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横纹肌肉瘤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和转归。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23例横纹肌肉瘤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儿中,男15例,女8例,平均发病年龄5岁(7个月至12岁)。依据美国横纹肌肉瘤研究组(IRS)的分期标准,I期2例,Ⅱ期4例,Ⅲ期8例,Ⅳ期9例。原发于头颈部14例,四肢4例,膀胱2例,肾脏、腹膜后及胆道各1例。所有患儿均经病理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诊。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为肿瘤组织占位、压迫、浸润后引起。治疗严格依照患儿IRS分期进行。2002年前化疗方案以VDCA、VAC 和VadrC 为主,2002年后采用美国肿瘤学中心研究组(COG)横纹肌肉瘤化疗方案。其中19例接受手术、化疗和放疗综合治疗的患儿2年生存率为63%,4例接受单纯手术或手术结合单一化疗或放疗的患儿生存期均未超过2年。结论:儿童横纹肌肉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联合手术、放疗、化疗是治疗横纹肌肉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婴儿横纹肌肉瘤(RMS)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一步提高对婴儿RMS的认识。方法选择2006年5月至201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内科诊治的所有年龄<12个月RMS患儿,回顾性分析初诊时患儿年龄、瘤灶部位及大小、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分组等临床特征。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2月31日。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患儿3年无事件生存(EFS)率。结果共入组RMS患儿15例,占同期RMS患儿的4.9%,其中男6例,女9例;中位诊断年龄7.0个月(3.0~11.5个月)。原发瘤灶以头颈部最常见[40.0%(6例)],其次为四肢[26.7%(4例)]和其他部位[26.7%(4例)],泌尿生殖系统为6.7%(1例)。胚胎型RMS占46.6%(7例),腺泡型RMS 26.7%(4例),梭形细胞型RMS 26.7%(4例)。美国横纹肌肉瘤研究组(IRS)-Ⅲ期10例(66.7%),Ⅳ期1例(6.7%)。中危组10例(66.6%),低危组4例(26.7%),高危组1例(6.7%)。2例患儿原发瘤灶>5 cm,3例患儿明确淋巴结受累,1例患儿在诊断时发生肺转移。患儿均进行化疗,13例化疗前手术;1例化疗后手术;1例未手术。仅3例患儿进行放疗:1例患儿行粒子植入;2例行外放疗。15例婴儿RMS患儿中5例出现复发或进展[3年EFS率为(59.1±14.5)%],2例死亡[3年总生存率为(80.8±12.6)%]。结论单中心婴儿期RMS患儿中位诊断年龄为7个月,以头颈部为常见,近半数患儿原发瘤灶部位为预后不良部位,病理亚型中超过1/4为梭形细胞型。局部治疗欠缺可能是导致局部进展或复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儿童横纹肌肉瘤"上海儿童医学中心Rs-99方案"临床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改善儿童横纹肌肉瘤、生殖细胞性肿瘤、Ewing’s肉瘤等恶性实体瘤预后。 方法 对 1998年10月至 2 0 0 1年 10月明确诊断的横纹肌肉瘤及其它软组织肉瘤、生殖细胞性肿瘤、Ewing’s肉瘤患儿共 17例 ,采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Rs 99方案 ,即外科手术、内科化疗、选择性放疗、病理科与影像学科协作诊断、综合治疗。按方案中条件根据危险因素进行分组 ,并按分组给予分级治疗。结果  17例恶性实体瘤患儿中 4例自行终止治疗并失访 ,12例获完全缓解 ,1例部分缓解 6个月后进展死亡。随访至 2 0 0 2年 9月 ,12例获缓解者中 1例 2 2个月时复发后死亡 ;1例 2 4个月时复发带病生存至今 35个月。另 10例持续缓解 15~ 4 6个月 ,平均为 2 8个月 ,其中 9例已停药平均 17个月。结论 Rs 99方案诊断及治疗对横纹肌肉瘤、生殖细胞性肿瘤、Ewing’s肉瘤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小儿横纹肌肉瘤疗效,特别是大剂量化疗的效果。方法:对该院1998年1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13例横纹肌肉瘤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男8例,女5例;年龄7个月至12岁;依据美国横纹肌肉瘤研究组(IRS)的分期标准 Ⅰ期2例、Ⅱ期2例、Ⅲ期3例、Ⅳ期6例。所有患儿均经病理活检确诊,其中胚胎型12例,腺泡型1例。1例手术,1例手术加放疗,1例手术加化疗,10例手术加放疗及化疗。2002年前的病例化疗以VDCA、VAC和VadrC为主;2002年后采取了美国COG治疗横纹肌肉瘤的化疗方案,Ⅲ期采取CDV+IE方案治疗,Ⅳ期采用CT+VAC或CT+VAC+VCT方案治疗。