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随着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的发展,精准医疗正逐渐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向,而"伴随诊断"作为精准医疗的基石也日益受到关注~[1]。与癌症发生、发展相关的重要基因称为驱动基因。研究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KRAS等驱动基因突变状态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靶向治疗密切相关~[2]。《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检测专家共识》指出,所有NSCLC患者必须在  相似文献   

2.
正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作为细胞能量代谢的调控因子,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1]。AMPK是一个由α、β、γ三个亚基构成的异源三聚体蛋白,每个亚基又分别由不同基因编码的α1,α2,β1,β2,γ1-γ3亚型[2]。AMPK的主要上游激酶分别是钙调激酶K(CaMKK)和抑癌激酶(LKB1),LKB1/AMPK途径在杀伤肿瘤细胞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发展是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的异常而导致细胞周期紊乱所致,因此,寻找有关的调控因子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对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1]。Cks1是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的亚基,它是高度保守的Sucl/cks家族成员,能与其他细胞周期蛋白激酶和磷酸化蛋白结合,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本文用RNA干扰抑制CKS1  相似文献   

4.
<正>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s,CDKs)是真核细胞的重要的调控因子,CDKs属于丝氨酸/酪氨酸蛋白激酶家族,含有高度保守的PSTAIRE motif,人类基因组包含21个编码CDKs的基因~([1]),主要包括10个经典的CDKs(CDK1-10)和11个新发现的CDKs(CDK11A-20)。细胞分裂周期-2(Cdc2)是发  相似文献   

5.
<正>HER-2是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成员之一,定位于人类17号染色体长臂(17q12-21.32)[1],编码跨膜糖蛋白p185。目前已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发现HER-2基因的扩增和蛋白的过表达[2]。HER-2的过表达一般提示肿瘤的恶性程度高,其基因扩增可导致肿瘤复发[3]。作为目前检测HER-2蛋白最为常用的方法,免疫组化方法诊断准确性较高,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为此,本文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克隆、表达HER-2基因的不同片段,研究不同片段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在乳腺癌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是费城染色体阴性的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中较常见的亚型,年发病率为1~2.5/10万,发病高峰年龄在50~70岁[1]。ET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克隆性疾病,表现为巨核细胞过度增殖从而导致血小板计数明显增高[1]。ET的发病机制为基因突变或其他因素导致JAK-STAT信号通路高度活化[2]。ET的驱动基因突变包括JAK2 V617F、钙网蛋白基因(CALR)及骨髓增殖性白血病蛋白基因(MPL)突变,分别占50%~60%、15%~35%及2%~4%[3-4]。20%~30%的患者存在MPN非特异性基因突变(包括信号通路、转录因子、DNA甲基化、组蛋白甲基化以及剪接基因等)[5]。  相似文献   

7.
肺癌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最高的恶性肿瘤。磷酸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是所有人类癌症中最重要的致癌途径之一,该通路在肿瘤的发生、增殖以及诱导上皮-间质转化(EMT)等方面扮演者重要角色,并且对于肿瘤的获得性耐药也有影响。目前针对PI3K/AKT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靶向治疗方面已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研究。本文就PI3K/AKT信号通路在NSCLC发生发展及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是影响肿瘤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转移及化疗耐药的重要信号转导通路.肝细胞癌中存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的传导异常.本文就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的功能、激活途径、在肝细胞癌进展及其对肝细胞癌靶向药耐药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慢性髓性白血病(CML ) 是一种发生在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骨髓增生性疾病,主要涉及髓系.甲磺酸伊马替尼在治疗CML方面取得了显著疗效,是肿瘤靶向治疗的典范.然而,随着近年来对伊马替尼的广泛应用,人们发现部分患者对其存在原发或继发耐药[1].因此进一步研究CML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的分子机制,寻找新的针对CML的靶向治疗手段是非常必要的.近年来研究表明,磷脂酰肌醇激酶3/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不仅在细胞代谢、细胞周期调控、血管生成等方面发挥作用,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治疗耐药性有关[2].我们对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在CML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Akt/PKB信号通路与胃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初自AKR小鼠胸腺瘤细胞株中分离出一株具有转化能力的逆转录病毒AKT8,并将病毒基因组中非病毒序列定义为病毒癌基因v-akt.而后病毒癌基因akt及人类同源物AKT1、AKT2被分子克隆,同时检测到一例原发性胃癌AKT1扩增20倍[1].v-akt及其人类同源物编码的蛋白激酶与蛋白激酶C、蛋白激酶A相似,又被称为蛋白激酶B(PKB).Akt/PKB作为磷酸肌醇3激酶(P13K)的下游效应器参与调节细胞生理活动,如细胞生存与凋亡、增殖和代谢等.信号通路中的成员出现异常时.如P13K或Akt基因扩增、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突变或杂合子丢失等,可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近年Akt/PKB信号通路正逐渐成为肿瘤发生机制及治疗的研究热点,其中也包括胃癌.……  相似文献   

