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比伐卢定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接受IABP联合PCI治疗的AMI患者92例,依据术中抗凝药的使用情况,分为两组:比伐卢定组(n=30)和肝素组(n=62)。观察指标为PCI围术期出血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比伐卢定组患者住院期间出血事件发生率较肝素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伐卢定组血小板下降幅度显著低于肝素组(P=0.002)。随访期间两组患者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应用比伐卢定抗凝对IABP辅助的AMI患者是安全有效的,且对血小板数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进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ACS患者在IABP辅助下行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两组:中青年组(年龄<60岁)58例,老年组(年龄≥60岁)102例。对两组的手术成功率、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及IABP相关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8.3%,97.1%;院内存活率分别为89.7%,83.3%;IABP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4%,5.9%。上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ABP辅助介入治疗老年ACS患者具有与中青年ACS患者应用时相似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的30 d病死率。方法:纳入2011-03-2018-04在赤峰市医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STEMI合并CS患者184例,其中100例患者直接行PCI治疗(对照组),84例患者应用IABP联合PCI治疗(IABP组)。观察患者预后,并分析30 d病死率的影响因素。结果:IABP组中,78例患者PCI成功,PCI成功率为92.86%;IABP置入成功率100%,30 d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8.1%∶62.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I术后应用时机、发病到入院时间在24 h以上、吸烟、术前血钾异常、术前白细胞异常、术前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异常是IABP辅助PCI治疗STEMI合并CS患者30 d病死的高危因素。结论:IABP可以降低STEMI合并CS患者的短期病死率,患者30 d病死率与PCI术后应用时机、发病到入院时间在24 h以上、吸烟、术前血钾异常、术前白细胞异常、术前CK-MB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IABP治疗心梗伴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 ,靠药物治疗死亡率高达 80 %以上[1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IABP)自 1967年Kantrowitz等首先在临床上应用后 ,这种机械性的循环辅助装置广泛应用于治疗心源性休克 ,使病死率有所下降[2 ] 。我院自 1998年 5月至 2 0 0 3年 2月应用I ABP治疗 15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 ,取得良好成效。现就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15例 ,男 13例 ,女 2例 ,年龄 45~ 77岁 ,平均 60 .5岁 ,均为AMI合并心源性休克 ,其中 6例为广泛前壁AMI;1例前间壁AMI并发室间隔穿孔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4年9月在IABP辅助下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共91例,分为住院存活组75例和死亡组1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平均年龄大,Killips心功能分级高(P0.05),但性别、吸烟、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既往PCI史、心肌梗死史、总缺血时间、术前IABP植入比例等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CI术后TIMI 3级血流(OR=0.462,P0.05)对患者住院死亡是保护性因素,年龄越大(OR=1.081,P0.05)、术后CK-MB峰值越高(OR=1.003,P0.05)、合并左主干病变(OR=7.273,P0.05)、Killips分级Ⅲ/Ⅳ级(OR=6.703,P0.01)是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IABP辅助下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术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 3级血流可以降低死亡率,而合并Killips分级Ⅲ/Ⅳ级、左主干病变、年龄越大、术后CK-MB峰值越高,预示住院死亡率越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支持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38例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IABP组和对照组,20例在IABP支持下2h内行急诊PCI手术(IABP组),并将同期未植入IABP但行急诊PCI手术治疗的18例设为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术后48h内血流动力变化、术后并发症、死亡率的发生率,从而观察临床转归。结果 IABP组患者术后48h内左心室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两组在死亡率、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IABP组得到良好改善。结论对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做紧急介入治疗,术前常规进行IABP可以有效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增加左心室冠状动脉灌注量来改善心肌氧供来降低死亡率,IABP疗效值得肯定,预后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前瞻性对比研究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和多巴胺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泵功能衰竭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辅助疗效。方法收集AMI合并泵功能衰竭患者57例,按先后顺序分成IABP组(26例)和多巴胺组(31例)。采用Swan-Ganz漂浮导管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常规行(PCI),超声观察3月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IABP和多巴胺两组治疗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嵌压(PCW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动脉收缩压(SBP)、心脏指数(CI)较治疗前明显上升,有显著性差异,同时,治疗后在MPAP和PCWP下降幅度和SBP及CI上升幅度方面,IABP优于多巴胺,也有差异显著性;比较治疗后即刻成功率及3个月后LVEF,IABP明显高于多巴胺(分别为85%∶71%和55%±14%∶42%±18%,P<0.05),死亡率、住院时间和稳定血流动力学所需要时间IABP明显低于多巴胺分别为15%∶19%和(17±6.2)d:(23±8.9)d和(4.5±3.2)d:(6.5±3.8)d,所有P<0.05。两组共有10例死于泵衰竭、上消化道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IABP和多巴胺皆可作为AMI合并泵功能衰竭行PCI术围手术期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IABP较多巴胺疗效更优越。  相似文献   

8.
