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分析其与肺功能FEV_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_1%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_1/FVC)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慢阻肺患者80例和健康体检结果正常者80例,检测血清IL-6、IL-8、TNF-α及hs-CRP水平,测定FEV_1%pred、FEV_1/FVC。结果慢阻肺组患者血清IL-6、IL-8、TNF-α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级、Ⅲ级和Ⅳ级肺功能慢阻肺患者血清IL-6、IL-8、TNF-α及hs-CRP水平逐渐升高,肺功能指标中的FEV_1/FVC、FEV_1%pred水平逐渐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阻肺患者血清IL-6、IL-8、TNF-α及hs-CRP与肺功能指标中的FEV_1/FVC、FEV_1%pred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稳定期慢阻肺患者血清炎性因子IL-6、IL-8、TNF-α及hs-CRP水平均升高,并且与肺功能呈负相关,患者存在气道炎症,可能是导致其肺功能进行性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COPD患者肺功能变化与左心舒张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 对65例COPD(GOLD分级Ⅰ-Ⅳ级)患者,通过肺功能仪测定肺功能FVC(用力肺活量)、FEV1(1s用力呼气量)、FEV1/FVC、FEV1Pred%1s(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RV/TLC(残总比)、Dlco(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VA(单位肺泡容积的一氧化碳弥散量);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测定LVIDd(左室舒张末内径)、LVIDs(左室收缩末内径)、SPAP(肺动脉压力)、EF(射血分数)、SV(每搏输出量)、左室短轴缩短率(FS).分析COPD患者的肺功能受损程度与左心舒张功能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四组间LVIDd、LVSV、FS均有显著性差异,而LVIDs、LVEF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LVIDd、LVSV、FS等参数随着COPD分级的增加有下降.COPD患者的FEV1/FVC、RV/TLC、Dlco与LVIDd呈正相关.结论 左心舒张功能与COPD分级程度有关,随着COPD患者气道阻塞程度、肺残气量的增加左心舒张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手机新媒体为载体的健康教育对社区慢阻肺患者知识-态度-行为(KAP)水平、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健康教育,强化组加用经手机新媒体(微信为主,辅以短信)强化的健康教育方式,比较两组干预9个月前后慢阻肺相关KAP水平的变化,比较强化组干预前后FEV_1%pred、FEV_1/FVC及6MWD的变化。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比较,强化组对24项慢阻肺相关KAP内容的达标率及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强化组干预后6MWD有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FEV_1%pred、FEV_1/FVC的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FEV_1%pred、FEV_1/FVC、6MWD干预前后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手机新媒体为载体的健康教育新模式,可以提高社区慢阻肺患者的KAP水平和运动耐力,延缓肺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患者血清NR4A1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52例(急性加重期组)、稳定期患者55例(稳定期组)、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对比各组NR4A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pred)、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最大呼气流量(PEF)、COPD评估测试呼吸问卷(CAT)评分、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NR4A1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NR4A1对COPD的诊断价值。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稳定期组和急性加重期组NR4A1、FEV_1%pred、FEV_1/FVC、PEF、FEV_1显著降低(P0.05),而CRP、IL-6显著增高(P0.05);急性加重期组NR4A1、FEV_1%pred、FEV_1/FVC、PEF显著低于稳定期组(P0.05),而CRP、IL-6、mMRC评分、CAT评分显著高于稳定期组(P0.05)。急性加重期组和稳定期组血清NR4A1水平均与FEV_1、FEV_1%pred、FEV_1/FVC、PEF呈正相关(P0.05),并与CRP、IL-6、mMRC评分、CAT评分呈负相关(P0.05)。NR4A1诊断COPD稳定期的AUC为0.785(95%CI:0.437~0.762),敏感性为87.2%,特异性为74.2%。NR4A1诊断COPD急性加重期的AUC为0.822(95%CI:0.629~0.977),敏感性为92.7%,特异性为80.4%。