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力衰竭的抗细胞因子治疗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力衰竭 (心衰 )的病理生理机制至今仍不确切。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在心衰过程中 ,细胞因子异常表达 ,并与持续激活的神经内分泌共同作用 ,促进了心衰的发生发展。神经激素 细胞因子系统的长期慢性激活促进心肌重塑 ,加重心肌损伤和心功能恶化 ,后者又进一步激活神经激素 细胞因子系统 ,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如何阻断这一循环是心衰治疗的关键〔1〕。随着对神经内分泌在心衰过程中作用的认识 ,逐渐应用了神经激素拮抗剂〔(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治疗心衰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心衰的病程进展得…  相似文献   

2.
舒张性心力衰竭新概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是一组具有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症状和体征、收缩功能正常,以心室肌的舒张功能障碍、顺应性减退、僵硬度增高为特点的临床症候群。收缩性心力衰竭(systolic heart failure,SHF)主要是指因心肌收缩功能减退、心室射血不足所致的充血性心衰。临床上大多数心衰患属SHF合并不同程度DHF的混合性心衰,但是仍有30%~40%属单纯DHF,并且年龄愈大,这一比例愈高。由于DHF往往发生于SHF之前,因此,把DHF从传统的充血性心衰中分离出来进行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对于减少晚期混合性心衰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现就DHF的病因、病理生理过程、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和治疗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心力衰竭(心衰)的治疗伴随着对心衰病理生理机制认识的深入而发展,从针对水钠潴留的利尿剂,针对血流动力学异常和(或)泵衰竭的扩血管药和(或)强心剂,针对神经-内分泌异常激活的神经激素拮抗剂,推动了心衰的治疗进展.经过大量临床试验证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治疗心衰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近年来对心衰与炎症的认识,心衰时神经-内分泌与细胞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拓宽了心衰治疗的新视野.本文就心衰的分子免疫学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心力衰竭(心衰)的治疗伴随着对心衰病理生理机制认识的深入而发展,从针对水钠潴留的利尿剂,针对血流动力学异常和(或)泵衰竭的扩血管药和(或)强心剂,针对神经-内分泌异常激活的神经激素拮抗剂,推动了心衰的治疗进展。经过大量临床试验证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治疗心衰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近年来对心衰与炎症的认识,心衰时神经-内分泌与细胞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拓宽了心衰治疗的新视野。本文就心衰的分子免疫学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对舒张性心力衰竭下定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年来,心衰一直被分为前向或后向性、左或右、代偿或失代偿性。现在由于临床医生可获得的信息已超越了病史和体格检查,故老的分类法不足以估计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情况。事实上流行病学和心力衰竭方面病例对照研究证实,心力衰竭患者中收缩功能正常者占40%~50%,提示这些病人为舒张性心力衰竭(DHF)。DHF患者再入院率与收缩性心力衰竭(SHF)相似。区分DHF、SHF有重要临床意义,因为两者的治疗和预后均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6.
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中医药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治疗中重要的进展之一是对左室舒张功能障碍(LVDD)引起的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即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认识,已成为基础及中西医临床研究中的热点问题[1]。单纯DHF是指在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心室充盈异常和充盈压升高而导致肺循环瘀血的临床综合征[2]。可发生于冠心病(CHD)、高血压性心脏病及部分心肌病中。目前已知由其所致的心衰约占全部心衰的20%~30%[3]。常发生于心衰早期,收缩性心衰(SHF)之前,治疗亦有别于SHF。因此,如何及早辨认和治疗LVDD,防止其转化为DHF,已成为中西医共同关注研…  相似文献   

