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酷似白塞病的非霍奇金淋巴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皮肤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以指导临床正确诊治.方法:对1例酷似白塞病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反复发热1个月,眼睑水肿10天入院.其无明显诱因反复发热,常规抗感染治疗无效,10天前出现眼睑水肿,并发现颜面、双下肢皮下结节及口腔、外生殖器无痛性溃疡,临床表现酷似白塞病,皮肤活检确诊为T-细胞淋巴瘤,拟行化疗,家属放弃治疗,2天后死亡.结论:充分重视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于诊断不明确的皮肤、黏膜溃疡应及时行皮肤活检,以尽早明确诊断,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临床观察原发于头面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过程及预后情况。方法 对1994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256例恶性淋巴瘤中的24例原发于头面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做临床分析。结果 24例原发于头面部恶性淋巴瘤涉及鼻腔、韦氏环、涎腺各个部位,临床表现各异,难以明确诊断,平均误诊或漏诊4.9个月,曾被误诊为慢性鼻炎、上颌窦炎、慢性扁桃体炎,有3例被诊断为鼻咽癌及恶性肉芽肿。24例均经病理、免疫组化诊断。治疗采用放疗、放疗加化疗等,其中随访3年以上19例,3年生存率达63.2%。结论 原发于头面部的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漏诊,应尽早活检明确诊断,避免直接手术治疗,选择适当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原发性卵巢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双侧卵巢恶性淋巴瘤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因下腹部胀痛6个月,加重伴发现盆腔肿物15 d入院,B超检查提示子宫后方偏右侧实性肿物.妇科检查发现盆腔质硬肿物.入院诊断怀疑右侧卵巢癌或盆腔结核,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双侧卵巢肿物,并盆腔广泛转移、粘连.快速冷冻切片病理检查诊断卵巢恶性肿瘤,遂行全子宫加双附件、大网膜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诊原发性双侧卵巢非霍奇金淋巴瘤.术后行环磷酰胺加平阳霉素等方案化疗,2年后因肿瘤多发转移死亡.结论 原发性卵巢恶性淋巴瘤临床少见,术前易误诊,确诊需依据手术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预后不佳,需加强随访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眼眶部位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1990年1月~2009年12月15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眼眶部位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回顾性分析该病的病理学特征。结果本组均表现为眼部局限性肿块,质地偏硬,境界不清,活动差。病变局限于眼眶区12例,其他部位淋巴瘤累及眼眶部3例。病理诊断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B细胞型14例,T细胞型1例。12例局限于眼眶部位者均为低度恶性,10例为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继发于其他部位的3例为高度恶性。11例行手术切除,所有病例根据病情行放化疗。11例获得随访,原发低度恶性者预后较好,继发高度恶性者预后较差。结论眼眶部位淋巴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最常见。低度恶性淋巴瘤容易被误诊为炎性假瘤,应注意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44例原发性头颈部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头颈部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44例原发性头颈部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腭扁桃体(65.9%),颈部淋巴结(20.5%),鼻腔、鼻窦(4.5%)为头颈部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的好发部位,且易被误诊.误诊为炎症2例(4.6%),良性肿瘤1例(2.3%),其他恶性肿瘤2例(4.6%),总误诊率11.4%(5/44).[结论]头颈部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一般恶性程度高,多发于结外组织且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准确的取材活检免疫组织有利于早期确诊早期治疗,减少误诊率.治疗上采用化疗、放疗或结合手术的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 FUO)的临床诊治特点,减少临床误诊误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例FUO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例均因FUO就诊于我科,且发热时间均超过1个月,确诊前均有误诊误治情况存在,1例误诊为妇科疾病、立克次体感染,1例误诊为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1例误诊为结核性心包炎,相关治疗效果欠佳。后经局部影像学及局部组织活检最终确诊。1例确诊为鞍区胶质瘤给予手术治疗,术后第4日患者体温降至正常,随访半年未再发热;1例诊断为肾癌多发转移,给予保守治疗,病情稳定出院,2个月后死亡;1例诊断为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混合细胞型),7次化疗后病情稳定。结论 FUO的诊断应在结合病史、全面系统查体、综合分析相关医技检查结果的基础上,遵循个体化医疗原则尽早明确病因,减少临床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洁 《临床医学》2005,25(3):34-36
目的 对我院16例胃肠道恶性淋巴瘤(PGIL)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1999年6月—2004年2月在我院住院16例病例,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6例均为经病理、免疫组化等检查确诊的胃肠道恶性淋巴瘤。其中胃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9例、肠 NHL7 例(十二指肠2例、小肠2例、回盲部2例、大肠1例),临床分期ⅠE1例、Ⅱ1E3例、Ⅱ2E5例、ⅢE6例、ⅣE1例,病理类型16例均系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型8例,2例为T细胞型淋巴瘤,B细胞性小淋巴细胞型、滤泡小裂细胞性及淋巴浆细胞性各2例。16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辅以联合化疗,方案为COP或CHOP。随访率56.2%,9例可随访,4例失随访,3例死亡。结论 本病误诊率较高,手术切除是 PGIL的首选疗法,术后辅以化(放)疗及综合性治疗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脾脏原发恶性淋巴瘤(附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鹏  蒋力生 《华西医学》2004,19(2):252-252
