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男方年龄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1日至2016年12月30日在我院行长方案IVF-ET助孕治疗的1 4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女方年龄分为38岁和≥38岁,又根据男方年龄再分为40岁和≥40岁,比较不同男性年龄组的患者一般情况(不孕年限、采卵数、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移植数)和临床妊娠结局(受精率、卵裂率、着床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结果当女方年龄38岁时,男方年龄≥40岁组与40岁组间一般情况和妊娠结局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女方年龄≥38岁时,男方年龄≥40岁组的着床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40岁组(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女方年龄因素影响后,男方年龄≥40岁组与40岁组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64,95%CI(0.597,1.251)];与夫妻双方年龄均35岁组比较,男方年龄≥40岁且女方年龄≥38岁组临床妊娠率显著下降[OR=0.318,95%CI(0.178,0.568)](P0.01)。结论在常规长方案IVF-ET周期中,控制女方年龄因素影响后,男方年龄对临床妊娠率无明显影响,但在男女双方均高龄状态下,男方年龄可能对临床妊娠率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国男性年龄对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0月31日的IVF周期。女方按年龄分为3组:<30岁、30~34岁、35~38岁,在女方年龄分层基础上按男方年龄再分为6组:<30岁、30~32岁、33~35岁、36~38岁、39~41岁、≥42岁。比较不同男性年龄组的种植率、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结果:不同男性年龄组,女方的基础血E2、FSH、h CG日内膜厚度、取卵数、胚胎移植天数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不同男性年龄组(<30、30~32、33~35、36~38、39~41、≥42)种植率呈下降趋势:女方年龄<30岁时,种植率分别为41.1%、42.0%、39.5%、31.3%、40.7%、48.6%(P<0.05);女方年龄30~34岁时,种植率分别为40.3%、36.4%、35.1%、35.3%、29.4%、37.3%(P<0.05);女方年龄35~38岁时,种植率分别为48.2%、17.8%、25.3%、23.5%、22.1%、23.8%(P<0.05)。女方年龄30~34岁时,男方年龄≥39岁组流产率显著高于30~32岁、33~35岁2组(P<0.05)。女性年龄<30岁组及35~38岁组,不同男性年龄组流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男性年龄组妊娠率、活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男性年龄对IVF妊娠率及活产率无显著影响,对种植率、流产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胚胎质量对体外受精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胚胎质量对体外受精 (IVF)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 1 998年 6月~ 1 999年 6月间的 1 6 2对夫妇 ,1 95个周期的平均年龄、卵裂率、卵裂球构成比、胚胎形态、移植胚胎数、内膜厚度、种植率及多胎妊娠率进行了分析。结果 :妊娠周期与非妊娠周期的平均年龄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胚胎受精率 (74.7%∶ 6 3.5 % )、卵裂率 (74.8%∶ 6 8.1 % )、全部 I级胚胎移植数 (6 0 .4%∶ 43.7% )、至少 1个 I级胚胎移植数 (39.6 %∶31 .7%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卵裂球数构成比、移植胚胎数均有极显著性差异 (P<0 .0 1 ) ;内膜厚度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而正在妊娠 /活婴组与流产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仅不同 I级胚胎移植数的多胎妊娠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0 .0 0 5 )。结论 :根据本实验室结果认为 ,形态学可作为评定胚胎质量的参数 ,但一旦临床妊娠 ,根据形态学评定的胚胎质量并不影响妊娠的结局。I级胚胎移植数与多胎妊娠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男性年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按男方年龄将2008至2010年接受常规IVF-ET的夫妇170对分为3组,年龄<35岁组60例、35~39岁组77例,≥40岁组33例,观察男方年龄对IVF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着床率、妊娠率及流产率的影响。