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比较存在不同程度肺通气功能损害的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诱导痰IL-8、IL-1β、TNF-α、IL-6水平及其相关性研究,探讨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肺功能损害与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纳入85例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采集临床资料并进行肺功能检查。根据FEV_1将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FEV_1≥80%预计值组29例(A组),FEV_1占50%-79%预计值组31例(B组),FEV_150%预计值组25例(C组)。通过诱导痰检查留取痰液,进行细胞计数分类,取上清液通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诱导痰上清液中IL-8、IL-1β、TNF-α、IL-6水平。结果 C组铜绿假单胞菌定植例数为11例(44%)显著高于A组和B组(均P0.01),其病变累及3个及以上肺叶的例数为20例(80%),也显著高于A组和B组(均P0.01)。C组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8、TNF-α的水平显著高于A组和B组(均P0.01),C组诱导痰IL-1β、IL-6水平高于A组(P0.01;P0.05);B组诱导痰IL-8水平高于A组(P0.05)。将C组分为铜绿假单胞菌定植组和非定植组,两组诱导痰中IL-8、IL-1β、TNF-α、IL-6水平无显著差异(均P0.05)。FEV_1占预计值%与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8水平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异常高表达的中性粒细胞介导的气道炎症环境是导致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肺功能损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及与病情程度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5年3月到2016年10月间收治的AECOPD患者217例,根据患者有无呼吸衰竭将其分为呼吸衰竭组(87例)和非呼吸衰竭组(130例),同期选择100例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及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并比较其在各组研究对象中的差异,同时Pearson相关性分析炎症因子与病情指标相关性。结果呼吸衰竭组的血清IL-6、TNF-α、CRP、PCT及G-CSF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呼吸衰竭组(P0.01),AECOPD患者的血清IL-6、TNF-α、CRP、PCT及G-CS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呼吸衰竭组的FEV_1%、FEV_1/FVC、Pa O_2均明显低于非呼吸衰竭组(P0.01),SGR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FEV_1%、FEV_1/FVC、Pa O_2均呈明显负相关(P0.01),与SGRQ评分均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 AECOPD患者血清各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升高,且与患者病情程度呈正相关,对患者病情监测及治疗指导有着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通过肺功能检测仪检测109例AECOPD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指标。对AECOPD患者治疗前后行SIRS评分,并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患者治疗后FEV1/FVC、FEV1%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IL-6、IL-8、TNF-α、PCT水平、SIRS评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存活组患者入院时FEV1/FVC、FEV1%水平均显著高于死亡组,血清IL-6、IL-8、TNF-α、PCT水平、SIRS评分均显著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V1/FVC、FEV1%与患者预后正相关(P0.05),IL-8、TNF-α、SIRS评分与预后负相关(P0.05)。结论:肺功能、血清炎症因子、SIRS评分对AECOPD诊断、疗效判断有重要意义,肺功能下降、IL-8、TNF-α水平上升、SIRS评分高为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炎症因子和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肾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月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T2DM+DN组45例)和正常健康人(CON组45名)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肾功能、炎症因子和胱抑素C的差异,分析炎症因子和胱抑素C与肾脏病情的相关性。结果 T2DM+DN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Scr、BUN、hs-CRP、TNF-α、IL-6和胱抑素C均显著高于CON组正常健康人(P0.05)。对T2DM+DN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炎症因子和胱抑素C与GFR、APACHE II评分和SAPSⅡ评分行相关性,发现hs-CRP、TNF-α、IL-6与胱抑素C和GFR、APACHE II评分和SAPSⅡ评分均呈正相关,表明hs-CRP、TNF-α、IL-6与胱抑素C越高,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病情越严重(rs0,P0.05)。结论 hs-CRP、TNF-α、IL-6和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病情及预后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蔡蓉  郭雪君 《临床肺科杂志》2013,(11):1948-1949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CRP、IL-6、IL-8、TNF-α等相关炎症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AECOPD患者及稳定期患者各60例,检测血清及诱导痰液中CRP、IL-6、IL-8、TNF-α水平.结果 AECOPD患者外周血WBC计数、血清CRP、IL-6、IL-8、TNF-α,诱导痰液中IL-6、IL-8、TNF-α,浓度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P〈0.05);AECOPD患者治疗后WBC、血清CRP、IL-6、IL-8、TNF-α浓度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结论 AECOPD患者血清及诱导痰液中的IL-6、IL-8、TNF-α,血清WBC及CRP,均较稳定期患者明显升高,检测相关炎症指标有助于判断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降钙素原(PCT)和炎症因子在COPD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将COPD患者分为稳定组和急重组,以正常人为对照组,比较三者PCT和炎症因子的差异,分析PCT、炎症因子和BODE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稳定组和急重组患者PCT、hs-CRP、TNF-α、IL-1、IL-6和IL-8高于对照组(均P〈0.05),IL-10低于对照组(P〈0.05);急重组患者PCT、hs-CRP、TNF-α、IL-1、IL-6和IL-8高于稳定组(均P〈0.05),IL-10显著低于稳定组(P〈0.05).两组COPD患者PCT、hs-CRP、TNF-α、IL-1β、IL-6、IL-8与BODE指数呈正相关(均rs>0,P〈0.05),IL-10与BODE指数呈负相关(均rs〈0,P〈0.05).结论 COPD患者PCT和炎症因子可作为病情及预后评估的标志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发病机制与炎症细胞激活、浸润并释放炎症因子引起非特异性气道炎症有关,相关的炎症因子包括C反应蛋白、TNF-α和白介素等[1].降钙素原(PCT)是甲状腺C细胞分泌的糖蛋白,其合成与分泌与炎症因子密切相关,可作为COPD全身炎症状态的评价指标[2].尽管目前的研究表明炎症因子及PCT参与COPD的发生及发展,但在PCT和炎症因子与COPD的病情及预后方面尚无相关研究[3].本研究检测  相似文献   

