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内镜误诊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rimaryGastricMalignantLymphoma,PGML)临床较少见,且极易误诊。我院1981~1995年共遇PGML12例,有9例胃镜直观下诊断为胃癌(其中包括2例活检误诊),现分析误诊因素如下。1临床资料1.1...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胸椎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原发性胸椎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双下肢麻木、疼痛、乏力并进行性加重。胸椎X线片考虑为T11椎体结核,MRI检查考虑恶性骨源性肿瘤,遂行T11椎体切除加植骨术,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为T11椎体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性。术后行化疗及胸椎局部放疗,但缓解期较短,后复查CT示椎体肿瘤复发,家属放弃治疗出院后失访。结论本病临床少见,极易误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确诊。临床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以及早诊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6.
【例 1】 女 ,2 3岁。 1999年 10月发现左上颈部 2cm×2cm大小肿块 ,质韧 ,活动 ,无触痛 ,生长缓慢 ,自服抗生素无效。去某医院就诊 ,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 ,诊断为淋巴结核 ,予链霉素 ,异烟肼 ,利福平等抗结核药物治疗 2 0天 ,疗效不佳。肿块逐渐增大至 4cm× 5cm ,且出现咽部不适 ,无发热、盗汗。遂来我院就诊。行颈部淋巴结活检 ,病理诊断为B细胞淋巴瘤。行颈部CT检查示咽部占位性病变 ,遂诊断为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予化疗、颈部放疗 ,患者病变达完全缓解 (CR) ,治愈出院。【例 2】 男 ,3 6岁。 1999年 12月感食欲缺乏、… 相似文献
7.
肺非霍奇金淋巴瘤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例】男,54岁。无诱因干咳、胸闷、活动后气紧,伴午后潮热、夜间盗汗4月余,在我市某医院经X线胸片及CT发现左侧胸腔积液,先后行胸腔穿刺(胸穿)8次,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予泼尼松及四联抗结核治疗50天,胸水减少,症状减轻出院。数天后症状加重,住另一家医院。住院期间停用抗结核药物,先后4次胸穿抽液送检,未查见癌细胞,胸水pH值8,腺苷酸 相似文献
8.
张瑾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3(1):17-17
恶性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造血组织的实体瘤,在我国按发病数计,居恶性肿瘤第11~13位。现将我院1995~2003年7年间诊治的3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伴淋巴结肿大的艾滋病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 NHL)CT表现及误诊原因,提高对NHL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10月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首诊为NHL并淋巴结肿大、且经病理学确诊患者的CT表现,对照病理学检查及CT随访分析NHL的CT表现特点及误诊原因。结果:首诊NHL伴淋巴结肿大并病理学检查患者共98例,其中NHL 70例,首诊误诊病例淋巴结转移瘤(lymph node metastasis, LNM)9例,马尔尼菲蓝状菌病淋巴结炎(Talaromyces marneffei lymphadenitis, TML)13例,淋巴结结核(Tuberculous lymphadenitis, TL)6例。NHL患者发热较TML、TL少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671,P<0.001、Fisher精确检验,P=0.020);NHL患者乏力较TML少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744,P<0.001)。NHL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通常... 相似文献
11.
原发于淋巴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 :观察淋巴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分析误诊原因。方法 :将近年来经病理确诊的非霍奇金淋巴瘤 10 5例进行分析。结果 :10 5例 NHL 中 ,原发于结外的 80例 (76 .2 % ) ,其中发生于鼻咽喉 33例(41.2 % ) ,消化道 16例 (2 0 % ) ,其他部位 (口腔及其周围组织、胸部、眼、皮肤、内分泌腺、生殖腺和软组织 ) 31例(38.8% )。结论 :结外 NHL发生率较高 ,以发生于鼻咽喉及消化道者为多 ,也可发生于任何组织器官 ,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 ,早期易误诊为各专科常见病 ,早期诊断困难 ,应尽快行病理检查 ,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误诊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并误诊的31例甲亢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初诊时诉首发症状为慢性腹泻、乏力、消瘦9例,周期性四肢软瘫7例,心悸、胸闷5例,紧张、烦躁3例,精神异常2例,食欲缺乏、腹胀2例,发热、乏力1例,黄疸、厌油1例,失眠1例。本组早期误诊为慢性结肠炎9例,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7例,神经症、心肌炎、更年期综合征各3例,冠心病、精神病各2例,黄疸性肝炎、粒细胞缺乏症各1例。误诊时间平均(6.7±1.2)个月。均经甲状腺功能、甲状腺彩超等检查确诊。确诊后经抗甲状腺药物及对症治疗后临床治愈。结论甲亢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某一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或首发症状时,易误诊或漏诊。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对此类患者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以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典型亚急性甲状腺炎(atypical subacute thyroiditis,ASAT)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误诊为甲状腺癌的ASAT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无明显症状且在体检行B超检查或查体时发现甲状腺结节;2例颈部轻微疼痛。