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干预手段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蓝群  刘敏  奚颖  何成奇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3):7494-7496
目的: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是目前引起小儿残疾的主要疾病,脑瘫虽为终身性疾病,但如果给予适当干预,其功能可以得到改善。通过对献的分析,就目前国内外关于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干预手段及措施作一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1-01/2004-2脑瘫研究方面的相关章,检索词“Cerebral palsy,Rehabilitation”,并限定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手工检索《中国临床康复》杂志2000—01/2004—04期间的上述相关章,检索词“脑瘫,康复”。资料选择:选择有关小儿脑瘫的国内外研究原性RCT类献18篇,排除非随机研究原性献,未排除非盲法研究原的献。数据提炼:27篇关于小儿脑瘫的献,18篇符合标准。排除的9篇献因是重复的同一研究,对剩余18篇关于小儿脑瘫的献进行分类整理。资料综合:对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目前主要采用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措施,临床常用的康复干预手段及措施有神经生理学疗法、引导式教育、肌力训练、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电刺激疗法、矫形器应用、手术治疗等。通过康复训练,患儿异常的肌张力、姿势得以改善,运动功能得到提高。结论:早期积极恰当的康复治疗对小儿脑瘫运动功能的改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对脑瘫患儿,应综合应用现代康复医疗技术,改善脑瘫患儿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提高生活独立能力,参加家庭生活及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2.
国内儿童脑性瘫痪的康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是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是当今儿童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据有关资料,中国脑性瘫痪的发生率为1.8‰~4‰。脑瘫虽是非进行性的,但运动功能障碍却长久存在,因此有大量现存患儿,而且每年都有新的患儿产生。随着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脑瘫儿童的康复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关注。目前国内的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不同月龄组脑性瘫痪患儿的早期诊断与早期康复治疗。探讨其治疗效果,以期阻断或降低脑性瘫痪所致的伤残发生。方法:适取脑性瘫痪患儿108例为观察对象。按诊治开始的年龄分为1—3,4—6,7—9个月3组,每组均采用Bobath法和Vojta法相结合的运动疗法,穴位经皮神经电刺激,脑多肽、吡拉西坦分别加入100g/L葡萄糖液中静脉点滴,共两三个疗程,在治疗前后进行运动发育、反射发育、Vojta姿势反射发育、肌张力对比评价,治疗至2岁时,比较各组之间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96.3%(104/108),正常化率61.1%(86/108),有效率及正常化率随月龄增大有下降趋势,无效率随月龄增大而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X^2=6.981,P&;gt;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脑性瘫痪患儿疗效好。且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4.
儿童脑性瘫痪家庭康复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儿童脑性瘫痪家庭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对20例在门诊进行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由训练师指导家长掌握训练方法和要领,对本市患儿每月随访1次,每次1h,对外地患儿每月书信或电话联系1次,进行训练指导,观察期2年。结果20例患儿经2年系统康复训练,基本正常4例、显著进步6例、好转6例、无效4例。结论家庭康复训练能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方便灵活,且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脑性瘫痪儿童家庭康复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脑性瘫痪儿童的早期干预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脑瘫是引起儿童运动残疾的主要疾病。随着近年来对脑瘫诊断和治疗的研究不断深入 ,人们普遍认为早期干预对脑瘫的治疗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国内对脑瘫儿童实施早期干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本文就最近几年来早期干预的对象、诊断方法、诊断用语、干预方法及疗效评诂等方面的情况综述如下 :1干预的对象早期干预应该确立适当的范围 ,过度扩大早期干预的范围会增加医疗机构和家长的负担。目前早期干预的对象主要集中在脑瘫患儿和有高危因素的婴儿。一般脑瘫患儿在 6个月到 1岁都能做出诊断 ,所以多数学者把 1岁以内的脑瘫患儿列入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是目前引起小儿残疾的主要疾病,脑瘫虽为终身性疾病,但如果给予适当干预,其功能可以得到改善。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就目前国内外关于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干预手段及措施作一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1-01/2004-2脑瘫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章,检索词“Cerebralpalsy,Rehabilit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手工检索《中国临床康复》杂志2000-01/2004-04期间的上述相关文章,检索词“脑瘫,康复。资料选择:选择有关小儿脑瘫的国内外研究原著性RCT类文献18篇,排除非随机研究原著性文献,未排除非盲法研究原著的文献。数据提炼:27篇关于小儿脑瘫的文献,18篇符合标准。排除的9篇文献因是重复的同一研究,对剩余18篇关于小儿脑瘫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资料综合:对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目前主要采用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措施,临床常用的康复干预手段及措施有神经生理学疗法、引导式教育、肌力训练、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电刺激疗法、矫形器应用、手术治疗等。通过康复训练,患儿异常的肌张力、姿势得以改善,运动功能得到提高。结论:早期积极恰当的康复治疗对小儿脑瘫运动功能的改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对脑瘫患儿,应综合应用现代康复医疗技术,改善脑瘫患儿的中枢性运动障  相似文献   