目的:探讨临床上罕见的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我院1996~2002年收治的9例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例行手术治疗,术后均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B细胞型。随访7例,4例已分别存活1~5年,3例于1~2年死亡。结论:脾脏原发恶性淋巴瘤无特异性临床征象,诊断比较困难,凡原因不明的持续性脾肿大均应考虑到本病。及早手术取得病理证实后辅助化疗或放疗有望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提高对老年恶性淋巴瘤患者发生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acute tum or lysis syndrom e,ATLS)的临床病理特征的认识,探讨其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07年本科收治的两例恶性淋巴瘤老年患者发生ATLS前肿瘤的进展情况,以及发生ATLS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和治疗反应等临床资料,探讨ATLS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表明,2例高危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型)患者发病前肿瘤负荷高,对治疗敏感,并存多项ATLS促发因素。发生ATLS后1例表现为低钾血症,1例表现为高钾血症。对2例患者均采用别嘌呤醇、水化、碱化尿液治疗,1例同时接受透析治疗,但2例最终因病情持续进展而死亡。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型)经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后很少发生ATLS,但若存在多项促发因素也可发生,一般在治疗后1-4天内发生。结论:ATLS是高危恶性淋巴瘤患者死亡原因之一,尤其在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针对高危ATLS患者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淋巴瘤超声检查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2004年1月—2016年5月安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乳腺淋巴瘤72例中超声检查误诊的1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本组均因乳腺肿物就诊,超声检查误诊为左侧乳腺癌3例,左侧乳腺癌伴左侧腋窝淋巴结转移1例,左侧乳腺炎2例;右侧乳腺癌2例,右侧乳腺癌伴右侧腋窝淋巴结转移1例,右侧乳腺纤维瘤1例;双侧乳腺癌3例。13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Ⅱ期,B细胞来源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Ⅲ期,B细胞来源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Ⅱ期,T细胞来源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Ⅲ期,T细胞来源1例。13例确诊后均予相应化学治疗后病情稳定出院;出院后随访10~12个月,5例死亡,8例存活。结论乳腺淋巴瘤临床表现及相关医技检查结果复杂多样且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临床医生应加强对其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对其病理学检查的重视程度,以减少或避免乳腺淋巴瘤误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primary pulmonary lymphoma,PPL)的诊疗特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1例误诊为肺癌的PPL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因反复咳嗽1年余,加重10 d就诊。曾至当地医院就诊,经胸部CT检查诊断为肺癌伴肺内转移,转入我院。行胸部增强CT检查示双肺多发肿块,最大肿块位于左肺上叶,周围见磨玻璃影;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各管腔基本通畅,未见新生物;B超检查未见全身浅表淋巴结及腹膜后淋巴结增大;查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核周型及胞浆型均(-)。后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为PPL,予化学治疗6个疗程,患者病情稳定。结论 PPL较为少见,易误诊。临床遇及肺部多发结节、肿块患者时,应高度警惕PPL,及时进行病理检查,以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提高对正确分析判断免疫组化结果的重要性的认识.方法 对3例淋巴瘤误诊病例进行复习,并增加相关抗体标记予以鉴别诊断.结果 例1为淋巴结经典霍奇金淋巴瘤,富淋巴细胞型(LRCHL),误诊为滤泡性淋巴瘤与形态学观察遗漏R-S样细胞以及误判免疫组化标志BCL-2、CD20有关,即将BCL-2、CD20阳性的非肿瘤细胞误判为肿瘤细胞;误诊为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与免疫组化标志误判有关,把围绕瘤细胞的背景小淋巴细胞CD20阳性误判为R-S样大细胞CD20阳性,将CD30阳性的肿瘤性大细胞误判为活化性B淋巴细胞.例2为急性髓系白血病,误诊为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主要由于对瘤细胞表达非特异性抗体TDT、CD7、CD43的意义认识不足.例3为胸腺瘤B1型误诊为T-LBL,主要与抗体CK标记不理想而遗漏了肿瘤性上皮细胞,将表达TDT、CD99的反应性细胞误认为肿瘤细胞,以及对Ki-67表达率的意义认识不足有关.结论 淋巴瘤的诊断建立在形态学、免疫组化标志、临床资料和遗传学分析基础上,免疫组化结果的正确分析判断对淋巴瘤确诊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29例原诊断为恶性淋巴瘤的洒巴结活检病例进行回顾性形态学观察及随访,其中5例为误诊病例,误诊率为17.2%,并对每一病例的误诊原因分别作以分析。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肝淋巴瘤的诊断(附7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淋巴瘤(PHL)的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手术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肝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超声等影像学表现。