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治疗肝胆术后漏的效果。方法 对肝胆术后胆漏病人结合逆行胆道造影(ERCP),实施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鼻胆管负压引流。结果 3例肝叶切除术后肝创面胆漏和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囊管或胆囊床胆漏经采用此方法治疗后,均治愈无并发症。结论 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后,胆道内压降,利于胆汁引流入十二指肠,促使胆漏愈合。创伤小,成功率高,治愈时间短,为术后胆漏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联合胆道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联合胆道球囊扩张术治疗的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患者14例,记录手术成功率、引流管拔除率、手术相关并发症,并随访胆肠吻合口长期开通情况。结果对所有患者均一次性成功实施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手术成功率100%(14/14),行胆道球囊扩张术1~6次,平均(3.0±1.8)次,胆道球囊直径8~10mm,单次球囊扩张时间1~3min。引流管拔除率85.71%(12/14),可夹闭引流管、但需间断开放引流管者占14.29%(2/14)。14例患者术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γ-谷胺酰转肽酶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均0.05)。所有患者术中、术后生命体征平稳,1例患者因术中疼痛需静脉麻醉处理。随访6~5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7.5个月,吻合口开放良好。结论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联合胆道球囊扩张术处理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临床效果好,患者耐受性良好,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探查一期缝合术中通过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管行胆道造影检查及注水试验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据严格的纳入标准,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26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4)与对照组(n=62),观察组术中胆总管一期缝合后通过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管行胆道造影及注水试验;对照组仅行胆总管一期缝合。对比分析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情况、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胆漏发生率(0 vs. 11.3%)及结石残留率(0 vs. 8.1%)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道探查一期缝合术中通过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管行胆道造影检查及注水试验可减少术后结石残留,降低术后二次手术风险,同时减少术后胆漏的发生,患者康复快,花费少,且操作简单、易行,符合微创及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胆道术后胆道大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73例胆道术后胆道大出血。出血原因有胆道感染及胆残石并感染56例,胆道蛔虫7例,术中处理不当和胆道引流管压迫各4例,胆管癌术后2例。出血发生在肝内胆管51例,肝外胆管20例,胆肠吻合口2例。作者分析了术后胆道出血的特点,认为B超、胆道引流管和肝动脉造影能了解部分病人的出血原因和部位。原发病灶的手术发现,手术经过及出血时和出血后胆道镜检查对协助诊断也有重要的意义。本组非手术治愈28例,手术治愈32例。强调术后大出血的治疗应根据出血的原因、出血量、全身情况及出血周期不同而决定。  相似文献   

5.
胆道手术后胆漏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胆道术后胆漏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分析34例胆道术后胆漏的临床资料.结果 :胆囊切除术后11例、胆总管探查术后16例、胆肠内引流术后7例发生了胆漏.采用烟卷和乳胶管继续引流22例,因引流不畅及时更换引流管成功9例,再手术的3例分别为副肝管撕裂1例、胆囊管残端结扎线滑脱1例和肝总管横断伤1例.结论 :肝外胆管的解剖变异和病理改变、手术技巧不佳和经验不足是造成胆漏的常见原因.术中应选择适当的引流物,术后保持引流的通畅;发生胆漏不能控制时,及时更换引流可使多数患者避免手术;引流失败或拔除引流管后的胆漏则需立即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肝切除术后置管引流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8年来肝切除术后于膈下或/和肝下置引流管,术后观察出血、胆漏、感染等。结果:术后早期出血2例(3.9%),其中1例再手术止血,1例死亡;并发胆漏2例(3.9%),引流1个月~6周治愈;并发膈下感染3例(5.9%),2例局部冲洗后治愈,1例再手术。结论:置管引流对肝切除术后再出血、胆漏、膈下感染的观察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腹部外科》2012,25(1)
目的 探讨肝胆疾病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及其预防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肝胆疾病术后发生胆漏42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0例,开腹胆囊切除术5例,开腹胆囊部分切除术2例,胆囊切除、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6例,胆肠吻合术后9例,肝叶切除术后5例,拔除T管后胆漏4例,经皮肝穿胆管外引流术后1例.经B型超声、剖腹探查等确定胆漏原因有Luschka胆管损伤、胆囊管或部分胆囊残端漏、右肝管损伤、肝断面胆漏、T管旁胆管壁漏、胆肠吻合口漏、T管窦道未形成致胆漏.非手术治疗37例(88.1%),再手术5例(11.9%),均痊愈出院.结论 胆漏发生原因与病人营养及代谢状况、病变局部病理因素、胆道解剖变异因素及术者技术因素有关;胆漏的治疗应个体化,根据胆漏发生原因、类型、腹膜炎程度等选择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治疗左肝胆管结石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9月为33例左肝胆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在腹腔镜下行左半肝切除、胆道检查并放置T管。术后6周行超声、CT、胆道镜检查或T管造影了解有无结石残留等并发症。患者均得到随访。