8.
脑性瘫痪康复在于早期干预和综合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燕铁斌  罗向阳 《新医学》2004,35(5):261-262,276
随着围生期预防保健水平和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不断提高,早产儿、难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病死率不断降低,而脑性瘫痪(脑瘫)的发病率则出现了增加的趋势。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早产儿脑瘫的发生率几乎是足月儿的50倍,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a encephalopathy,HIE)中  相似文献   

9.
脑性瘫痪 (脑瘫 )儿童不可能每天都得到治疗师的训练,这就决定了家庭日常生活护理及家庭康复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1脑瘫患儿日常生活指导 大多数脑瘫患儿就诊时已出现异常姿势,如挛缩、非对称姿势等,因此治疗同时应配合日常生活护理。 1.1脑瘫儿童抱法痉挛型患儿可采用骑跨式抱法,使患儿双臂前伸,髋关节及双膝弯曲,扶住头,面对面抱起靠近家长身体,双臂围住家长颈部,把患儿双腿分开,骑跨于腰部两侧。这种抱法有利于缓解双下肢的痉挛。徐动型患儿适合端坐位抱法:让患儿双上肢及双下肢靠拢屈曲,呈四肢对称屈曲状,家长再把患儿面部…  相似文献   

10.
国际康复医学会和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专题委员会于1989年11月12日至16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国际传统康复医学学术会议”。我们征得会议秘书处同意,将部分论文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脑性瘫痪儿童家庭康复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许世跃  郑路 《中国康复》1997,12(2):64-66
对16例脑性瘫痪儿童的家庭康复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家长对脑性瘫痪缺乏认识,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家庭中训练主要采用气功、中医和中药疗法。部份家长长期坚持家庭训练并贯穿于日常生活中,患儿功能恢复明显。结果揭示,以脑瘫患儿的父母为中心的训练是有效、经济和方便易行的方法,应加强对患儿家长的组织和培训,配合治疗师完成患儿康复任务。  相似文献   