结果 PHL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肝区胀痛或上腹不适(4例),肝肿大(3例);血清乙肝二对半阳性者5例,曾患肝炎5例,其中慢性肝炎或肝硬化4例;均无发热及外周淋巴结肿大;超声声像图除1例外均表现为低回声病灶,CT表现为低密度占位,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共误诊为良性病变1例次、血管瘤4例次,误诊率为62.5%(5/8);CT误诊为血管瘤或炎症性病变3例次,误诊率50%(3/6);MRI误诊为血管瘤1次,误诊率50%(1/2)。结论 原发性肝淋巴瘤临床及超声等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确定诊断必须依靠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测定。在声像图上表现为非常见的原发性肝癌及肝血管瘤等典型声像图或图像类似肝转移性肿瘤但无原发肿瘤存在时,应注意与之鉴别。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41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病理类型以恶性间质瘤、腺癌、平滑肌肉瘤、恶性淋巴瘤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块、出血、贫血、呕吐、肠梗阻等。术前诊断符合率53.7%,误诊率46.3%,主要误诊为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及盆腔疾病。结论: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以恶性间质瘤,腺癌,平滑肌肉瘤,恶性淋巴瘤为多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检查手段相对不足,容易延误诊断,临床医师应提高对小肠恶性肿瘤的认识,使得小肠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小舞蹈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小舞蹈病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7月年收治的3例小舞蹈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诊断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3例中,起病前有急性扁桃体感染史1例;所有病例均有肢体的不自主运动和肌张力低下,其中伴有面部症状2例,小脑症状1例,精神症状2例;抗链球菌溶血素O增高2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心脏异常1例,表现为二尖瓣稍增厚伴中度二尖瓣反流、主动脉瓣稍增厚伴轻度主动脉瓣反流。3例颅脑核磁共振成像均正常。3例中仅1例获及时诊断,其余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误诊。经青霉素、氟哌啶醇等药物治疗后患者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小舞蹈病患者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易被临床误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临床表现不典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误诊原因,并提出防范误诊的对策。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例临床表现不典型AD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例表现为腹腰痛在外院误诊为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等,1例因突发胸闷伴视物模糊入院误诊为冠心病,均经胸腹部CT确诊为AD,转上级医院治疗,1例病情好转出院,1例失访。结论 AD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缺乏特异性,首诊易误诊、漏诊,疑诊AD时仔细问诊和查体,及时选择相应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有利于提高早期诊断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的误诊因为.方法 收集有病理诊断的578例肝局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资料,将其中与病理诊断不符的7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肝良性病变被超声造影误诊为肝癌,占误诊的38.7%.20例肝癌被超声造影误诊为肝良性病变,占误诊的26.7%.13例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被误诊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4例HCC被误诊为ICC.1例胆道乳头状黏液腺癌、1例肝转移癌和1例神经内分泌癌被误诊为HCC,1例HCC和1例ICC被误诊为肝转移癌.3例肝增生病变和1例炎性假瘤被误诊为肝血管瘤.原发性肝癌与肝内增生病变的混淆诊断占误诊的首位,炎性病变与恶性肿瘤的混淆诊断居次位.结论 不同病变的增强模式相似是超声造影出现误诊的原因,分析造影图像细节,紧密结合临床,可提高超声造影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临床上大多CD的肠镜不典型,与其他疾病的肠镜表现互相重叠,其鉴别诊断极为困难。其中CD与肠结核(ITB)的鉴别尤为困难又特别重要,因二者的治疗完全不同。CD与ITB有相同的好发部位和临床表现,有各自的典型肠镜表现,但不典型的病变内镜几乎无法区别时,则主要依靠病理和肠外表现等综合分析。另一个容易误诊为CD的是肠淋巴瘤,误诊最主要原因是一次活检病理往往不能发现淋巴瘤,这与活检取材及病理阅片经验有关。所以,多次多部位活检及仔细病理阅片(必要时免疫组织化学、基因重排或原位杂交)是避免淋巴瘤误诊漏诊的关键。此外,发现病变不符合典型CD表现时还应想到肠白塞病、非甾体类消炎药所致药物性肠病及其他少见原因肠病的可能,通过反复活检病理、结合各自的临床特点大都可以予以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误诊为异位妊娠的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GTD)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曾诊断异位妊娠、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的GTD 3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例因急腹症就诊,经常规查体、超声及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尿妊娠试验初诊为异位妊娠,经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输卵管绒毛膜癌和输卵管侵蚀性葡萄胎各1例;1例因下腹痛、自测尿妊娠试验阳性、突然晕倒诊断为异位妊娠,行左侧输卵管切除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盆腔积血、血压升高,取手术标本病理会诊修正诊断为输卵管侵蚀性葡萄胎。3例确诊后经标准联合化疗治愈。结论特殊部位的GTD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类似异位妊娠时易误诊,通过手术获取病理组织送检,重视监测血HCG变化,可避免延误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