结果:31例患者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2例中转开腹,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手术时间平均(177±56)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17±57)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4~48 h,平均(29.0±15.3)h,术后48~72 h拔除腹腔引流管。术后1例发生胆漏,经引流后痊愈;1例出现切口感染,经加强换药、调整血糖后痊愈,1例患者出现膈下积液,行穿刺引流治愈。平均住院(8.7±1.7)d。术后随访1~24个月,均恢复良好,无胆道狭窄、结石复发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由经验丰富的腹腔镜医师开展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治疗左肝胆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2015年6月成功实施1例腹腔镜巨大实性肝占位切除术。1岁女孩,肝左叶外侧段实性包块70mm×51 mm×64 mm,手术时间210 min,术中出血100 ml,术后3天拔除腹腔引流管,无胆漏,术后住院时间6天。术后病理诊断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联合腹腔引流管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后胆漏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9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72例LC术后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ENBD分为ENBD组(n=39)与非ENBD组(n=33)。ENBD组发现胆漏后行腹腔穿刺置管及ENBD引流,并予以保肝、抗感染等治疗;非ENBD组发现胆漏后置入腹腔引流管引流,并予以保肝、抗感染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胆漏愈合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再次手术率、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72例胆漏患者均被治愈。ENBD组发生胰腺炎1例,感染性腹膜炎1例,再次开腹手术1例。非ENBD组发生胆管炎2例,感染性腹膜炎4例,再次开腹手术6例。ENBD组胆漏愈合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再次手术率、住院时间均优于非ENBD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单纯腹腔引流管,LC术后胆漏行ENBD联合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具有引流效果好、安全性高、康复快等优点,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分析2007-2009年肝移植术后不同类型胆道并发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胴道并发症的类型,处理方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23例,包括胆漏患者12例,计胆管吻合口漏7例,肝断面胆管漏3例,胆囊管漏1例,迷走胆管漏1例;移植术后胆管狭窄患者11例,其中吻合口狭窄4例,非吻合口性狭窄7例.7例吻合口漏患者中,胆管重建2例(Roux-en-Y吻合和胆肠襻式Warren吻合);胆道吻合口修补1例;单纯依靠外引流管引流1例,活体双供肝肝移植的患者剖腹探查纠正胆漏失败后行再次肝移植1例;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植入支架2例.肝断面胆管漏3例中,行肝断面胆管缝扎1例,ERCP联合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2例,引流2个月后胆漏闭合,拔除引流管,但是随后又出现胆道狭窄,ERCP术后,病情好转.胆囊管漏1例,行胆囊管缝扎.迷走胆管漏1例,行胆囊床缝扎.吻合口狭窄的患者4例,3例经ERCP治愈,1例行胆肠吻合重建胆道后治愈.非吻合口性狭窄的7例,行ERCP治疗3例,ERCP失败后,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ic drainage,PTCD)1例;再次肝移植3例,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1例死于严重感染.结论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危害大,关键在于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切除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们近8年行肝切除术5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2%(37例),其中胆漏26例(4.4%),发生胆道感染并肝脓肿6例(1.0%),术后出现胆道出血5例(0.8%),26例胆漏中再手术2例,经充分引流24例,均治愈:6例肝脓肿经引流及保守治疗治愈;4例胆道出血经保守治疗治愈,1例死亡.结论 充分引流、抗感染和营养支持可有效治疗胆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管拔除后胆漏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武警四川总队医院收治的T管拔除后胆漏13例临床资料。结果 1例重新沿瘘道成功置入引流管,急诊行腹腔镜探查并瘘道修补2例,开腹行瘘道修补8例,重新行T管引流2例。10例瘘道修补术后5 d至2周拔除腹腔引流管痊愈。1例瘘道重新置入引流管2周后拔除引流管,2例重新放置T管4~6周拔除T管。所有患者恢复顺利,无远期胆漏、胆道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T管拔除后胆漏需及早诊治,如需手术则保护好原瘘道,修补瘘道简单实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囊型包虫病内囊摘除术后顽固性残腔胆瘘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02年6月至2012年6月因肝囊型包虫术后胆瘘长期不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31例患者.其中15例行T管引流+瘘口缝合+腹腔引流术,8例行经胆漏口置入T管+腹腔引流术,4例行半肝切除术,2例行肝叶切除+胆肠吻合术,1例行外囊剥离术,1例因腹腔感染严重行残腔脓肿清除术,半年后行半肝切除术.结果 随访1~8年,1例患者T管引流术2年后出现胆管狭窄,行胆肠吻合术治愈;1例患者T管引流术后再次出现残腔胆漏,给予充分引流后1个月后自闭;1例患者残腔脓肿清除术后再次出现残腔胆漏,经充分引流半年后行半肝切除术,术后恢复顺利;1例半肝切除术后出现创面胆漏,经充分引流后治愈;其余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1)肝切除术及肝包虫外囊完整剥离术因完整去除残腔可彻底解决残腔顽固性胆瘘,但此类患者多为多次手术后且残腔反复继发感染而致手术难度及风险较大;(2)经胆管注射美蓝行胆管造影及减压术,探查包虫残腔壁与胆道的漏口,并进行准确的缝闭,可彻底解决术后残腔胆漏的问题,而留置减压管则对漏口的愈合、防止漏口再次裂开形成胆漏具有一定作用;(3)针对包虫残腔与主肝管相通,且瘘口周残腔壁钙化严重,于残腔胆瘘口内置入合适T管,可有效解决残腔胆瘘.  相似文献   

15.
