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起源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患儿的心率变异性(HRV)与心率减速力(DC)各项指标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5例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患儿的临床资料,按不同年龄组分为婴幼儿期(3岁),学龄前期组(3~6岁)和学龄期(~16岁),并在不同年龄组内按室性期前收缩来源部位不同,分为右室型组和左室型组;比较分析不同年龄组、不同来源期前收缩组之间HRV与DC各指标的差异。结果三个不同年龄组的DC和HRV时域分析各项参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中,右室型组和左室型组间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LF)/HF、DC、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百分数(PNN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学龄前期组中,右室型组和左室型组间的RMSSD、LF、HF、LF/HF、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学龄期组中,右室型组和左室型组间的RMSSD、HF、LF/HF、D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患儿自主神经平衡调节受损,以迷走神经张力的降低为主;起源于优势心室(婴幼儿期及学龄前期患儿以右心室占优势,学龄期患儿左心室为优势心室)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增加了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学龄期肥胖儿童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学龄期肥胖儿童的心率减速力(DC)、心率加速力(AC)及心率变异性(HRV)进行分析,并观察肥胖儿童体重指数(BMI)与DC、AC及HRV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学龄期肥胖儿童108例,其中血脂正常组75例,血脂异常组33例,另选取103例学龄期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将肥胖组与对照组、肥胖儿童中血脂异常组与血脂正常组的DC、AC及HRV进行比较,并将肥胖儿童的BMI与DC、AC及HRV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肥胖组的DC、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均低于对照组,AC高于对照组(P0.05)。肥胖儿童中血脂异常组的DC、SDNN、SDANN、RMSSD、LF、HF均低于血脂正常组,AC、BMI高于血脂正常组(P0.01)。肥胖儿童BMI与DC、SDNN、SDANN、RMSSD、HF呈明显负相关(P0.05);与AC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学龄期肥胖儿童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表现为迷走神经张力减低,其中合并血脂异常者以上表现尤为突出。肥胖程度越高,迷走神经张力越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可能越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率减速力(DC)、心率加速力(AC)及心率变异性(HRV)在不明原因心前区不适患儿中的变化。方法 56例不明原因心前区不适患儿(患儿组)和63例健康儿童(对照组),年龄6~17岁,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对其DC及HRV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患儿组的DC值小于对照组,AC值大于对照组,心率(HR)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儿与对照组间HRV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组中,DC与HRV多项指标呈显著正相关(r=0.27~0.40,P均0.05),与HR呈显著负相关(r=–0.46,P=0.000);而AC与HRV多项指标呈显著负相关(r=–0.57~–0.34,P均0.05),与HR呈显著正相关(r=0.61,P=0.000)。12岁男性患儿HR大于同龄男性对照儿童、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小于后者;≥12岁男性患儿DC小于、AC大于同龄男性对照儿童;≥12岁女性患儿DC小于同龄女性对照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明原因心前区不适患儿的迷走神经张力降低,DC明显低于正常组,且与HRV多项指标有密切相关性。患儿组DC、HRV性别差异不明显。≥12岁患儿组DC明显低于同龄对照组,提示青春期儿童易发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率变异性(HRV)与心率减速力(DC)各项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与58例正常对照儿童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应用美国DMS公司的动态心电分析系统软件,对HRV及DC各项参数进行分析对比;并分析DC与其他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儿童比较,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时域分析的各项参数包括正常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 min时段内平均正常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全程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及频域分析的低频功率(LF)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频功率(HF)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DC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中,DC与SDNN、LF、HF均成正相关,其中与HF的相关性最强(r=0.51,P<0.01).