4例查体阳性,即可触及无痛、质硬或质韧肿物。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提示患侧甲状腺直径增大1例;一叶单发结节、一叶多发结节各1例,双叶单发结节2例,双叶多发结节7例;结节直径0.3~1.7 cm;结节呈低回声9例,呈混合性回声、偏高回声各1例;结节边界模糊9例,其中无包膜3例,呈毛刺状1例;形态欠规则且结节纵横比>1、内部回声欠均匀各3例;可见点状强回声6例,结节伴钙化1例。CDFI提示结节内有丰富血流、结节内有少量血流各1例,结节周边有血流3例。11例均误诊为甲状腺癌而行手术治疗,经术中冷冻病理与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ASAT,术后均恢复良好,其中9例口服左甲状腺素。结论临床医师应加强对ASAT的认识,及时行超声对比研究,提高诊断准确率,同时加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使用,避免误诊及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提高对正确分析判断免疫组化结果的重要性的认识.方法 对3例淋巴瘤误诊病例进行复习,并增加相关抗体标记予以鉴别诊断.结果 例1为淋巴结经典霍奇金淋巴瘤,富淋巴细胞型(LRCHL),误诊为滤泡性淋巴瘤与形态学观察遗漏R-S样细胞以及误判免疫组化标志BCL-2、CD20有关,即将BCL-2、CD20阳性的非肿瘤细胞误判为肿瘤细胞;误诊为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与免疫组化标志误判有关,把围绕瘤细胞的背景小淋巴细胞CD20阳性误判为R-S样大细胞CD20阳性,将CD30阳性的肿瘤性大细胞误判为活化性B淋巴细胞.例2为急性髓系白血病,误诊为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主要由于对瘤细胞表达非特异性抗体TDT、CD7、CD43的意义认识不足.例3为胸腺瘤B1型误诊为T-LBL,主要与抗体CK标记不理想而遗漏了肿瘤性上皮细胞,将表达TDT、CD99的反应性细胞误认为肿瘤细胞,以及对Ki-67表达率的意义认识不足有关.结论 淋巴瘤的诊断建立在形态学、免疫组化标志、临床资料和遗传学分析基础上,免疫组化结果的正确分析判断对淋巴瘤确诊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不典型疥疮56例误诊临床讨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不典型疥疮的误诊原因并探讨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10年4月误诊的56例不典型疥疮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皮疹多为散在细小红丘疹伴少量抓痕,皮疹位于腰腹部23例,大腿内侧17例,两侧腋下13例,头颈部3例,均无典型疥疮表现。误诊为过敏性皮炎24例,诊断不清17例,瘙痒症11例,荨麻疹4例。使用抗组胺药物51例(91.1%),皮质类固醇激素口服或外用29例(51.8%),口服中草药26例(46.4%),抗生素11例(19.6%),不详7例(12.5%)。治疗无效后经检查发现疥虫51例,5例经10%硫黄软膏治疗后痊愈而确诊。结论加强基层医务人员专业知识培训,详细询问病史及认真查体,注意鉴别诊断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17.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52例误诊疾病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iabetic ketoacidosis,DKA)的误诊原因及防范对策,以降低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2例DKA误诊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7例因呼吸困难、咳嗽、咳痰误诊为肺炎1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8例;20例因腹痛、恶心、呕吐误诊为急性胃炎14例,急性胰腺炎4例,急性胆囊炎2例;3例因心慌、胸闷、胸痛误诊为心肌炎2例,心肌梗死1例;2例因意识不清误诊为脑血管意外.52例经实验室检查确诊后均予胰岛素静脉滴注及对症支持治疗.47例好转,5例死亡.结论 DKA患者临床表现复杂,易与呼吸、消化、心血管、神经等多个系统的疾病混淆,临床医生应加强对DKA的认识,及早行血糖、血酮体等检测,以降低误诊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正乳腺淋巴瘤的发生率仅占所有乳腺恶性肿瘤的万分之4~7[1]。临床上大多数乳腺淋巴瘤可能被误诊为乳腺癌或其他乳腺肿瘤,乳腺淋巴瘤的治疗方式不同于乳腺癌[2],故准确诊断十分重要。本组总结10例乳腺淋巴瘤的超声表现,并分析其误诊原因,旨在提高超声对乳腺原发性淋巴瘤的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选取2003年6月至2016年6月经我院病理证实为乳腺淋巴瘤的10例女性患者,年龄21~67岁,平均(52±13)岁。术前均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52例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BC)的误诊原因。方法 :对 1991年 1月~ 2 0 0 4年 7月诊断PBC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期间共收治PBC 112例 ,误诊 5 2例 ,误诊率为 46 43 % ,平均误诊时间 ( 4 9 3± 62 7)个月 ,多被误诊为隐源性肝炎或隐源性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药物性肝炎、脂肪肝、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皮肤瘙痒症等疾病。结论 :PBC在我国可能并非少见 ,应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以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20.
睾丸原发恶性淋巴瘤——附21例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报道21例睾丸原发性淋巴瘤,并分析其临床表现,形态特征和免疫表型。方法采用ABC法对有石蜡标本的17例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患者年龄范围为34~76岁,中位年龄62岁。临床症状和体征除有睾丸不同程度肿大外,无其它特异性的阳性发现。病变部位包括左侧睾丸11例,右侧9例,双侧1例。组织学上均为弥漫型非何杰金淋巴瘤。17例的免疫组化结果表明B细胞来源为58.8%(10/17),T细胞来源为41.2%(7/17)。结论中老年人出现睾丸弥漫性肿大,首先应考虑睾丸淋巴瘤的可能。本病的确诊依赖病理学的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于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