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双相障碍住院患者的肥胖与代谢相关障碍,并与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作一比较.方法 对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分部2008年7月住院期间的双相障碍患者作调查,测定其身高、体重及各代谢指标,用世界糖尿病联盟全球统一标准(IDF)定义代谢综合征及中心性肥胖.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两个病房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比较.结果 共入组双相障碍患者30例,精神分裂症160例.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均较高,肥胖与代谢相关指标如血压、血糖、血脂方面,双相障碍患者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患病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二组的超重、高甘油三酯、低HDL及中心性肥胖的比例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 在住院的双相障碍及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同样存在较多代谢相关障碍,需要政策层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及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差异。方法纳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61例,双相障碍患者57例,抑郁障碍患者48例,另设正常对照59名。所有研究对象采用重复性神经心理测查系统(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评估认知功能,首发精神分裂症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定精神病性症状,双相障碍组、抑郁障碍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估抑郁和焦虑症状,贝克—拉范森躁狂(Bech-Rafaelsen mania scale,BRMS)量表评估躁狂症状。结果 4组对象的RBANS总分(F=5.18,P0.01)、即刻记忆(F=4.09,P0.01)、言语功能(F=9.53,P0.01)、注意(F=3.87,P=0.01)、延时记忆(F=9.86,P0.01)因子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首发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组RBANS总分低于对照组(P0.01),首发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抑郁障碍组即刻记忆、言语功能、延时记忆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双相障碍组言语功能得分低于首发精神分裂症组(P0.01),首发精神分裂症组注意得分低于抑郁障碍及对照组(P0.01)。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抑郁障碍患者均存在认知功能损伤,首发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缺陷重于抑郁障碍,轻于双相障碍。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阿立哌唑、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及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6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奥氮平组和阿立哌唑组,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第6周末两组患者身高、体质量、血糖(FBG)、胰岛素(INS)、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变化.结果 治疗后第6周末奥氮平组FBG、INS、IRI、LDL、TG、TC、体质量及BMI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P<0.01),治疗后第6周末奥氮平组上述指标较阿立哌唑组高(P<0.05).结论 与奥氮平相比,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FBG及血脂代谢影响较轻.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两种疾病在多方面存在共性;现从疾病早期症状、临床表现、治疗等几个方面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伴糖尿病的双相障碍(BD)患者糖代谢水平。方法:对111例BD患者(BD组)及41名正常对照者(NC组)进行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胰岛素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测定,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分析影响BD患者糖代谢的因素。结果:BD组空腹胰岛素(6.5 vs 4.3 ug/ml,P0.001)、IR(0.9 vs 0.7,P=0.002)及IR发生率(44.1%vs 22.4%,P=0.027)显著高于NC组;在控制BMI因素后,BD组与NC组IR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伴糖尿病的BD患者高胰岛素血症及IR发生率高,肥胖影响BD患者的糖代谢。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抗精神病药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血脂及体重的影响,评价不同药物的安全性。方法对门诊/住院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期一年药物治疗的随访观察,比较单一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维思通、喹硫平、阿立哌唑)和典型抗精神病药(氯丙嗪)患者的空腹血糖、体重指数(BMI)、血脂的变化。