结论 COPD患者血清NR4A1表达降低,其表达与肺功能及炎症指标密切相关,是COPD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关系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稳定期慢阻肺患者200例,测定肺功能,检测血清抗Hp-IgG及抗CagA-IgG水平,并与120例正常人对照,观察COPD并发Hp感染情况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阻肺患者抗Hp-IgG及抗Hp-CagAIgG阳性率及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与未感染Hp的慢阻肺患者相比,感染Hp的慢阻肺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_1)、FEV_1占预计值比值(FEV_1/pre)、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_1/FVC)明显降低(P均0.05)。不同严重程度慢阻肺患者抗Hp-IgG、抗Hp-CagAIgG阳性率及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p感染与慢阻肺关系密切,可能是参与并加重慢阻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1(Interleukin-21,IL-21)、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的表达水平及三者与肺功能指标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pred)及健康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70例吸烟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为慢阻肺组,70例健康吸烟者为健康吸烟对照组,70例健康非吸烟者为健康非吸烟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IL-21、IL-17、TLR4的表达水平;应用德国耶格肺功能仪检查各组肺功能指标FEV_1%pred;用慢阻肺评估测试量表(CAT)评分,评定慢阻肺患者的健康损害程度;分析血清IL-21、IL-17、TLR4表达水平与FEV_1%pred、CAT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慢阻肺稳定期组血清IL-21、IL-17、TLR4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吸烟对照组及健康非吸烟对照组,(P均0.05);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血清中IL-21、IL-17、TLR4表达水平与FEV_1%pred均呈负相关(r=-0.586、-0.703、-0.638,P均0.05);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血清IL-21、IL-17、TLR4表达水平与CAT评分均呈正相关(r=0.718、0.677、0.596,P均0.05)。结论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血清IL-21、IL-17、TLR4表达水平增高,且三者均与患者肺功能指标FEV_1%pred、健康损害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诊断可逆性气道阻塞(RAO)有时是困难的。通常确认的标准是,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通气量获得改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_1)≥15%;用力肺活量(FVC)≥15%;用力呼气中段流量(FEF_(25%~75%))≥20%。但有些高度疑似RAO的患者,用支气管舒张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_1)及FEV_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_1/FVC)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流阻塞的判断价值,我们对129例COPD患者的肺功能进行了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FEV_1/FEV_6和FEV_3/FVC联合筛查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早期诊断以及预后判断的价值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肺功能检查的患者372例,根据患者肺功能情况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133例患者FEV_1/FEV_6和FEV_3/FVC均正常,B组124例患者FEV_1/FEV_6和FEV_3/FVC中仅一项指标下降,C组115例患者两者均下降。观察三组患者小气道功能指标,观察FEV_3/FVC、FEV_1/FEV_6与小气道功能指标的相关性,观察FEV_3/FVC联合FEV_1/FEV_6评估早期气道阻塞的价值,随访2年,观察三组患者2年内的COPD确诊率、COPD住院率以及COPD相关死亡率。结果:A、B两组患者FVC、FEV_1、FEV_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C组患者FVC、FEV_1、FEV_3均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FEV_1/FEV_6和FEV_3/FVC结果从高至低排序为A组、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三组患者的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50%肺活量最大呼气流(MEF50)/用力呼出50%肺出量的呼气流量(FEF50%)以及MEF25/FEF75%从高至低依次为A组、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FEV_1/FEV_6、FEV_3/FVC以及二者联合检测与小气道功能指标均呈明显的正相关(P0. 