7.
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心力衰竭(CHF)的患病率为1.3%[1],是由于不同疾病引起心肌舒张功能障碍或(和)收缩功能障碍,导致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前者称为舒张性心力衰竭(DHF),后者称为收缩性心力衰竭(SHF).目前研究表明,N末端-B型钠尿肽(NT-BNP)是心力衰竭的生物学标志,是心室肌细胞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心力衰竭可刺激其分泌急骤增加[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常用的炎症反应指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心肌急性损伤、心力衰竭中是重要和可靠的标志物[3],本文观察血浆NT-BNP、hs-CRP在老年DHF和SHF患者的水平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心衰患者的资料,了解舒张性心衰和收缩性心衰临床特点、费用、疗效等的异同,提高对二者的认识。方法: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住院的807例心衰患者,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分为两组:LVEF>45%者为舒张性心衰(DHF)组,LVEF≤45%者为收缩性心衰(SHF)组,然后每个组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Ⅱ、Ⅲ、Ⅳ3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结构比:DHF和SHF分别占81.3%及18.7%。心功能:相对DHF组,SHF组的NYHAⅢ、Ⅳ级(23.5%,9.6%比47.7%,21.9%),E/A显著增大[(0.74±0.31)比(1.26±0.56)]。临床特点:DHF组女性比例较SHF组显著增大;心脏增大,心律失常比例显著增大,冠心病、肺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比例显著上升,高血压病比例、入院收缩压水平则显著较低,以上P均<0.001;SHF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延长[(12.9±8.1)d比(14.5±11.6)d,P<0.05],住院费用[12323(8530~33815)元比19554(9186~49927)元,P<0.05]、住院期间死亡率(0.5%比3.3%,P<0.01)显著较高。结论:舒张性心衰在心衰中占的比例很大,收缩性心衰的心衰更重,心脏损害更重,住院天数更长,住院费用更多、住院期间死亡率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浆氨基末端B型钠利尿肽前体(NT-proBNP)在老年舒张性心衰(DHF)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6例心功能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明确诊断收缩性心衰(SHF)患者(LVEF<50%)25例、心腔正常DHF组(LVEF≥50%、E/A≤1)22例和心脏扩大DHF组28例.ELISA法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结果 (1)NYHA心功能分级与NT-proBNP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658,P<0.01),LVEF与NT-proBNP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608,P<0.01),NYHA分级之间的NT-pro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心衰组血浆NT-proBNP水平各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血浆NT-proBNP可以作为评价心衰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尤其对DHF早期诊断,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B型钠尿肽(BNP)在急性心肌梗死后舒张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82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入院后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BNP浓度,于发病48 h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心功能情况分为心功能正常组(NHF)、收缩性心力衰竭组(SHF)和舒张性心力衰竭组(DHF)。结果心功能正常组45例,占54.9%;SHF组16例,占19.5%;DHF组21例,占25.6%。SHF及DHF两组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心功能正常组(P0.01),SHF组明显高于DHF组(P0.01)。排除SHF后,BNP125.74 mL诊断DHF敏感性为97%,特异性为83%,准确性95%。结论血浆BNP水平升高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后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收缩性心力衰竭(SHF)与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水平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科就诊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90例,根据LVEF不同分为SHF(LVEF<50%)组55例和DHF(LVEF≥50%)组35例。另选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65例无心力衰竭患者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RDW在SHF与DHF患者的相关性及诊断意义。结果SHF组RDW、尿酸、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大于DHF组[(13.9±1.0)%vs(13.0±0.5)%、(417.6±151.0)μmol/L vs(339.9±89.7)μmol/L、(41.8±7.1)mmvs(33.9±7.2)mm、(58.5±12.5)mmvs(48.6±8.8)mm,P<0.05],而室间隔厚度显著小于DHF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LVEF与RDW、尿酸、B型钠尿肽、左心房内径呈负相关(P<0.01)。RDW鉴别诊断SHF与DHF的曲线下面积为0.757,RDW取值13.35%作为界值的敏感性为67.3%,特异性为74.3%。结论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SHF比DHF的RDW水平更高,RDW对鉴别诊断SHF和DHF可能有一定帮助,当RDW>13.35%时,诊断SHF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2.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现代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舒张性心力衰竭 ( 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是指以心肌松弛性和顺应性障碍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且往往发生于收缩性心力衰竭之前 ,现已成为独立的临床疾病 ,约占整个心力衰竭患者总数的三分之一 ,特别是我国正在迈入老年社会的过程中 ,其自然发病率逐年增加 [1-4 ]。因而 ,正确诊断 DHF已成为心血管病领域中极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仅就DHF的临床诊断及其技术、方法和标准作一概述。DHF的临床诊断标准至少应满足 :( 1)客观反映出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 ;( 2 )应用各种现代诊断技术易于获得诊断 ;( 3)适用于各种具有 D…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心衰颗粒对舒张性心衰(DHF)大鼠血浆醛固酮(ALD)、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AT)-Ⅱ及心肌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影响。方法建立DHF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盐酸贝那普利),抗心衰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和假手术组,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大鼠血浆ALD、PRA、AT-Ⅱ,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大鼠心肌细胞内TGF-β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阳性药组及抗心衰颗粒大剂量组AT-Ⅱ均较模型组降低(均P0.05),且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阳性药组及抗心衰颗粒大、中剂量组ALD均较模型组降低(均P0.05),且抗心衰颗粒大、中剂量组ALD与阳性药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阳性药组及抗心衰颗粒各剂量组大鼠心肌细胞内TGF-β1的平均荧光强度均较模型组降低(均P0.05)。结论抗心衰颗粒具有有效抑制DHF发生发展过程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过度激活和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1998年欧洲心力衰竭工作组制定了舒张性心力衰竭(DHF)诊断标准,当时认为DHF仅约占全部心力衰竭(HF)患者的1/3,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低于收缩性心力衰竭(SHF).而近20年流行病学的发现使这些观点发生改变,研究显示DHF占所有HF患者的50%以上,且预后凶险程度与SHF相同.老年、女性、糖尿病、肥胖、高血压和左室肥厚都是DHF的常见病因.  相似文献   