7.
AECOPD病情严重程度与痰中IL-8、TNF-α水平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AECOPD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痰液中的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AECOPD患者并进行病情严重程度分级,收集痰液测定痰液中的IL-8、TNF-α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值〈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志。结果(1)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组的IL-8、TNF-α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情严重程度分级与IL-8和TNF-α的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其气道炎症程度也不同,且从病情的严重程度大致可推断其气道炎症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4-α)和白介素8(IL-8)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40例作为A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40例作为B组,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C组。比较3组受检者诱导痰和血清TNF-α、IL-8水平,分析血清TNF-α及IL-8水平对AECOPD的诊断价值,并比较A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8水平及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结果 A组患者诱导痰和血清TNF-α、IL-8水平均高于B组和C组,B组患者诱导痰和血清TNF-α、IL-8水平均高于C组(P0.05)。血清TNF-α水平诊断AECOPD的灵敏度为90.0%,特异度为80.0%;血清IL-8水平诊断AECOPD的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82.5%;血清TNF-α水平联合血清IL-8水平诊断AECOPD的灵敏度为95.0%,特异度为90.0%。治疗后A组患者血清TNF-α、IL-8水平及Pa CO2低于治疗前,Pa O2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TNF-α和IL-8对AECOPD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AECOPD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诱导痰中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全身炎症指标、肺功能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38例AECOPD住院患者,采用免疫发光法测定诱导痰中降钙素原水平,与同期COPD稳定期患者比较.并将诱导痰降钙素原水平分别与超敏C反应蛋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等指标行相关性分析;按COPD分级标准分组,比较各组诱导痰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结果 AECOPD患者诱导痰降钙素原水平明显升高,诱导痰降钙素原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P<0.05),与FEV1%预计值呈负相关(P<0.05),肺功能严重障碍的患者诱导痰降钙素原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诱导痰降钙素原水平对判断AECOPD患者F呼吸道细菌感染及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与肺功能损害严重程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通路,早期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人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AECOPD患者48例为观察组,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NLRP3炎症小体组分NLRP3、ASC、Caspase1及其活化因子IL-1β、IL-18的mRNA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β、IL-18、TNF -α、HMGB1。 结果观察组NLRP3mRNA、IL-18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中IL-1β、IL-18、TNF-α、HMGB1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LRP3mRNA表达与IL-18mRNA表达呈负相关(P<0.05);血清中TNF-α、IL-1β、HMGB1之间表达呈正相关(P<0.05);病程>10年患者Caspase1 mRNA、血清IL-18和TNF-α的水平高于病程≤10年患者(P<0.05);Caspase1 mRNA与病程不相关(P>0.05),血清中IL-18及TNF-α与病程正相关(P<0.05),确诊年龄,移动度(右)与病程负相关(P<0.05);病程、移动度对Caspase1 mRNA不相关(P>0.05);移动度对血清IL-18和TNF-α不相关(P>0.05),病程与血清IL-18和TNF-α呈正相关(P<0.01)。 结论NLRP3炎症小体相关指标、TNF-α及HMGB1参与AECOPD的炎症过程。血清中IL-1β、TNF-α和HMGB1可作为AECOPD的临床炎症诊断指标。病程越长,AECOPD体内Caspase1 mRNA、血清中TNF-α、IL-18含量越高,提示感染性炎症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IL)-23/IL-17炎症轴与冠心病及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及机制。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56例,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收集受试者外周血,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IL-17、IL-23、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将THP-1细胞分为对照组和诱导组,分别加入0 mg/ml和50 mg/ml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处理细胞,ELISA检测培养液中IL-23与IL-17浓度,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 P65、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结果稳定性心绞痛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血清IL-17、IL-23、IL-1β、IL-6和TNF-α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诱导组培养液IL-23和IL-17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诱导组细胞NF-κB