结果:10例接受手术加放疗及化疗联合治疗的患儿2年生存率为60%,另外3例没有接受联合治疗的患儿全部死亡。2002年后患儿生存率(60%,3/5)高于2002年前生存率(37.5%,3/8)。患儿2年生存率2002年前为37.5%(3/8),2002年后为60%(3/5),平均为46.2%(6/13)。结论:儿童横纹肌肉瘤病理类型以胚胎型为主,恶性程度高。晚期病例采取手术联合放、化疗,特别是大剂量化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内脏非横纹肌肉瘤软组织肉瘤的诊治要点。方法2004年7月至2010年7月我们收治儿童内脏非横纹肌肉瘤软组织肉瘤10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最大12岁,最小2岁。结果10例患儿中,手术后病理类型包括滑膜肉瘤1例,婴儿型纤维肉瘤2例,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SRCT)1例,淋巴管平滑肌肉瘤1例,腹膜后平滑肌肉瘤1例,大网膜脂肪肉瘤1例,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3例。肿瘤直径均〉5cm,以手术、化疗或放疗综合治疗为原则,其中淋巴管平滑肌肉瘤1例,腹膜后平滑肌肉瘤1例,大网膜脂肪肉瘤1例手术完整切除,术后定期随访,未作放疗和化疗。其他7例手术后辅助化疗和放疗。所有病例最长随访时间7年,最短1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1.3±23.19)个月。结论内脏非横纹肌肉瘤软组织肉瘤因部位及肿瘤大小而影响手术完整切除,提高手术切除的技能、寻找更加有效的化疗和放疗是内脏NRSTS今后治疗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横纹肌肉瘤(RMS)的规范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儿童RMS的临床资料,结合美国国际横纹肌肉瘤研究组(IRSG)的研究,总结在诊断及治疗上与国外的异同及存在的临床问题。结果 11例患儿未作活检确诊而直接手术。所有手术患儿均无手术切缘病理。2例诊断后放弃治疗。治疗的15例患儿均行化疗,疗程6~25个不等;仅6例行放疗;12例结束治疗的患儿中7例复发。结论本组病例表明,诊疗欠规范是导致临床结局较差的重要原因。因此,规范、准确的诊断及治疗是提高儿童RMS疗效、减少复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头颈部横纹肌肉瘤的(RMS)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同仁医院2004年11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39例原发于头颈部的RMS患儿临床资料及治疗随访结果,其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3个月至14岁,中位年龄6.0岁。结果:39例患儿临床主要表现为眼球突出及眼睑肿胀(56%,22/39),鼻塞及鼻出血占28%(11/39),面颊包块占15%(6/39)。39例患儿中,原发部位以眼睑及眼眶为主(56%,22/39),其次为鼻咽部及筛窦(28%,11/39)。37例有明确病理分型,大多数患儿为胚胎型(89%,33/37)。39例患儿中位随访时间为38个月(10~80个月),放弃治疗4例,获随访35例。35例患儿中,行单纯手术4例,单纯化疗1例, 手术+化疗12例,手术+放疗2 例,手术+化疗+放疗13例(其中8例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手术+化疗+放疗+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2例,化疗+APBSCT 1例。其中7例复发,5例死亡,总生存率86%(30/35),完全缓解率达66%(23/35),部分缓解率达20%(7/35),8例粒子植入术治疗患儿6例达无瘤生存。结论:RMS患儿临床表现主要为眼球突出及眼睑肿胀;眼部及鼻咽是儿童头颈部RMS多发部位;病理分型以胚胎型为主;包括化疗、手术、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及APBSCT等多种综合治疗方法可有效提高RMS患儿缓解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高危头颈部横纹肌肉瘤(RMS)的高危因素与诊疗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美国儿童肿瘤组织(COG)、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血液肿瘤学组儿童横纹肌肉瘤协作组(CCCG-RMS)制定的危险度分组,筛选原发于头颈部的高危儿童横纹肌肉瘤为研究对象。采用穿刺病理/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分析原发部位、年龄、病理分型、转移等因素与诊疗策略、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入组患儿29例。其中男17例(58.6%),女12例(41.4%);原发部位:眼眶区占位7例(24.1%),脑膜旁占位22例(75.9%);临床分期:Ⅲ期2例(6.9%),Ⅳ期27例(93.1%)。随访至2018年12月31日,死亡14例,存活15例,无病生存10例,总生存率为48.3%(15/29例),无病生存率为34.5%(10/29例)。