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总结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时代肾移植术后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行DCD供肾移植术后CRKP感染的17例受者和10例供者临床资料。供、受者均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记录CRKP感染受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 7例供者感染CRKP,对其预处理后,2例供者CRKP转阴,5例供者CRKP未转阴。所有供肾均接受替加环素+美罗培南+伏立康唑灌洗预防感染。17例CRKP感染的受者中,包括11例血培养阳性、10例尿培养阳性、3例痰培养阳性、3例切口分泌物阳性、3例腹膜后引流液阳性;其临床表现包括发热8例、移植肾动脉破裂出血7例或移植肾动脉内血栓形成1例、膀胱刺激征3例、咳砖红色胶冻样痰1例。接受替加环素+美罗培南治疗5例,移植肾丢失1例,受者死亡4例;接受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美罗培南治疗12例,移植肾丢失3例,受者死亡1例。结论 CRKP感染供者并非肾移植的绝对禁忌证,提前处理供者感染,受者术后早期给予足量敏感抗生素可以治愈感染,改善肾移植受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儿童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DCD )供者双肾整块移植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2010年2月至2013年9月儿童DCD供者双肾整块移植供、受者临床资料。6例儿童DCD供者中位年龄3岁(10个月~6岁),均捐献给相同血型受者。6例受者中位年龄39.5岁(17~48岁),成年人5例,17岁男性1例,原发病均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均为首次肾移植,群体反应性抗体均阴性, HLA错配数1~4个。均采用右侧髂窝整块移植法。结果6例受者手术均获成功。移植肾热缺血时间中位数为17.5 min (0~23 min),冷缺血时间中位数为6.6 h (4.8~7.4 h)。术后肾功能恢复均较顺利,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原发性无功能和移植肾功能延迟。其中4例为移植肾功能立即恢复(即术后第5天血清肌酐≤265μmol/L ),2例为移植肾功能缓慢恢复(即术后第5天血清肌酐>265μmol/L)。1例受者术后7 d右侧移植肾动脉血栓形成;1例受者术后15 d诊断为肺结核行正规抗结核治疗;1例受者术后1年出现移植肾动脉吻合口狭窄,介入治疗后恢复。术后随访1~36个月,受者和移植肾全部存活,所有受者肾功能均正常。结论儿童DCD供者双肾整块移植早期临床疗效良好,是一种扩大供者来源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人受者接受小儿供肾移植术后发生的移植肾动脉狭窄临床特点、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9年3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泌尿外科进行的25例小儿供者整块双肾移植和27例小儿供者单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受者均≥18岁)。结果其中1例双肾移植成人受者(4.0%)和2例单肾移植受者(7.4%)在移植术后13~23个月诊断为移植肾动脉狭窄, 高于同期接受成人供肾的成人受者移植肾动脉狭窄率(1.1%)。移植肾动脉狭窄成人受者与非狭窄组比较, 其供者年龄更小(P<0.05), 但是供者、受者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部位内径1.40~1.63 mm, 均为移植肾动脉自供者腹主动脉起始部而非吻合口本身。肾动脉非狭窄段内径2.31~4.93 mm, 与相应年龄小儿正常肾动脉一致。3例移植肾动脉狭窄受者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后均得到有效治疗。结论移植肾动脉狭窄的原因可能与过度剥离肾动脉周围组织, 影响其术后继续发育相关。谨慎选择成人受者接受婴儿单供肾, 保留肾动脉周围组织可能有助于预防移植肾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有心肺复苏史供者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肾移植围手术期诊疗方法及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5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完成的34例器官捐献前有心肺复苏史的供者,供给59例肾移植受者的供、受者临床资料,分析心肺复苏对DCD肾移植受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有心肺复苏史DCD供肾肾移植受者术后短期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早期人/肾存活率为84.74%,较无心肺复苏史DCD供者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长期人/肾存活率尚需进一步随访和观察。结论:1有心肺复苏史DCD供肾作为边缘性供肾,对器官短缺的现状是一种很好的补充;2供者纳入标准:10min的心肺复苏、供者肾功正常,捐献器官可直接用于移植;10~30min的心肺复苏供者,需要严格观察血压、肾功能、尿量的综合变化,评估风险后考虑是否移植;心肺复苏30min的供者尽量避免移植;3做好供体原发病全面准确评估和有效维护好器官功能,尤其加强Lifeport的应用及重视潜在感染供者(培养结果),并动态观察心肺复苏后尿量和肾功能的变化以及供体器官获取前激素、肝素、尿激酶的应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儿童DCD供肾成人单肾移植与标准DCD供肾移植(成人供肾成人单肾移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1月至2014年4月完成的97例DCD供肾移植供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者年龄将其分为儿童DCD供肾成人单肾移植组(SPKT组,3岁年龄18岁,20例)和标准DCD供肾移植组(SCDKT组,年龄≥18岁,73例),比较两组供受者一般情况、受者术后不同时间点血肌酐水平、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移植肾和人的1年存活率。