15.
心肌机能指数和血浆脑钠肽评估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指标——心肌机能指数(Tei)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鉴别收缩性心力衰竭(SHF)及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心力衰竭患者67例,按照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SHF(LVEF<50%)及DHF组(LVEF≥50%)。32名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常规超声指标及Tei指数,并采用ELISA法测得血浆BN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HF及SHF组Tei指数、BNP显著增高(P<0.01);心力衰竭两组相比,Tei指数、BNP在SHF组显著升高(0.63±0.11)比(0.82±0.20)ng/L,P<0.01;713.38ng/L比1345.86ng/L,P<0.05,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71,P<0.01)。结论Tei指数、BNP在心力衰竭患者显著升高,二者可鉴别SHF及DHF。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心力衰竭的病因及诊断   总被引:42,自引:4,他引:42  
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按其发展过程可分为无症状性、充血性和难治性心衰,按病理生理学改变可分为收缩性心衰(SHF)和舒张性心衰(DHF)。由于人口老龄化、高血压的高发病率和低控制率、再灌注疗法使大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得以存活等原因,老年人心衰的发生率日益升高。  相似文献   

17.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据统计,美国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简称心衰)患者已逾500万,每年新增50万[1].老年患者最常见的出院诊断是CHF,也是反复住院的最常见病因[2].美国对这部分患者花费了巨额的医药费,每年需280~500亿美元.近20年来的流行病学表明,CHF中至少50%的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正常,CHF的症状是由于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所致[3].据估计,我国单纯性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至少400万.65岁以上患DHF的老年入死亡率与收缩性心力衰竭(SHF)相似,每年约15%.过去20多年SHF的生存率明显上升,DHF的生存率却没有改变[4],DHF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5].……  相似文献   

18.
近年的研究一致肯定了血浆脑利钠肽(BNP)对心力衰竭诊断、预后的价值[1]。本研究采用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64例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及34例收缩性心力衰竭(SHF)患者的BNP水平,旨在探讨老年DHF与SHF患者BNP水平的差异。1资料与方法选择2006年9月~2007年9月在福州军区总医院心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CHF患者63例,分单纯舒张性心力衰竭(DHF)和收缩性心力衰竭(SHF)两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MMP-9水平,记录心脏彩超各指标,结果与30例健康对照组及常规抗心衰治疗3个月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清MMP-9水平在CHF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在SHF组较DHF组明显增高(P〈0.01);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MMP-9与代表心功能的参数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MMP-9在CHF尤其是SHF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抑制MMP-9,可以延缓心衰进程;心衰治疗过程中,检测MMP-9水平,可以为评价药物治疗效果及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往心力衰竭(心衰)神经激素拮抗治疗主要阻止交感神经系统(SNS)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两个系统的致病作用,降低心衰死亡风险。保护利钠肽系统(NPS)的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阻止利钠肽降解,进一步降低全因死亡风险16%,开启了3类系统神经激素拮抗剂治疗心衰的新时代。指南推荐射血分数下降的心衰(HFrEF)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或ARNI,联合β受体阻滞剂,部分患者合用醛固酮拮抗剂,减少心衰的发病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