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临床表现和诊断延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51例经组织学证实为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出现临床表现到明确诊断时间的长短分为1月,1~3月和3月3组,比较3组之间的年龄、性别、肿瘤分期、肿瘤位置和临床症状的差异。结果贫血、大便潜血阳性,腹部疼痛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发生率均60%;3组间年龄、大便潜血试验阳性、大便带血、腹胀、恶心、腹痛、便秘或腹泻和乏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肿瘤位置及分期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位于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的患者更容易出现便血和便秘和(或)腹泻(P0.01),而肿瘤位于回盲部、升结肠和横结肠者更容易出现贫血(P0.01);不同肿瘤分期之间临床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贫血、大便潜血阳性、腹痛、便血、便秘和(或)腹泻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症状。粪便潜血阳性、腹痛、便秘和(或)腹泻往往与延误诊断相关,贫血与右侧结肠癌相关,大便带血、便秘和(或)腹泻与左侧结直肠癌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CEA、CA199在晚期结直肠癌中的分布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方法将275例CRC患者分别按性别、年龄、肝转移、腹水、肠瘤直径、肠瘤位置、血便、乙肝进行分组,总结分析患者血清CEA、CA199的浓度均值、阳性率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结果伴肝转移,肿瘤位于结肠,有血便,有腹水的CRC患者中血清CEA、CA199的浓度均值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CEA、CA199的水平与性别、年龄、肠瘤直径、乙肝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血清CEA、CA199可作为早期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一种有效方法,广泛的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病对胃癌及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8年12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收治的合并血吸虫病及不合并血吸虫病的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成血吸虫病胃癌组和非血吸虫病胃癌组、血吸虫病结直肠癌组和非血吸虫病结直肠癌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胃癌和结直肠癌发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索血吸虫病对胃癌和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影响。对32例血吸虫病合并结直肠癌患者以及68例非血吸虫病结直肠癌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获取患者生存情况,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结果血吸虫病胃癌组患者113例、非血吸虫病胃癌组患者3741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幽门螺杆菌感染和合并血吸虫病是胃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血吸虫病结直肠癌组患者184例、非血吸虫病结直肠癌组患者2205例,两组年龄、性别构成比、有饮酒史者比例、粪便隐血阳性者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结直肠癌表型均以溃疡型居多,但非血吸虫病结直肠癌组浸润型和隆起型患者比例明显高于血吸虫病结直肠癌组(P=0.00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03)、性别(P=0.002)、表型(P=0.005)以及合并血吸虫病(P=0.029)是结直肠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经随访,血吸虫病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68.90%)高于非血吸虫病结直肠癌患者(46.40%),其死亡患者平均年龄[(66.33±3.08)岁]亦高于后者[(56.29±1.94)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吸虫病可能改变结直肠癌发病机制,导致血吸虫病和非血吸虫病结直肠癌患者在流行病学、临床特征以及5年生存率方面存在差异。血吸虫病流行区年龄>60岁的男性,且伴有不明原因贫血者,应定期进行消化道内镜检查和其他检查,以排除消化道肿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李爽  黄兰蔚 《胃肠病学》2011,16(2):106-108
背景:近年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早于西方国家.目的:探讨中青年与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0年11月于上海曙光医院宝山分院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60岁)和老年组(>60岁),对两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9例中青年和158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纳入研究.两组均以男性和直肠癌为主.与老年患者相比,中青年患者有肿瘤家族史者比例较高,多以血便或排便习惯改变为首发症状,贫血发生率较低,确诊时间较短,肿瘤Dukes分期和组织学类型与老年患者无明显差异.结论:中青年结直肠癌患者的发病受遗传因素影响大,首发症状与老年患者有明显差异,病理特征与老年患者相似.对可疑病例应及早行结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结直肠癌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近年收治的原发性结直肠癌住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确诊时的年龄分组,分析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大便潜血情况等特点。结果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诊断年龄为非正态分布,中位诊断年龄为65岁;73.6%的结直肠癌位于左半结肠;腺癌占87.5%,其中中分化癌占66.35%;患者最常出现的症状是血便、腹痛、排便习惯改变,其次是体重下降、腹胀、腹泻、贫血、便秘、腹部包块;血便、腹痛、贫血、腹胀、腹部包块、体重下降、排便习惯改变等临床症状的出现与否均与肿瘤的发生部位密切相关(P均0.05),右半结肠癌更常出现腹痛、贫血、腹胀、腹部包块和体重下降等症状,而左半结肠癌则更常出现血便和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潜血与肿瘤的发生部位及Dukes分期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肿瘤发生部位密切相关,血便、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等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腺癌是最常见的临床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miRNA-107在胃癌、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北京医院收治的胃癌及结直肠癌患者各60例,另外选择健康受试者、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炎症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患者各15例进行研究,收集受试者的病理活检标本及血清标本。