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及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差异。方法纳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61例,双相障碍患者57例,抑郁障碍患者48例,另设正常对照59名。所有研究对象采用重复性神经心理测查系统(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评估认知功能,首发精神分裂症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定精神病性症状,双相障碍组、抑郁障碍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估抑郁和焦虑症状,贝克—拉范森躁狂(Bech-Rafaelsen mania scale,BRMS)量表评估躁狂症状。结果 4组对象的RBANS总分(F=5.18,P0.01)、即刻记忆(F=4.09,P0.01)、言语功能(F=9.53,P0.01)、注意(F=3.87,P=0.01)、延时记忆(F=9.86,P0.01)因子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首发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组RBANS总分低于对照组(P0.01),首发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抑郁障碍组即刻记忆、言语功能、延时记忆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双相障碍组言语功能得分低于首发精神分裂症组(P0.01),首发精神分裂症组注意得分低于抑郁障碍及对照组(P0.01)。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抑郁障碍患者均存在认知功能损伤,首发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缺陷重于抑郁障碍,轻于双相障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其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词汇流畅测验、视觉再生测验、联想学习测验、数字广度测验、相似性测验、领悟测验、木块图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8项神经心理测试工具,对57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于治疗前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8周后各评定认知功能1次,同时采用酶免疫法测定其血清Hcy水平,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症状。结果①治疗前,除WCST的随机错误数外,患者组各项认知功能指标均显著差于正常对照(P<0.01);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患者组中WCST的正确数、完成分类数与血清Hcy水平呈负相关(r=-0.376,P<0.01;r=-0.397,P<0.01),WCST的错误总数、持续错误数与血清Hcy水平呈正相关(r=0.376,P<0.01;r=0.298,P<0.05)。②治疗后,患者组PANSS总分显著下降(P<0.01);认知功能除WCST的随机错误数外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但总体仍显著差于正常对照(P<0.01);血清Hcy水平无显著变化;患者组中WCST的正确数、完成分类数仍与血清Hcy水平呈负相关(r=-0.388,P<0.01;r=-0.383,P<0.01),WCST的错误总数、持续错误数仍与血清Hcy水平呈正相关(r=0.388,P<0.01;r=0.315,P<0.02)。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认知损害,其执行功能损害可能与Hcy的代谢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3.
背景:既往研究报告显示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rupted-in-Schizophrenia 1 gene,DISC1)中不同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与精神分裂症密切相关,但目前尚无研究评估了SNP与精神分裂症发病年龄之间的关系。目的:探讨DISC1基因中rs821633位点的SNP和中国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及首发年龄的相关性。方法:我们采用TaqM an基因分型技术对315例19岁之前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即"早发性")、407例19岁后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即"非早发性")和482名健康对照进行DISC1基因rs821633位点的SNP检测。我们使用生存分析研究rs821633(C)位点的危险等位基因与精神分裂症患者首发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相比健康对照组,rs821633位点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型频率分布在早发性(X~2=7.17,df=1,p=0.007;X~2=7.20,df=2,p=0.032)和晚发性(X~2=5.36,df=1,p=0.022;X~2=6.58,df=2,p=0.041)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显著较高。然而,C/C基因型或C等位基因型的携带率在早发和晚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没有显著差异。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rs821633(C)危险等位基因与精神分裂症首发年龄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我们证实了DISC1基因rs821633位点多态性的SNP与中国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之间存在相关性,但未发现rs821633(C)危险等位基因与精神分裂症首发年龄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丹麦KeyPointV2.12脑电生理仪对4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28名正常对照进行P300测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患者组血清Hcy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P300波幅在Fz点降低(P0.01)。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组血清Hcy水平与Fz点的P300波幅呈负相关(r=-0.37,P0.05),而与Pz点的P300潜伏期呈正相关(r=0.34,P0.05);患者组血清Hcy水平与PANSS阴性症状分呈正相关(r=0.49,P0.01);患者组PANSS阴性症状分与Fz点的P300波幅呈负相关(r=-0.39,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Hcy水平升高,Hcy代谢失衡与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认知功能、生活技能改善及影响因素。方法:对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105例接受利培酮治疗10周;使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中文版(MCCB)、Stroop等测验评估认知功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基于任务的生活能力测验(UPSA)评估生活技能;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精神症状。结果:与基线比较,治疗后MCCB中连线分数、符号编码、空间广度、数字序列、迷宫、视觉记忆、情绪管理、MCCB总分、Stroop测验得分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UPSA总分、财务技能、交流技能得分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 Regression回归分析显示MCCB疗效与基线PANSS总分存在关联(β=0.03,Wald=4.80,P=0.028,95%CI1.003~1.057)。