我科成功救治1例糖尿病、急性广泛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患者以持续性胸痛起病,伴有血压下降、大汗淋漓,心电图、心肌酶谱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急性广泛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过程中又出现急性左心衰、重症肺炎、乳酸酸中毒、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开通前降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无创呼吸机支持治疗,之后患者仍有反复发作心衰,肺部感染迁延不愈,最终在冠心病监护病房治疗41d后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9.
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levated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合并心源性休克是临床上的高危人群,内科药物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通常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预防性置入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并发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5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行急诊PCI治疗的老年AMI并发CS患者87例,以IABP辅助下行PCI治疗的患者为IABP组(n=46),以未IABP辅助行PCI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n=41)。比较两组PCI治疗后30 d、术后1年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记录与IABP治疗有关的并发症。结果(1)IABP组术后30 d、术后1年LVEDd、LVEF、NT-proBNP等心脏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IABP组用药种类、用药剂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IABP组术后30 d严重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0 d非致死心肌梗死、再次PCI治疗及术后1年非致死心肌梗死、再次PCI治疗、严重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有12例(26.09%)发生了与IABP治疗有关的并发症,其中严重并发症3例(6.52%)。结论预防性置入IABP可有效改善老年AMI并发CS患者的心功能,并降低近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但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PCI)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长期预后.方法 入选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因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的患者180例,入院后给予心衰指南指导下的药物治疗(GDMT).上述患者均经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高危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经验,探讨预防性置入IABP和被动紧急置入IABP对临床预后的影响,为高危患者置入IABP的时机提供合理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2月1632例冠脉搭桥术或冠状动脉搭桥同期其他心脏手术等高危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应用IABP资料,共128例,分预防性置入IABP组(A组)68例和被动紧急置入IABP组(B组)60例。A组为左主干病变(冠脉狭窄〉90%)且无右冠脉保护、心功能低下(左室射血分数〈35%)、顽固性心绞痛保守治疗无效、冠状动脉搭桥同期其他心脏手术;B组为术中循环不稳定、心功能低下脱离体外循环困难或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功能降低等。分析A、B两组术后临床效果,比较两组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心血管活性药物应用、IABP使用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结果A组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为8.8%和4.4%,B组为50.0%和14.9%;术后平均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时间:(57.63±33.66)h比(94.63±62.72)h,P=0.027;平均IABP使用时间:(54.75±37.68)h比(93.12±52.21)h,P=0.015;机械通气时间:(31.83±14.71)h比(89.34±35.17)h,P=0.001;平均住ICU时间:(76.35±47.27)h比(102.41±44.12)h,P=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危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术前预防性置入IABP能减少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时间,缩短IABP辅助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降低术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2例 AMI 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其中38例在 IABP 辅助支持下行 PCI 术,34例直接行 PCI 术,监测平均动脉压(MBP),心脏指数(CI),同时在入院时 PCI 术前及术后出院前分别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未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未容积(LVEDV)。结果 IABP 辅助下行 PCI 组较直接 PCI 组 LVEF 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 AMI 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早期及时行 IABP 辅助支持下PCI 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重症心肌炎心衰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汉康  陈剑  石磊  龙卫平 《山东医药》2011,51(21):81-82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伴心衰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将38例急性重症心肌炎伴心衰患者分为IABP组16例和非IABP组2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IABP组患者均经股动脉穿刺行IABP治疗,监测两组血压、心率、尿量、肾功及心功能。结果与非IABP组比较,IABP组平均动脉压升高、心率降低、24 h尿量增加、肾功能改善、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明显降低、心功能改善、病死率降低、住院时间缩短,治疗前后两组各指标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伴心衰治疗中,应用IABP能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钠肽(BNP)变化趋势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治疗球囊导管撤除时机的关系.