结果:3组精液量[(3.10±1.22)ml vs(2.84±1.05)ml vs(2.80±0.79)ml]、精子浓度[(54.23±26.07)×106/ml vs(60.27±24.80)×106/ml vs(60.21±27.42)×106/ml]、活动率[(53.93±13.25)%vs(56.10±16.58)%vs(51.82±15.45)%]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0岁组的(a+b)级精子的百分率[(40.97±11.91)%]低于<35岁组[(48.47±11.78)%]和35~39岁组[(46.84±13.51)%],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40岁组精子正常形态[(11.76±5.97)%]与<35岁组[(15.25±6.94)%]相比,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方年龄≥40岁组的受精率(81.52%)、卵裂率(82.61%)、优质胚胎率(52.33%)、植入率(18.06%)、妊娠率(33.33%)与男方年龄<35岁组(分别为83.18%、82.68%、56.99%、22.40%、40.00%)和35~39岁组(分别为78.78%、80.66%、55.01%、21.74%、38.9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方年龄≥40岁组患者的流产率(36.36%)与男方年龄<35岁组(8.33%)相比明显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男性年龄对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和精子正常形态率有一定影响,而与受精、胚胎质量、植入率、妊娠率、流产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短时受精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胚胎质量与妊娠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中,尽量模拟自然状态可改善胚胎质量并提高妊娠率。目前该技术一般在取卵后5h进行受精;精卵共同孵育20h后去除卵丘细胞,检查原核,观察是否受精。我中心在取卵5h后行精卵受精2h,并把胚胎移入新的培养基(实验组),并与常规受精20h(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早期卵裂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卵裂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接受IVFET治疗的356个移植周期2,967枚卵裂胚资料。结果将2,967枚卵裂胚分为早期卵裂胚组和非早期卵裂胚组,早期卵裂组优胚率显著高于非早期卵裂胚组(87.4%vs.62.9%,P〈0.01);将356个移植周期分为全部移植早期卵裂胚(A组)、部分移植早期卵裂胚(B组)和无早期卵裂胚移植(C组)三组,A、B组的临床妊娠率(53.3%vs.53.6%)、种植率(36.6%vs.32.1%)均显著高于C组(25.4%vs.14.9%,P〈0.05),且A组的多胎率显著高于C组(42.5%vs.19.4%,P〈0.05)。结论早期卵裂胚可作为预测胚胎发育潜能的一个有效指标,选择性移植早期卵裂胚有助于提高IVF-ET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7.
胚胎移植(ET)管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是一个独立的重要影响因素,选择软质ET管,移植过程顺利可能改善IVF结局,但尚存在争议[1].为探讨移植管与IVF临床妊娠率的关系,本文对采用两种不同移植管进行胚胎移植的432个周期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宫腔镜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早期自然流产患者中的诊疗价值与治疗结局。方法: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实施IVF-ET后早期自然流产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资料84例,分析其宫腔镜检查结果,对发现的异常宫腔进行治疗,观察再次移植后的妊娠结局。结果:84例中存在宫腔异常58例(69.05%),其中宫腔粘连32例(38.10%),子宫内膜息肉12例(14.29%),子宫内膜炎10例(11.90%),粘膜下子宫肌瘤3例(3.57%),部分性子宫纵隔1例(1.19%)。58例异常宫腔经治疗后于1年内进行再次移植,22例(37.93%)获得临床妊娠,宫外孕2例(3.45%),早期自然流产1例(4.55%),分娩21例。结论:在IVF-ET后发生早期自然流产时应将宫腔镜检查列为首选干预措施,针对异常宫腔治疗后可以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不同年龄女性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及产科结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女性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妊娠及产科结局,并为不同年龄女性推荐更合理的助孕策略。方法:将2002年1月~2005年5月1 301例行IVF-ET的女性按年龄分为5组:≤25岁,26~29岁,30~34岁,35~39岁和≥40岁。回顾分析各年龄组的妊娠及产科结局。结果:种植率及妊娠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各组分别为40.8%、39.7%、33.8%、29.6%、13.9%和58.2%、60.0%、52.3%、45.7%、29.41%,P<0.05)。流产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40岁组的流产率为26.7%,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总的多胎发生率为44.5%,5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40岁组多胎率为6.7%,其他组都在40%以上,≤25岁组高达57.9%。各年龄组在产科结局方面(早产率、孕周、新生儿体重、剖宫产率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种植率、妊娠率及多胎率逐渐降低,而流产率逐渐增高,40岁后这种变化更为显著。选择合适的促排卵方案及提高卵子质量,可能有助于改进高龄女性的妊娠结局。而对于年轻女性,应根据移植胚胎的质量制定个体化移植方案,尽可能降低多胎妊娠率而不影响总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胚胎移植过程的难易程度以及出血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生殖中心自2001年1月至2004年6月760个IVF-ET周期的胚胎移植技术与其临床结局的关系。