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房室间隔缺损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11月间首次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房室间隔缺损的81例患者,再做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补充检查。81例房室间隔缺损均经手术证实。结果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较二维超声心动图能提供更丰富的病变信息。结论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对房室间隔缺损诊断作更好的补充,对房室间隔缺损的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m p latzer封堵器和国产封堵器的临床疗效以及经胸超声心动图和χ线透视下行膜部室间隔缺损(V SD)封堵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和χ线指导下,对15例膜部(膜周)室缺患者行室缺封堵术,术后1 d,1月,3月,6月随访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左室造影测量室缺的大小为3~11 mm,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V SD大小为3~10 mm,封堵器的大小为6~14 mm。15例患儿手术成功,其中8例选择Am p latzer封堵器,7例选择国产封堵器,二者在手术时间,手术即刻和随访的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二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儿住院时间为5~7 d,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未见主动脉瓣,三尖瓣的关闭不全,无残余分流,心电图无房室传导阻滞。结论:(1)Am p latzer封堵器和国产封堵器性能相同;(2)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自然愈合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观察方法。方法9例门诊常规检查患者,男4例,女5例,年龄1~6(3.4±2.0)岁。详细询问病史,常规多切面超声心动图检查,结合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图、连续多普勒频谱技术综合检查。结果9例患者均呈现膜周部室间隔缺损自然愈合的表现,二维切面表现为室间隔膜周部左心室侧可见清晰回声中断,而右心室侧可见膜状回声覆盖,连续完整。多普勒检查,其中7例未探及室间隔分流,2例室间隔微量分流(≤1mm)。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对膜周部室间隔缺损自然愈合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26岁。主诉胃纳差及乏力1年,加重2周。休息时,有头晕昏厥现象。经门诊超声心动图检查诊为左室心尖部肿瘤而住院。患者发育营养正常,心脏无病理性杂音。胸部X线平片:心脏外形正常,心胸比率0.43心电图:窦性心律,Ⅱ、Ⅲ、aVF、V_3、V_5等导联的T波倒置。超声心动图:左室心尖紧靠室间隔处可见9.31 cm~2的反射增强区,肿物无蒂,无活动度。左  相似文献   

5.
患儿女性,10岁。自幼发现“心脏病”。近几年来,时有心悸、喘气,无活动后紫绀,发育一般。听诊:胸骨左缘可闻Ⅲ度/6级收缩杂音。疑患室间隔缺损,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二维超声心动图上未见明显房、室间隔连续中断。乃行H_2O_2心脏声学造影。按0.01 ml/kg计算H_2O_2剂量,经左肘静脉注射,第一次注射3%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双封堵器对复杂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VSD)进行介入封堵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2例复杂膜部瘤型VSD患者,左心室造影后常规右股动脉-左心室-VSD-右心室-右股静脉输送轨道,对VSD进行封堵,重复左心室造影,发现存在不能接受的残余分流,遂建立右股动脉-左心室-VSD-右心室-左股静脉输送轨道,应用第2枚封堵器对残余分流进行封堵,左心室、升主动脉造影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认封堵效果良好,释放封堵器。术后1、3、6、12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X线检查和12导联心电图。结果: 12例患者均封堵成功。术毕即刻造影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封堵效果良好,无残余分流,各组瓣膜功能良好,无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杂音消失,超声心动图检查无残余分流,心电图检查均为窦性心律,无房室传导阻滞或束支传导阻滞。结论: 应用双封堵器对复杂膜部瘤型VSD进行封堵治疗是可行的,且具有满意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先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尤其是二维超声心动图,可提供心脏和大血管的结构及其空间关系的资料。据统计,M型及二维超声心动图相互参照,对先心病(尤其是一些复杂畸形者)的诊断符合率达85%。此种检查属非侵入性,患者无痛苦、无危险性,新生儿、婴幼儿及病情严重者均可施行此项检查。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时,除注意各房室大小,室间隔及各瓣膜的活动度以外,应仔细探查二尖瓣—半月瓣及室间隔—主动脉根部前  相似文献   

