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7.0 mmol/L的不同冠状动脉(冠脉)病变冠心病患者中糖代谢异常的发生情况以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在这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空腹血糖7.0 mmol/L的426例冠心病住院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脉单支病变组(n=110)和冠脉多支病变组(n=316),通过OGTT分析两组患者中糖代谢异常的发生情况。结果:冠脉单支病变组中,糖调节受损54例(49.09%),糖尿病11例(10.00%),糖代谢异常共65例(59.09%);冠脉多支病变组中,糖调节受损180例(56.96%),糖尿病47例(14.87%),糖代谢异常共227例(71.83%)。与冠脉单支病变组比较,冠脉多支病变组患者年龄较大,男性患者较多,体重指数较高,肥胖及超重患者较多,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高,有冠心病家族史者较多,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患者较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38,95%CI:1.009~1.068)、吸烟(OR=1.964,95%CI:1.232~3.129)、体重指数(OR=1.662,95%CI:1.181~2.338)、糖耐量异常(OR=1.039,95%CI:1.032~1.224)、糖尿病(OR=1.651,95%CI:1.032~3.109)、冠心病家族史(OR=2.122,95%CI:1.104~4.076)是冠心病患者冠脉多支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空腹血糖7.0 mmol/L的冠心病患者中糖代谢异常比例较高,且冠脉多支病变组较冠脉单支病变组存在更多的糖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AMI患者院内死亡的列线图模型。方法:收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2017-01-2018-12收治的331例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AMI患者,按住院期间是否发生院内死亡分为院内死亡组(25例)和非院内死亡组(306例),利用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I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AMI患者院内死亡的列线图模型。结果:LASSO回归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均提示,NT-proBNP、心率、随机血糖、血肌酐、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为AMI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利用上述指标构建列线图模型,经内部验证(Bootstrap重抽样1 000次)后可知,该模型预测AMI患者院内死亡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927(95%CI:0.855~0.998),灵敏度为88.00%,特异度为94.10%。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NT-proBNP、心率、随机血糖、血肌酐、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为AMI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此绘制的列线图模型能直观、简洁地为AMI患者提供个体化的院内死亡风险预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和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非糖尿病受检者464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受检者分为冠心病组(n=290)和非冠心病组(n=174),计算受检者冠脉Gensini评分,对两组受检者临床数据进行对比,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空腹血糖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5.31±0.60)mmol/L vs.(5.45±0.66)mmol/L,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空腹血糖水平和Gensini评分显著正相关(r=0.180,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空腹血糖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45,95%CI:1.046~1.997,P=0.026)。结论在非糖尿病患者中,空腹血糖水平和冠脉病变程度显著正相关,空腹血糖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2013年在我院住院期间,确诊为AMI的患者61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AMI患者住院期间存活与否,分为死亡组(62例)和存活组(552例),用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所有患者的基线特征因素和治疗方法与院内死亡的关系。结果:62例死亡患者平均年龄(66.58±12.87)岁,男性39例(62.9%),院内死亡率为10.10%(62/614),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AMI院内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OR=3.065,95%CI:1.188~7.915)、女性(OR=2.775,95%CI:1.200~6.419)、心率(OR=2.836,95%CI:1.405~5.722)、血糖(OR=1.943,95%CI:1.186~3.184)、Killip IV级(OR=1.744,95%CI:1.211~2.513)、3支或左主干病变(OR=3.157,95%CI:1.244~8.014),P<0.05~<0.01。结论:高龄、女性、心率增快、入院血糖水平高、KillipIV级、3支或左主干病变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心率变异性异常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自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因老年冠心病于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患者143例,依据心率变异性分为心率变异性正常组(n=91例,SDNN≥102 ms)和异常组(n=52例,SDNN102 ms),分析老年冠心病发生心率变异性异常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空腹血糖(FPG)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程(OR=7.485,95%CI:0.909~0.984,P=0.006)、糖尿病病程(OR=8.441,95%CI:0.856~0.970,P=0.004)、空腹血糖(OR=4.619,95%CI:1.022~1.601,P=0.032)是导致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随着高血压、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其发生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危险性显著增加,老年冠心病心率变异性异常患者空腹血糖偏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非手术相关性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12-01~2012-12-31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诊断AMI后未行手术治疗发生AKI的患者及对照组人群资料共计656例,根据KDIGO指南推荐的标准定义AKI。