason评分和病理T分期。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对变量进行分析,寻找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92例患者平均年龄(67.22±7.25)岁,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转开放手术。切缘阳性组31例(33.7%),切缘阴性组61例(66.3%)。所有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均证实为前列腺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诊PSA、术前PSA、临床T分期、术前Gleason评分、病理T分期,以及术后Gleason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BMI,前列腺体积、横径、垂直径、前后径,手术时间、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贫血发生率和治疗现状, 并分析术前贫血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至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胃肠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79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胃癌患者术前贫血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879例胃癌患者的术前贫血发生率为35.6%, 术后贫血发生率为63.5%。术前贫血患者中接受治疗的比例为17.3%, 术后贫血患者中接受治疗的比例为17.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T分期、M分期、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与胃癌患者术前贫血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3、肿瘤T3-4期及M1期是胃癌患者术前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贫血发生率较高, 胃癌贫血患者接受治疗的比例较低。营养风险高、高龄、较晚的肿瘤T分期及肿瘤远处转移是胃癌患者术前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99例行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51~79岁,平均(65.37±6.07)岁;前列腺特异抗原(PSA)2.80~79.50ng/mL,平均(16.84±12.28)ng/mL。分析术后病理切缘阳性的特征。按年龄、体质指数、术前PSA水平、穿刺针数阳性百分率、穿刺至手术时间、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临床T分期、前列腺癌危险分度、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术后T分期、腹盆腔手术史等进行分组,分析各组切缘阳性率的差异。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临床及病理相关资料与切缘阳性的关系。结果本组99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无1例中转开放,手术时间平均(199.66±66.01)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52.02±140.28)mL。术后病理证实均为前列腺癌,术后病理切缘阳性26例(26.3%)。将各危险因素分组后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穿刺针数阳性百分率(P=0.047)、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P=0.023)、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P=0.007)、术后T分期(P=0.004)与切缘阳性存在相关性(P<0.05),而年龄(P=0.134)、体质指数(P=0.838)、术前PSA水平(P=0.299)、穿刺至手术时间(P=1.000)、临床T分期(P=0.821)、前列腺癌危险分度(P=0.903)、腹盆腔手术史(P=0.607)与切缘阳性均无相关性(P>0.05)。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及术前PSA、临床分期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仅术后T分期(P=0.011)是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穿刺针数阳性百分率、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术后T分期与切缘阳性存在相关性,其中穿刺针数阳性百分率、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及术后T分期越高,切缘阳性率越高。术后T分期是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根治术后tPSA异常的影响因素,为前列腺癌患者个体化后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附属肿瘤医院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72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研究各参数对根治术后1个月tPSA异常的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根治术后tPSA异常的独立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前列腺体积、直肠指检、影像学表现、术前Gleason评分及临床分期对评估术后tPSA值异常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治疗、术前tPSA水平、病理分期、术后Gleason评分、淋巴结转移及切缘情况对评估术后tPSA值异常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Gleason评分、淋巴结转移及切缘情况是术后tPSA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术后Gleason评分、淋巴结转移、切缘情况是影响前列腺根治术后患者tPSA异常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分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术前与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后Gleason评分的变化,分析低危组Gleason评分升级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局限性前列腺癌行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年龄、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组织活检针数、阳性针数、组织活检Gleason评分、cTNM、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和pTNM,根据前列腺癌风险分级分组。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46例患者,低危组63例、中危组163例、高危组120例。术后出现Gleason评分升级的患者中低危组23例(35.93%)、中危组37例(22.70%)、高危组41例(34.17%)。低危组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升级组与未升级组之间术前PSA水平、穿刺阳性率及前列腺体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危组中前列腺体积小、术前PSA水平高是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术后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穿刺病理与术后病理结果的Gleason评分相比术前穿刺病理的Gleason评分明显被低估;低危组中前列腺体积较小与术前PSA水平高的患者可能更适合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癌患者术前分期分级偏低的相关危险因素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前分期分级偏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55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前后分期分级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术前临床分期低于术后病理分期的危险因素。