结论: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技能均有改善作用,认知功能改善程度可能与临床症状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L型钙离子通道α1C亚基(calcium channel,voltage-dependent,L type,alpha 1C subunit,CACNA1C)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纳入1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122名对照,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CACNA1C基因rs10848683、rs2238032、rs2299661位点进行基因分型,通过病历资料收集患者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和行为障碍等临床表现,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估患者症状。结果 rs2238032和rs2299661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患者组与对照组间分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rs10848683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在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rs2238032位点TT基因型(OR=0.394)和rs2299661位点CG(OR=0.326)与精神分裂症的患病风险有关联(均P0.05)。rs10848683位点各基因型患者行为障碍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rs2238032各基因型患者思维障碍、情感障碍和PANSS得分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rs2299661各基因型患者感知觉障碍、PANSS得分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单体型分析示,CTC(OR=1.811)、CTG(OR=0.432)和TGC(OR=1.771)与精神分裂症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CNA1C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及其临床表现有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精神病临床高危综合征人群和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First-episode Drug-naive Schizophrenia,FES)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特征.方法 应用中文版精神病高危综合征定式访谈(SIPS)收集精神病高危综合征人群46例,采用Matrics成套认知功能测试(MCCB)中文版评估认知功能,并与20例FES患者和37例健康对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除情绪管理分测验外,MCCB的其他8项分测验结果在三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包括连线(F=5.76,P=0.00)、符号编码(F=19.82,P=0.00)、词语学习(F=10.20,P=0.00)、空间广度(F=5.30,P=0.01)、迷宫(Hc=16.97,P=0.00)、空间记忆(Hc=19.07,P=0.00)、语义流畅(F=9.99,P=0.00)以及持续操作(Hc=15.46,P=0.00).两两比较发现:两组患者的成绩均显著差于健康对照组;精神病临床高危综合征人群与FES患者相比,词语学习测验分较高(LSD-t=2.60,P=0.01).结论 精神病临床高危综合征的神经认知功能明显受损,其特征与首发精神分裂症相似.词语学习测验,对于区分精神病临床高危综合征和已经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与2型糖尿病间是否存在遗传相关性.方法 纳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33例、正常一级亲属79名、2型糖尿病患者125例和正常对照88名,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胞浆型磷脂酶A2(cPLA2)基因BanI多态性与断裂基因1(DISCl)rs821616多态性.比较上述4组间BanI与rs821616基因多态分布频率的差异.结果 ①精神分裂症组和2型糖尿病组BanI多态性的A2/A2基因型频率与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7,OR=2.419;P=0.043,OR=2.472),A2/A2基因型频率分别为精神分裂症组(17.29%)、一级亲属(13.93%)、2型糖尿病(17.60%)、对照组(7.96%);A1/A2、A1/A1基因型和A1、A2等位基因频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4组间rs821616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LA2基因BanI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和2型糖尿病均可能存在关联,提示cPLA2基因可能与两种疾病均相关;未发现rs821616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或2型糖尿病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在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中的水平。方法以2016年5月-10月在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标准的双相障碍(168例)、精神分裂症(231例)和抑郁症患者(100例)为患者组,以同期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健康体检者112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循环酶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Hcy水平。结果各组血清Hcy水平组内比较,男性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相障碍组和精神分裂症组血清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抑郁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双相障碍组与精神分裂症组,对照组与抑郁症组间的血清Hcy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双相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Hcy水平均呈高表达,抑郁症患者血清Hcy水平未升高,Hcy水平可能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未用药患者认知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124例首发未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者6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MCCB、Stoop色词测验对两组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症状。结果:研究组患者认知功能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首发未治疗精神病患者MCCB总分、Stroop色词测验与患者受教育年限呈正相关,与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呈负相关;数字广度测试与教育年限呈正相关;与阳性症状分、PANSS总分成负相关。