11.
2016年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型标准将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髓系/淋系肿瘤中具有PDGFRα、PDGFRβ、FGFR1重排或PCM1-JAK2者作为一个单独亚型定义[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是这组疾病中常见且显著的特征, 但在某些病例中缺失。受编码特定酪氨酸激酶基因重排的驱动, 激酶结构域被激活, 导致细胞信号传导失调, 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生存。其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敏感性已得到广泛认可。PDGFRβ位于染色体5q32上, 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家族成员的细胞表面酪氨酸激酶受体, 属于Ⅲ型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成员, 其在胚胎发育、细胞增殖、存活、分化、趋化和迁移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目前已发现有40多种PDGFRβ重排对手基因。本文报道首例ST13-PDGFRβ融合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病例并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2.
人宫颈癌基因(human cervical cancer oncogene,HCCR)是近年来用差异显示技术发现的一种新的癌基因,它可作为抑癌基因p53的负向调控因子,参与人类多种肿瘤的发生[1,2]。HCCR定位于人类第12号染色体长臂,可分为HCCR1和HCCR2,HCCR2较HCCR1少了一个外显子(Ex1),其核苷酸序列与HC-CR1的129-2118 nt位一致,HCCR2可编码304个氨基酸(-36 KD),其氨基酸序列与HCCR1的57-360 aa位一致。HCCR在人类多种肿瘤中过度表达,表明HCCR水平的改变可能是肿瘤发生早期的重要变化[3]。本研究从肝癌细胞系中克隆了HCCR2基因的编码区(cds)全长c…  相似文献   

13.
正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HER2)定位于17号染色体,编码一种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跨膜生长因子受体。研究表明,乳腺癌HER2基因扩增或蛋白过表达与疾病进展和不良预后相关,且是靶向治疗的靶点~([1])。目前指南推荐通过免疫组化技术(IHC)检测HER2蛋白的表达,或通过原位杂交技术(ISH)检测HER2基因~([2,3])。原位杂交技术分为显色原位杂交(CISH)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4])。文献对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肺癌已经居于致死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以克唑替尼等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为核心内容的个体化治疗已经成为肺癌治疗的研究热点。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ALK)是继EGFR基因之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新作用靶点[1]。克唑替尼作为ALK融合基因的靶向抑制剂,已经取得了令人鼓舞的临床效果[2,3],因  相似文献   

15.
同源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HIPK-2)定位于7q33~7q34的丝氨酸(Ser)/苏氨酸(Thr)蛋白激酶,普遍存在于人类成人组织中。研究表明,HIPK-2是一种抑癌基因。HIPK-2激活或过表达使抑癌基因p53磷酸化,并激活p53的细胞凋亡活性,通过p53依赖性和非依赖性途径促进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HIPK-2还可通过阻止胞质分裂中四倍体细胞的形成来抑制肿瘤生长。HIPK-2失活机制包括:细胞质定位、杂合性丢失(LOH)和缺氧。HIPK-2失活导致血管生成、肿瘤生长和化疗耐药。HIPK-2可磷酸化β-连环蛋白(β-catenin),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肿瘤进展过程。本文就HIPK-2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现状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格列卫毒副反应的观察及辨证施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格列卫(STI5 71)是近年来研究的基因靶向治疗药物。2 0 0 2年5月通过FDA批准用于临床。其治疗慢性髓系CML白血病的机制是通过阻断酪氨酸激酶的磷酸化过程,抑制bcr/abl融合基因蛋白的生成,抑制细胞生物信号的传导,促进细胞凋亡[1] 。我科用STI5 71联合小剂量HA治疗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白血病患者2 7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伴有多种程度不一的毒副反应。为了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本组病例实施了中医辨证施护,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2 7例白血病符合FAB诊断标准,全部表现Ph染色体和bcr/abl融…  相似文献   

17.
PTEN是在1997年由美国的3个独立研究小组在人类第10号染色体上发现的一个新的肿瘤抑制基因,是迄今发现的第1个具有特异性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1],该基因的突变失活与人类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和细胞迁移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2]。  相似文献   

18.
p15基因位于染色体 9p2 1,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 ,其编码产物p15蛋白特异地抑制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 4 6 (CDK4 6 ) ,使细胞不能通过G1 期和S期间的监测点 ,从而停留在G1 期。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有高频率的p15基因失活[1 ] ,研究发现 5′启动子及转录启始区域内的CpG岛的异常甲基化是p15基因的主要失活方式[2 ] 。Herman等[3] 研究出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MSP) ,为基因CpG岛甲基化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对象和方法1 研究对象 急性白血病患者共 4 0例 ,男 2 2例 ,女 18例 ,年龄 14~ 76岁 ,均符合FAB诊断和分型标准 ;其中初治或…  相似文献   

19.
以新生血管为靶点的抗血管生成治疗是肿瘤靶向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治疗后反应要早于肿瘤大小的变化,一些临床研究已经证实超声造影能早期显示肿瘤抗血管生成疗效[1-2],针对血管内皮细胞相关靶点的靶向造影剂在动物模型上能较好地显示肿瘤新生血管[3]。在此通过总结超声造影的原理、技术以及研究结果,对超声造影及针对分子水平的靶向超声造影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刘洋  许新华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3):4016-4018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重要受体结构,众多研究显示该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参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有学者通过RNA干扰靶向抑制EGFR的研究显示,可诱导鼻咽癌[1]等细胞凋亡及坏死。因而,靶向EGFR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也成为目前抗癌药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