结果 55例患者术前临床分期T1~T250例,其中21例术后病理分期为T3~T4,占42%。26例术前穿刺活检病理Gleason评分2-6分者中11例术后病理分级为7-10分,占42%。Logisa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血清PSA(P=0.0159)及前列腺穿刺阳性针数的百分率(P=0.0013)是预测术前临床分期低于术后病理分期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临床分期为T1~T2而血清PSA≥20ng/ml或前列腺穿刺阳性针数≥50%的患者应考虑到临床分期偏低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切缘阳性的相关因素。方法:2004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完成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188例,平均年龄72岁。患者根治术前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未发现肿瘤转移征象。采用单因素分析研究各参数对切缘情况的影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除2例患者中转开放手术外,其余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46min,平均出血量309ml。术后病理回报切缘阳性76例,占40.5%。单因素分析提示切缘阳性组与切缘阴性组穿刺Gleason评分、穿刺阳性针数、根治病理Gleason评分、病理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根治标本Gleason评分、病理分期是切缘阳性的独立相关因素。根治标本Gleason评分8分相对于Gleason评分6分患者切缘阳性风险增高17.1倍(比值比为17.131,95%置信区间为5.237~56.037,P〈0.001),病理分期T1期相对于T2期患者切缘阳性风险增高9.0倍(比值比为8.970,95%置信区间为4.128~19.493,P〈0.001)。结论:根治标本Gleason评分、病理分期是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切缘阳性独立危险因素。根治标本Gleason评分为8分、病理分期为T3期患者的切缘阳性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引起低危型前列腺癌(PCa)患者术前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发生术后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50例低危型PCa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体质指数、TPSA、PSAD、F/T、前列腺体积、阳性穿刺百分比和术前临床分期,比较各相关因素中术后大体病理未升级者与术后大体病理升级者之间的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代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发生术后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术后大体病理Gleason评分较术前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发生升级者55例,占36.67%。(2)前列腺体积、阳性穿刺百分比和术前临床分期等因素的术后大体病理未升级例数与术后大体病理升级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前列腺体积与阳性穿刺百分比为低危型PCa患者术后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前列腺体积较小与穿刺阳性百分比较低可能是低危型PCa患者术后Gleason评分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FIB在前列腺癌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6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珠江医院456例前列腺癌(PCa)患者及322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前列腺癌患者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纤维蛋白原(FIB)、Gleason评分、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值、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值、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百分比(f/tPSA)、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临床T分期(cT)、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骨转移、危险度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血浆FIB中位水平分别为3.52(2.97~4.35)g/L、3.12(2.61~3.45)g/L。前列腺癌组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患者术前血浆FIB水平与年龄、tPSA、Gleason评分、c T分期改变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前列腺癌患者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肿瘤病理评分、临床T分期以及相关血清指标有密切关系,可以联合相关影像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预测患者疾病进展情况及其转归。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前列腺癌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较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升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选择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的102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收集可能影响Gleason评分升高的相关因素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影响Gleason评分升高的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体积、PSA密度(PSAD)与直肠指诊(DRE)等相关指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前列腺体积对于前列腺癌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升级具有重要相关性(OR=0.981)。结论通过测量前列腺体积可预测前列腺癌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较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升高的可能,从而准确估算前列腺癌患者的实际Gleason评分,以便做出更有利的医疗决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切缘阳性的相关因素. 方法 2004年2月至2007年9月,采用腹膜外途径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33例.患者年龄57~78岁,平均70岁.