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两种术式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2年6月我院行手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120例,其中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实验组,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手术治疗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1.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老年残余胆囊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50例经肝胆超声、上腹部磁共振胰胆道成像(MRCP)检查明确为残余胆囊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分为腹腔镜组(n=25)和开放组(n=25),统计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术前、术后腹痛、腹胀改善情况及术后胃肠道恢复效果。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较开放组短,术中失血量显著低于开放组(P0.05),结石清除率为100.00%略高于开放组的92.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00%显著低于开放组的32.00%(P0.05)。术前两组腹痛、腹胀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h腹痛、腹胀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且腹腔镜组腹痛评分、腹胀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固体食物进食时间均显著较开放组短(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残余胆囊胆管结石可一定程度降低机体因手术操作、老年患者免疫力低导致的术后并发症,显著缓解腹痛、腹胀症状和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保留胆囊动脉主干的安全性与可行性,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22例行LC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传统LC(n=55),实验组于LC术中保留胆囊动脉主干(n=67)。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术中与术后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术前临床资料、手术时间、手术费用、术后住院时间及胆漏、胆囊窝积液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LC术中保留胆囊动脉主干是安全、有效的,可减少出血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SpyGlass系统在困难胆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9年4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困难胆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胆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实验组采用SpyGlass系统指导下胆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组病人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转开腹率)、临床指标(术后禁食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对比两组病人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病人相比,实验组病人手术时间显著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对照组病人术中转开腹率为15.78%,实验组为2.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病人术后禁食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1天C反应蛋白和术后1天白细胞计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为5.26%,对照组为15.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困难胆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SpyG...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囊管切开探查的方法与技巧,进一步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2月为197例患者于LC术中切开胆囊管探查的临床资料,根据胆囊管切开方法分为胆囊管横向切开组(n=100例,横向组)与胆囊管T形切开探查组(n=97,T形组),记录两组术中胆囊与胆囊管的分离情况、失血量、胆囊管切开探查结果,比较分析两组胆囊管切开探查情况、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结果:197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胆囊管切开探查与胆囊切除术,术中均无胆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胆囊管探查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分别发生6例、5例胆囊动脉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管表面出血分别为7例与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与避免胆管损伤、胆囊管精细化分离解剖是胆囊管切开探查的基本前提,顺逆结合或逆行游离胆囊利于胆囊管全程显露及胆囊管切开探查;胆囊管横向切开探查与T形切开探查均是安全、有效的,既可处理胆囊管结石,又可有效预防胆囊管结石残留,其应用需依据术中胆囊管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保留胆囊动脉主干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共收治11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8,行保留胆囊动脉主干的LC)与对照组(n=54,行常规夹闭胆囊动脉主干的LC),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胆漏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相关指标。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胆漏。结论:急性胆囊炎行保留胆囊动脉主干的LC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分析两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效果明显,并且手术创仿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围术期使用阿司匹林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凝血功能、胆囊运动及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入组后随即使用阿司匹林,对照组使用空白胶囊,每天晨起口服1次,直至手术前晚。应用SPSS13.0进行分析,两组干预前后胆囊体积、收缩率及排空指数比较,凝血功能比较,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比较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使用t检验;两组围术期并发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干预前两组胆囊体积、胆囊收缩率及胆囊排空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胆囊体积小于干预前及对照组(t=32.540和31.455,P均=0.000);胆囊收缩率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t=79.008和79.968,P均=0.000),胆囊排空指数高于治疗前对照组(t=6.548和4.249,P均=0.000)。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心肌缺血、心肌梗塞、脑梗死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总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806,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围术期使用阿司匹林能有效减小胆囊体积,促进胆囊排空,且对患者凝血功能无影响,同时还能减少围术期心脑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免钛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10例接受LC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分为2组,各55例。观察组应用传统钛夹夹闭夹闭胆囊动脉和胆囊管,对照组则使用线圈套扎处理,比较2组手术效果、术后切口疼痛情况和住院费用。结果 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切口疼痛程度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钛夹LC可降低钛夹对切口的刺激,减轻患者术后切口疼痛程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胆囊结石腹腔镜下纤维胆管镜取石术和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将80例胆囊结石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纤维胆管镜取石术,对照组行常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手术前后患者胃肠激素水平。