结果760个胚胎移植周期中,胚胎移植容易403周期、较困难305周期、困难52周期,后者与前二者比较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分别下降了14.6%和5.5%,临床妊娠率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移植管无血染440周期、少量血染271周期、多量血染49周期,多量血染与无血染和少量血染比较,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分别下降了19.6%和7.3%,种植率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胚胎移植是IVF-ET的关键步骤之一,移植过程应操作轻柔,减少困难胚胎移植和出血的发生,将会提高IVF-ET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黄体期添加小剂量雌激素的必要性及其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个长方案控制性超促排卵(COH)IVF-ET周期的治疗结果,根据其黄体期支持用药情况分为两组:A组:97个周期,单用黄体酮(P)60mg/d及口服地屈孕酮20mg/d;B组:119个周期,对ET日血清雌二醇(E2)水平下降≥30%的89个周期,采用P60mg/d+戊酸雌二醇3mg/d。结果(1)216个治疗周期中,各组的取卵数目、受精率、卵裂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E2水平、优质胚胎数、内膜厚度和移植胚胎数目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A组ET日血清E2下降≥30%时,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E2下降≥40%时,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仍有显著性(P<0.05);说明给予补充3mg/d戊酸雌二醇,可改善E2下降30%~40%的患者,而下降≥40%的患者需更大剂量的雌激素补充。(3)两组整体相比,B组胚胎种植率明显高于A组(P<0.05),而妊娠率稍高于A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15)。结论(1)长方案COH、IVF-EF中,当移植日血清E2水平下降≥30%时,黄体期支持应给予雌激素补充以改善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2)雌激素补充的剂量要根据E2下降幅度而定,E2下降越大补充剂量也应越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非优质胚胎冷冻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392例冷冻胚胎移植周期.根据冻存前胚胎质量将其分为优质组和非优质组,比较不同年龄段两组的妊娠率、种植率和流产率. 结果 <35岁组,优质胚胎组妊娠率、种植率显著高于非优质胚胎组(P<0.05),两者流产率无显著差异(P>0.05).≥35岁组,两组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选择性非优质胚胎冷冻,有助于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累积妊娠率,改善临床治疗结局,避免胚胎浪费.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中心接受常规体外受精(IVF)及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中,男方精子畸形率对受精率、胚胎质量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中心2008年9月至2010年5月接受IVF的344对及ICSI的178对夫妇,分为常规IVF组和ICSI组,组内按照男方精子畸形率分为正常形态组(IVF266/ICSI76)和畸精子症组(IVF78/ICSI102)。受精后分别统计IVF及ICSI两组内畸精子症组和正常形态组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的差别。结果在IVF中,畸精子症组和正常形态组的正常受精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分别为64.32%/60.09%、33.78%/37.02%、42.03%/54.62%及12.5%/4.23%。两组间受精率无显著性差别,畸精子症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性低于正常形态组,而早期流产率显著高于正常形态组(P〈0.05);ICSI组中,畸精子症组和正常形态组的正常受精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分别为68.01%/64.59%、32.26%/33.78%、43.75%/52.63%及4.76%/5%。畸精子症患者的临床妊娠率较正常组显著性降低(P〈0.05)。将两种受精方式的畸精子症组间比较,IVF的患者早孕流产率显著高于ICSI者(P〈0.05)。结论常规IVF中畸精子症不影响正常受精。对于畸精症子患者,其临床妊娠率均较精子形态正常组低,但是采用ICSI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早孕流产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对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患者IVF-ET及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IVF-ET甲状腺功能正常的636例患者资料,其中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ATA+)者124例,甲状腺自身抗体阴性(ATA-)者512例。其中,行新鲜周期移植者423例,ATA+者74例,ATA-者349例;行FET的患者共181例,ATA+者31例,ATA-者150例。结果研究显示IVF-ET中ATA+者TSH、Gn总天数显著高于ATA-者(P0.05),而IVF优胚率、ICSI优胚数显著低于ATA-者(P0.05)。ATA+者IVF-ET中TG-Ab、TPO-Ab水平与IVF受精率呈负相关性(分别为r=-0.30,P0.05和r=-0.21,P0.05)。FET中ATA+者早期流产率显著高于ATA-者(26.67%vs.1.47%,P0.05)。结论对于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的患者无论是接受IVF-ET还是FET的治疗,均对其妊娠结局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空气质量指数期间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助孕结局。