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存在迷走神经功能受损,心率变异性中的HF与DC反映迷走神经功能的指标均显著降低,且两者具有很大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率变异性(HRV)与心率减速力(DC)各项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与58例正常对照儿童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应用美国DMS公司的动态心电分析系统软件,对HRV及DC各项参数进行分析对比;并分析DC与其他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儿童比较,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时域分析的各项参数包括正常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 min时段内平均正常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全程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及频域分析的低频功率(LF)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频功率(HF)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DC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中,DC与SDNN、LF、HF均成正相关,其中与HF的相关性最强(r=0.51,P<0.01)。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存在迷走神经功能受损,心率变异性中的HF与DC反映迷走神经功能的指标均显著降低,且两者具有很大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率减速力(DC)、心率加速力(AC)及心率变异性(HRV)在不明原因心前区不适患儿中的变化。方法56例不明原因心前区不适患儿(患儿组)和63例健康儿童(对照组),年龄6-17岁,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对其DC及HRV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患儿组的DC值小于对照组,AC值大于对照组,心率(HR)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儿与对照组间HRV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组中,DC与HRV多项指标呈显著正相关(r=0.27-0.40,P均〈0.05),与HR呈显著负相关(r=–0.46,P=0.000);而AC与HRV多项指标呈显著负相关(r=–0.57-–0.34,P均〈0.05),与HR呈显著正相关(r=0.61,P=0.000)。〈12岁男性患儿HR大于同龄男性对照儿童、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小于后者;≥12岁男性患儿DC小于、AC大于同龄男性对照儿童;≥12岁女性患儿DC小于同龄女性对照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明原因心前区不适患儿的迷走神经张力降低,DC明显低于正常组,且与HRV多项指标有密切相关性。患儿组DC、HRV性别差异不明显。≥12岁患儿组DC明显低于同龄对照组,提示青春期儿童易发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儿童的心率减速力(DC)、心率加速力(AC)、心率变异性(HRV)进行分析,并探讨甲亢儿童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DC、AC及HRV的关系。方法 选取甲亢儿童47例,另选取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将甲亢组与对照组的DC、AC、心率(HR)及HRV各指标[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进行比较,并将甲亢儿童的甲状腺激素指标[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与DC、AC及HRV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甲亢组的DC、SDNN、SDANN、RMSSD、LF、HF均低于对照组;AC和HR均高于对照组(P < 0.05)。甲亢儿童的血清FT3、FT4与DC、SDNN、SDANN、RMSSD、LF、HF均呈负相关(P < 0.05);与AC和HR呈正相关(P < 0.05)。结论 甲亢儿童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表现为迷走神经张力降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越高,迷走神经张力越低,提示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越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口服小剂量普萘洛尔在治疗婴幼儿血管瘤过程中对患儿心率变异性(HRV)、心率加速力(AC)、心率减速力(DC)以及心脏传导功能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对118例1岁以内血管瘤患儿口服小剂量普萘洛尔[1 mg/(kg·d)]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治疗后HRV时域指标[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NN50占所有NN间期个数的百分数(PNN50)]与频域指标[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AC、DC的变化,同时观察治疗后有无心脏传导功能及其他方面的异常。结果普萘洛尔治疗后SDNN、RMSSD、LF、HF、PNN50均大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AC、平均心率(HR)、最慢心率均小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异常比例高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可抑制交感神经活性,使心脏传导功能受阻,但不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9.
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儿童的心率变异性(HRV)。方法对27例不明原因晕厥患儿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检查阳性并诊断为VVS的HRV进行分析(研究组),并将29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对照组)。采用康泰TLC3000A12通道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描记未发生晕厥时24h心电图,分析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研究组低频功率(LF)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频域指标与时域指标在不同年龄段差别不明显(P>0.05);女性时域指标中SDANN及VLF、LF较男性明显降低(P<0.05);血管抑制型与混合型VVS的HRV指标差异不明显。