05); FEV_1/FEV_6和FEV_3/FVC对早期气道阻塞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尤其是两者联合进行检测时,其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二者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COPD确诊率、COPD住院率以及COPD相关死亡率从高到低均为C组、B组和A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 FEV_3/FVC以及FEV_1/FEV_6对患者预后情况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显著高于单独指标检测,且其ROC曲线面积最大(P0. 05)。结论:FEV_1/FEV_6和FEV_3/FVC联合筛查对早期气道阻塞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以及预后判断价值,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COPD以及判断COPD患者预后的有效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社区COPD早期诊断和随访中便携式肺功能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以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100例吸烟无症状者为吸烟无症状组、100例吸烟有症状者为吸烟有症状组、100例不吸烟有症状者为不吸烟有症状组,对比四组各项便携式肺功能检查指标间差异,并分析COPD严重程度与吸烟指数间的相关性,同时对比中度以上COPD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后的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四组间FVC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FEV_1%、FEV_1/FVC%、PEF%、FEF25%、FEF50%、FEF75%及MMEF%水平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有症状组FEV_1%、FEV_1/FVC%、PEF%、FEF25%、FEF50%、FEF75%及MMEF%水平低于吸烟无症状组、不吸烟有症状组及健康组(P0.05),吸烟无症状组FEV_1%、FEV_1/FVC%、PEF%、FEF25%、FEF50%、FEF75%及MMEF%水平低于健康组(P0.05),但与不吸烟有症状组相近(P0.05)。在COPD患者中,FEV_1%与吸烟指数呈显著的负向直线相关性(P0.05)。此外,中度以上COPD患者治疗3个月后,康复组FEV_1%、FEV_1/FVC%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便携式肺功能仪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社区具有高危因素的COPD患者,减少漏诊,并可作为治疗效果评估的重要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运动后心率变化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肺功能受损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病房及门诊慢阻肺稳定期患者84例作为慢阻肺组,同时选取同年龄段2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均行6min步行试验(6MWT),慢阻肺组以是否完成6MWT分为完成组及未完成组,分别记录运动后即时心率与静息心率差值HR_(动静)及与休息1min心率差值HR_(R1),比较慢阻肺组与正常组、完成组及未完成组间不同肺功能分级慢阻肺患者间心率差值的差异性,分析其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心率差值及6分钟步行距离(6MWD)预测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分级价值。结果慢阻肺患者心率差值较正常人明显减低,无论6MWT完成组及未完成组,随着慢阻肺患者气流受限程度的加重,HR_(动静)及HR_(R1)逐渐减低(P0.05)。完成组中6MWD、HR_(动静)和HR_(R1)与FEV_1、FEV_1%pred均呈正相关,同样未完成组中HR_(动静)、HR_(R1)与FEV_1、FEV_1%pred呈正相关(P0.05)。另外,完成组中6MWD、HR_(动静)及HR_(R1)预测患者重度慢阻肺阈值分别为372.25m,33.5次/分,22.5次/分,极重度患者分别为318m,19.5次/分,10.5次/分,未完成组中,HR_(动静)和HR_(R1)预测患者极重度慢阻肺的阈值分别为22.25次/分,10.5次/分。结论 HR_(动静)及HR_(R1)可用于评估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受损严重程度,特别是对于无法完成6MWT的慢阻肺患者,有助于病情评估,但在预测肺功能分级方面存在局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之比值FEV1/FVC的影响因素、变化情况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断分级中的实际价值。方法 选择FEV1%预计值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仍低于80%,但FEV1/FVC≥70%的“可疑”COPD患者的肺功能测定数据结合历史文献进行分析、推论、求证。结果 29例“可疑”COPD患者基础肺功能情况符合我国1997年制定的COPD诊断标准,且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后FEV1%预计值及FEV1/FVC无显著差异(P〉0.05),FEV1%预计值仍低于80%,FEV1/FVC则大于70%,但仍低于83%这一经典数值。