P65、IL-1β、IL-6和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IL-23/IL-17炎症轴可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促进冠心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是影响冠心病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呼出气冷凝液(EBC)中炎症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65例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急性加重期33例和稳定期32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3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慢阻肺患者血清和EBC中白三烯B4(LTB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分析慢阻肺急性期与缓解期患者肺通气功能参数、血气指标以及临床评分的差异,并与EBC中炎症因子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慢阻肺稳定期组、AECOPD组患者的FEV_1%、FEV_1/FVC、pH和PaO_2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aCO_2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慢阻肺不同阶段肺通气功能参数(FEV_1%、FEV_1/FVC)、血气相关指标(pH、PaO_2、PaCO_2)及临床评分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阻肺稳定期组患者血清和EBC中LTB4、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AECOPD组患者血清和EBC中LTB4和TNF-α显著高于缓解期和健康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慢阻肺患者EBC中LTB4、TNF-α水平与FEV_1%、FEV_1/FVC、PH及PaO_2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PaCO_2和临床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EBC中LTB4和TNF-α与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参数、血气相关指标以及慢阻肺症状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以作为评估慢阻肺病情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不规则趋化因子(FKN)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2例,依据病情分为急性加重期组(n=50例)和稳定期组(n=72例),同期选取体检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人员30例,所有人员均检测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pred)及血清CTRP-9、FKN、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FEV_1%pred明显低于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人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CTRP-9、FKN、IL-1β、TNF-α水平明显高于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组FEV_1%pred明显低于稳定期组,急性加重期组血清CTRP-9、FKN、IL-1β、TNF-α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CTRP-9、FKN均与FEV_1%pred呈负相关,但均与IL-1β、TNF-α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CTRP-9、FKN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发展有关,其水平升高可能促进了患者肺部炎症反应损伤而导致急性加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乌司他丁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CON组)及乌司他丁联合常规治疗组(UTI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变化〔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6、10(IL-1β、IL-6、IL-10)〕、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脑疝、肺部感染和压疮)及预后情况(包括病死率及平均生存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IL-1β、IL-6和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UTI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IL-1β、IL-6水平均低于CON组,IL-10水平高于CON组(P0.05)。UTI组患者脑疝、肺部感染、压疮发生率均低于CON组(P0.05)。UTI组患者病死率为4%(2/50),低于CON组的20%(10/50)(P0.05);UTI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15.7±2.3)个月,长于CON组的(13.5±1.7)个月(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降钙素原和炎症因子并研究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该科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T2DM组)及2型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组(T2DM+I组),检测并对比降钙素原、hs-CRP、TNF-α、IL-6和IL-10的差异,Logistics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及预测价值。结果 T2DM+I组2型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hs-CRP、TNF-α和IL-6均显著高于T2DM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P0.05),而在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患者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发现降钙素原、hs-CRP、TNF-α和IL-6均为2型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并将不同指标组合分析,其中降钙素原+hs-CRP+TNF-α+IL-6预测2型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价值最高。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时降钙素原、hs-CRP、TNF-α和IL-6显著升高,降钙素原+hs-CRP+TNF-α+IL-6在预测2型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但临床应用中应综合检测并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0、IL-1β水平,并分析其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评分联合检测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重症监护室(ICU)治疗的112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治疗起随访1个月,记录患者在此期间生存情况,根据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n=68)与死亡组(n=44),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手术情况、APACHE评分、TNF-α、IL-10、IL-1β水平;记录入住ICU后第1、4、8天APACHE评分、TNF-α、IL-10、IL-1β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APACHE评分、TNF-α、IL-10、IL-1β与重症肺炎患者临床症状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短期死亡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比较APACHE评分、TNF-α、IL-10、IL-1β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评估价值。