回归分析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受教育年限及PANSS总分相关。结论:首发未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明显低于正常人,且患者的认知受损程度和其精神病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伴精神病性症状的稳定期双相障碍Ⅰ型患者认知功能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3-01—2015-01收治的稳定期双相障碍2型72例患者为病例组,根据患者是否伴精神病性症状分为病例2组(n=41,伴精神病性症状)和病例3组(n=31,无精神病性症状),并选取同时期门诊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认知功能评价量表(MoCA)评分,并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伴精神病性症状的稳定期双相障碍Ⅰ型患者认知功能与相关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数字符号、数字广度均低于对照组,卡片测验、连线测验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1组和病例2组数字符号、数字广度、卡片测验、连线测验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符号、数字广度(顺背、总分)、连线测验(连线测验-A、连线测验-B)与YMRS评分、HAMD评分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伴精神病性症状的稳定期双相障碍Ⅰ型患者认知功能存在明显受损,且与患者抑郁、躁狂程度及病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生活技能状况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纳入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145例和65名正常对照,采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中文版(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MCCB)、Stroop色词测验等评估两组认知功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基于任务的生活技能测验(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 performance-based skill assessment,UPSA)评估生活技能,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估患者精神症状。结果患者组的MCCB总分、10项分测验、数字广度测验、情绪识别测验、Stroop色词测验得分均低于对照(均P〈0.05);患者组的UPSA财务技能分、交流技能分及UPSA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语言记忆、视觉记忆评分、Stroop色词测验、UPSA交流技能分、UPSA总分高于非偏执型患者(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CCB的影响因素为受教育年限(OR=1.29,95%CI:1.13~1.47)及PANSS总分(OR=0.95,95%CI:0.92~0.97)。结论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生活技能明显受损,损害程度与精神病理症状有关联,偏执型患者的认知功能、生活技能好于非偏执型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FES)和慢性精神分裂症(CSz)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的 性别差异。方法 收集符合ICD-10 的FES 患者53 例和CSz 患者104 例,同期募集健康对照(HC)52 名。 3 组均采用MATRICS 共识认知成套测验(MCCB)中文版评估神经认知功能。结果 (1)MCCB 测验得分 性别差异比较结果显示,组别和性别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F=0.80,P=0.67);组别的主效应显著, MCCB 6 项分测验及神经认知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性别的主效应在视觉学习记忆分测验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F=5.12,P=0.03)。CSz组视觉学习记忆女性优于男性(t=2.44, P=0.02),FES 组和HC 组性别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与HC 组比较,除词语学习和记忆外,FES 和 CSz组MCCB 总分和各分测验评分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ES 与CSz 组比较,FES 组在神经认知维度总分优于CSz 组(t=2.36,P=0.05)。 结论 首发和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均受损,且男性慢性患者视觉学习记忆损害较女性更为 严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短期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后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45例首次发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给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单药治疗8周;治疗前后给予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公认认知成套测验(MCCB)进行临床及认知功能评估,结果与48名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患者组29例完成8周治疗,治疗后BPR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6.87,P0.01);治疗前MCCB中信息处理速度、注意/警觉、工作记忆、词语学习、视觉学习、推理与问题解决的得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t=2.33~4.45,P均0.05);治疗8周后MCCB中注意/警觉得分和工作记忆得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t=2.80,t=2.16,P均0.05)。结论:短期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缓解,但认知功能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补体因子H基因(CFH)Y402H位点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及其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重复性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对254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进行精神病性症状及认知功能评估;采用SNa Pshot技术对病例组及339名健康者(正常对照组)Y402H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和比较;分析Y402H位点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及其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两组Y402H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中C等位基因携带者PANSS阴性症状分、一般病理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非C等位基因携带者(F=23.88,F=4.79,F=10.70;P0.05或P0.01);RBANS中的延时记忆分及总分显著低于非C等位基因携带者(F=8.27,F=5.51;P0.05或P0.01)。