8.
超声心动图检查仅见室间隔肥厚能否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新疆克拉玛依市石油局总医院内二科李东华医师问:超声心动图检查仅发现室间隔肥厚者能否诊断为高血压病11期,高血压心脏病?刘力生医师答(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100037):长期以来限于方法学,使人们对...  相似文献   

9.
《内科》2016,(4)
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在诊断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9月1日至2015年5月1日我院收治的60~80岁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分别接受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心脏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的价值。结果心电图检查左室肥厚的总检出率为84.4%,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肥厚的总检出率为98.9%,两种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方法对心室间隔肥厚、左室增大、左房增大、心肌缺血等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均可用于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两种诊断方法均具有无创的特点,但超声心动图检查更为直观,从检查准确性的角度看,超声心动图在临床诊断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诊断及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外科治疗的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21例,分析其术前超声心动图特点、解剖分型,评估肺动脉发育及体肺侧支动脉情况,并与CT结果相对比.术中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监测,术后随访超声...  相似文献   

11.
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通过导管经心室植入动物体内后的封堵效果及组织学反应,评价其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用犬12只,在经心外膜超声的指引,非体外循环下建立室间隔缺损动物模型,直视下经导管植入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术后15d、1、3、6个月分别处死动物,进行大体解剖、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8只犬成功建立了室间隔缺损的动物模型并进行了封堵,均存活至观察终点,超声心动图随访无残余分流,生长发育无异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6个月的大体解剖可见封堵器表面被厚度不等的半透明、光滑的新生组织所覆盖,封堵器与室间隔组织结合紧密,光镜及扫描电镜检查证实为内皮细胞、纤维组织。各重要脏器无血栓栓塞及其它异常表现。结论国产的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用外科方法修补室间隔缺损以及在超声心动图的指引下经心室植入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是可行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传统经皮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存在放射线及造影剂损伤,本文探讨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进行经皮VSD封堵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于2014-02至2014-10期间入选先天性VSD患者28例,平均年龄(9.5±3.1)岁,平均体重(31.3±7.7)kg,平均VSD直径(4.6±0.9)mm。患者均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行经皮VSD封堵术,封堵后以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治疗效果。术后1、3、6、12个月在门诊随访。结果:26例患者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成功完成经皮VSD封堵术,1例患者因导管未能沿导丝通过VSD,改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胸小切口封堵成功,1例患者因残余分流大于2 mm,改常规外科手术治疗成功。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63.3±11.7)min,对称型VSD封堵器直径(6.6±1.0)mm;术后即刻微量残余分流2例;平均住院时间为(3.7±1.3)d。所有患者康复出院,无外周血管损伤及心包填塞等并发症。患者术后的平均随访时间为(6.2±3.4)个月,随访1个月时2例患者微量残余分流消失,所有患者未出现心包积液、封堵器脱落、房室传导阻滞和主动脉瓣反流等并发症。结论: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VSD封堵术不仅安全有效,而且能避免使用放射线及造影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采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膜部室间隔缺损20例患者,术前由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PMVSD,术中经左心室造影明确缺损位置、直径、在透视及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封堵PMVSD,术后3d、3个月、6个月及1年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X线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0例VSD病人成功置入Amplatzer封堵器,透视及超声心动图显示即刻完全堵闭。术后出现溶血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各1例,对症治疗后消失。分别手术后3个月、6个月、1年随访,超声心动图示封堵器位置良好,19例完全闭合,仅1例残余分流,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MVSD是一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疗效可靠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患儿男性,4岁11个月,4余年前因脊柱侧弯于当地医院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发现心脏病变,诊断为冠状动脉瘘。规律监测,患儿无明显不适,无心悸、晕厥、胸痛等症状,无活动后气促、多汗,未特殊处理。为行骨科手术就诊于我院门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引导经皮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可行性。方法于2014-2至2014-10在我院检查并治疗的单纯VSD患者28例,平均年龄(9.5±3.1)岁,VSD大小(4.6+0.9)mm,单纯采用超声心动图引导经皮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超声实时监测封堵全过程,评估封堵效果。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及一年超声随访,观察患者封堵效果。结果 21例患者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成功完成经皮VSD封堵术,5例经食管超声引导下成功完成经皮VSD封堵术,1例患者因导管未能沿导丝通过VSD,改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胸小切口封堵成功,1例患者因封堵后残余分流大于2衄,改常规外科手术治疗成功。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63.3±11.7)min;术后1个月及3个月随访,未发现瓣膜损伤、心包积液、封堵器脱落、残余分流、主动脉瓣反流及外周血管损伤等介入并发症。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独立安全引导经皮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无需使用大型造影设备,减少了病人及医护人员射线损伤及手术成本。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小婴儿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室间隔缺损(VSD)患儿79例,拟行微创非体外循环下封堵治疗。术前行TEE检查,明确室间隔缺损的位置、类型、大小及边缘情况。选择合适的封堵器,术中TEE引导封堵器释放,评价即刻效果。术后1周内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6例患者术前TEE剔除,69例患者封堵成功,4例封堵失败,转体外循环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中TEE显示,64例无残余分流,5例有微量残余分流。术后1周内超声随访,均见封堵器位置良好,1例有微量残余分流。结论TEE对选择适合行封堵的VSD患者、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引导封堵器的释放及疗效评价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临床资料患者女性,1岁,6个月前因"黄疸"于当地医院就诊,听诊闻及心脏杂音,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建议复查,限期至上级医院手术治疗,患儿生长发育无明显滞后,平素易感冒咳嗽,无明显气促、发绀;患儿家属为求进一步手术治疗,遂于2019年4  相似文献   