采用RT-PCR检测受试者血清和组织中的miRNA-107表达情况。[结果]胃癌患者血清中的miRNA-107水平(14.67±1.78)显著高于其他受试者(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患者血清miRNA-107水平(3.65±0.45)显著高于健康受试者(1.03±0.08)和单纯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43±0.19)(P<0.05)。胃癌组织中的miRNA-107水平(23.89±2.92)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组织中miRNA-107水平(6.78±0.83)显著高于单纯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2.23±0.27)(P<0.05)。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miRNA-107水平(18.98±2.32)显著高于其他受试者(P<0.05);腺瘤性息肉患者血清miRNA-107水平(5.89±0.72)显著高于健康受试者(1.01±0.10)和炎症性息肉患者(2.56±0.31)(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的miRNA-107水平(28.96±3.54)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腺瘤性息肉组织miRNA-107水平(8.75±1.08)显著高于炎症性息肉组织(3.47±0.42)(P<0.05)。随着癌症临床分期的升高,miRNA-107在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均呈现升高趋势。[结论]miRNA-107水平在胃癌和结直肠癌中为高表达,并且可能与疾病进展有关,当患者的胃和结直肠具有癌变倾向时,miRNA-107水平会相应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对结直肠癌患者病情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8年12月在本院确诊为结直肠癌并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28例患者和81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健康对照组及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ALP和LDH水平及结直肠癌组术后病理学资料。比较正常对照组与结直肠癌组患者术前血清ALP及LDH水平,并分析术前血清ALP水平LDH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术前血清ALP及LD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有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ALP水平均比无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的患者更高(均P0.05)。肿瘤浸润较深的T3~T4期、有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CEA≥5μg/L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LDH水平均比肿瘤浸润深度较浅的T1~T2期、无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CEA5μg/L的患者更高(均P0.05)。不同TNM分期,不同分化程度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ALP和LDH水平不同,分期越高,分化程度越低,ALP及LDH水平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前结直肠癌患者血清ALP及LDH水平越高,提示肿瘤浸润程度越深,分期越高,越易出现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术前ALP及LDH水平可作为评价结直肠癌患者临床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对结直肠组织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30例结直肠癌患者、209例结直肠息肉患者、117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血清,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3组受试者血清Cys C水平,比较3组血清Cys C水平并分析Cys C与肿瘤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使用ROC曲线评价Cys C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同时,分析血清Cys C与结直肠癌患者肿瘤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最后,比较结直肠癌患者术前、术后血清Cys C水平。[结果]结直肠癌血清Cys C水平高于结直肠息肉组和健康对照组[(0.85±0.12)mg/L vs.(0.75±0.12)mg/L vs.(0.67±0.0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s C与CEA、CA199成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65、0.142(P0.05)。血清Cys 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AUC=0.804,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4.3%和62.6%;Cys C的水平与结肠癌的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治疗后血清Cys C水平低于术前水平(P0.05)。[结论]血清Cys C可作为结直肠癌的辅助诊断指标,有利于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与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胃癌患者60例作为胃癌组(G组),同期体检老年人60例作为对照组(C组)。测定血清Hcy、糖类抗原(CA)125、CA199、癌胚抗原(CEA)水平。结果 G组血清Hcy、CA125、CA199、CEA水平均明显高于C组(P<0.05),血清Hcy水平与胃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TNM分期Ⅲ~Ⅳ期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血清Hcy水平和胃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无关(P>0.05)。血清Hcy、CA125、CA199、CEA水平与胃癌发生呈正相关(P<0.05)。血清Hcy、CA125、CA199、CEA水平与胃癌分期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血清Hcy水平升高,血清Hcy水平与胃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在胃癌的发生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的水平及其与结直肠癌肝脏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结直肠癌患者,分析患者血清CEA、CA199的表达与结直肠癌肝脏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发生肝转移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和CA19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7%和70.3%;不伴有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CEA和CA199阳性表达率为55.1%和11.