Kaplan-Merier曲线分析提示总生存时间(76.0±12.0)个月,95%可信区间(CI):53.5~93.2个月;无事件生存时间(62.5±10.6)个月,95%CI:47.0~83.9个月。结论高危组头颈部RMS患儿预后相对较差,中枢神经侵犯是重要的致死因素,密切随访及防治中枢神经系统侵犯是提高RMS预后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横纹肌肉瘤(RMS)的治疗手段与疗效、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2013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4例儿童RMS的临床资料,总结儿童RMS的治疗策略、疗效,分析放疗及二次根治手术对儿童RMS预后的影响。结果初治儿童RMS共24例,男18例,女6例,发病中位年龄3.6岁(11个月~11岁),其中原发于颌面部14例,颈部1例,腹盆腔2例,肢体4例,生殖系统2例,肝脏1例;病理类型包括胚胎型22例,腺泡型2例;低危组3例,中危组18例,高危组3例。所有患儿均按横纹肌肉瘤全国协作组重庆方案(RMS-CQ-2009)进行化疗,并依据实际病情及疗效反应选择性采取根治手术及放疗。截止2020年6月1日共9例患儿死亡,3年总体生存率(OS)为65.7%。化疗+放疗组的3年OS(80.0%)高于化疗+二次根治术组(50.0%)(χ2=3.896,P=0.048)。对于颌面部RMS,行二次根治术的患儿3年0S(25.0%)低于未行二次根治术的患儿(80.0%)(χ2=6.521,P=0.011);行放疗的患儿3年OS(80.0%)高于未行放疗的患儿(25.0%)(χ2=4.168,P=0.041)。对于非颌面部RMS,行二次根治术和未行二次根治术的患儿3年OS分别是68.6%和66.7%(χ2=0.035,P=0.852),行放疗和未行放疗的患儿3年OS分别为53.3%和80.0%(χ2=0.076,P=0.783)。结论放疗有助于提高儿童RMS生存率,二次根治术并不能显著改善颌面部RMS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儿童横纹肌肉瘤(RMS)的临床资料及疗效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病房2005年8月-2010年11月收治的42例RMS患儿的临床资料。男24例,女18例;中位数年龄6岁。对其肿瘤原发部位、临床分期、病理分型、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尤其是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术及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治疗对RMS的疗效。结果1.首发症状:临床表现主要为眼球突出及眼睑肿胀占52.38%(22/42例),鼻塞及鼻出血占26.19%(11/42例),跛行、关节肿痛占4.76%(2/42例),面颊及腹部包块占16.67%(7/42例)。2.原发于头颈部39例,原发于四肢2例,原发于腹部1例。37例头颈部有明确病理分型:胚胎型占89.18%(33/37例),腺胞型占5.42%(2/37例),多形型和混合型各占2.70%(均为1/37例);腹部及四肢原发RMS其病理分型为胚胎型占66.67%(2/3例),腺胞型占33.33%(1/3例)。经统计学分析,不同原发部位的病理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Ⅲ期原发于头颈部3例患儿进行auto-PBSCT,至2011年10月术后分别随访26、30及35个月,2例患儿获完全缓解,1例患儿术后6个月复发,复发后1 a死亡。4.头颈部8例患儿行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随访至2011年10月,随访时间为(45.00±17.4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3个月,病情达到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2例,死亡1例,总生存率为87.5%(7/8例)。5.全部患儿随访至2011年10月,中位随访时间38个月(10~80个月),放弃治疗4例,获随访38例。7例复发,5例因脑转移死亡,总生存率达86.84%(33/38例),完全缓解率达86.42%(26/38例),带瘤生存率达21.21%(7/33例)。结论头颈部是儿童横纹肌肉瘤多发部位,病理分型以胚胎型为主。包括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及auto-PBSCT等多种综合治疗方法对于提高肿瘤缓解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小儿胆道胚胎型横纹肌肉瘤2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提高对小儿胆道胚胎型横纹肌肉瘤(葡萄状肉瘤)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2例小儿胆道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的诊治经验教训进行分析,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本组例1误诊并延误治疗而死亡。例2采取积极手术并术后化疗,已健康存活8个月。结论:胆道胚胎型横纹肌肉瘤极罕见,但小儿胆系恶性肿瘤多为该种肉瘤。