18.
超声心动图观察高原右心室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高原地区右心室心肌梗死和判断溶栓治疗效果的价值。方法:高原地区(西藏日喀则,海拔3890 m)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23例,在溶栓治疗前和治疗后23 h进行床旁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10 d后再次随访。结果:溶栓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测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右心室前后径由30.9±2.1 mm减小至22.8±2.6 mm(P<0.01),三尖瓣反流速度由2.96±0.32 m/s减低至1.95±0.40 m/s,反流量由3.9±0.5 m l减少至1.6±0.4 m l,房间隔和室间隔的运动分析显示大部分恢复正常。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时出现右心系统异常,包括严重的三尖瓣反流和房室间隔运动异常,提示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右心室心肌梗死及评判溶栓治疗的效果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尖瓣腱索附着异常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应用特制的"类柱状封堵器"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观察.方法:术前超声检查筛选出5例VSD的患者均伴有三尖瓣腱索附着异常.5例患者均选择特制"类柱状封堵器"堵闭VSD.术后24 h、1个月、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随访观察.结果:5例患者均一次封堵成功.术后复查心电图,未发现严重新发的心律失常.术后24 h超声心动图检查,封堵器形态、位置良好;4例心腔大小较术前均有所缩小,1例缺损较小,心腔大小正常无明显变化;三尖瓣反流1例较术前增多.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4例心腔大小均回缩至正常;1例心腔大小正常患者无明显变化;1例较术前三尖瓣反流量增多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均无明显变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特制"类柱状封堵器"可用于三尖瓣腱索附着异常的膜周部VSD介入治疗中,即刻及近期疗效可靠,未发现严重的三尖瓣反流及其他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用国产偏心型封堵器介入治疗嵴内型室间隔缺损(IVSD)的操作技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介入治疗IVSD共24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11±6)岁,平均体重(23.0±8.4)kg。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IVSD边缘与主动脉瓣距离均〈2mm;IVSD直径2.5-6.0(4.3±0.8)mm。术中常规左心室造影。24例均采用国产偏心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型号4-10mm。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随访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片和超声心动图。结果全组无死亡。1例术中因主动脉瓣轻度反流放弃封堵;1例因缺损较大放弃封堵。即时封堵成功22例。即时超声心动图检查主动脉瓣微量反流3例。术后随访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用国产偏心型封堵器介入治疗嵴内型室间隔缺损安全、有效,但需要一定的诊断及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