结论 FEV1/FVC受年龄、呼吸肌力及肺泡伸缩程度等诸因素的影响,具有较明显的变异性,其值在70%以上时未必一定就不存在气流阻塞,它在COPD诊断分级中的价值并不象GOLD所说的那样重要,GOLD关于COPD的诊断分级标准在临床实践中的可操作性较低且容易造成混乱,建议重新修订为“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预计值〈80%或FEV1/FVC仍处于减低状态可确定为不完全可逆性气流阻塞”,在对COPD轻重程度的分级时则应取消FEV1/FVC〈70%这一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探讨了NLRP3炎性小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功能的关系。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24只wistar大鼠平均分为慢阻肺组及空白组,造模结束后测定两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NLRP3mRNA、炎症因子、用力肺活量(FVC)、0.3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0.3))、0.3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_(0.3)/FVC)、肺阻力(R)、肺顺应性(Cdyn)。结果 1、慢阻肺组外周血淋巴细胞NLRP3mRNA水平高于空白组(P0.05)。2、空白组与慢阻肺组的用力肺活量(FVC);0.3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0.3));0.3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_(0.3)/FVC);肺阻力(R);肺顺应性(Cdyn)差异显著(P0.05)。3、慢阻肺组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高于空白组(P0.05)。4、用力肺活量、0.3秒用力呼气容积、0.3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肺顺应性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中NLRP3mRNA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肺阻力与之为正相关(P0.05)。结论 NLRP3炎性小体在慢阻肺肺功能恶化中起重要作用,为我们防治慢阻肺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与血清瘦素含量,并明确两者的相关性。方法根据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将门诊就诊的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两大类:正常体重的哮喘患者(BMI小于等于25/kg/m~2,)和肥胖的哮喘患者(BMI大于25/kg/m~2),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mmunosorbent assay,ELISA)血清瘦素水平,肺功能仪测量患者用力肺活量(FVC)所占预估值百分率(FVC%pred)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所占预估值百分率(FEV_1%pred),并统计瘦素水平与呼吸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与不肥胖的哮喘患者相比,肥胖哮喘的患者FVC%pred和FEV_1%pred等肺功能指标明显下降,血清瘦素含量组明显增长;相关分析发现:血清瘦素水平与哮喘患者FVC%pred和FEV_1%pred呈负相关。结论哮喘患者肺功能与瘦素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相关性,并比较二者对肺动脉高压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廊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COPD患者163例,其中肺功能分级Ⅰ级26例,Ⅱ级47例,Ⅲ级56例,Ⅳ级34例。比较不同肺功能分级患者性别、年龄、肺动脉高压发生情况、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m MRC评分、CAT评分;mMRC评分、CAT评分与COPD患者肺功能分级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m MRC评分、CAT评分与COPD患者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绘制ROC曲线以评价mMRC评分、CAT评分对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的预测价值。结果 (1)不同肺功能分级患者中男性所占比例、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分级Ⅲ级、Ⅳ级患者肺动脉高压发生率高于肺功能分级Ⅰ级、Ⅱ级患者,肺功能分级Ⅱ级患者肺动脉高压发生率高于肺功能分级Ⅰ级患者(P0.05);肺功能分级Ⅳ级患者FEV_1/FVC、mMRC评分、CAT评分高于肺功能分级Ⅰ级、Ⅱ级、Ⅲ级患者,肺功能分级Ⅲ级患者FEV_1/FVC、m MRC评分、CAT评分高于肺功能分级Ⅰ级、Ⅱ级患者,肺功能分级Ⅱ级患者FEV_1/FVC、mMRC评分、CAT评分高于肺功能分级Ⅰ级患者(P0.05)。(2)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MRC评分(r_s=0.906)、CAT评分(r_s=0.847)与COPD患者肺功能分级呈正相关(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MRC评分与COPD患者FEV_1/FVC(r=-0.71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_1%pred)(r=-0.813)呈负相关(P0.05),CAT评分亦与COPD患者FEV_1/FVC(r=-0.801)、FEV_1%pred(r=-0.894)呈负相关(P0.05)。