方法 纳入89例急性心肌梗死并行IABP辅助治疗的患者,根据IABP球囊导管撤除时患者所处的血BNP变化趋势,将患者分为BNP上升段组(n=35)及BNP下降段组(n=54),比较两组患者病情好转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与BNP上升段组比较,BNP下降段组病情好转率高(92.6% vs.57.1%,P<0.01)、病死率低(3.7% vs.20%,P<0.01)、住院时间缩短[(14.5±5.7) d vs.(20.7±7.5) d,P<0.01].结论 IABP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在血BNP处于下降阶段时撤除球囊导管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移植术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的老年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与APACHEⅢ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我院2006年4月至2009年2月冠状动脉移植术后IABP辅助治疗的老年(≥65岁)患者的医院感染资料,并进行APACHEⅢ评分系统评估。结果 111例患者,年龄69.9±3.8岁,男77例,女34例。医院感染29例,感染率26.1%。患者平均APACHEⅢ评分为60.8±14.0,高分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和住院死亡率均高于低分组。结论医院感染是老年冠状动脉移植术后IABP辅助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之一,APACHEⅢ评分系统可作为预测医院感染发生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应用IABP后血小板变化规律,分析血小板变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7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6例置入IABP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利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分析应用IABP后血小板变化规律。根据冠心病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手术组、介入组和药物组,比较三组患者血小板变化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96例患者应用IABP时间(97.10±64.66)h,应用IABP后即出现血小板下降,第2-4天血小板最低,随后开始上升,手术组与介入组、药物组比较血小板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药物组预后与手术组、介入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死亡及自动出院率更高。血小板减少与血小板正常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应用IABP后血小板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最低值在2-4天,手术组血小板低于介入及药物组,血小板下降与冠心病预后无关,但药物组患者死亡率高于手术组及介入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近端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急诊介入治疗后是否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将199例急性心肌梗死相关血管为近端病变患者分为两组,即IABP组(79例)和无IABP组(120例),比较两组术后2周心肌梗死范围和血脑钠尿肽的变化、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两组术后30d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术后2周和无IABP组比较,IABP组患者梗死范围明显缩小[(30.256±4.223)%vs.(35.343±5.235)%,P〈0.01],血脑钠尿肽浓度降低[(89.7±33.5)ng/Lvs.(128.7±44.1)ng/L,P〈0.01],左室左室射血分数增高[(52.6±5.2)%vs.(47.5±7.3)%,P〈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47.5±4.6)mmvs.(50.3±5.7)mm,P〈0.01]。术后30d内心脏事件发生率IABP组明显低于无IABP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近端病变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后行IABP治疗可使心肌梗死范围缩小,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大面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IABP)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发病12~72 h的STEM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IABP组52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规范的药物治疗,IABP组在规范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床旁应用IABP 3~5 d。两组均于10~14 d后行冠脉造影及PCI术。评价梗死相关血管PCI术前及术后冠脉血流(TIMI)和术后4周心功能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IABP组PCI术前、术后TIMIⅢ级高于对照组,PCI术后4周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于大面积STEMI患者择期行PCI,早期应用IABP能改善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减少术后4周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改善心功能,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联合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对术后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老年AMI合并CS患者PCI后联合应用IABP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50例老年AMI合并CS患者PCI术后未联合IABP的患者作对照组。比较IABP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参数、IABP患者并发症、住院死亡率、30 d死亡率及死因。结果 IABP联合PCI在治疗AMI合并CS时,IABP植入前与术后1 h及24 h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比较均有显著上升(P0.05),平均动脉压Ⅱ有统计学差异(P0.05);IABP植入术后患者心率(HR)降低(P0.05);血氧饱和度、左室射血分数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是预后不良特征(P0.05,OR=9.634,95%CI 1.211~70.244)。结论对老年AMI合并CS患者行PCI联合IABP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但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和30 d死亡率仍保持较高水平,机械通气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特征性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