其恶性度高,预后差,应积极外科治疗并配合化疗、放疗,可提高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儿童头颈部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诊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病房2004年11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43例(男26例,女17例,中位年龄6.0岁)原发于头颈部的RMS.43例患儿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综合治疗采用规律化疗、手术治疗及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等综合治疗.统计分析其临床资料及诊疗疗效.结果 43例头颈RMS随访至2012年5月,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3 ~83个月),放弃治疗4例,获随访39例.39例患儿完全缓解27例(69%),带瘤存活达部分缓解7例(18%),5例因脑转移死亡.总生存率达到87%(34/39).8例头颈部患儿行125Ⅰ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有效7例,无效1例.结论 对于儿童头颈部RMS应提倡多学科综合治疗.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常规化疗、大剂量化疗等多种综合治疗方法对于提高肿瘤缓解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横纹肌肉瘤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顾分析上海儿童医学中心1998年10月~2006年6月诊断治疗的29例横纹肌肉瘤。肿瘤部位包括颈背部5例、胸壁1例、腹壁2例、后腹膜盆腔12例、肢体9例。病理分类胚胎型19例(65.5%),腺泡型8例(27.6%),多型性2例(6.9%)。临床分期Ⅰ期2例,Ⅱ期6例,Ⅲ期9例,Ⅳ期12例。26例(89.4%)肿瘤5~25cm,3例(10、3%)肿瘤2~5cm。结果:29例随访中2例1个疗程后自行终止治疗并失访。19例获得完全缓解(其中4例停药3个月到3年后复发或死亡,1例自行停药3个月复发),4例部分缓解(其中3例发病6个月后复发),4例治疗无反应(其中3例均复发或进展,1例病情反复处于带瘤生存)。14例持续缓解时间为5~77个月,平均22.9个月。停药平均16.9个月。结论:横纹肌肉瘤手术的完整切除、术前、术后的化疗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18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的非横纹肌肉瘤的生存率,并探讨常见肿瘤的治疗策略。方法 对1989年1月到2002年12月治疗并随访的67例非横纹肌肉瘤病例的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滑膜肉瘤16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9例,纤维肉瘤9例,脂肪肉瘤7例,骨外尤文氏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叶瘤7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6例,平滑肌肉瘤4例,恶性外周神经鞘瘤、透明细胞软组织肉瘤、血管肉瘤各2例,上皮性软组织肉瘤、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恶性肾外横纹肌样肿瘤各1例。引入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外科病理分期、是否接受化疗和放疗等因素,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采用COX回归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影响非横纹肌肉瘤生存率的唯一临床因素是外科病理分期。手术完全切除比肿瘤残留或转移者的生存率更高,Ⅰ、Ⅱ期和Ⅲ、Ⅳ期的2年EFS分别为89.74%和1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肿瘤残留者生存率高于肿瘤残留或不能切除者。结论 儿童和青少年非横纹肌软组织肉瘤罕见,各肿瘤的临床特征不同,尚无统一治疗方法。治疗原则仍以达到无肿瘤残留为目标的外科手术治疗为主;除尤文氏瘤/原始神经外胚叶瘤和滑膜肉瘤已经证实化疗有效外,其他肿瘤的术后辅助化疗和放疗尚存在争议。新辅助化疗对于部分不能切除的肿瘤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成立全国性的协作组可以尽快积累病例,增加治疗经验,制定规范的治疗方案,是改善儿童非横纹肌软组织肉瘤疗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采用大剂量化疗结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免疫治疗的3例横纹肌肉瘤患儿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3例横纹肌肉瘤患儿,年龄为3、10、14岁,强烈化疗5、6、11个周期,平均(7.33±3.21)个疗程;期间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手术切除,然后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行白介素-2治疗,复发者行普通化疗及局部放疗,定期随访。