结果:AMI后非手术(包括冠脉造影术、冠脉搭桥术)治疗后发生的AKI共计228例(34.8%),其病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基线e GFR下降(OR=2.049,95%CI 1.246~3.370)、空腹血糖(FBG)升高(OR=1.070,95%CI 1.018~1.124)、利尿剂(OR=1.867,95%CI 1.220~2.856)和心肌梗死KillipⅣ级(OR=1.362,95%CI 1.059~3.170)是AKI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入院时舒张压(DBP)增高(OR=0.986,95%CI 0.974~0.998)是AKI患病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住院AMI非手术治疗患者发生AKI的患病率、病死率较高。基础肾功能减退、空腹血糖增加、心功能下降及利尿剂为该人群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基础舒张压水平升高为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后2年内再狭窄(ISR)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植入DES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PASS估计模型产生队列样本量,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支架内再狭窄组(DES-ISR)及非狭窄组(non-DES-ISR),对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单因素和条件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Nomogram并在验证队列中验证其检验效能。结果模型产生队列共1741例,233例(13.4%)在植入DES后2年内确诊ISR,条件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ES-ISR的预测因素为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73 m2)(OR=2.77,95%CI:1.41~5.47,P=0.003)、血脂异常(OR=1.90,95%CI:1.30~2.78,P=0.001)、空腹血糖(FPG)≥6.5 mmol/L(OR=5.50,95%CI:3.05~9.92,P<0.001)、冠状动脉多支病变(OR=7.26,95%CI:3.27~16.11,P<0.001)、冠状动脉弥漫病变(OR=1.80,95%CI:1.13~2.88,P=0.014)、首次PCI操作时间≥60 min(OR=2.62,95%CI:1.13~6.05,P=0.024)和首次PCI为急诊(OR=2.20,95%CI:1.48~3.28,P<0.001)。模型验证队列102例,DES-ISR发生风险随Nomogram评分增高而增加,Nomogram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91(95%CI:0.753~0.829,P=0.019)。结论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以及PCI操作程序是DES-ISR的重要预测因素,Nomogram能够较好地识别DES-ISR高危人群,能够为高危人群的随访干预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因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评价。方法纳入2015年1~12月在我院住院符合研究标准的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T2DM)936例作为研究对象,填写临床调查病例报告表回顾性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疾病史、生化检验资料、心脑血管疾病患病情况;以及调查患者入院时相关医疗记录,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及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进行诊断。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因素,并应用Nomogram法对各个因素进行评分,构建评分模型。结果 (1)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43例(15.3%),未合并心脑血管疾病793例(84.7%);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病程、收缩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尿素氮、肌酐清除率和血尿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每增加1岁患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对危险度(OR)为1.04(95%CI:1.02~1.06);女性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OR为男性的0.61(95%CI:0.43~0.88);收缩压每增加1 mm Hg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OR为1.02(95%CI:1.01~1.03);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 A1c每增加1个测量单位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OR分别为1.08(95%CI:1.01~1.15)、1.08(95%CI:1.01~1.11)、1.19(95%CI:1.07~1.33);尿素氮异常的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OR为正常组的2.16(95%CI:1.32~3.53)(均为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4,95%CI:1.01~1.06)、性别(OR:1.55,95%CI:1.05~2.30)、收缩压(OR:1.02,95%CI:1.00~1.03)、Hb A1c(OR:1.21,95%CI:1.07~1.37)、尿素氮(OR:1.80,95%CI:1.08~3.01)均为T2DM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影响因素(均为P<0.05);(4)Nomogram模型分析显示,各因素评分的总分范围为81~208分,对应的风险率范围为0.05~0.60;总分越高T2DM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越大;(5)Nomogram模型的预测能力曲线下面积为0.688,95%CI:0.617~0.720(P<0.001)。结论年龄、性别、收缩压、Hb A1c和尿素氮为T2DM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影响因素,Nomogram模型可更直观地评价糖尿病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为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学龄前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个体化预测学龄前儿童哮喘急性发作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纳入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学龄前哮喘患儿226例,分为哮喘急性发作组98例(观察组)和非急性发作组128例(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哮喘急性发作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建立预测学龄前儿童哮喘急性发作风险的列线图模型,采用Bootstrap法进行模型验证,并作ROC曲线探索列线图模型对哮喘急性发作风险的预测效率。