结果 SPKT组供者年龄、体重、移植肾长度显著小于SCDK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PKT组受者术后1年内蛋白尿发生率显著高于SCDKT组(P0.01);两组受者移植肾和人的1年存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供受者其它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标准DCD供肾移植相比,尽管蛋白尿发生率较高,但儿童DCD供肾成人单肾移植近期临床效果良好,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亲属活体供肾动脉轻度狭窄对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肾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供肾动脉轻度狭窄的亲属活体肾移植与50例标准亲属活体肾移植供、受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供者术后血清肌酐(Scr)水平。比较两组受者术后1、3、6个月的Scr水平;比较两组受者移植肾存活率及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急性排斥反应、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供者术后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1、3、6个月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受者移植肾存活率,DGF、急性排斥反应、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亲属活体供肾动脉轻度狭窄对肾移植受者术后肾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不大,可纳入标准供体供肾范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器官移植三区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完成的101例DCD肾移植供、受者临床资料。供者60例,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28±13)岁(3~65岁);符合DCD标准供者12例,符合DBCD标准供者48例;供者死亡原因为:脑外伤31例,脑血管疾病20例,脑肿瘤5例,溺水2例,一氧化碳中毒1例,窒息1例。受者101例,男性64例,女性37例,年龄(45±12)岁(14~70岁)。分析供肾质量、术后移植肾功能、受者生存率。结果供者初次和末次平均血清肌酐水平分别为(67±13)μmol/L和(121±86)μmol/L,供肾中位热缺血时间16min(11—30min),中位冷缺血时间6.5h(4-20h)。25例供者的双侧供肾和35例供者的一侧供肾采用uw液静态冷保存(0~4℃),35例供者的另一侧供肾采用LifePort机械灌注保存,灌注时间(5.6±2.2)h,流量为(99±25)mL/min,阻力系数为(0.29±0.11)mmHg·mL^-1·min^-1(1mmHg=0.133kPa)。受者术后发生原发性移植肾无功能1例,移植肾功能延迟15例,急性排斥反应11例。术后1,12个月移植肾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别为(59±16)mL·min^-1·(1.73m^2)^-1和(74±20)mL·min^-1·(1.73m^2)^-1;机械灌注和静态冷保存的移植肾功能无差异。20例供者行供肾病理活检,肾小球硬化比例为(13±7)%;4例供者供肾活检显示肾小球硬化比例〉20%,对应受者术后6个月血清肌酐水平为180~220μmol/L,eGFR为28—32mL·min^-1·(1.73m^2)^-1。结论DCD肾移植术后近期效果良好,是扩大供肾来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肾移植单中心60例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单中心DCD供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总结DCD供肾移植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3年4月间60例DCD和112例DCD供肾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 依据《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指南》,实施DCD 60例,共捐献肾脏118个,实施肾移植112例.14例受者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12.5%,其中未使用LifePort机械灌注冷保存DGF发生率23.1% (6/26),使用LifePort移植肾DGF发生率9.3%(8/86).14例DGF受者4例切除移植肾,10例肾功能术后16~52 d恢复正常.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6.3%(7/112),其中1例术后第12天移植肾破裂切除肾脏,其余经治疗后逆转.1例受者术后第15天因急性心肌梗死亡,1例术后第7天发生急性心功能衰竭死亡.移植肾存活的105例受者,随访1~15个月,移植肾功能正常.