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肝转移发生的时间分组,同时性肝转移组CEA、CA19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6%、77.8%,异时性肝转移组二者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6%和6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CA199表达水平与肝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清CEA、CA199对预测结直肠癌肝脏转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血清层粘连蛋白-1(LAMB1)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在我院普通外科住院并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结直肠癌患者及无结直肠癌的同期住院患者,分为结直肠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通过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受试者血清中的LAMB1和癌胚抗原(CEA),并分析其对结直肠癌诊断的效果,观察LAMB1的浓度与病理分型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患者血清中的LAMB1和CE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LAMB1和CEA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及肿瘤类型无相关性(P0.05),但与肿瘤浸润深度及TNM分期均呈正相关,其与结直肠癌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单分析LAMB1、单分析CEA及同时分析LAMB1与CEA对结直肠癌诊断时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7、0.842及0.901,LAMB1鉴别结直肠癌患者与无结直肠癌患者(对照组)优于CEA。此外,LAMB1联合CEA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性能。结论 LAMB1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可反映患者病理分型,且有望作为结直肠癌诊断的一种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微小RNA21(miR-21)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9月确诊的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各8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技术检测2组的miR-21水平,并分析不同TNM分期、病理学分化程度、病理学类型、肿瘤直径、肿瘤位置、淋巴结转移结直肠癌组中的miR-21表达差异。[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的miR-21表达强度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学类型、不同分化程度、不同病灶直径的结直肠癌组织中的miR-21表达强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TNM分期(Ⅲ期+Ⅳ期)、发生淋巴结转移、不同预后结局的结肠癌组织中的miR-21表达强度显著地高于TNM分期(Ⅰ期+Ⅱ期)、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患者TNM分期增高、发生淋巴结转移、miR-21表达上调是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的miR-21表达强度显著上调,并且与肿瘤TNM分期增加、发生淋巴结转移及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顺利完成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和新辅助放化疗的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老年患者55例,术后随访1年,所有患者检测血清糖类抗原(CA)199、癌胚抗原(CEA)水平,行盆腔磁共振成像(MRI)、结直肠镜检查,评价患者临床疗效。依据检查结果分为病理消退明显[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组(n=21)和病理消退不明显[病情稳定(SD)+疾病进展(PD)]组(n=34),统计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肿瘤最大直径、放化疗前N分期、放化疗前T分期、肿瘤距肛门距离、放化疗前CA199、CEA水平、放化疗至手术间隔时间、肿瘤侵犯肠壁周径、肿瘤分化程度等,分析影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55例患者经新辅助放化疗及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后有21例明显病理消退,占38.18%;34例病理消退不明显,占61.82%。病理消退不明显组放化疗前N分期为cN+、放化疗前T分期为cT4、放化疗结束至手术间隔时间<6 w、肿瘤分化程度为低分化的比率明显高于病理消退明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消退不明显组年龄、性别、肿瘤最大直径、肿瘤距肛门距离、CA199、CEA、肿瘤侵犯肠壁周径与病理消退明显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放化疗前N分期为cN+、放化疗前T分期为cT4、放化疗结束至手术间隔时间<6 w、肿瘤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是影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新辅助放化疗治疗老年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可获取良好治疗效果,放化疗前临床N分期、T分期、放化疗结束至手术间隔时间及肿瘤分化程度可作为预测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Kaplan-Meier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138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38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8.3mo.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P=0.460)、原发肿瘤部位(P=0.568)、原发肿瘤最大直径(P=0.250)、原发肿瘤组织学分级(P=0.589)与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无关,而性别(P=0.048)、治疗前血清CEA水平(P=0.023)、肝转移灶数目(P=0.000)、肝转移灶最大直径(P=0.001)、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P=0.001)、肝转移灶手术与否(P=0.002)与患者的预后有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血清CEA水平(P=0.028)、肝转移灶数目(P=0.001)、肝转移灶最大直径(P=0.001)、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P=0.049)、肝转移灶手术与否(P=0.003)是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治疗前血清CEA水平、肝转移灶数目、肝转移灶最大直径、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肝转移灶手术与否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治疗前血清CEA水平越低、肝转移灶数目越少、肝转移灶最大直径越小、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肝转移灶通过手术治疗的患者预后越好.  相似文献   

15.