结果均顺利度过移植后骨髓抑制期,造血重建时间为13、14、15d,平均(13.33±0.58)d。术后随访8、12、17个月,3例患儿无病生存2/3,总生存率3/3。结论大剂量化疗、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白介素-2相结合治疗横纹肌肉瘤,在移植前达到部分缓解时可取得较好疗效,长期生存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总结3例原发于肾脏的儿童恶性横纹肌样瘤的临床资料,探讨儿童肾横纹肌样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我院近8年来收治的3例病理明确诊断的原发于肾脏的恶性横纹肌样瘤(男2例,女1例),对其发病特点、病理特点、治疗及随访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根据国际儿童肿瘤组织肾横纹肌样瘤的临床分期诊断,3例患儿均为Ⅲ期。均行手术、化疗及放疗治疗。化疗以ICE与VDC交替方案为主,化疗周期分别为6、6、15周期,放疗采用外放疗。随访至2012年7月(3例随访时间分别是8、14、8个月)。2例获完全缓解(CR),1例复发后经手术、化疗及放疗后病情部分缓解(PR)。结论恶性肾横纹肌样瘤是一种少见、病理形态独特的肿瘤。治疗应在明确诊断和确切分期的基础上,行手术、化疗和选择性放疗的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儿童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纳入2014年2月至2020年9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儿科血液肿瘤专科的20例RMS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 20例RMS患儿初次就诊时临床症状依次为无痛性肿块(13/20,65%)、眼球突出(4/20,20%)、腹痛(3/20,15%)。依据国际横纹肌肉瘤研究组(Intergroup Rhabdomyosarcoma Study Group,IRSG)的分期标准,Ⅰ期1例(5%)、Ⅱ期4例(20%)、Ⅲ期9例(45%)、Ⅳ期6例(30%)。20例患儿中位随访时间为19 (3~93)个月,2年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为79.5%(95%CI:20.1~24.3),2年无事件生存(event-free survival,EFS)率为72.0%(95%CI:19.5~23.9)。病理类型为多形性可降低RMS的2年OS率(P<0.05),有远处转移、IRSG分期为Ⅳ期、危险度为高危组可降低RMS的2年EFS率(P<0....  相似文献   

18.
��ͯ���Ƽ�����8���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儿童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1998年1月至2002年10月收治的8例横纹肌肉瘤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例患儿中,男5例,女3例;发病年龄7个月至11岁,<5岁者3例;依据美国横纹肌肉瘤研究组(IRS)的分期标准I期2例、Ⅱ期2例、Ⅲ期1例,Ⅳ期3例;原发于头颈部4例、四肢2例,泌尿、消化系统各1例。病理类型胚胎型7例,腺泡型1例。临床表现随原发部位不同有很大差异,基本为肿瘤组织占位、侵蚀后引起。明确诊断依靠病理,治疗以手术、化疗和放疗相结合,放疗总量40~50Gy,化疗共有3种方案VDCA、VAC和VadrC。对Ⅰ、Ⅱ期手术彻底切除肿瘤患儿行VAC、VadrC方案交替共2年,Ⅲ、Ⅳ期患儿前14周用VDCA方案,后VAC、VadrC方案交替共2年。全部患儿2年生存率为37.5%(3/8)。结论儿童横纹肌肉瘤是多发于头颈部,病理多表现为胚胎型的极度恶性软组织肿瘤,早期诊断,合理应用手术、化疗与放疗结合的综合治疗,是提高该肿瘤患儿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小儿泌尿生殖系横纹肌肉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小儿泌尿生殖系横纹肌肉瘤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1972年1月-1994年12月收治的16例小儿泌尿生殖系模纹肌肉瘤临床资料,前期治疗以手术+化疗为主,共治疗7例,其中Ⅲ期5例,Ⅳ期2例,后期治疗采用活检确诊+冲击量化疗+手术+放疗的综合疗法,共治疗9例,其中Ⅲ期7例,Ⅳ期2例。结果:前期治疗术后5年仅存活1例,后期治疗术后5年存活3例,均为Ⅲ期患儿。结论:应用活检确诊+冲击量化疗+手术+放疗的综合疗法可提高Ⅲ期泌尿生殖系横纹肌肉瘤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20.
小儿附睾横纹肌肉瘤三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例1:13岁,因右阴囊花生米大小肿块伴轻微疼痛4个月,在外院诊断为附睾炎给予抗生素治疗无效,行附睾切除,术后病理报告附睾横纹肌肉瘤,1999年6月入本院进一步治疗,行右侧睾丸根治性切除,术后病理报告右附睾胚胎型横纹肌肉瘤,其家属拒绝放疗和化疗治疗.随访半年无复发及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