结论:CFH基因Y402H位点多态性不是精神分裂症的易感基因,但该位点C等位基因携带者与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神经调节蛋白-1(neuregulin-1,NRG-1)浓度变化及静息状态前额叶脑电图γ活动与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的相互关系。方法纳入5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8名健康对照者,检测其血清NRG-1浓度,使用时频分析法采集脑电图位于前额叶FP1、FP2导联中的γ活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PANSS)评估患者临床症状,MATRICS公认认知成套测验(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MCCB)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患者组血清NRG-1浓度低于对照组[(7.36±3.96)pg/m L vs.(11.02±8.78) p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两组间脑电图γ活动有统计学差异[39(73.6%) vs.14(26.4%), P0.001]。MCCB测试中患者组连线测验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6),符号编码、言语记忆、迷宫、视觉记忆、语义流畅性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患者组血清NRG-1浓度与脑电图γ活动(r=-0.542,P0.001)、PANSS(r=-0.360,P=0.009)及言语记忆(r=0.332,P=0.016)评分相关。脑电图γ活动与PANSS(r=0.278,P=0.046)、言语记忆(r=-0.442,P=0.001)、迷宫测验(r=-0.307,P=0.027)评分分别相关。结论血清NRG-1浓度、脑电图γ活动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部分认知功能障碍有一定相关性,提示精神分裂症早期即存在神经生化及神经电生理方面的异常反应,且两者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计算机化认知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均服用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研究组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合并计算机化认知训练(干预6周),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药物治疗.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和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在干预前后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和认知功能.结果 经过计算机化认知训练后,研究组的MCCB中工作记忆训练分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CCB中其他项目分及PANSS评分改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计算机化认知训练能够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尤其表现在工作记忆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rs1800629位点与精神分裂症及其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Taq Man探针SNP基因分型技术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 254例和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 339名TNF-α基因rs1800629位点进行分型;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组精神病性症状,分析比较rs1800629位点3种不同基因型间症状严重程度。结果: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TNF-α基因rs1800629位点基因型的观察值和期望值Hardy-Weinberg平衡吻合度良好(χ2=2. 70,P=0. 10;χ2=2. 58,P=0. 11);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在rs1800629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 16,P=0. 21;χ2=3. 44,P=0. 06);携带A等位基因患者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病理分及PANSS总分较不携带A等位基因患者更高(F=6. 03,P=0. 015; F=14. 82,P=0. 000; F=42. 02,P=0. 000; F=35. 19,P=0. 000)。结论:TNF-α基因rs1800629位点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无关;但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生活技能状况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纳入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145例和65名正常对照,采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中文版(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MCCB)、Stroop色词测验等评估两组认知功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基于任务的生活技能测验(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 performance-based skill assessment,UPSA)评估生活技能,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估患者精神症状。结果患者组的MCCB总分、10项分测验、数字广度测验、情绪识别测验、Stroop色词测验得分均低于对照(均P0.05);患者组的UPSA财务技能分、交流技能分及UPSA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语言记忆、视觉记忆评分、Stroop色词测验、UPSA交流技能分、UPSA总分高于非偏执型患者(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CCB的影响因素为受教育年限(OR=1.29,95%CI:1.13~1.47)及PANSS总分(OR=0.95,95%CI:0.92~0.97)。结论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生活技能明显受损,损害程度与精神病理症状有关联,偏执型患者的认知功能、生活技能好于非偏执型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认知功能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浓度的影响。方法 83例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43例)和利培酮组(40例),疗程8周。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认知功能及副反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BDNF浓度。结果治疗8周后,1两组有效率、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阿立哌唑组在MCCB中符号编码、语义流畅性、言语记忆、空间广度、数字序列、迷宫、视觉记忆及总分上明显高于利培酮组(P0.05);3阿立哌唑组血清BDNF浓度明显高于利培酮组(P0.01)。结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总体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但在改善认知功能、升高血清BDNF浓度优于利培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