(3)ROC曲线显示,mMRC评分、CAT评分预测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45[95%CI(0.278,0.803)]、0.870[95%CI(0.000,1.000)],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00分、21.00分,CAT评分预测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的AUC大于mMRC(P0.05)。结论 m MRC、CAT评分与COPD患者肺功能分级呈正相关,与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且对肺动脉高压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与mMRC评分相比,CAT评分可更准确地反映COPD患者肺功能,且对肺动脉高压的预测价值较高,更适用于患者整体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支气管舒张试验后COPD患者的肺容量和呼气流量反应的差别.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临床诊断为COPD稳定期无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的患者465例,其中男426例,女39例;年龄(42~86)岁,平均(67±8)岁.采用支气管舒张试验比较患者支气管舒张前后FEV_1和FVC的改变值和改变率.统计学分析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和配对秩和检验,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正态分布)以及非参数秩和检验(非正态分布).结果 支气管舒张试验后,COPD患者的FEV_1平均增加117 ml,较基础值平均提高13.2%,舒张试验阳性率为18.7%(87/465);FVC平均增加258 ml,较基础值平均提高14.0%,舒张试验阳性率为44.1%(205/465).随着COPD严重程度的增加,FEV_1改变值逐渐减少,而FVC改变值却逐渐增加.结论 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COPD患者的容量反应较流量反应更为明显,FVC改变值较FEV_1更大,且随着COPD的严重程度增加,FVC增加值越大.FVC应该作为COPD患者对支气管舒张剂反应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测定FVC需要测试者尽力呼出肺内气体,这一过程约需20s,老年人或有严重肺疾病患者的体力常不堪耐受。常规的FVC测定值也会因气道阻塞者或健康高龄人的呼气时间而受影响。作者使用6s内用力呼气量(FEV_(6.0))代替FVC作为肺功能指标,探讨其对诊断气道阻塞和呼吸受限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正常受试者与慢阻肺患者的中枢驱动水平。方法选择2016年6-12月广州10名正常受试者与10名重度以上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利用经食道电极管检测静息状态下的中枢驱动水平,同时分析中枢驱动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静息状态下,正常受试者与慢阻肺患者的中枢驱动分别为13.64±4.96%与57.26±15.45%(P0.01),其与FEV_1%pred、FVC%pred、FEV_1/FVC(%)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2、-0.672、-0.716(P均0.01)。结论慢阻肺患者中枢驱动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受试者,且与患者肺功能呈明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型号肺功能仪对同一人群测试指标的可比性。方法用美国PDS公司KOKO台式肺功能仪和日本M INATO公司SYSTEM7型肺功能仪分别对同一人群进行肺通气功能测试,并对其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仪器的肺活量(VC)、肺活量预计值(VC预计值)、VC/VC预计值%、用力肺活量(FVC)、用力肺活量预计值(FVC预计值)、FVC/FVC预计值%、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SYSTEM7型肺功能仪的FEV1预计值、比KOKO台式肺功能仪的高,差异显著(P〈0.05),SYSTEM7型肺功能仪的FEV1/FEV1预计%比KOKO台式肺功能仪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两种不同型号的肺功能仪实测值VC、FVC、FEV1可以互认,但由FEV1预计值不一,可能致使实测值/预计值百分比不一,影响肺功能诊断,对不同仪器采用的预计值模式的适应性首先要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0.
秦慧  陈燕  王群 《临床内科杂志》2011,28(2):122-124
目的 探讨在肺功能测定中能否用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6秒用力呼气量比值(FEV1/FEV6)代替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肺活量比值(FEV1/FVc)的可行性.方法 对256名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和174名非COPD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测,收集FVC、FEV6、FEV1/FVC、FEV1/FEV6等数据.比较FEV6与FVC以及FEV1/FEV6与FEV1/FVC的相关性;并以FEV1/FVC〈70%作为判断气流阻塞的标准,计算相应FEV1/FEV6检测气流阻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1)FEV6与FVC以及FEV1/FEV6与FEV1/FVC均呈强正相关关系;(2)根据ROC曲线结果,取FEV1/FEV6为〈72.6%,其诊断气流阻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97.7%和98.4%.结论 FEV1/FEV6能够代替FEV1/FVC检测气流阻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