术前均经病理证实前列腺癌诊断.Gleason评分3+3者14例(43%)、3+4者11例(33%)、4+3者6例(18%)、4+4者2例(6%),临床分期T1a~T1b 4例(12%)、T1c14例(43%)、T2a~T2b 5例(15%)、T2c 10例(30%).多因素回归分析比较根治术后标本切缘阳性与阴性组临床及生物学参数指标. 结果 腹腔镜下完成前列腺癌根治术31例,中转开放手术2例.术后病理报告切缘阳性9例(27%)、阴性24例(73%).切缘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术前临床分期T2c分别为6例(67%)和4例(17%)(P=0.010),术后Gleason评分>7分者分别为3例(33%)和0例(P=0.015),术前PSA>20ng/ml分别为4例(44%)和5例(21%)(P=0.178),直肠指诊可触及结节或局部质硬者分别为4例(44%)和9例(38%)(P=0.509).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T2c与切缘阳性呈独立正相关关系(OR=24.69),T2c患者术后切缘阳性率明显增高.术前Gleason评分>7分者切缘阳性率增高,PSA>20 ng/ml者切缘阳性率有增高趋势,但二者需结合临床分期等指标综合判断对术后切缘阳性的影响.直肠指诊触及结节或质硬者切缘阳性率略增高,可作为参考指标. 结论 影响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切缘阳性的因素为临床分期、术前病理Gleason评分、总PSA和直肠指诊.临床分期可以作为预测术后切缘阳性的独立相关因素,≥T2c期的患者术后切缘阳性率明显增加.Gleason评分>7分、PSA>20 ng/ml作为重要参考指标,应结合临床分期综合分析;直肠指诊有结节或质硬可作为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2014共识会议在2005 Gleason评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以预后区别为基础的分组系统,称为Gleason分级分组系统(GGGs),本研究旨在研究在GGGs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病理较穿刺病理变化情况及根治术后发生病理升级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6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259例患者的病例资料。通过GGGs将病理结果分为五组\[GG1=GS≤6、GG2=GS7(3+4)、GG3=GS7(4+3)、GG4=GS8、GG5=GS9、10\],通过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导致根治患者Gleason分组(Gleason Groups,GGs)较穿刺GGs升级的因素。结果:259例接受根治手术的患者中,病理一致的有148例(57.14%),升级79例(30.50%),降级32例(12.36%),对于全部病例,穿刺时的GGs、临床分期T_2期是根治术后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穿刺GG1的病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是术后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GGGs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病理升级可能性仍较高,穿刺GGs较低和临床分期T_2期患者发生病理升级可能更大,PSA和NLR对于穿刺GG1患者病理升级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2点法穿刺后间隔2周内行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对围手术期指标及手术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直肠前列腺12点穿刺活检后行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患者102例。按照前列腺穿刺活检与手术的时间间隔(IT)分为≤2周、2周IT≤6周、6周3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9.87(59~84)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MI)24.99(15.62~33.14)kg/m2,术前平均PSA 24.41(0.41~111.78)μg/L,平均前列腺体积56.05(15.97~216.52)ml,平均Gleason评分7.51(6~9)分。记录并评估患者临床资料、围手术期指标及手术结果。结果:102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3组间患者年龄、BMI、术前PSA、前列腺体积、Gleason评分、T分期等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肠道损伤、切缘阳性率、术后3个月控尿率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2点法前列腺穿刺活检后2周内行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安全有效,前列腺穿刺与手术的时间间隔并不影响围手术期指标及手术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接受全雄激素阻断持续内分泌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筛选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我院接受全雄激素阻断持续内分泌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对肿瘤特异性生存时间和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进行描述,利用Cox回归模型对影响上述两项指标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筛选。结果:共有168例患者入选。肿瘤特异性中位生存时间为76个月,Cox回归分析表明,基线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30 ng/mL、Gleason评分≥8分和骨转移是单独内分泌治疗组影响肿瘤特异性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期>T2期、Gleason评分≥8分和骨转移是内分泌治疗+静脉化疗组影响肿瘤特异性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肿瘤无进展中位生存时间为60个月,Cox回归分析表明,基线PSA>30 ng/mL、骨转移、Gleason评分≥8及病理分期>T2期是影响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基线PSA、临床T分期、骨转移和Gleason评分是影响肿瘤特异性总体生存时间和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切缘阳性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9月于我院住院部就诊的经穿刺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并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108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术前血清PSA、穿刺后Gleason评分、病理T分期与术后切缘阳性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术前血清PSA10ng/ml、10~20ng/ml与20ng/ml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9,P=0.21);不同穿刺后Gleason评分,≤6、7与≥8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8,P=0.063);而不同病理T分期,T_(1a)~T_(2a)、T_(2b)与T_(2c)~T_(3b)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71,P=0.041)。