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中心进行IVF-ET治疗的不孕患者,按月均空气质量指数(AQI)分A组(60≤AQI<80)、B组(80≤AQI<100)和C组(AQI≥100)三组,比较各组的获卵数、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可利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结果 A组MII卵率(86.88%)显著高于B组(84.43%)与C组(83.57%)(P<0.05),A组正常受精率显著高于C组(76.11%vs.72.75%,P<0.05),A组可利用胚胎率(53.09%)显著高于B组(49.40%)与C组(48.92%)(P<0.05);三组间卵裂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随着空气质量下降,IVF-ET过程中的卵母细胞成熟率、正常受精率及优质胚胎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6.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在黄体期补充雌二醇(E2)的意义及作用尚有争议,本试验随机前瞻性对照观察黄体期E2、孕酮(P)的变化及补充小剂量E2对妊娠的影响。一、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及分组:选择本院生殖医学中心2002年3月至2003年1月实施IVF-ET术的患者60例,其中输卵管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取卵后第2天(D2)和第3天(D3)胚胎移植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的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本中心行IVF-ET助孕的596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分D2移植组(182周期)和D3移植组(414周期),比较两组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等. 结果 两组之间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等无显著差异.与D2移植组相比,D3移植组优质胚胎率显著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2移植和D3移植对IVF-ET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但胚胎在体外延长培养1d,优质胚胎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IVF-ET/ICSI治疗、年龄〈35岁的不育患者为对象,共449个周期。按BMI分为三组:低体重组(A组),BMI(18.5kg/m^2,共45个周期;正常体重组(B组);18.5kg/m^2≤BMI〈25kg/m^2,共356个周期)、超重组(C组),BMI≥25kg/m^2,共48个周期。比较三组的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及用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内膜厚度及血清雌二醇(E2)水平、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及早期流产率。结果C组Gn用量显著高于A和B组(P〈0.05),hCG日血清E2水平显著低于A、B组(P〈0.05),早期流产率显著高于B组(P〈0.05);三组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胚胎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MI过高会导致IVF/ICSI治疗过程中Gn用量增加和hCG日血清E2水平降低,早期流产率增加,对IVF的结局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宫腔镜检查在首次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ProQuest Medical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等数据库,收集2000年1月至2017年12月发表的论文,对宫腔镜干预组和对照组的临床妊娠率进行数据提取,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宫腔镜干预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RR=1.35,95%CI(1.17,1.56),P0.000 1]。宫腔镜异常组临床妊娠率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RR=0.94,95%CI(0.83,1.06),P=0.280]。结论对于首次IVF-ET术前患者,宫腔镜干预有助于发现阴道B超遗漏的宫腔微小病变,改善内膜容受性,从而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受精后培养至第4天(D4)胚胎的发育速度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邢台不孕不育专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ET治疗的471个周期D4胚胎移植临床资料。根据移植胚胎发育速度分为3组:部分融合组、完全融合组及早期囊胚组;又根据移植胚胎数量不同分为单胚胎移植组和双胚胎移植组。比较不同胚胎移植数目下不同发育速度亚组间患者基本资料、胚胎受精及发育情况、妊娠结局等,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妊娠的影响因素。结果 各组间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基础性激素水平、HCG日激素水平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胚胎移植组中,早期囊胚组的获卵数显著高于部分融合组[(13.35±4.76) vs.(9.64±3.23)枚,P<0.05],D3可用胚胎率显著高于完全融合组(74.96%vs. 64.90%,P<0.05);双胚胎移植组中,早期囊胚组的D3可用胚胎率(81.03%)显著高于部分融合组(70.38%)和完全融合组(70.92%)(P<0.05)。单胚胎移植或双胚胎移植组中,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