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血清尿酸(UA)水平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相关数据库,检索日期:建库起至2015年9月。检索关于血清UA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相关的文献。运用标准化均数差(SMD)及其95%可信区间(CI)评估血清UA水平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观察性研究,包括1 211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心房颤动复发组UA水平较未复发组高75.48μmol/L(95%CI=29.03~121.93,P=0.001);高UA组心房颤动复发率是低UA组的5.48倍(95%CI=1.57~19.20,P=0.008)。结论基础血清UA水平与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有关,且升高的血清UA水平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的增高相关。 相似文献
2.
心脏损伤后综合征(postcardiac injury syndrome,PCIS)是指心脏受到各种损伤后出现的一组症候群,主要表现为胸痛、发热、胸膜炎和心包炎等.随着心脏介入手术日益增多,与之相关的PCIS也不断增多.临床资料 患者女,67岁,因心悸、胸闷20 d,加重3 d入院.患者20 d前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自... 相似文献
3.
1病例资料
患者,男,66岁,因"反复头晕、乏力1个多月"于2019年9月15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发作时可伴眩晕、短暂黑曚、双手麻木,无胸痛、胸闷,无心悸、气促,无恶心、呕吐,无大汗淋漓等,持续>20 min,休息可缓解.上述症状反复发作5~6次.入院2周前(2019年9月1日),患者于... 相似文献
4.
张智文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20,(3):140-141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AF)患者射频消融术(RFA)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在我院接受过RFA的AF患者资料,按照RFA后6个月随访时房颤是否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n=28)和未复发组(n=52).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R F A后房颤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相比,复发组患者的房颤病程、C反应蛋白(CRP)和左心房内径(LAD)均高于未复发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方程显示,CRP和LAD是RFA后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上应加强对有RFA术后复发危险因素患者的监测和随访,早期识别房颤的复发并尽早处理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128例房颤患者,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随访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情况,根据复发与否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根据术后PR间期分为PR间期延长(PPR)组和PR间期正常(NPR)组。比较复发组与非复发组性别,年龄,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充血性心衰,是否使用肺静脉电隔离,房颤类型及持续时间,PR间期,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左心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NPR组与PPR组房颤复发情况。结果随访(43.6±24.3)个月,53例患者出现房颤复发,复发率为41.4%。与非复发组相比,复发组高血压、糖尿病、PPR患者偏多,LAD大,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高,PR间期长(P<0.05或0.01)。PPR组、NPR组房颤复发率分别为59.5%(25/42)、32.6%(28/86),两组比较,P=0.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R间期延长是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2.879,95%CI:1.262~6.566,P=0.012)。结论 PR间期延长是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8.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近年来射频消融已成为治疗心房颤动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但与此同时各种并发症也随之而来.肺静脉狭窄是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的并发症之一,严重的肺静脉狭窄可出现患侧肺淤血及血流灌注异常,晚期可发生进展性肺循环高压.由于它是一种相对罕见的医学问题,且不具有特异性表现,因此很容易被误诊、漏诊.结合... 相似文献
9.
10.
综述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发生左心房僵硬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左心房僵硬综合征是一种在排除了二尖瓣病变及肺动脉狭窄等相关因素后,以术后新发呼吸困难、左心房舒张功能异常、肺动脉高压及心力衰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并发症。目前发病率可能高于现有流行病学调查,应结合病人基础疾病,精细评估适当的消融策略,定期监测心房功能,以早期用药缓解症状及改善预后。其危险因素包括左心房结构功能改变(左心房瘢痕、左心房容量、左心房压力)、糖尿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相似文献
11.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生活和经济负担。尽管目前射频消融术已经成为房颤的重要治疗手段,但术后复发一直是医生面临的难题,也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有关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6,(5)
导管射频消融手术已经成为治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同时,各种术后并发症也随之而来。其中肺静脉狭窄为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临床症状往往缺乏特异性,患者可出现发热、咳嗽、咯血、呼吸困难等一系列表现,严重者可致死。其治疗方案因患者临床症状及肺静脉狭窄严重程度而异,仍为临床医生的一项挑战性工作,日益引起国内外重视。 相似文献
13.