结果完成一年随访患者179例,其中出现空腹血糖超标22例(12.3%),确诊糖尿病1例;新增高甘油三脂48例(26.8%)、高胆固醇31例(17.3%);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血糖超标与体重指数、年龄、病程及高甘油三脂呈显著性相关,而与用药选择无显著性相关;各组药物对糖脂代谢均有影响,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体重、血糖、血脂影响最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增加、病程长是血糖超标的危险因素。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体重增加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应预测性评估、定期监测和提早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BP)和精神分裂症(SZ)患者的大脑结构偏侧化差异。方法纳入2012年12月-2014年10月在广州市惠爱医院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APA)《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双相障碍患者31例和精神分裂症患者29例,选取正常对照(HC)32名。采用MRI扫描受试者大脑,使用Free Surfer软件计算并比较各脑区的偏侧化指数(LI)。结果 1颞上回的LI,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425,P0.001)。两两比较,经LSD检验,BP最大,HC次之,SZ最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提取颞上回的平均皮层厚度和表面积,平均皮层厚度的LI,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51,P0.001)。两两比较,经LSD检验,BP和SZ、SZ和H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面积的LI,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46,P=0.642)。结论 SZ和BP的大脑灰质体积偏侧化存在异常,这种异常可能主要受到平均皮层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两种疾病在多方面存在共性,本文从疾病早期症状、遗传学、神经影像学、神经心理学几个方面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作者随机抽取双相情感障碍及精神分裂症患者各20名,前瞻性对照研究两组使用抗精神病药所致的急性肌张力障碍,发现两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同时对两组发生急性肌张力障碍的药量,严重程度及时间进行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首发精神分裂症和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认知功能、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C1) rs821616多态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组)和100例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双相障碍组)血清Hcy水平;采用认知成套测验(MCCB)进行认知功能评定;提取外周血细胞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DISC1 rs821616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两组血清Hcy水平均高于实验室正常值(5~15μmol/L)(P均0.0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精神分裂症组MCCB中连线测试、Stroop色词测验、简易视觉和空间记忆测验成绩明显差于双相障碍组(P 0.05);两组持续操作测验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rs821616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3,P=0.0085;等位基因AT,χ~2=5.59,P=0.018)。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及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血清Hcy水平均异常升高;但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信息处理速度、工作记忆和视觉学习方面缺损程度更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障患者DISC1 rs821616位点A等位基因及AA基因型频率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Ⅰ型(BD-I)首发躁狂患者7年间疾病发作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本院门诊和住院首发躁狂BD-I患者进行7年随访;收集入组者人口学资料及其随访后的变化、7年间纵向疾病特征、治疗情况等资料;随访结束时进行药物依从性评定量表(MARS)及整体功能评定量表(GAF)评估。结果:共有101例患者完成7年随访;发病年龄(24.82±6.61)岁;首次发病至接受治疗的时间为10 d;随访7年后,患者体质量指数(t=3.445)、无业/失业比例(χ~2=17.756)、再婚比例(χ~2=5.698)、分居/离异比例(χ~2=20.404)明显高于首发时(P均0.01);1年内复发40例(39.6%);7年间平均发作(4.95±1.81)次,躁狂发作次数为抑郁发作的4倍,只有躁狂发作者32例(31.7%);MARS总分(5.75±2.73)分,GAF总分(67.12±10.02)分,63例患者(62.4%)功能不良。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GAF总分与7年间总发作次数(t=-2.512)、易激惹型躁狂发作占比(t=-2.211)、伴精神病性症状发作占比(t=-2.205)呈负相关,与7年间只有躁狂发作呈正相关(t=2.281)(P均0.05)。结论:BD-I首发躁狂患者7年间以躁狂发作为主,62.4%患者存在社会功能不良;复发次数越多、易激惹型躁狂和伴精神病性症状发作次数越多,患者远期社会功能越差。单纯躁狂发作患者远期社会功能相对良好。  相似文献   

12.