同时通过对术前血清PSA、穿刺后Gleason评分、病理T_2及T_3分期这4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结果无论是总体部位还是前列腺体部,病理T_3期都是影响术后切缘阳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结论:术前血清PSA值及穿刺后Gleason评分与前列腺癌术后切缘阳性无相关性,穿刺病理T分期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切缘阳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病理T_3期是影响术后切缘阳性的一个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进展期前列腺癌的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于本院收治的予以手术处理的25例进展期前列腺癌的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其年龄、术前PSA、病理分期、前列腺体积及术后PSA最低值和随访结果.结果 25例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平均年龄为68.1岁(56 ~ 83岁),术前PSA15.81~335 ng/mL,10例患者术前PSA大于100 ng/mL,术前PSA平均86 ng/mL.临床分期T3bN0期8例,N1期13例.临床诊断骨转移4例,这4例患者病理为2例T3bN0、2例T4N1.Gleason评分7分7例,≥8分18例.前列腺体积平均67.2 mL(50~145 mL),19例行腹腔镜下前列腺切除+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6例为开放手术,术中清除淋巴结平均13枚(4~30枚),淋巴结平均转移率20% (0% ~94%).围手术期3例患者需要输血,1例患者引流管拔管延迟,未见其他重大并发症.外科手术后6周复查PSA明显降低,平均值1.20 ng/mL(0.32 ~ 4.60 ng/mL),外科治疗后3个月PSA降至平均0.08 ng/mL(0.003 ~0.450 ng/mL).随访时间5~23个月,所有患者目前均存活.1例患者出现生化复发,MRI检查及进一步经尿道膀胱肿物切除手术确诊为复发,电切病理同根治手术均为Gleason评分4+5 =9分;余患者目前PSA控制满意.结论 进展期前列腺癌外科处理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式,前列腺切除+扩大淋巴结清扫并未见并发症明显升高,对于严格筛查入选的患者行外科治疗是控制肿瘤的一种合理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Ⅰ期肺癌病人行胸腔镜手术术后并发持续性咳嗽(cough after pulmonary resection, CAP)的危险因素。方法 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胸外科收治的Ⅰ期肺癌病人207例,收集病人性别、年龄、住院时间、吸烟时长、病理分期、手术侧别、是否清扫气管周围淋巴结、病理类型,手术方式(肺叶或肺段)、术前呼吸功能训练等临床病例资料。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AP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有58例病人术后出现CAP,发生率为28.01%。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时长、支气管树周围淋巴结清扫、手术方式以及术前呼吸训练CAP组与非C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吸烟时长、清扫支气管树周围淋巴结、肺叶切除是CAP的危险因素(P<0.05),术前呼吸功能训练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 CAP的发生与吸烟时长、清扫支气管树周围淋巴结、手术方式有关,术前呼吸训练可降低C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对T2期食管癌(esophageal carcinoma,EC)的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206例EC手术患者术前EUS的检查结果和术后的病理资料,选取未经术前辅助放化疗治疗且术后病理分期为T2期的81例EC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59例、女22例,平均年龄63.9岁,中位年龄63.0岁。将EUS检查T分期(c T)与术后病理T分期(p T)进行比较,采用独立样本卡方检验对纳入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形态,术后病理分化程度,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及术后病理TNM分期等因素进行比较,分析这些因素对T2分期诊断价值的影响。结果 EUS对病理T2期EC术前T分期准确率为61.7%,过高分期率为38.3%。EUS准确分期组与过高分期组在术后病理TNM分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术后病理TNM分期在过高T分期组较高;而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形态,术后病理分化程度,组织学分型和淋巴结转移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US对T2期EC术前T分期有过高的分期率,术后病理TNM分期可能是EUS对T2期EC术前过高T分期的一个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作者回顾性分析了一组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行经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 ,以确定预测前列腺癌生化复发的临床和病理危险因素。 1982年至 1999年 ,2 0 91例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临床分期为T1c或T2 期 ,Gleason评分≥ 5分 )行经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和淋巴结切除术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PSA升高≥ 0 .2ng/ml诊断为生化复发。通过统计学分析建立两个模型 ,第 1个模型只考虑术前因素 ,第 2个模型考虑所有可能的因素。结果显示 :随访中位时间 5 .9年 (1~ 17年 ) ,36 0例患者 (17% )生化复发。 5、10及 15年无生化复发的生存率分别为 84 %、…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采用盆底筋膜保护与重建法对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控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同一术者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泌尿外科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40例患者资料,其中采用盆底筋膜保护与重建技术的前列腺癌患者17例(治疗组),采用常规腹腔镜下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23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术前BMI、术前前列腺体积、术前临床分期、术前 Gleason 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吻合口漏尿率、术后病理切缘阳性率、术后病理分期、术后 Gleason 评分及早期尿控功能恢复的情况等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例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均经腹膜外完成,术中无中转开放,无术中输血病例,术后吻合口无漏尿,两组均有1例术后病理切缘阳性.两组在年龄、术前 BMI、术前前列腺体积、术前临床分期、术前 Gleason 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分期及术后 Gleason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40例患者均在术后12~16 d 拔除尿管,治疗组拔除尿管后3 d 内、1个月内和3个月内的累积完全控尿比例分别为52.9%、64.7%和82.4%,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7%、26.1%和3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使用盆底筋膜保护与重建技术可显著提高患者术后早期的控尿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