12.
小儿脑性瘫痪的教育康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当前国内脑性瘫痪教育康复的现状及趋势。资料来源: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01/2005-01期间有关小儿脑性瘫痪的文献,检索词“脑性瘫痪,康复,教育”,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手工查阅研究对象为小儿脑性瘫痪的患者、研究内容为小儿脑性瘫痪的教育康复相关专业书籍。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与脑性瘫痪教育相关的内容进行综述。资料提炼:共收集文献为59篇,参考书籍8本。排除重复性研究及观念陈旧的文献,纳入12篇文献和5本专业书籍的相关内容。资料综合:脑性瘫痪儿童的教育是一种特殊方法和形式进行的教育,教育康复要解决患儿运动、感觉、交流障碍,应早期干预、寓教于乐、采取集中训练,同时兼顾个体,采取家庭教育与特殊教育相结合,充分运用引导式教育,激发和发展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儿童的性格与主动参与社会的积极性,使之体能、言语、智力和掌握日常生活技巧方面同步发展,尽可能独立适应社会和所生存的环境。结论:①医疗和教育的脱节,造成负责脑性瘫痪儿童教育的学校缺乏适应其需求及身心特点的教育康复课程。因此,为学龄脑性瘫痪儿童制定符合其身心康复、发展需求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康复课程及其标准已势在必行。②建立脑性瘫痪患儿的康复和教育网络档案可有效提高连续性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早期干预对小儿脑性瘫痪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康复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年龄为3月~1岁125例脑瘫患儿作为早期干预组 ,95例1岁以上脑瘫患儿为干预组 ,均应用推拿、按摩、功能训练、静滴脑活素等综合治疗。结果 :早期干预组经8个疗程综合治疗后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 ,干预开始的时间愈早 ,效果愈明显。结论 :对脑性瘫痪儿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是减少残疾发生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采用康复与保健相结合工作模式早期干预脑性瘫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初阳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3):1954-1954
目的 探讨新的工作模式对促进脑性瘫痪(简称CP)早期干预的作用。方法 康复与儿童保健(简称儿保)相结合,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试(简称NBNA)、疫苗接种前体检、婴儿抚触等多种形式以便早期发现。结果 (超)早期诊断率比前期明显提高,P<0.05。家长对康复治疗的接受程度提高,疗效提高,尤正常化人数增多。结论 康复与保健结合,起到促进脑瘫早期干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不同月龄组脑性瘫痪患儿的早期诊断与早期康复治疗,探讨其治疗效果,以期阻断或降低脑性瘫痪所致的伤残发生。方法:适取脑性瘫痪患儿108例为观察对象。按诊治开始的年龄分为1~3,4~6,7~9个月3组,每组均采用Bobath法和Vojta法相结合的运动疗法,穴位经皮神经电刺激,脑多肽、吡拉西坦分别加入100g/L葡萄糖液中静脉点滴,共两三个疗程,在治疗前后进行运动发育、反射发育、Vojta姿势反射发育、肌张力对比评价,治疗至2岁时,比较各组之间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96.3%(104/108),正常化率61.1%(86/108),有效率及正常化率随月龄增大有下降趋势,无效率随月龄增大而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χ2=6.981,P>0.05)。  相似文献   

16.
探讨脑性瘫痪(脑瘫)的病因及早期干预康复的效果。对母孕早期感染、早产儿、宫内窘迫等原因导致脑瘫进行论述,从而证明围生期是脑瘫的多发期,其病因是可以预防的,加强围生期保健即可预防脑瘫的发生。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特别是在家长配合下,可以康复小儿脑瘫。  相似文献   

17.
124例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康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伟成 《中国康复》1989,4(2):58-60
本文报告了124例脑性瘫痪患儿,采用Bobath方法进行康复治疗,总有效率为97.58%,复习有关文献详细介绍了脑瘫患儿的治疗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适合我国国情行之有效的小儿脑性瘫痪(脑瘫)康复模式。方法采用了Bobath,Vojta、上田正法的理学疗法、作业疗法、语言训练,配合针灸、穴位注射、按摩、理疗等传统医学康复,以刘振寰教授编写的《小儿脑瘫家庭康复手册》和《小儿脑瘫家庭康复VCD》为康复教材,进行长期的家庭康复,对6个月~7岁50例小儿脑瘫进行治疗前后的临床康复研究。结果治疗后3个月,智能活动有效率72%(36/50)、语言社交有效率64%(32/50)、功能运动有效率74%(37/50)、生活自理有效率62%(31/50)。结论三结合康复模式是治疗小儿脑瘫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新的工作模式对促进脑性瘫痪(简称CP)早期干预的作用。方法康复与儿童保健(简称儿保)相结合,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试(简称NBNA)、疫苗接种前体检、婴儿抚触等多种形式以便早期发现。结果(超)早期诊断率比前期明显提高,P<0.05。家长对康复治疗的接受程度提高,疗效提高,尤正常化人数增多。结论康复与保健结合,起到促进脑瘫早期干预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脑性瘫痪儿童的早期特殊教育干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梁兵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0):6750-6750
脑性瘫痪(脑瘫)儿童在进行康复医疗的同时,注重实施特殊教育,其主要为专注力训练、感知觉及认知疏导、言语和语言训练等。在课程设置中融合引导式教育方法、音乐与游戏的配合教学,极大地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探索的欲望。早期特殊教育的干预,培养了健全的人格。他们能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参与社会生活,为复归社会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