结果死亡组APACHEⅡ评分、TNF-α、IL-10、IL-1β、住ICU时间、机械通气、体内留置导管次数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两组年龄、性别、病程、体重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冠心病病史、呼吸频率(RR)、氧合指数(OI)、血尿素氮(BUN)、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体温(T)、收缩压、舒张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各时间段APACHEⅡ评分、TNF-α、IL-10、IL-1β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随着住院时间延长,存活组APACHEⅡ评分、TNF-α、IL-10、IL-1β逐渐下降,死亡组APACHEⅡ评分、TNF-α、IL-10、IL-1β逐渐上升;APACHEⅡ评分、TNF-α、IL-10、IL-1β水平增高与老年重症肺炎临床特征呈显著相关关系(均P<0.05),且为患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P<0.05);APACHE评分、TNF-α、IL-10、IL-1β联合检测对预测重症肺炎患者死亡敏感性高于单独检测(均P<0.05)。结论APACHE评分、TNF-α、IL-10、IL-1β与老年重症肺炎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估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敏感指标,且三者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短期预后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AECOPD合并CCP患者诱导痰IL-18、IL-8的表达及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的干预作用.方法 64例AECOPD合并CCP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治疗1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 μg/250 μg,2次/d气道吸入;治疗2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稳定期测定诱导痰IL-18、IL-8浓度和FEV1%pred,并与30例健康人比较.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诱导痰IL-18、IL-8水平显著高于,FEV1%pred显著低于健康组(均P〈0.01),2组患者之间无差异性(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诱导痰IL-18、IL-8水平均显著降低,FEV1%pred显著升高(均P〈0.01);治疗1组与治疗2组之间差异极显著(均P〈0.01).64例患者治疗前诱导痰IL-18、IL-8与FEV1%pred显著负相关(均P〈0.01).结论 诱导痰中IL-18、IL-8高表达可能参与了AECOPD合并CCP的发病机制,ICS联合LABA治疗能有效抑制气道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痰热清注射液与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5月西电集团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中、重度AECOPD患者1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6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患者予以痰热清注射液治疗,B组患者予以喜炎平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0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圣·乔治医院呼吸问题调查问卷(SGRQ)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6MWD)、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B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GRQ评分及6MW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SGRQ评分低于B组,6MWD长于B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EV_1、FVC及FEV_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FEV_1、FVC及FEV_1/FVC高于B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IL-6、IL-8、TNF-α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喜炎平注射液,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活动耐力,而二者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豁痰解毒通络饮对大鼠心肌细胞增殖及IL-1β、TNF-αm RNA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系,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豁痰解毒通络方组、缬沙坦组、吡格列酮组。MTT法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增殖情况。RT-PCR法检测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 RNA的表达。结果血管紧张素II(Ang II)作用细胞12 h后,与空白组比较,IL-1β、TNF-αm RNA表达极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豁痰解毒通络饮干预后,IL-1β、TNF-αm RNA表达极显著下调(P0.05)。结论豁痰解毒通络饮能够抑制Ang II诱导大鼠心肌细胞增殖,下调IL-1β、TNF-αm 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A9(S100A9)、白细胞介素-17(IL-17)、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82例AECOPD患者(AECOPD组)、60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COPD组)、60例健康研究对象(健康组),分别测定三组的血清IL-17、HMGB1、S100A9水平,同时分析其与AECOPD患者肺功能的关系。结果 AECOPD组患者的FEV_1/FVC%、FEV_1占预计值%均显著的低于COPD组、健康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患者的FEV_1/FVC%、FEV_1占预计值%均显著的低于健康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组患者的血清S100A9、IL-17、HMGB1、TNF-ɑ、MIP-1ɑ水平显著的高于COPD组、健康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患者的血清S100A9、IL-17、HMGB1、TNF-ɑ、MIP-1ɑ水平显著的高于健康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组患者的血清S100A9、IL-17、HMGB1与FEV_1/FVC%、FEV_1占预计值%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517、r=-0.385、r=-0.563、r=-0.62、r=-0.435、r=-0.664,P0.05)。结论 AECOPD患者血清S100A9、IL-17、HMGB1水平显著的提高,并且与患者的肺功能呈显著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