徐怡  冯阳春  陈鹏 《山东医药》2012,52(17):19-21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维族)和汉族胃癌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临床分期为Ⅰ~Ⅳ期的胃癌患者228例(胃癌组),其中维族49例、汉族179例;另选6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胃癌组术前、对照组查体时的血清癌胚抗原(CEA)、CA72-4及CA199,并对胃癌患者各肿瘤标志物间的相关性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胃癌组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的血清CEA、CA199、CA72-4明显升高;随临床分期升高,胃癌组血清CEA、CA199、CA72-4升高(P<0.05或<0.01)。胃癌组汉族、维族患者除临床Ⅰ期血清CEA有统计学差异(P<0.05)外,Ⅱ、Ⅲ期患者的CA72-4、CA199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胃癌患者的血清CEA水平与CA199、CA72-4有相关性(P均<0.01),CA72-4与CA199无相关性(P>0.05)。结论肿瘤标志物CA199、CA72-4表达在新疆维族和汉族胃癌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CEA表达虽在临床Ⅰ期的维族和汉族患者间有统计学差异,但其诊断胃癌的临床意义有待加大样本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探讨血清MG7-Ag检测对胃癌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免疫法检测了107例消化道各恶性肿瘤患者,32例胃良性疾病患者及34例正常对照者血清MG7-Ag和CEA水平.结果41例胃癌、24例结直肠癌、9例胰腺癌和1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MG7-Ag的阳性率分别为46.3%,45.8%,44.4%和42.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胃良性疾病组(P<0.05),其中胃癌稍高,但相互比较,无显著性差别.14例食管癌患者血清MG7-Ag阳性率为28.6%,与胃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别;消生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EA含量与MG7-Ag含量呈大致的平行关系.结论血清MG7-Ag对胃癌的诊断没有很好的特异性,但对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和原发性肝癌的诊断还是一种较灵敏的,相对特异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梁海珊  陈海花  李瑛强 《山东医药》2007,47(32):109-110
用琼脂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食管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等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清纤维结合蛋白(Fn)的含量。发现上述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清Fn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所有转移癌组血清Fn水平均低于未转移癌组(P〈0.01)。提示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清Fn因参与调理作用而降低,其可能参与肿瘤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18.
胃癌患者血清CA199、CA724、CA242联合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相关抗原CA199、CA724和CA242水平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对63例胃癌患者血清CA199、CA724和CA242水平进行检测,并与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度不典型增生(CAGD)、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其与胃癌恶性程度、转移和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胃癌患者血清CA199、CA724和CA242水平均明显高于CAGD与正常对照组(P均<0.01),血清CA199、CA724和CA242的阳性率与胃癌恶性程度、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胃癌诊断的敏感度及准确性.结论 胃癌患者血清CA199、CA724和CA242水平是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三者联合检测对胃癌患者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性别与结直肠癌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收集2001-10-2011-10期间在华北地区6家医院检出结直肠癌患者资料,分析性别与发病年龄、肿瘤发生部位、腺癌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245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男性1377例,女性1073例.男∶女为1.28∶1.00;女性发病率升高.右半结肠癌比例升高.性别与结直肠癌发生年龄、发生部位、腺癌分化程度均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结直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女性大肠癌患者比例有增加趋势.筛查是结直肠癌早诊早治的关键,筛查的起始年龄应按筛查目标确定.结直肠癌发病部位应重视右半结肠发病率升高现象,全结肠镜检查为首选.  相似文献   

20.
上海地区恶性肿瘤新发病例中,超过40%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1],其中以胃癌和结直肠癌最为常见。胃癌是中国人群第2位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恶性肿瘤发病数的12.67%[2]。过去40年来,与世界多数国家一样,我国主要肿瘤登记点的胃癌年龄标化发病率都呈下降趋势[3],而结直肠癌已成为我国第3位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数的10.30%,主要肿瘤登记点的年龄标化结直肠癌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