这篇文章对临床医生有启发借鉴作用。Cox迷宫手术时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好,但单为房颤而施行创伤较大、操作较复杂、需要体外循环的外科心脏直视手术是否值得,,临床医生必须权衡得失、利弊。在进行心脏直视手术(例如:心脏瓣膜置换术)的过程中,顺便采用改良迷宫术。在直视下进行射频导管消融术,是转复窦性心律成功率高,操作简便,损伤小,成本较低的一个房颤转复治疗方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术后三尖瓣中、重度反流发生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永久性心房纤颤术后三尖瓣中、重度反流的发生情况。方法 758例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其中行瓣膜手术+房颤射频消融374例(观察组),仅行瓣膜手术384例(对照组)。术后随访6~54个月,对比分析两组病例术后三尖瓣中、重度反流的随访数据。结果观察组术后三尖瓣中、重度反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永久性心房纤颤的远期疗效确切,可降低三尖瓣中、重度反流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心功能和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正>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治疗包括节律控制,室率控制,抗凝及上游治疗等,节律控制是房颤治疗重要的环节。目前,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已成为治疗房颤的常用方法之一,肺静脉隔离是房颤消融基石,而与其相关的肺静脉狭窄(pulmonary vein stenosis,PVS)是房颤消融术后的并发症之一,因症状无特异性,误诊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房纤维化的药物预防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3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首次射频导管消融术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12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记录患者术后预防心房纤维化的药物类型和剂量,根据随访1年的结果将患者分为术后复发组(n=19)和未复发组(n=83)。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和服用药物的差异,采用SPSS 22数据分析判断心房纤维化的药物预防对房颤患者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结果房颤患者消融术后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的性别、年龄、房颤类型、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hs-CRP、e GFR、SCr、U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复发组的房颤初发年龄、房颤病史及NT-pro BNP水平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 <0. 05)。药物预防心房纤维化可减少房颤患者射频导管消融术后的1年复发率(P=0. 015),较长的房颤病史是房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房颤患者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率与房颤初发年龄、房颤病史和NT-proBNP水平相关,药物预防心房纤维化可降低房颤患者射频导管消融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心房颤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房颤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复发患者124例的临床病历资料,将上述信息作为房颤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因素.采用x2检验和t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13例患者,射频消融术后随访时间(15.37&#177;6.21)个月.33例(29.20%)患者出现早期复发,37例(32.74%)患者出现晚期复发.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心房直径变大(OR=1.190,95%CI:1.028~1.378,P=0.020)、体质量指数越大(OR=1.109,95%CI:1.001~1.212,P=O.009)、伴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R=1.239,95%CI:1.079~1.423,P=0.002)是房颤患者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消融术中采用电复律(OR=1.937,95%CI:1.314~2.856,P=0.001)是晚期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率较高,左心房内径、体质量指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术中电复律是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术后患者的定期随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需尽早干预治疗。经导管射频消融(RFA)治疗AF已在世界范围内推广,逐渐成为AF的一线治疗方法。大量的研究表明,RFA治疗AF具有较大的优越性,避免了药物复律引起的副作用,总成功率达73.3%,但仍有近26.1%的复发率。因此,降低RFA治疗AF的复发率及寻找RFA术后复发的预测因素对临床医师识别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基础指标、临床特征、病理解剖因素、临床生化指标、消融术式及术后管理等方面综述了AF经RFA治疗后复发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性分析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的疗效及影响术后窦性心律转复的因素。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行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射频消融(Cox Maze Ⅳ)的患者182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132例,平均年龄(56.16±9.27)岁,术后随访3个月至4年,获取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及以后每年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手术效果及窦性心律转复情况。以术后1年心电图是否为窦律分为A、B两组进行比较,对可能影响射频消融术后窦性心律转复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痊愈出院179例,死亡3例,2例患者在术后2、6天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因出血二次手术、永久起搏器置入、恶性心律失常、急性肾衰竭等。出院时及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的窦性心律转复率分别为58.7%、70.2%、68.3%、69.0%,术后1年维持窦性心律的患者左心房和左心室内径明显减小,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A、B两组患者在年龄[(54.96±9.15)岁 vs(58.51±9.05)岁,P=0.032]、体重[(58.51±9.55)kg vs(63.24±13.13)kg,P=0.016]、心功能(P=0.012)、术前左心房横径[(52.19±9.15)mm vs(63.09±14.49)mm,P<0.05]及瓣膜风湿性病变比例[(55/45) vs (34/11),P=0.019]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0.934,95%CI 0.891~0.980,P=0.006)、体重(OR=0.956,95%CI 0.924~0.989,P=0.010)、术前左心房横径(OR=0.909,95%CI 0.872~0.947,P<0.05)和瓣膜风湿性病变(OR=0.424,95%CI 0.193~0.935,P=0.033)与术后窦性心律转复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心脏瓣膜手术同期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对于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和心肌重塑有重要意义,年龄、体重、术前左心房横径和瓣膜风湿性病变是影响术后远期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心率变异性分析,探讨左房环肺静脉消融术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及其与心房颤动(房颤)早期复发的关系。方法:阵发性房颤患者90例,均接受CARTO指导下左房环肺静脉电隔离射频消融术。在术前3 d及术后3 d进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根据术后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房颤复发组(n=38例)和无复发组(n=52例)。并记录两组的平均心率(MeanHR),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分析,包括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频域指标W、LF、HF、LF/HF,进行比较。结果:90例患者均达到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反应迷走神经及交感神经张力的指标均显著降低;在无复发组,反应迷走神经张力的HF降低更显著,LF/HF升高,其它HRV指标均显著降低;在复发组,MeanHR升高,反应交感神经张力的LF显著降低,LF/HF降低。结论:降低迷走神经张力,可能会抑制阵发性房颤患者左房环肺静脉消融术后的早期复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