肝脏外科迅速发展,肝切除术明显增加,其中术后出血、胆漏难以避免.术后出血可能发生在肝断面出血、胆道出血、门脉高压症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分析术后出血等的原因主要包括:(1)术中肝断面的处理存在疏漏,血管结扎不可靠,导致肝断面渗血所致;(2)术中肝断面处理时,仅缝合表面而留有死腔,腔内血液压力增高后由肝断面或者胆道流出;(3)肝断面缝合时张力较高,术后肝脏组织坏死、感染,形成感染坏死灶导致周围血管与胆管瘘,从而胆道出血[1];分析术后胆漏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术中肝断面细小胆管漏未处理;(2)肝断面的肝组织坏死,末梢胆管漏胆汁;(3)术中未对大的胆管断端结扎;(4)肝断面的创面感染;(5)术后胆道梗阻致胆管压力升高[2].再分析其它的各种并发症,如术后肝功能衰竭、膈下感染、腹水等,都直接或者间接与术中肝断面的处理相关.由此可见,术中对肝断面的尤为重要.分析本院2008年以后肝切除术392例,讨论肝断面的技术处理方法,以减少术后出血及胆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外科引流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附14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科引流在肝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行肝切除术145例,术中常规于膈下和(或)肝下放置多侧孔血浆管,术后经血浆引流管观察出血、胆漏、感染情况。结果:①术后早期大出血3例,再次手术后止血1例,死亡2例;②发现胆漏4例,引流1~3个月自愈3例,1例死于感染及衰竭;③并发膈下感染4例,1例经局部冲洗及引流后治愈,3例再次手术(其中1例死于术后衰竭)。结论:外科引流技术对肝切除术后大出血、胆漏、感染的防治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笔者所在医院6年间对中上段胆管癌患者39例施行了根治切除术。在行肝肠盆式吻合时,于肝胆管内放置与胆管内径一致的支撑引流管,再用1号丝线将其固定于胆管壁上,防止过早脱落。2例术后1个月发生胆道大出血,经介入治疗出血停止。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有2例支撑管过早脱落,出现反复发作的寒战、发热胆系逆行感染。37例无术后胆系感染,恢复良好。提示:高位胆管癌切除术中肝内胆管放置支撑管引流,可以预防胆管癌术后反复发作的胆系逆行感染,此法是一种简单、可靠、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报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漏的诊治资料,让同道借鉴,进一步降低此类手术胆漏的发生率。方法总结分析作者从1999年8月~2012年4月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发生4例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胆漏发生于肝总管损伤3例,其中因出血缝扎止血误伤肝总管1例,横断伤2例;术后胆总管扩张引起胆囊床迷走胆管漏胆1例;4例胆漏术中发现1例,术后发现3例,所有病例均经开腹手术查明胆漏原因。结论把握好手术适应症和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程,术中警惕胆道解剖变异,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经B超以及CT检查确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58例患者,采取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为71例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术后疼痛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48h内拔除引流管,观察组患者1例发生胆漏,对照组患者3例发生胆漏,1例发生感染,经过处理后痊愈.结论:在手术过程中熟练掌握处理技巧,明确胆囊三角的解剖关系,掌握中转开腹的时机,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TUSPLC)的改良。方法 :对2010年4月—2014年8月选择的胆囊结石及符合手术指征的胆囊良性疾病患者186例行TUSPLC或改良的TUSPLC(TUSPLC组),另择150例择期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情况及住院费用。结果:TUSPLC组中2例因胆囊三角分离困难改为三孔法,1例因胆囊动脉出血中转开腹;2例放置引流管。对照组均顺利完成手术,7例放置引流管。两组术后均无胆漏、胆道狭窄、腹腔感染、切口疝等并发症。TUSPLC组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后的TUSPLC术式更为简单可行,易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