结论 在我国实施DCD切实可行,是符合伦理和我国国情的器官来源根本途径.DCD供肾移植临床效果良好,Lifeport具有清除肾脏残余微血栓、疏通肾脏微血管、评估肾脏功能及预防DGF的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供肾脉冲灌注保存转运器(LifePort)保存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和扩大标准供体(ECD)供肾对肾移植术后受者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66例器官捐献(DCD+ECD)供者和882例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根据供肾保存方式不同,将309例DCD供者的左右两侧肾脏随机分为LifePort(DCD-LP)组(309例)和DCD冷藏组(309例);132例ECD供者的双侧供肾全部采用LifePort保存并转运,设为ECD-LP组(264例)。分别观察3组受者术后总体情况、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观察肾移植术前零点穿刺肾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肾移植术后有否发生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受者的供肾LifePort灌注参数。结果与DCD冷藏组比较,DCD-LP组、ECD-LP组受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CD冷藏组、DCD-LP组、ECD-LP组围手术期的人存活率均为100%,肾存活率分别为99.7%、100%、99.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DCD冷藏组比较,DCD-LP组、ECD-LP组的DGF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组受者的术后早期肾功能,急性排斥反应、感染和外科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采用LifePort灌注能明显减轻肾小管的水肿、变性、坏死。发生DGF者的供肾LifePort灌注阻力指数明显高于未发生DGF者,而供肾LifePort灌注流量则明显低于未发生DGF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LifePort能有效改善离体DCD和ECD供肾质量,降低术后DGF发生率,促进移植肾功能恢复,并可在离体肾脏维护及评估中对术后恢复情况作出预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CD)肾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肾丢失的原因并探讨其预防、诊疗措施。方法施行DCD肾移植病人521例,总结术后3个月内移植肾丢失的原因并探讨其预防、诊疗措施。结果 2013年DCD肾移植丢失率为1. 3%(1/76),2014年早期移植肾丢失率为7. 8%(12/154),2015年早期移植肾丢失率为4. 1%(12/291)。其中移植肾出血(52. 0%)已成为我中心移植肾早期丢失的主要因素,其次为肺部感染(16. 0%)以及心脑血管意外(12. 0%),而原发性移植肾无功能(PNF)和排斥反应仅各占4. 0%,术后早期移植肾感染是早期移植肾出血的主要因素(61. 5%)。结论感染所致的移植肾血管破裂出血是DCD肾移植早期移植肾丢失的主要原因,术前多次供体采样进行微生物学培养及针对性抗感染治疗,对感染高危受者术后进行强化预防性抗感染治疗,有利于降低早期移植肾丢失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单中心脑死亡器官捐赠(DBD)和心脏死亡器官捐赠(DCD)的供肺获取以及肺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 11例潜在器官捐献供者进行了术前评估,所有供者均进行痰培养、床旁支气管镜、胸部X线片及血液气体分析等检查.11例供者中,6例为DCD供者,5例为DBD供者.1例DCD和2例DBD供者因两肺广泛炎症浸润,氧合指数差未行供肺获取;1例DCD供者因心跳停止时间过长未行供肺获取;其余7例临床评估供肺良好,按照临床器官捐赠相关规定流程,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下完成供肺获取.7例供、受者术前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均为阴性,供、受者ABO血型相同,供肺大小匹配.结果 7例肺移植均在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下完成,包括5例双肺移植和2例右侧单肺移植,受者手术顺利.1例术后并发严重感染,术后39 d死亡;1例术后第9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分别于术后30 d、19 d并发急性排斥反应,治疗后好转.3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恢复顺利,肺功能得到极大改善,出院后接受长期随访,术后平均存活23.3个月(3~51个月).结论 应该严格按照临床器官捐献相关规定的要求进行器官捐赠工作.在全面评估供肺质量的前提下,DCD和DBD供肺肺移植的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尿崩症供者维护策略并评价其供肾移植后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完成的颅脑损伤尿崩症供者供肾移植供、受者临床资料,总结此类供者临床维护策略、吻合方式及供肾移植术后受者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尿崩症供者治疗前后血压、每小时尿量、心率、血钠水平、尿比重、体温、血浆渗透压及血清肌酐等指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经系统性抗尿崩治疗后,12例尿崩症供者血压、每小时尿量、心率、血钠水平、尿比重、体温、血浆渗透压及血清肌酐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供肾获取时均灌注良好,颜色和质地佳,无血栓和瘀斑等情况。修整后复灌均采用输血器灌注,灌注良好。24例受者中,19例移植后移植肾立即发挥功能,血清肌酐恢复至133 μmol/L以下,平均时间为术后(10±3)d;5例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术后维持血液透析时间为(9±3) d,DGF恢复[eGFR≥30 mL·min-1·(1.73 m2)-1]平均时间为术后(23±4) d。