结果特应性体质(OR=3.079,95%CI:1.25-7.58)、近1年呼吸道感染次数(OR=2.343,95%CI:1.84-2.99)、哮喘家族史(OR=6.099,95%CI:2.01-18.52)、被动吸烟(OR=2.722,95%CI:1.01-7.34)及未规范用药(OR=4.135,95%CI:1.58-10.85)是学龄前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哮喘急性发作风险的一致性指数为0.856;ROC曲线示列线图模型预测哮喘急性发作风险的曲线下面积为0.889(95%CI:0.821-0.955)。结论本研究基于特应性体质、近1年呼吸道感染次数、哮喘家族史、被动吸烟及未规范用药这5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对学龄前儿童哮喘急性发作风险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哮喘控制不佳的危险因素而建立个体化预测哮喘控制不佳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年龄≥14岁的哮喘患者280例,根据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分为哮喘控制良好组102例(ACT评分≥20分)和哮喘控制不佳组178例(ACT评分20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哮喘控制不佳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应用R软件建立个体化预测哮喘控制不佳的列线图模型,采用Bootstrap法进行模型验证,并绘制ROC曲线以评价列线图模型对哮喘控制不佳的预测价值。结果 (1)哮喘控制不佳组患者中高龄、肥胖、有变应性鼻炎、有哮喘家族史、未规范应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或ICS+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者所占比例及吸烟指数高于哮喘控制良好组(P0.05);两组患者中男性、有个人过敏史、家养宠物、家养花草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3.063,95%CI(1.400,6.698)]、肥胖[OR=3.049,95%CI(1.397,6.656)]、吸烟指数[OR=1.520,95%CI(1.260,1.834)]、变应性鼻炎[OR=3.848,95%CI(1.841,8.042)]及未规范应用ICS或ICS+LABA[OR=2.770,95%CI(1.351,5.682)]是哮喘控制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3)Bootstrap法检验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哮喘控制不佳的一致性指数为0.769;绘制ROC曲线发现,列线图模型预测哮喘控制不佳的曲线下面积为0.893[95%CI(0.855,0.930)]。结论高龄、肥胖、吸烟指数、变应性鼻炎及未规范应用ICS或ICS+LABA是哮喘控制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危险因素建立的个体化预测哮喘控制不佳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度与区分度,对临床制定有针对性的哮喘控制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建立预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275例,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最终应用R语言建立预测术后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由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可知,病程(OR=3.040,95%CI:1.249~7.403)、左室射血分数(LVEF)(OR=2.953,95%CI:1.135~3.363)、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OR=2.171,95%CI:1.194~3.946)、主动脉断流时间(OR=2.494,95%CI:1.025~2.923)、体外循环时间(OR=1.754,95%CI:(1.010~3.046)以及术后血流动力学紊乱(OR=2.488,95%CI:1.230~5.031)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成功建立列线图模型。验证后发现预测值同实测值基本一致,提示预测模型预测能力良好;随后采用Bootstrap内部验证法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C-index为0.781(95%CI:0.725~0.836),说明该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效能高。结论:病程≥10年、LVEF40%、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断流时间90 min、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以及术后血流动力学紊乱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预测效能,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生自发再灌注的个性化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16年12月1日-2019年12月24日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初发型STEMI患者108例,根据急诊冠状动脉造影TIMI评分,分为自发再灌注组(TIMI 2~3级,SR组)和无自发再灌注组(TIMI 0~1级,NSR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急性STEMI患者自发再灌注的独立预测因素,应用R语言软件建立列线图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5岁(OR=1.200,95%CI:1.025~1.405)、发病至用药时间3.7 h(OR=3.040,95%CI:1.249~7.403)、术前ST段回落≥50%(OR=2.171,95%CI:1.194~3.946)、胸痛评分下降5分(OR=1.156,95%CI:1.100~1.215)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185 U/L(OR=1.048,95%CI:1.002~1.095)是急性STEMI患者发生自发再灌注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上述独立预测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验证后发现预测值同实测值基本一致,提示预测模型拟合度良好。随后采用Bootstrap内部验证法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C-index为0.968(95%CI:0.916~0.997),说明该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效能高。结论:基于年龄、发病至用药时间、术前ST段回落、胸痛评分下降以及CK-MB等因素建立的个体化列线图模型预测急性STEMI患者发生自发再灌注的能力较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2DM患者空腹血糖波动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长治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拟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并行冠脉造影的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冠脉造影结果。根据冠脉造影结果行SYNTAX积分,根据SYNTAX积分结果分为无冠心病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应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和等级logsitic回归分析空腹血糖相关指标与冠状动脉SYNTAX积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共纳入73例患者,男性53例,女性20例,年龄61.6±12.4岁。其中无冠心病并组(SYNTAX=0)18(24.7%)例,轻度组(SYNTAX22)21(28.8%)例,中度组(22≤SYNTAX≤32)17(23.3%)例,重度组(SYNTAX32)17(23.3%)例。