正编辑先生: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鉴别诊断是一个争论了百年的话题。今天还有很多争议,同道们之间的见解差别很大。虽然有了《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Ⅳ/5)、《中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标准》第3版(CCMD-3)等诊断标准,但是临床经验和学术倾向不同的医生在收集资料和理解诊断标准方面很难一致,所以诊断结果差异很大。特请专家指教!谢谢!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比较住院≥3次双相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住院特征。方法:对210例住院≥3次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03例双相障碍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组住院周期和出院间隔进行比较。结果:随住院次数增加,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双相障碍患者平均住院周期分别从首次的(73.6±48.8)d和(65.7±47.3)d逐渐延长至第8次住院之后的(119.7±116.0)d和(75.9±68.9)d;平均出院间隔逐渐缩短;与精神分裂症相比,双相障碍患者住院周期稍短( P<0.05),而出院间隔相当(P>0.05)。结论:双相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程总体相似,反复发作频率相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奥氮平、氯氮平治疗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70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和氯氮平组各35例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在治疗前后进行评估,同时检测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空腹血糖(FPG)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PANSS各项评分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TC、TG、LDL交互效应(F=2.932,F=4.159,F=3.911)、TC、LDL、FPG组间主效应(F=4.595,F=4.798,F=5.856)、TC、TG、FPG时间主效应(F=3.224,F=5.389,F=3.979)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奥氮平与氯氮平治疗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相当;对糖脂代谢均有影响,以奥氮平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患者的健康一级亲属的认知功能缺陷的异同点。方法纳入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两类患者的健康一级亲属各50名、正常对照组50名。采用数字符号、连线测验(trailmarking test,TMT)A和B、数字广度、图形视觉再生、言语流畅性、威斯康星卡片、汉诺塔(Hanoi tower,HOT)评估被试者的注意、记忆和执行功能,比较3组间的差异。结果 3组间数字符号总分、TMT-A时间、数字广度(总分及倒背)、视觉图形再生总分、言语流畅性总分、WSCT持续错误数、HOT总分及完成任务数等成绩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精神分裂症亲属组上述所有指标的成绩均差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双相障碍亲属组仅数字符号、TMT-A时间、数字广度总分及倒背、言语流畅性总分均差于正常对照组(P<0.05),精神分裂症亲属组的图形视觉再生、HOT总分及完成任务数均比双相障碍亲属组差(均P<0.05)。结论两类患者的健康一级亲属均存在注意、记忆和执行功能等认知缺陷,精神分裂症亲属的认知缺陷更显著,提示认知缺陷既是两类精神疾病共同的遗传易感因素,但又在两类疾病的家系中的遗传负荷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异常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的异常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54例,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估患者精神症状及严重程度,同时选择51名正常人为对照.所有研究对象均检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浓度并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同时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结果患者组空腹血糖浓度[(5.0±0.7)mmoL/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0±0.5)mmoL/L],服糖后2 h血糖浓度[(6.5±1.9)mmoL/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4±1.4)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P<0.05;t=4.8,P<0.05).患者组空腹血糖受损者2例(3.7%),对照组为0例(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糖耐量异常者10例(18.9%),对照组0例(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P<0.05).糖耐量正常与异常的患者在精神症状、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血糖与年龄、病程、首发年龄、BMI、血脂、精神症状评分等因素相关(P>0.05).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糖代谢异常,提示精神分裂症和糖代谢异常之间可能有潜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住院双相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水平及其保护性因素。方法 在广州市4家精神科住院部连续入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双相障碍或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465例。采用自编人口学及临床特征问卷、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进行调查,比较不同自知力水平患者的人口学和临床特征,采用两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自知力的保护因素。结果 年龄小(OR=0.977)、男性(OR=1.705)、曾经结婚或同居(OR=1.677)、诊断为双相障碍(OR=2.185)、最近一个月有悲观厌世(OR=2.663)、每天睡眠时间≥7小时(OR=1.620)、每周运动1~2次(OR=1.770)是住院双相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保护因素。结论 住院双相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水平与多种人口学特征及临床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18.
作者随机抽取双相情感障碍及精神分裂症患者各20名,前瞻性对照研究两组使用抗精神病药所致的急性肌张力障碍,发现两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同时对两组发生急性肌张力障碍的药量、严重程度及时间进行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目前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存在治疗后继发抑郁,评估其严重程度,分析其可能成因.方法 对35例未服用过抗精神病药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利培酮2~6 mg/d系统治疗8周,采用临床评估结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8周末的抑郁状态,同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符合抑郁发作诊断标准者于治疗后的第4周末明显增加(P<0.05),第8周末增加更明显(P<0.01),共有8.6%的患者于治疗后第4~8周末呈现重度抑郁发作.治疗后继发抑郁组疗效明显好于未继发抑郁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不严重,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后继发抑郁确实存在且较严重,增加了患者症状控制后自杀的风险,形成原因与自知力的恢复相关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父母教养方式特点.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4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38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组)进行评定,并与38例正常受试者(对照组)比较.结果 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及正常被试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组在教养方式上,父母均表现为高惩罚与严厉、高过分干涉和高拒绝与否认(P<0.05);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组教养方式各因子得分虽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均存在多方面问题,可能对精神分裂症发病有一定影响.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父母教养方式可能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