1例发生DGF受者于术后第2天因移植肾出血,二次手术止血后于术后第19天恢复。术后3个月,24例受者平均血清肌酐为(105±43) μmol/L。2例受者于围手术期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应用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rATG)后逆转。截至2018年12月,7例受者出现移植后并发症:4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其中2例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恢复,2例经甲泼尼龙+rATG治疗后恢复;2例出现肺部感染,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恢复;1例术后3个月出现移植肾动脉狭窄,行移植肾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恢复。 结论尿崩症是颅脑损伤供者常见临床综合征,其发生可能会影响供肾质量,对尿崩症进行全面监测和积极治疗后,有助于供肾功能的维护,促进移植肾功能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细菌感染破裂的诊疗方案。方法回顾性研究4例肾移植术后因细菌感染导致移植肾动脉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索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突然出现的移植肾区肿胀,不同程度疼痛,引流管引流出鲜红色血液或沿切口缝合线渗出鲜红色血液,移植肾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移植肾周血肿。4例患者均行手术探查,同期切除移植肾,标本进行细菌培养,4例均为细菌感染,均行髂外动脉感染破裂修补术。1例术后恢复血液透析,等待再次移植;1例因术后并发腹腔严重感染死亡;2例因失血性休克死亡。结论移植肾动脉感染导致动脉破裂出血的病情凶险,需要急诊手术治疗,病死率较高。应严格执行器官供体选择标准,供体器官灌注液进行细菌培养,围手术期加强抗感染,预防术后感染性移植肾动脉破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活体亲属供肾移植25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评价活体亲属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25例亲属供肾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供者无手术并发症,术后肾功良好。25例受者移植肾全部成活,术后因肾小管坏死和肾动脉吻合口狭窄发生移植肾功延迟恢复各1例,受者和移植肾1年存活率均为100%。结论 活体亲属供肾移植肾存活率明显高于尸体肾移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者维护中的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对肝移植受者及移植物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间19例DCD供肝移植的临床资料,依据DCD供者在器官切取前是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将19例DCD供肝移植的供、受者分为血管活性药物组(用药组)和未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组(未用药组).观察和比较两组供、受者间的临床特征、术后并发症、受者和移植物存活时间等.结果 术后两组受者间肝功能指标均无显著差异.两组受者均未出现与供者相关的胆道并发症、原发性移植物功能不全、门静脉狭窄、肝动脉血栓形成等.用药组受者及移植物的存活时间为(4.2±4.2)个月,未用药组为(6.2±4.2)个月,两组受者及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基本相同(P>0.05).结论 在DCD供者的维护中,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对肝移植后移植肝功能、胆道并发症、原发性移植物功能不全、门静脉狭窄、肝动脉血栓形成及受者和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儿童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肝移植治疗儿童遗传代谢性肝病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11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肝胆外科完成的2例儿童DCD供肝移植临床资料。受者1为4岁2个月男童,诊断为肝糖原累积症继发肝功能不全、严重低血糖;供者1为3岁8个月男童,因严重病毒性脑炎致脑死亡继发心脏死亡行DCD。受者2为12岁男童,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继发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上消化道出血;供者2为13岁男童,因颅内肿瘤致脑死亡继发心脏死亡行DCD。手术均采用经典原位肝移植术式,受者1和受者2供肝热缺血时间分别为6、10 min,冷缺血时间分别为180、360 min,术中留置胆汁引流管和经胃空肠造瘘管。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移植肝功能,术后1周内每天行床边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移植肝血流情况,同时给予抗感染、改善微循环及营养支持等处理,采用他克莫司+甲泼尼龙二联免疫抑制方案。结果受者1和受者2手术时间分别为420、360 min,其中无肝期分别为55、50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00、300 m L。受者1术后6 h清醒并拔除气管插管,2 d血糖恢复正常,术后7 d移植肝功能恢复正常,术后18 d痊愈出院。