②各组间比较提示,使用胰岛素、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促甲状腺激素、空腹血糖平均值、空腹血糖标准差、空腹血糖变异系数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随着空腹血糖标准差、HbA1c的升高,SYNTAX积分值也增加。③相关性分析提示,使用胰岛素时间/糖尿病病程比值(r=0.355,P0.05)、低密度脂蛋白水平(r=0.636,P0.01)、空腹血糖平均值水平(r=0.732,P0.01)、空腹血糖标准差(r=0.704,P0.01)、HbA1c(r=0.809,P0.01)与冠脉SYNTAX积分间具有相关性。④以SYNTAX积分分组为因变量,以吸烟史、家族史、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使用胰岛素、空腹血糖均值、空腹血糖标准差、HbA1c为自变量进行等级logsitic回归分析提示,空腹血糖平均值(OR=2.22,95%CI:1.35~3.66,P0.01)、空腹血糖标准差(OR=2.43,95%CI:1.19~4.97,P=0.02)、HbA1c(OR=3.69,95%CI:1.88~7.25,P0.01)是SYNTAX积分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结论 T2DM患者空腹血糖相关指标空腹血糖均值、空腹血糖标准差与冠脉SYNTAX积分之间具有相关性,是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血脂综合指数与老年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生的关系。方法 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从广东省人民医院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且资料完整的老年胸痛患者15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患者,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正常组、单支病变组、两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测量患者肾功能、血脂、血压、空腹血糖、血脂综合指数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的相关因素。结果共有150例老年患者纳入本研究,年龄(76.13±4.56)岁,冠心病和非冠心病分别为115例和35例,其中冠心病患者中单支病变组、两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分别为67例,38例和10例。各组间收缩压、血脂综合指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脂综合指数(OR=1.91,95%CI:1.12~3.20,P0.001)是老年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脂综合指数(OR=1.59,95%CI:1.21~2.99,P=0.002)仍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血脂综合指数与老年人冠心病密切相关,是老年人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危险因素及其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CHD组(n=376)和非CHD组(n=110),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1)与非CHD组比较,CHD组的男性比例、吸烟率、年龄、糖尿病、谷丙转氨酶、直接胆红素、肌酐、尿素氮、尿酸及空腹血糖较高,而总胆红素、白蛋白、白球比值、高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A-I较低;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男性、高龄、吸烟、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肌酐、空腹血糖及载脂蛋白A-I仍与CHD相关。(2)载脂蛋白A-I与冠脉病变总积分显著相关;空腹血糖与冠脉病变支数及病变总积分的相关性均显著。结论:男性、高龄、吸烟、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肌酐、空腹血糖及载脂蛋白A-I为CHD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空腹血糖和载脂蛋白A-I还与CHD的病变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临床上老年高血压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风险较高,通过构建个体化预测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发生MACE的列线图模型极其重要。目的构建老年高血压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MACE发生风险列线图模型,并评估其区分度和一致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1年1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择期进行非心脏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4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MACE发生情况,将其分为MACE组(58例)和非MACE组(18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将确定的影响因素引入R 3.6.3软件及rms程序包,构建预测老年高血压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MACE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估该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采用校准曲线与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其一致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分级[OR=4.432,95%CI(1.661,11.827)]、ST段压低≥0.05 mV[OR=2.894,95%CI(1.366,6.131)]、术中输入浓缩红细胞量[OR=1.014,95%CI(1.010,1.019)]、冠心病[OR=2.444,95%CI(1.172,5.099)]是老年高血压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预测老年高血压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MACE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该列线图模型预测老年高血压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发生MACE的曲线下面积为0.825[95%CI(0.766,0.884)]。列线图模型预测老年高血压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MACE发生风险的校准曲线与实际曲线基本吻合,且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χ2=8.958、P=0.346。结论高血压分级、ST段压低≥0.05 mV情况、术中输入浓缩红细胞量、冠心病是老年高血压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以上4项影响因素构建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MACE发生风险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和一致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冠脉造影患者血糖、血压、吸烟史、年龄、性别等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对长海医院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230例疑似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患者,采集病历数据,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腰臀比、吸烟、高血压病、收缩压、舒张压、2型糖尿病病史;测定肝功: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r-GT、血脂,肾功能:肌酐(Cr)、尿素氮fBUN)、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等生化指标。