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随访,B超复查未见有结石复发。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胆管损伤、胆汁返流性胃炎、胆管感染、切口感染、腹胀腹泻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清胃肠激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1周后与手术2周后观察组血清CKK、VIP、PG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与胆囊切除术相比,腹腔镜下纤维胆管镜取石术安全性更高,且对患者消化系统影响最小;保留了胆囊,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两种术式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我院行手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120例,其中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观察组,开腹胆囊切除术手术治疗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的比较经脐单孔及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疗效。方法随机将52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应用传统LC,观察组实施经脐单孔LC。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效果肯定,且并发症无明显增加,并可满足患者美容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将60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自制中药"和中饮"保留灌肠、不同保留时间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及促进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将350例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七组,其中1组为对照组,另6组为观察1~6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1~6组分别于术前晚(18:00~20:00)、术后6 h、24 h用"和中饮"180 ml行保留灌肠,保留时间分别为5 min、15 min、30 min、45 min、60 min、90 min.观察各组术后4~36 h恶心呕吐情况、肠鸣音出现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恶心呕吐发生率、肠鸣音出现及肛门排气时间:观察3~6组显著低于/早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观察1、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观察1、2组分别与3~6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观察3~6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和中饮"保留灌肠可有效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和中饮"灌肠保留30 min即达最佳疗效,不必常规保留至1 h.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硬质胆囊镜微创保留胆囊治疗胆囊颈(管)嵌顿结石的可行性。方法使用硬质胆囊镜进行微创保留胆囊治疗胆囊结石患者704例,其中胆囊颈(管)嵌顿结石85例为嵌顿组,并与胆囊非嵌顿结石患者中随机抽取的92例作为非嵌顿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全组病例均未行胆囊造瘘,随访3~25个月,两组患者恢复良好。嵌顿组手术时间(81.67±38.59)min,胆囊壁厚度(0.38±0.09)mm明显较非嵌顿组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非嵌顿组多发性结石比例(72.8%)较嵌顿组(70.6%)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嵌顿组并发胆囊息肉32.6%、合并胆囊壁间结石38.0%明显较嵌顿组(8.2%,16.5%)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平均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结石复发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质胆囊镜微创保留胆囊治疗胆囊颈(管)嵌顿结石和探查胆囊管安全、高效、可行。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安全性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568例胆囊切除术病例。分为2组:A组为对照组,323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B组为实验组,245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2组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2组手术成功率之间比较用检验,2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之间比较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组手术成功率之间,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之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正确选择病例、术中规范操作、术后注意观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成功的关键。相比开腹手术而言,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比较腹腔镜下逆行胆囊切除术与次全胆囊切除术在复杂性胆囊结石中的疗效。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复杂性胆囊结石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组58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下逆行胆囊切除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次全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术后康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转开腹率、术后体温、腹腔引流量、术后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下逆行胆囊切除术与次全胆囊切除术在复杂性胆囊结石中的疗效无明显差异;但次全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并发症更少,适用于耐受性较差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治疗特殊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将88例特殊性胆囊炎患者分为2组,每组44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对照组给予开腹胆囊大部切除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2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治疗治疗特殊性胆囊炎,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改良两孔法与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8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行改良两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行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切口疼痛程度、腹壁外观满意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四孔法手术例数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卧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腹壁美容满意程度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两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取得与三孔法手术相当的效果,且可减轻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术后腹壁美容满意程度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LRCL)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术前胆囊最大收缩率≥30%的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行LC(LC组)和LRCL(LRCL组),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胆管损伤、胆总管内径、肝功能异常、脂肪泻、胆汁反流性胃炎、腹痛等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胆漏、胆管损伤、残余结石,无死亡病例。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CL组术后胆总管内径、胆总管结石发生率、肝功能异常、脂肪泻、胆汁反流性胃炎及腹痛发生率均明显小于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术前胆囊收缩功能良好的胆囊结石患者,LC后胆囊功能丧失,术后3年内腹胀、腹泻、胆汁反流性胃炎等消化道症状,以及胆总管结石、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增高;而LRCL保留了胆囊功能,术后3年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