结论VVS儿童基础自主神经功能发生改变;HRV主要受性别影响,而年龄影响不明显;HUTT不同反应类型VVS的HRV不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学龄期肥胖儿童胰岛素抵抗(IR)与心率变异性(HRV)、心率减速力(DC)及心率加速力(AC)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学龄期6~10岁肥胖儿童83例,根据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值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再根据IRI值将实验对象分为IR组45例和非IR组38例。在检测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同日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出DC、AC、HRV各指标。比较IR组与非IR组DC、AC、HRV各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IR组DC、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5分钟均值标准差(SDANN)、高频功率(HF)均低于非IR组,AC高于非I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儿童的IRI与DC、SDNN、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低频功率(LF)、HF均呈显著负相关(r=-0.475~-0.249,P0.05),与AC呈显著正相关(r=0.488,P0.01)。结论 IR较非IR肥胖儿童的自主神经功能损伤严重,主要表现为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且IRI越高,迷走神经张力越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健康足月新生儿在出生后1~30分钟内血氧饱和度(SpO_2)及心率(HR)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脉氧饱和度仪持续测定不同海拔地区194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在生后1~30分钟的SpO_2及HR,描绘生后1~30分钟的SpO_2及HR的P_5~P_(95)图表,并比较不同分娩方式、性别及不同海拔地区新生儿的差异。结果生后1分钟,新生儿平均SpO_2为(59±4)%,平均HR为(135±13)次/min,之后SpO_2逐渐上升,5分钟时达80%,10分钟时上升至89%,15分钟后稳定在95%左右。HR在生后2分钟后稳定在175次/min左右。出生1~15分钟,不同海拔地区新生儿的SpO_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海拔升高SpO_2降低,这种差异在生后20分钟及以后消失。生后1~30分钟,不同海拔地区新生儿的H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海拔越高HR越高。不同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1~30分钟SpO_2和HR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有所不同(F=2.45、2.09,P均0.05),但不同性别之间SpO_2和HR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类似(P0.05)。结论随着海拔增高,新生儿出生后1~10分钟的SpO_2可略低于窒息复苏指南推荐的SpO_2,且上升至90%所需时间延长;海拔越高,新生儿HR越高。在高原地区进行窒息复苏时应结合临床表现,谨慎用氧,避免高氧损害。  相似文献   

12.
金伶  杨彤  龙兴江 《临床儿科杂志》2019,37(10):752-755
目的探讨低钠血症与心力衰竭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71例心力衰竭患儿的血清钠水平、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 171例患儿中男90例、女81例,平均年龄(3.0±1.1)岁。轻、中、重度心力衰竭患儿分别为72例、54例、45例。171例患儿中发生低钠血症103例(60.23%)。轻、中、重度心力衰竭患儿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48.61%、55.56%、8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间血清钠水平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心力衰竭程度逐步降低。轻、中、重度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儿的病死率分别为2.86%、20.00%、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钠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28,P0.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钠水平越低(OR=0.16,95%CI:0.06~0.44),患儿死亡风险越大。结论低钠血症与心力衰竭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AHDC1基因突变致Xia-Gibbs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2月接诊的1例AHDC1基因突变致Xia-Gibbs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Xia-Gibbs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基因突变特点。结果男性患儿,5岁7月,以全面发育落后、面容特殊,耳位低,拇指内收为主要表现;头颅CT示双侧小脑半球后外方脑外间隙增宽、蛛网膜囊肿。学龄前儿童韦克斯勒氏智能测试提示智商重度低下。全外显子检测发现AHDC1基因新发剪切突变c.3185_c.3186delCA,导致蛋白编码提前终止(p.T1062Sfs*63),确诊为Xia-Gibbs综合征。检索万方数据库,检出中文文献1篇;检索PubMed及Medline,检出英文文献16篇;合并该患儿共35例Xia-Gibbs综合征患儿,其中34例为AHDC1基因新发突变,1例为包含AHDC1基因在内的染色体微缺失所致。结论 Xia-Gibbs综合征是由AHDC1基因新发突变所致神经系统疾病,其突变位点及临床表现的特异性目前尚无定论,二者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超重/肥胖儿童的自主神经功能情况。方法 通过研究动态心电图的心率变异性(HRV)及心率减速力(DC)指标,平板运动试验的运动当量、达峰值心率(HRmax)的运动时间、运动终止后第一分钟心率恢复(HRR1)、恢复至静息心率时间、静息期收缩压、运动峰值收缩压及运动恢复期第三分钟收缩压指标来评估肥胖儿童的自主神经功能。结果 肥胖组儿童31例,男23例、女8例,平均年龄(10.4±2.6)岁;超重组69例,男35例、女34例,平均年龄(10.9±2.7)岁;对照组100例,男57例、女43例,平均年龄(10.2±2.7)岁。