以SPSS12.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两组配对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多组均数进行ANOVA方差分析,对不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各组差异。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老年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组(AS组)年龄较无病变组(C组)大,且男性多于女性;高血压发病率AS组较C组高,血AST、r-GT、空腹血糖亦高于造影阴性对照组(P〈0.05)。但两组中体重指数、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糖尿病患病率、吸烟率、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肌酐等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按冠脉病变程度分为四组后发现,随着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AST、总胆固醇(TC)、FBG水平均有所升高。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冠脉病变程度与TC、AST、r-GT呈线性相关,与空腹血糖无明显相关。结论年龄、性别是老年冠心病不可控制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冠心病发病率增高。老年冠心病发病率在性别上的差异可能与女性雌激素的代谢效应有关。在其他危险因素中,空腹血糖升高、高血压、肝酶升高、血脂在老年冠心病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发急性心肌梗死(AMI)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临床确诊为AMI的患者136例,根据年龄分为早发AMI组(男性<55岁,女性<65岁)55例,老年AMI组(男性≥55岁,女性≥65岁)81例,并进行危险因素、临床、生化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回顾分析,观察两组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与老年AMI组相比,早发AMI组中男性、吸烟、冠心病家族史的比例显著升高(P<0.05或0.01)。临床生化检验显示,与老年AMI组比较,早发AMI组的血清总胆固醇[(4.28±1.03)mmol/L比(4.87±1.41)mmol/L]、甘油三酯[(1.22±0.66)mmol/L比(1.74±1.07)mmol/L]和载脂蛋白B[(0.80±0.18)g/L比(1.04±0.34)g/L]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0.01)。冠脉造影显示早发AMI组单支病变比例(27.3%)显著高于老年AMI组(11.1%)。早发AMI组冠脉病变程度Gensini积分显著低于老年AMI组[(58.70±27.11)分比(75.19±41.37)分,P<0.05]。结论: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较,早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常见的特征是男性,有吸烟、冠心病家族史者更多,血脂水平显著升高;且单支冠脉病变比例较高,冠脉狭窄程度显著较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老年脑卒中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老年脑卒中肺部感染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138例老年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应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脑卒中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建立预测老年脑卒中肺部感染的列线图模型。采用ROC曲线分析该模型预测老年脑卒中肺部感染的效能。结果 138例老年脑卒中病人中发生肺部感染32例(23.2%)。感染组年龄>70岁的比例,吸烟史、糖尿病、侵入操作、吞咽功能障碍、意识障碍比例高于未感染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史、糖尿病、侵入操作、吞咽功能障碍、意识障碍均是脑卒中病人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的列线图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肺部感染的AUC为0.860 (95%CI:0.796~0.925)。结论 年龄、吸烟史、...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其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住院并诊断为NVAF患者共325例,其中观察组共123例(合并急性缺血性卒中),对照组共202例(单纯心房颤动且未合并急性缺血性卒中)。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然后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建模组(n=228)与验证组(n=97)。在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列线图模型,并应用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价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建立临床决策曲线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本研究中123例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发生率为37.8%。NLR(OR=1.48,95%CI:1.18~1.84)、同型半胱氨酸(OR=1.09,95%CI:1.02~1.17)、D-Dimer(OR=1.88,95%CI:(1.28~2.77)、cTnI是否升高(OR=2.05,95%CI:1.02~4.12)、NT-proBNP(OR=1.04,95%CI:1.00~1.09)和LAD(OR=1.10,95%CI:1.04~1.16)是NVAF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P0.05)。应用ROC曲线评价列线图模型的预测能力,应用ROC曲线评价列线图模型的预测能力,在建模组中ROC曲线的AUC值为0.88,95%CI::0.834~0.919,灵敏度0.839、特异度0.731、阳性预测值0.646、阴性预测值0.886;在验证组中ROC曲线的AUC值为0.805,95%CI:0.693~0.884,灵敏度0.611、特异度0.742、阳性预测值0.710、阴性预测值0.759,P0.05;说明建立的模型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和区分度。列线图风险模型校正曲线提示在预测值和实际值之间具备较好的一致性。临床决策曲线分析显示该列线图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结论:NLR、同型半胱氨酸、D-Dimer、cTnI是否升高、NT-proBNP和LAD大小是NVAF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能更直观、简洁为NVAF患者提供个体化的缺血性卒中风险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