受者2术后5 h拔除气管插管,术后12 d出现胆瘘,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腹腔穿刺引流+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支架引流治愈,术后1个月出现肝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行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于移植术后2个月痊愈出院。结论儿童DCD供肝是儿童肝移植的理想供肝来源,儿童DCD供肝移植治疗儿童遗传代谢性肝病效果确切;需要熟练、精细的显微外科操作技术预防术后并发症;积极引流和及时行动脉介入治疗是儿童肝移植术后胆瘘和肝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移植肾假性动脉瘤的诊治体会.方法 首次接受肾移植者4例,其供肾动脉均为单支,肾动脉无损伤,也未行动脉修补成形术.供肾动脉均与受者的髂外动脉行端侧吻合.术中发现受者髂外动脉有粥样斑块或动脉分层者2例.术后4例均未出现移植肾周感染,亦未行移植肾穿刺活检或其他有创检查.依据临床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移植肾假性动脉瘤.结果 分别在术后1.5个月、2个月、5个月和7个月诊断移植肾假性动脉瘤,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3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1例经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确诊.1例移植肾假性动脉瘤突发破裂,急诊切除假性动脉瘤和移植肾;1例因瘤体短期迅速增大,行带膜支架置入及栓塞术;2例行移植肾动脉瘤切除及动脉裂口修补术.结论 移植肾假性动脉瘤是肾移植术后的少见并发症,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对于移植肾假性动脉瘤的治疗,可选择手术切除或介入栓塞术,关键在于是否保留移植肾,并需考虑移植肾血管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单中心开展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的病历资料和经验.方法 自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采用Maastricht分类第Ⅲ类标准作为潜在捐献者的临床选择标准,共发现56例潜在捐献者.56例中,40例未同意捐献,16例同意捐献(其中1例在治疗过程中因全身严重感染放弃了器官获取),最终15例成功捐献,共获取12个肝脏和22个肾脏用于移植.结果 12例肝移植受者恢复良好.20例肾移植受者中,2例采用双肾带膀胱袢移植的受者术后切除了移植肾,另外2例术后分别由于移植肾破裂和血栓形成而切除移植肾,其余受者恢复良好.结论 公民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可以扩大供者来源,但需严格掌握潜在捐献者的筛选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器官捐献供肾移植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5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完成的15例儿童器官捐献供者,供给28例肾移植受者(其中双肾移植2例)的供、受者临床资料。结果 28例受者手术均获成功。移植肾热缺血时间中位数为12.5 min(0~17.0 min),冷缺血时间中位数为4.3 h(1.5~7.7 h)。术后出现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4例、透析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2例、肾吻合口狭窄和供肾血栓形成后切除移植肾各1例。术后随访1~24个月,受者存活26例(93%),带肾存活受者24例(86%),其移植肾功能均正常。结论儿童器官捐献供者双肾整块移植及单肾移植早期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ABO血型不相合肾移植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移植科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实施的8例DCD供肾ABO血型不相容肾移植受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26~54岁,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4例,二次肾移植2例,供受者Rh(D)血型均为阴性。根据受者初始血型抗体效价及术前PRA抗体水平制定个体化预处理方案。术后常规监测受者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重点监测尿量、肾功能、凝血状态和血型抗体水平,PRA阳性受者注意监测供者特异性抗体水平。 结果8例受者经个体化预处理后肾移植手术当天血型抗体IgG效价水平均≤1∶16。术后2周内7例受者血型抗体无反弹。截至2018年6月,8例受者平均随访时间6~18个月。病例1于术后第2周发生体液性排斥反应,采用蛋白A免疫吸附及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后恢复。病例2术后2 h出现膀胱出血,持续膀胱冲洗保守治疗后止血,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病例3术后第5个月并发严重肺部真菌感染,抗真菌治疗失败后并发呼吸衰竭死亡。病例6术后出现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予血液透析处理后恢复。病例7术后尿量少,术后第4天出现右下肢深静脉血栓(移植肾侧),行下腔静脉滤网植入及溶栓抗凝治疗,效果欠佳,移植肾失功后恢复血液透析治疗。病例8术后第2个月并发药物性糖尿病,目前血糖控制较好。其余2例受者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根据受者初始血型抗体效价及PRA水平进行个体化预处理,可安全、有效地实施DCD供肾ABO血型不相容肾移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