超重、肥胖与对照组三组儿童之间正常RR间期标准(SD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5 min均值标准差(SDANN)、NN50占所有NN间期个数的百分数(pNN50)、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心率减速力(D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与对照组三组儿童之间达HRmax运动时间、运动当量、HRR1/...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查中国汉族内脏异位综合征患儿DNAI1和DNAH5基因编码区突变情况。方法临床招募确诊内脏异位综合征患儿及健康体检儿童,提取外周血DNA行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DNAI1及DNAH5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变异;Sanger测序验证外显子测序发现的突变位点;以生物信息学软件Mutationtaster、SIFT、PolyPhen-2分析位点变异对蛋白功能的影响。结果 81例内脏异位综合征患儿及89例健康儿童的外显子测序结果可用于后续分析。在81例内脏异位综合征患儿中发现存在3个DNAI1及3个DNAH5基因的编码区突变位点,4例(4.94%)患儿携带DNAI1基因突变,2例(2.50%)患儿携带DNAH5基因突变;突变位点在89例健康儿童中均未发现。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上述突变位点可能破坏蛋白质功能。结论中国汉族内脏异位综合征患儿DNAI1和DNAH5基因突变发生率分别为4.94%和2.50%,DNAI1和DNAH5基因突变可能与中国汉族儿童内脏异位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持续正压通气(CPAP)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心功能不全患儿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30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心功能不全的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措施,将患儿分为CPAP组和对照组,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2、6、24小时呼吸频率(RR)、心率(HR)、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EF)的差异。结果 CPAP组58例、对照组72例,两组的性别、年龄、体质量、主要临床症状、重要体征、影像学表现、治疗前血气指标、RR、HR及心功能不全治疗措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6、24小时,两组RR和HR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6、24小时,CPAP组的RR和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2例患儿治疗前后监测心功能(CPAP组17例、对照组25例);治疗前,两组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PAP组的EF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AP可改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心功能不全患儿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对心功能可能也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肌致密化不全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肌致密化不全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患儿在心脏介入治疗前后,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的非致密心肌/致密心肌(N/C)比值及心功能参数的变化;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患儿25例,男9例、女16例,中位年龄为1岁(0.14~8岁);动脉导管未闭22例、房间隔缺损2例、室间隔缺损1例。术前、术后1、6、12个月之间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Z值和N/C比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术后12月时为最低;其中6例患儿在随访过程中心肌致密化不全基本消失。但各时间点之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患儿N/C比值、LVEDD-Z值与LVEF值均无相关性(P0.05)。术后随访中位时间19个月(12 ~27个月),随访过程中未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心律失常发生。结论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肌致密化不全如满足介入治疗指征,应积极介入治疗以减少左向右分流,减轻心脏负荷,有利于左室心肌发育及心室逆重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先天性心脏病(CHD)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8年7月住院确诊CHD并发IE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42例CHD并发IE患儿,男20例、女22例;中位年龄7岁1个月,其中学龄期儿童17例(40.5%),婴幼儿15例(35.7%)。术前27例,其中左向右高速分流型19例(70.4%);术后15例。主要CHD类型为室间隔缺损(VSD)19例(45.2%)和复杂型CHD 10例(23.8%)。临床表现为发热37例(88.1%),血培养阳性18例(43.9%)。超声提示赘生物者共24例,术前16例(38.1%),术后8例(19.0%),另术前左心内膜增厚伴回声增强1例,总阳性率59.5%。共发现赘生物38处,最常见位于瓣膜,22处。术前组11例行手术治疗,证实赘生物10例(另1例术前检查赘生物持续缩小),术中发现瓣膜相关损伤5例(45.5%);余转院继续治疗3例,未愈2例。术后组在随访中超声发现赘生物缩小或消失5例,转院治疗2例,未愈1例。超声发现合并心包积液3例,外周血管栓塞1例,均为术前。临床赘生物患儿有效治疗16例,无赘生物患儿有效治疗15例,总有效治疗率73.8%。结论超声对CHD并发IE患儿的诊断、评估病情发展及预后方面可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arth综合征(BTHS)的临床表现及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BTH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男,10月龄,以左室增大,爆发性心肌炎,心力衰竭,肌无力,单核细胞增多,低血糖,乳酸性酸中毒,腹泻,面部异常等为主要表现。基因测序显示TAZ基因存在一个错义突变(c.406CT,p.Cys136Arg),突变来自患儿母亲。结论扩充了中国BTHS的基因突变谱及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